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检测题(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8-09-14 14:3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错误的是(  )

A. 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B. 铜片受热的一面变黑,是因为产生了CuO 
C. 实验过程中滤纸碎片先燃烧,乒乓球碎片后燃烧 
D. 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2.2015年5月25日,沅江市某纸厂芦苇仓库发生火灾,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某同学给纸厂提供如下温馨提示,你认为错误的是(  )
A. 芦苇着火时,只能用沙子灭火 
B. 芦苇仓库外要有明显的防火警示标志 
C. 芦苇仓库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 
D. 芦苇仓库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齐备的消防器材
3.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纸张不可燃
B. 乙醇汽油属于混合物
C. 活性炭可以将硬水软化
D. 可用打火机检查天然气是否泄漏
4.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乙醇、沼气和氢气都是可再生能源
B. “温室效应”加剧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升高引起的
C. 加速石油的开采,可以快速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D. 为了防止水污染,农业上要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5.“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的热播让厨房再次成为人们施展厨艺的舞台,其实厨房也是同学们的家庭实验室,利用厨房中的物品不可以进行的实验是(  )
A. 探究铁制品在什么条件下生锈 
B. 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C. 用燃着的火柴检查天然气管道是否漏气 
D. 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6.建造生态文明、和谐发展的美丽毕节,需要全市人民共同努力。下列做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
A. 大力开发使用化石能源
B. 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C. 大力植树造林,保固水土
D. 对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进行标准化处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7.防火、灭火、自救等安全知识是每个人都应该了解的生活常识。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携带酒精
B. 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
C. 液化气着火,首先迅速关闭液化气罐阀门
D. 火场逃生时在有烟雾的地方匍匐前进
8.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
B. 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
C. 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
D. 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9.下图为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 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
C. 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
D. 该装置可净化汽车尾气
10.当代社会几乎离不开化石燃料,关于人类使用化石燃料的“利”与“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利”而无“弊”,因为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根本就离不开化石燃料,也离不开以化石燃料为原料生产的塑料、橡胶、纤维、药物、化肥、农药等
B. 只有“弊”而无“利”,因为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许多有害物质,导致气候变暖、酸雨、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含量急剧上升
C. “弊”大于“利”,虽然化石燃料为人类提供了能源和物质,但使用化石燃料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D. “利”大于“弊”,虽然使用化石燃料带来了一定的环境问题,但化石燃料是当今社会重要的能源和物质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就可以趋利避害
11.下列事例中,不是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
A.蓄电池放电
B.水力发电
C.内燃机做功冲程
D.火箭点火升空
12.人们在工作、生活中的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 油锅中的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B. 冬天用煤取暖时封闭门窗 
C. 在煤矿中采煤用火把照明 
D. 厨房内煤气泄漏开启排气扇通风
13.下列有关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
B. 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C. 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
D. 任何燃料完全燃烧时,一定会生成二氧化碳
14.下列化学变化中吸收热量的是( )
A. 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B. 酸碱中和反应
C. 镁和稀盐酸的反应
D. 赤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15.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要消耗大量能量,下列活动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

A. 发射航天飞机
B. 水力发电
C. 太阳能供热
D. 风力发电
二、填空题
16.汽车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氢能源汽车备受人们关注。

(1)目前,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为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可采取使用(或安装)_____________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等措施;
(2)氢能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从______能开始,最终转化为______能。氢能源有本身无毒、原料来源广、可再生、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点(填一点)。
(3)某些汽车轮胎是由合成材料和金属材料复合而成的。
其中使用的合成材料,主要利用它的_________等性能(填字母)。
A.耐高温、高弹性 B.透气性好、耐磨 C.密度小、熔点低
其中使用的金属材料一般为铁合金,主要利用它的_________等性能(填字母)。
A.导热性好 B.绝缘性好 C.硬度大
17.化学在交通“节能减排”中发挥重要作用。
(1)液化天然气(LNG)是我市正在推广的公交车燃料,它具有燃烧效率高、污染小的优点。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汽车尾气中NO与C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CO2和一种无污染的单质气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氢化镁(MgH2)固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可为氢动力汽车提供能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我市倡导自行车“低碳出行”.采用碳纤维材料的自行车轻便、机械强度大,这应用了碳纤维的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自行车采用铝合金材料,金属铝具有较强抗腐蚀性的原因:  。
18.搞好节能减排,全面完成“十一五”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是岳阳市创建国家级环保模范城市的工作重点之一。各县、市、区正在进行家用燃气管道工程建设,在天然气输送到千家万户之前,先要在天然气管道中充满氮气,请回答下面问题:
