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导体和绝缘体》练习
1、填空
(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 )
(2)我们利用( )把电送到人们需要的地方,利用( )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
(3)多放点( )、多加几节( ),可以提高检验不同液体导电性能的效果。
(4)把许多电器连接在同一个插座上,或电器连续使用时间过长,都有可能因( )而引发火灾。
(5)人和不纯净的水也是( )。
(6)发现有人触电我们应该赶快去扶这名句话是( )的。
2、判断。
(1)铅笔是导体。 ( )
(2)常见的绝缘材料是橡胶、塑料。 ( )
(3)尽管钳子的手柄是用绝缘体材料制成的,但为了安全起见,还是不要带电修理电器。( )
(4)不能用湿过的抹布擦电器,因为抹布是导体。 ( )
(5)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物体的两端,这时小电珠发亮,说明被检测的物体是导体。( )
3、选择
(1)下列做法属于不安全用电的是( ) 。
A、保护绝缘体 B、不用湿手触摸电器和开关
C、移动电器时切断电源 D用湿布清洁开关
(2)下列物体都属于导体的是( ) 。
A、橡皮和铁丝 B、塑料尺和干木棒 C、湿布和铜钥匙
(3)使用各种电器时,怎样才能安全( )
A、发现电器漏电不应该继续使用 B、努力学习电的知识和安全用电要求
C、不了解的电器不能乱动 D、严格按安全用电的有关规定去做
(4)钳子、试电笔、电线等,外面的塑料橡胶是为了( )
A、看起来漂亮 B、用起来耐用 C、绝缘和防止漏电
(5)下列物体可以用来接通电路的是( )。
A、塑料尺 B、纸板 C、铅笔芯
4、简答
(1)常见的导体有哪些?
(2)说一说你是怎样安全用电的?
(3)发现电线掉在地上人们可以用手去捡吗?用湿木棍去挑可以吗?我们应该怎么做?
参考答案
1、填空
(1)导体 绝缘体
(2)导体 绝缘体
(3)盐 电池
(4)绝缘体过热
(5)导体
(6)错
2、判断
(1)×
(2)√
(3)√
(4)×
(5)√
3、选择
(1)D
(2)C
(3)ABCD
(4)C
(5)C
4、简答
(2)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总电源;不用手或导电物(如铁丝、钉子、别针等金属制品)去接触、探试电源插座内部;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插拔电源插头时不要用力拉拽电线,以防止电线的绝缘层受损造成触电;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去直接救人。
(3)不可以用手去捡,也不可以用湿木棍去挑,因为为些都是导体,很危险。我们应该找干木棍或塑料去挑开电线。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3.2导体和绝缘体 教学设计
课题
3.2导体和绝缘体
单元
3
学科
科学
年级
五
学习
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自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并构建适合儿童理解的导体和绝缘体的基本概念。
2、利用电流检测器检测常见物体的导电性能,能够区分金属、石墨、食盐水、人体是导体,塑料、橡胶、陶瓷是绝缘体。
3、学会与人合作,形成尊重事实的实证精神、认真细致的探究习惯和安全用电的生活意识。
重点
检测区分生活中常见物品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难点
教室、家庭电器设备的绝缘体材料和安全用电事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
1、一个简单电路就是由( )、( )、( )、( )组成的。
2、连接灯泡的导线两端应分别接在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上,形成( )的通路,灯泡才会亮起来。
师:如果我把一节导线断开,用其它物品代替这一部分导线,小灯泡还会亮吗?
(板书课题)
学生思考
复习导入,新问题进新课
讲授新课
(一)活动一:测测哪些物体能导电
1、师:在我们生活当中,也有很多这样的物体,有的容易导电,有的不容易导电,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容易导电的物体和不容易导电的物体都有哪些。
我们桌面上都有一大堆的物体,哪些容易导电,哪些不容易导电呢?我们先进行预测(全班做手势,教师记录)
2. 认识电路检测器
实验要用到实验工具,我们今天用到的是电路检测器。就是把电路中灯座上的一根导线头拆下来,再连上另外一根导线,这就是我们的“电路检测器”了。
3、师:预测正不正确我们要进行验证,怎样验证?
生:做实验
师:好了,现在请同学们看老师做个演示,比如这根钉子,你认为它容易导电吗?
好,那我们进行检测(师演示)
4、学生实验
师:谁能说说刚才老师是怎样检测钉子的?
生:把电路检测器的接头接到钉子的两端,发现灯泡亮了,就说明钉子导电。
师:实验步骤大致是这样,但是我们在实验前一定要连一下拆开的导线,这个有必要吗?
生:有必要,如果这个电路检测器是坏的,那实验就不准了,所以要先接通电路,看看灯泡是否亮,亮了就说明检测器是可以用的。
师:你有严谨的科学研究精神,真棒!这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实验前必须对检测器进行检测。那么检测的时候检测一次就行了吗,干嘛还那么浪费时间,检测那么多次?
(全班悄然无声)
师:比如说我检测的时候,第一次发现它不亮,第二次亮了,那我们能说它是容易导电的还是不容易导电的了吗?
