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9-13 11:36: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家宝藏》于2017年12月3日19:30在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播出,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让“文物活起来”,下列古代器物中,出土于湖南境内且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 )
2.我国商朝时期铸造出世界上迄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美誉。它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而作的祭器,是商朝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它就是( )
A.毛公鼎 B.司母戊鼎
C.四羊方尊 D.利簋
3.2017年度江苏省重要文化交流活动“大邦之梦——吴、越、楚青铜器展”在苏州博物馆盛大开幕。来自全国22家知名博物馆收藏的92套115件吴、越、楚青铜器,一起迎接来自世界各地游客的鉴赏。这些青铜器在古代最主要的用途是( )
A.农具 B.兵器 C.酒器 D.礼器
4.纪录片《文明》于2018 年3月1日首播,作为中国古老文明代表的三星堆青铜人头像、青铜面具惊艳亮相。下列关于我国古代青铜工艺成就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始社会末期已出现青铜器
B.夏朝时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
C.商周时期成都平原盛行“三星堆”文化
D.四羊方尊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陕西临潼出土的青铜器利簋内底铸铭文4行33字,记载了公元前1046年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完成5~6题。
5.根据材料可以判断( )
A.利簋由铜和黄金的合金制作而成
B.利簋内部铭文为已知最早的文字
C.利簋可作为研究当时历史的一手资料
D.铭文所记事件发生在公元前10世纪
6.利簋内记载的事件与《尚书·牧誓》及《逸周书·世俘》的记录相符。由此可知( )
A.文献与文物都不可相信
B.文物与文献可互相参证
C.文献记录更具有真实性
D.文物与文献同时代出现
7.史学界将有文字可考的历史称为“信史”。依此标准,中国的“信史”可以追溯到(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8.参加夏令营的同学们来到了殷墟,在参观的时候,讲解员指着图中的一块残片告诉同学们:“这些文字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这块残片上的文字应该是( )
A.刻画符号
B.甲骨文
C.金文
D.小篆
9.甲骨文使用多种造字法。其中,使用“最多”和“最进步”的分别是( )
A.形声、会意 B.假借、象形
C.象形、形声 D.指事、会意
10.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下列证据最有可能支撑该观点的是( )
A.殷墟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B.莫高窟壁画《雨中耕作图》中牛牵曲辕犁
C.河姆渡遗址中出土了水牛遗骸
D.《春秋》里有关于于牛耕生活的描写
11.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成语“一言九鼎”中的“鼎”在汉语中可以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其形成至少可以追溯到( )
A.商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12.假如你是一个商朝工匠,要制造一个青铜器,你需要的金属是( )
A.铜、铁、铅 B.铜、锡、镁
C.铅、钢、铜 D.铅、锡、铜
13.造型各异的青铜器物写下了世界青铜文化史上灿烂的篇章。下列青铜器中,因结构巧妙,制作精细而堪称青铜器中精品的是( )
14.右图所示“中华第一鼎”,因内部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2015年3月,中国国家博物馆将它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
依据你所学知识判断该鼎建造的时代以及它内部的文字应 该是( )
A.商代,甲骨文
B.西周,金文
C.西周,甲骨文
D.商代,金文
15.“鼎”是青铜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人们常以“钟鸣鼎食”来形容贵族之家的奢华生活,可见鼎的主要用途除了祭祀外,还用作( )
A.装饰品 B.食器 C.乐器 D.盛水器皿
16.《左传》曰:“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可见鼎( )
A.在商朝开始出现
B.成为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
C.只能由国家最高统治者使用
D.制作工艺十分精湛
17.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18.右图为清代潍坊籍收藏大师陈介棋收藏过的毛公鼎。某中学“走近历史”社团通过研究它的资料,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B.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文物
C.内壁铸刻的文字为甲骨文
D.贵族日常使用的饮酒器具
19.清朝末年,有一个学者买了一味叫“龙骨”的中药,发现上面有刻
画符号,经研究这是一种古代文字。这种文字被称为( )
A.隶书 B.金文 C.小篆 D.甲骨文
20.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我国已知的最早出现的文字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21.《尚书·多士》中说:“先人有册有典。”这个说法主要依据,甲骨文的“册”字,作绳索穿绕竹木简之形,而“典”字作双手捧册之形。请你判断,这里所说的“先人”所处朝代最早应是( )
A.原始社会后期
B.商朝时期
C.西周晚期
D.春秋时期
22.下列对右图实物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多为占卜记录
B.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C.反映了夏朝的历史
D.在河南安阳大量出土
23.右图中的字是选自甲骨文中的“人”字,与我们今天的汉字很接近,这说明( )
A.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和完备的文字
B.我们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颇有渊源
C.商朝时我国的历史有了可靠的文字记载
D.甲骨文是刻写在龟甲与兽骨上的
24.商朝末年,为了完成父亲传位给弟弟季历的心愿,泰伯、促雍兄弟避居苏州,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但他们还不可能做到的是( )
A.传授铸造铁器的方法
B.带来青铜礼器
C.带来精美的彩陶器具
D.传播甲骨文字
25.河南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除了少数属于记事外,大部分属于王公问卜的记载。这主要反映的早期政治现象为( )
A.神权和王权的结合
B.当时人们对甲骨的迷信盛行
C.甲骨文不能反映当时历史
D.当时的王公贵族喜欢问卜
二、综合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类在早期区域文明诞生过程中创造了诸多成就: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盂斐斯城;古代中国的甲骨文、二里头遗址;古代希腊的字母文字、雅典城等。
材料二 见下图
材料三 司母戊鼎于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鼎呈长方形,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它是用陶范法铸造而成的,至少需要1 000公斤以上的原料,且要在大约二三百名工匠的密切配合下才能完成。
(1)请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回答,迄今为止我国已发现最早的文字是哪一朝代的?归纳人类
走向文明的显著特征。



(2)根据材料二的甲骨文图片,从字形推测哪个是“羊”字?结合所学指出研究甲骨文有哪些意义?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谈谈你对司母戊鼎的认识。
参考答案
1-5BBDDC      6-10BBBCA
11-15ADBDB     16-20BABDA
21-25BCBAA
26(1)朝代:商朝;特征:文字的发明、城市的出现或国家的产生。
(2图二;意义:①甲骨文记载了大量商周时期的关于祭祀、战争、农牧业等内容,为研究商周时期的历史提供资料;②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文字,对研究我国文字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的意义。
(3)①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中的精品,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②司母戊鼎反映了商朝青铜工艺技术处于当时世界前列;
③司母戊鼎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