(1)先充满氮气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燃料有煤、____________、天然气,我们常称它们为化石燃料,它们是不可再生能源。
(3)写出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天然气替代煤等固体燃料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点即可)。
19.氢能应用于汽车发动机的技术在我国已研制成功,以乙醇(C2H6O)为燃料的汽车已在我国部分地区使用,淮安市也有部分汽车改用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作燃料。
(1)乙醇属于_________(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甲烷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氢能没有大规模投入使用,其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举一例)。
20.常见的燃烧是指_____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图书着火可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其干粉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灭火时发生的反应为:2NaHCO3=Na2CO3+CO2↑+H2O,从灭火原理说明该反应的作用: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
21.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植物在光照条件和叶绿素催化作用下发生的光合作用可产生比较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氢气是理想的“绿色能源”,其燃烧热值高、产物无污染。除了以燃烧释放热能这种转化方式外,它还能以图中所示的原理装置将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能,这种能量转换效率高,该“氢氧燃料电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2.“页岩气”是蕴藏在岩层中的天然气,被誉为未来能源的“明星”。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它是一种简单的(填“无机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
(2)天然气属于(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为缓解能源危机,人们正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下列属于新能源的是(填字母序号);
a.煤 b.石油 c.氢能
(3)CH4在空气中燃烧的能量转化形式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能,而CH4— O2燃料电池则是将化学能转化为能的装置;
(4)天然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一定条件下CH4与CO2反应生成CO和H2,该反应化学方程式是。CO和H2可合成液体燃料CH3OH,反应中的分子数之比为。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A.金属有良好的导电性,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使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燃烧,正确;
B.铜在加热的条件下会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故正确;
C.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故错误;
D.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都与氧气接触,在加热过程中,由于乒乓球碎片的着火点较低,首先燃烧起来,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正确。
2.【答案】A
【解析】A.芦苇着火,可以用沙子、土、水来灭火,故错误;
B.芦苇属于可燃物,要在仓库外有明显的防火标志,故正确;
C.可燃物与其他建筑之间要留出隔离带,故正确;
D.为了在发生火情时能及时灭火,所以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齐备的消防器材,故正确。
3.【答案】B
【解析】A.根据生活经验纸张是可以燃烧的,故A是错误的;B.乙醇汽油是把乙醇加到汽油中,属于混合物,是正确的;C.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有颜色有异味的物质,是不能将硬水软化的,错误;D.用打火机检查天然气是否泄漏,容易发生爆炸,十分危险,所以D是错误的。
4.【答案】C
【解析】乙醇可由植物种子或果实酿制,沼气可由植物发酵沤制,氢气可由水分解制得,它们都属于可再生能源,A正确;“温室效应”加剧主要原因是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气体含量升高引起的,B正确;石油属于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加速开采不符合持续发展的要求,C错误;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是防止水污染的有效措施之一,D正确。
5.【答案】C
【解析】A、铁生锈的探究不用采用什么特殊材料,只要利用水与空气即可,因此利用厨房中的物品可以进行实验; B、选择不同的溶质即可探究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因此利用厨房中的物品可以进行的实验; C、天然气是易燃性物质,用燃着的火柴检查易发生爆炸,故不可以进行实验; D、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可以是温度、表面积的大小等,因此利用厨房中的物品可以进行实验;故选项为:C。
6.【答案】A
【解析】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会导致空气污染,增加大气中的PM2.5,形成酸雨等,所以A大力开发使用化石能源是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7.【答案】A
【解析】A.酒精属于易燃液体,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能携带酒精,故A是错误的;
B.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利用了隔绝空气的原理,所以是正确的;
C.液化气着火,首先迅速关闭液化气罐阀门,目的是防止爆炸,正确;
D.火场温度高,有害气体和烟尘在热空气的带动下,会集中在空间上方,所以匍匐前进。
8.【答案】D
【解析】A.对比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红磷没燃烧,可证明虽然与氧气充分接触,但达不到着火点仍不能燃烧,即燃烧也需要温度,故错误;B.该实验使用红磷和白磷不同的可燃物,故错误;C.由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着火点高,实验现象为白磷燃烧产生白烟,而红磷不燃烧.故错误;D.铜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是因为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并且热水的温度使其达到着火点;红磷的着火点高,虽然与氧气充分接触,但达不到着火点仍不能燃烧;所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9.【答案】A
【解析】A、该反应可以表示为2CO+2NO=2CO2+N2,反应前没有单质,不符合置换反应的特点: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作用,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故A错误;B、从图中可以看出,由两个N原子,构成了单质N2,故B正确;C、反应前为4分子,反应后为3分子,所以分子总数减少,故C正确;D、尾气中的CO和NO是有毒的,反应后的CO2和N2是无毒无害的,故D正确。此题选A。
10.【答案】D
【解析】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看待问题要看主要方面,同时兼顾另一方面。虽然使用化石燃料带来了一定的环境问题,但化石燃料是当今社会重要的能源和物质资源,只要合理利用,就可以趋利避害,是正确的。
11.【答案】B
【解析】蓄电池放电是由化学能变成电能,包含化学变化,水力发电是由水的势能转化成动能,推动发电机发电,没有化学变化,内燃机做功冲程是在内燃机中汽油或柴油燃烧做功,火箭点火升空是高能燃料推动火箭升空。
12.【答案】A
【解析】A.油锅中的油着火可盖上锅盖,使油隔绝氧气而熄灭,故A正确;
B.煤不充分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能使人中毒,因此冬天用煤取暖时不能封闭门窗,故B错误;
C.小煤窑里常常含有一定量的甲烷,如果甲烷的浓度达到了甲烷的爆炸极限,遇明火会发生爆炸,从而导致安全事故,故C错误;
D.可燃性的气体与空气混合点燃易发生爆炸,煤气有可燃性,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会产生电火花引爆可燃性气体,故D错误.
