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地表的变迁(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2.5 地表的变迁(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09-13 16:16:16

文档简介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2.5地表的变迁 教学设计
课题
地表的变迁
单元
2
学科
学科
年级

学习
目标
了解地球的表面是不断变化的。
知道地表的变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知道什么是风化。
知道什么叫侵蚀。
知道人类的有些行为也会使地表发生变化。
重点
了解岩石的风化和侵蚀对地表的影响。
难点
了解家乡地表的改变情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出示喜马拉雅山脉山上发现的海洋生物化石图片

师:根据上述信息,你能推测喜马拉雅山脉在很久以前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吗?
反馈:(1)难道这里以前是海洋吗?
这个变化也太大了!!......
难道是小鸟把他们的骨头叼在那里....
学生认真观看图片,并思考对问题作出猜测。
从讲述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开始,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阅读材料,获得信息
(1)北宋时期的沈括是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
(2)地球演变:随着时间流逝,地球会发生演变:河北太行山山崖在远古时代曾经是海滨,后来发现沧海桑田的变化。
(3)地质变化:河流对地表有巨大的作用。
是什么力量使地球变得千姿百态?
实验目的:模拟
石林:受风、流水、碳酸盐石材分解共同作用。
风蚀石:强风对岩石的摩擦作用。
海边礁石:受海浪的冲击
火山口湖:受火山的力量、岩浆、雨水的共同作用
师总结:地球本身的能量,在太阳的照射和经过风、流水、冰川、海浪等力量的共同作用,形成了签字百态的地表形态。
3、我们的家乡地表发生了变化吗?怎样才能知道?
反馈总结:我们的家乡肯定发生过变化。可以采用询问老人、到图书馆查资料、查询有关专家、上网搜索等方式来获得答案。
4、为什么一些巨大的岩石最后变成细小的沙子和泥土?
5、发现冷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实验
实验目的:发现冷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实验材料:酒精灯、装有水的容器、小石块、镊子、火柴
实验步骤:用镊子夹住一小片石头,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一会儿,迅速放入冷水中,接着再烧,再侵入冷水中,反复几次,观察石头变化。
注意事项:
(1)石块要小,尽量选用易产生明显现象的岩石,如:页岩、石灰岩等。
(2)冷水的温度越低越好,最好用温水。
(3)小心烫手!
6、岩石在昼夜、冬夏天气冷暖反复的变化下会发生什么变化?
石头受风吹、太阳的照射、雨水冲刷等的影响,岩石热胀冷缩,逐渐的变成碎屑,最终脱落.
7、下面这些岩石是什么力量破坏的
风化: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用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风化。
8、你认为高山上破碎的岩石是怎样被搬运到其他地方的?用实验来证明。
实验目的:发现流水的作用
实验工具:木条、沙子、泥土、沙盘、胶带、塑料杯、小水盆
实验步骤:
(1)用木条将沙子和泥土的混合物推至沙盘的一侧。
(2)把混合物抹平,保证混合物各处的厚度相同。
(3)将木吃横放在沙盘上,固定住,把底部有孔的水杯架在沙盘和木尺之间。
(4)沙盘伸出桌外的一端底部有孔,地上放一水盆接水。
(5)在水杯中加水,观察现象。
问题1:过一段时间之后,沙盘里的沙子和泥土出现了什么变化?
反馈:沙子、泥土会随着水的流逝的过程逐渐流向沙盘的另一侧~
总结:坡度越大,石子被搬运的越近;坡度越小,石子被搬运的越远。
实验结果
9、大自然中除了流水以外,还有哪些力量能将岩石的碎屑带走?
总结: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冰或者重力磨蚀、搬运的过程叫侵蚀。
10、人类的活动改变了地表

(1)哪些活动合理,哪些活动不合理?
学生通过材料,总结知识要点。
学生认真观察图片,通过自行搜集材料、相互讨论并总结出答案。
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实验。
根据实验结论回答问题。
积极参与实验。
学生查阅资料并与同学分享。
根据实验现象,回答相关问题。
学生自由发表、各抒己见。
学生自主阅读材料,获取要点知识并分享,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整个课堂上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感受更深刻,更能增加学生学习兴趣。
整个课堂过程,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积极参与问题研究。
促使学生积极参与。
积极参与实验,体现课堂主体性。
课堂小结
总结全文,整体掌握。
板书
板书设计
2.5《地表的变迁》练习
填空
1、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用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 )。
2、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冰或者重力磨蚀、搬运的过程叫( )。
3、北宋时期科学家( )阐述可了关于地球演变、地质变化的精辟见解。
二.判断
1、海边礁石是受海浪的冲击,日积月累形成的。( )
2、流水能将岩石的碎屑带走。( )
3、人们活动对地表的影响都是正面的影响。( )
4、在一亿八千万年前恐龙时代,喜马拉雅山脉可能是海洋。( )
三.选择
1、( )的做法是正确的。
A. 向大海倾倒垃圾 B.乱伐森林 C.改造沙漠
2、沙子越大,搬运距离越( ),坡度越大,沙子被搬离的越( )。
A. 近、远 B.远、近 C.远、远
3、“沧海变桑田”指的是地表发生的变化,引起地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地层运动 B.填海造陆 C.房屋倒塌
四.实验探究题
1、人类有哪些活动改变了地表?

2、你认为高山上破碎的岩石是怎样被搬运到其他地方的?用实验来证明。
2.5《地表的变迁》练习
一、填空
1、风化
2、侵蚀
3、沈括
二、判断
√ 2、√ 3、× 4、√
三、选择
1、C 2、A 3、 A、B
四、实验探究题
1、拦河筑坝、围海造田、砍伐森林、过度放牧、开采矿石、倾倒垃圾....
2、实验工具:木条、沙子、泥土、沙盘、胶带、塑料杯、小水盆
实验步骤:
(4)沙盘伸出桌外的一端底部有孔,地上放一水盆接水。
(5)在水杯中加水,观察现象。
总结:流水的搬运作用可以破损岩石。
课件26张PPT。地表的变迁苏教版 六年级上新知讲解喜马拉雅山脉山上发现的海洋生物化石根据上述信息,你能推测喜马拉雅山脉在很久以前的情况是什么样的吗?新知讲解难道是小鸟把他们的骨头叼在那里....这个变化也太大了!!新知讲解(1)北宋时期的沈括是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
(2)地球演变:随着时间流逝,地球会发生演变:河北太行山山崖在远古时代曾经是海滨,后来发现沧海桑田的变化。
(3)地质变化:河流对地表有巨大的作用。阅读材料新知讲解是什么力量使地球变得千姿百态?强风对岩石的摩擦作用。受海浪的冲击受火山的力量、岩浆、雨水的共同作用受风、流水、碳酸盐石材分解共同作用。新知讲解新知讲解了解家乡地表的变化我们的家乡地表发生了变化吗?怎样才能知道?新知讲解新知讲解实验目的:发现冷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实验材料:酒精灯、装有水的容器、小石块、镊子、火柴
实验步骤:用镊子夹住一小片石头,在酒精灯火焰上烧一会儿,迅速放入冷水中,接着再烧,再侵入冷水中,反复几次,观察石头变化。发现冷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新知讲解新知讲解下面这些岩石是什么力量破坏的新知讲解实验目的:发现流水的作用实验工具:木条、沙子、泥土、沙盘、胶带、塑料杯、小水盆你认为高山上破碎的岩石是怎样被搬运到其他地方的?用实验来证明。新知讲解(1)用木条将沙子和泥土的混合物推至沙盘的一侧。
(2)把混合物抹平,保证混合物各处的厚度相同。
(3)将木吃横放在沙盘上,固定住,把底部有孔的水杯架在沙盘和木尺之间。
(4)沙盘伸出桌外的一端底部有孔,地上放一水盆接水。
(5)在水杯中加水,观察现象。实验步骤新知讲解新课讲解新知讲解课堂总结实验结果流水的搬运作用可以破损岩石。搬运越近、
碎石破碎少搬运越远
岩石破碎严重搬运越慢搬运越慢搬运越快搬运越快新知讲解大自然中除了流水以外,还有哪些力量能将岩石的碎屑带走?风水...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新知讲解人类的活动改变了地表新知讲解哪些活动合理,哪些活动不合理?合理的活动:不合理的活动:课堂练习1、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用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做( )。
2、风化后的岩石被风、水、冰或者重力磨蚀、搬运的过程叫( )。
3、思考:人类有哪些活动改变了地表?
风化(拦河筑坝、围海造田、开采矿石、砍伐森林等)侵蚀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1234什么是风化什么是侵蚀发现流水的作用实验
发现冷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实验板书设计地表的变迁风化:侵蚀:发现流水的作用实验大自然人类活动:填海造田、开采矿石、大量砍伐发现冷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实验作业布置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