13.【答案】C
【解析】A.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发生了燃烧,没有氧气参加,说明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可燃物不一定在空气中才能燃烧,故错误;
B.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会发生变化,故错误;
C.空气中有氧气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达到着火点可能发生爆炸,正确;
D.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故错误。
14.【答案】D
【解析】A.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是放热的反应; B.酸碱中和反应放热;
C.镁和稀盐酸的反应也放出热量;D.赤热的碳与二氧化碳反应是吸热反应。
15.【答案】A
【解析】发射航天飞机是需要高能燃料燃烧来推动航天飞机升空。
16.【答案】(1)催化净化 (2)化学(或氢) 机械
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空气(或热值高)
(3)A C
【解析】催化净化装置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氢能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从化学能开始,最终转化为机械能。汽车轮胎要满足在路上行走的需要,所以材料要求耐高温、高弹性,金属材料要硬度大。
17.【答案】(1)CH4+2O2CO2+2H2O
(2)2NO+2CO2CO2+N2
(3)MgH2+2H2O═Mg(OH)2+2H2↑
(4)物理;表面容易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
【解析】(1)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据此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O与CO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CO2和N2,据此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氢化镁固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据此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4)碳纤维材料的自行车轻便、机械强度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这应用了碳纤维的物理性质。
18.【答案】(1)防止爆炸;(2)石油;(3)CH4+2O2CO2+2H2O;
(4)清洁、方便(或污染少,经济等)
【解析】(1)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天然气管道中充满氮气是防止爆炸;
(2)三大化石燃料是指煤、石油、天然气;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据此信息可写出化学方程式;
(4)天然气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污染是清洁能源,优点很多。故答案:清洁、方便(或污染少,经济等)
19.【答案】(1)有机物 (2)CH4+ 2O2CO2+ 2H2O (3)制取成本高、储运困难等
【解析】(1)乙醇属于有机物;(2)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据此可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H4+ 2O2CO2+ 2H2O;(3)氢能源的推广使用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困难,一是如何廉价地制取氢气,二是如何安全地贮存和运输氢气。
20.【答案】可燃物; 隔绝空气并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分解反应
【解析】常见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图书着火可用干粉灭火器灭火,其干粉主要成分为碳酸氢钠,灭火时发生的反应为:2NaHCO3=Na2CO3+CO2↑+H2O,从灭火原理说明该反应的作用:隔绝空气并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
21.【答案】6H2O+6CO2C6H12O6+6O2;化学;电;2H2+O22H2O
【解析】依据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完整书写化学方程式
6H2O+6CO2CC6H12O6+6O2;氢氧燃料电池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服务人类;反应方程式为氢气和氧气生成水:2H2+O22H2O。
22.【答案】(1)75%;有机化合物;
(2)不可;c;
(3)热;电;
(4)CH4+CO22CO+2H2;1:2
【解析】(1)甲烷(CH4)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等除外,甲烷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化合物;
(2)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人类正在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有太阳能、核能、风能、水能、地热能、潮汐能、氢能等;
(3)CH4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热,在这个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形式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而CH4——O2燃料电池是将甲烷中储存的能量通过一定的方式转化为电能,即该装置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4)一定条件下CH4与CO2反应生成CO和H2,则化学方程式是CH4+CO22CO+2H2;CO和H2可合成液体燃料CH3OH,则化学方程式是CO+2H2CH3OH,从化学方程式中得出CO和H2的分子数之比为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