生:不能,肯定有一次操作是有误的,所以还要再检测,如果亮的多就说明它是容易导电的
师:你的想法真好!对,科学就是要有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发现第一第二次的检测结果不同时,要进行第三第四次的检测,直到检测出来为止。
师:现在你会做了吗?好,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挑选6种你最想研究的物体进行检测,开始。
(师巡视并帮助有困难的组,发现有的组已经检测完。)
师:如果你们小组已经测完了6种,还可以测其你身边的其他物体。
5、汇报实验结果
师:哪个小组汇报你们的实验结果?
(几个小组汇报)
师:通过这几个小组的汇报,我们发现有些小组认为剪刀是容易导电的,有些认为是不容易导电的,那我们请这两个小组上来做实验。(生演示)
师:谁来说说这两组实验有什么不同?
生:第一个小组接的是剪刀的塑料部分,所以灯泡不亮;而第二个小组接的是剪刀的铁的部分,灯泡亮了。
师:还有疑问吗?我们掌声谢谢他们。
师:通过我们的实验,发现容易导电的物体有(师随生答板:硬币、钥匙),不容易导电的物体有(橡皮、纸片、塑料)
师:像硬币、钥匙这些容易导电的物体,我们把他叫做(板:导体),像橡皮、塑料这些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板:绝缘体),请同学们打开书本33页,把这两句话画下来。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导体和绝缘体各有哪些特点?
生:导体是铁做的,绝缘体是不是铁做的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凡是金属制品都是导体,而另一些物品,如塑料尺、橡皮、干木棒是绝缘体。
(二)探究水和人体的导电性
1、师:刚才我们研究的都是固定材料的导电性能,那么水导电吗?教师出示一杯水。生出现两种答案:会或不会。
2、探究水的导电性
(1)师:好!实验见分晓。
经过实验,灯泡没有亮,说明这杯纯净水是绝缘体。
(3)设疑:如何改变水的导电性能,使它成为导体?
师:大家看这里。这是一些盐。倒入盐,我们试试小灯泡会不会变亮。
(4)小灯泡亮了,说一说你的想法。
(5)学生猜测,可能是盐导电。教师擦干检测头,在盐中做实验,发现小灯泡没有发亮。再把检测头放入盐水中,小灯泡又亮了。(通过这个行为,帮助学生辨析)
(6)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食盐水能使小灯泡发亮)板书:食盐水
(7)用电安全的教育
在我们生活中,只有两种水是绝缘体,一是绝对纯净的水,二是蒸馏水。而只要水中含有可溶解杂质,就能改变水的导电性能。我们的生活用水就是导体。在这里,李老师给大家强调:水和电的实验,是一种比较危险的实验,大家千万不能去尝试。
3、探究人体的导电性。
(1)提问:了解了这么多的导体和绝缘体,我相信大家一定很关心,我们人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
(2)这里有一个人体验电球,它能检测我们人体的导电性能。但是,实验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就由老师来完成这个实验。老师一手捏住其中一端,另一只手捏住另外一端。如果验电球亮了,说明人体是导体;如果验电球没有亮,说明人体是绝缘体。
(3)实验:教师实验,验电球亮了。检测出人体也是导体。
(三)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
师:认识了导体和绝缘体,老师还想让大家来认识一些电工材料,(出示老虎钳、插头、导线、开关、螺丝起子)你们认识吗?
那么,这些电工材料中哪部分用到了导体?哪部分用到了绝缘体呢?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1仔细观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2生起立分析,教师相机出示物品。
(电线提示:一旦发现裸露、脱落,千万不能用手去触摸,应立即通知专业人员维修。)(使用插头,一定不能接触到金属片。)
(四)引导学生认识用电安全的重要性。
生活离不开电,它可以造福人类。但如果使用不当,会给人造成严重灾难。生活中我们时常见到一些危险的行为。(播放光盘:不正确用电行为。)
他们的行为错在哪里?(交流)
不要在电线上晾晒湿衣服、不要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不要用湿毛巾擦电器、不要把几个电器插在一个电源插座上。
(五)知识拓展
从下面现象中推测人体是否具有导电性能。
人带着手套(绝缘体)感应开关不通电,不带手套感应开关通电,这说明人具有导电性能。
手指头不接触电笔后边的螺丝,电笔不亮,而手指接触螺丝时电笔亮,说明人是导体。
进行适当的安全教育:通过实验,检测出人体也是导体,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一定不能直接或者间接接触电源,以免发生意外。
学生预测
学生观察,找出原因
操作实验
小组汇报
学生体验
学生操作
帮助学生提供一些物品,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找出真相。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学思维
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处理问题。
与活动三相呼应
这是一个有趣的体验,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进行用电安全教育
帮助学生提炼现象后的本质。
人是导体,一定要防止触电
课堂练习
1.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橡皮是否导电时,要先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 )
2.金属材料一般都是导体。( )
3.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因此我们要好好的保护这些绝缘体。( )
4.电线外面用塑料包裹,觉得碍事可以弄掉。( )
5.不要用湿布擦拭电器、插座和开关,也不能用湿手触摸它们。( )
学生做练习
通过练习,复习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今天的课堂上我们认识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研究了水、人是否是导体,生活中常见的电工材料怎么用和生活中应该注意的用电安全问题。
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
小结巩固
板书
导体和绝缘体
容易导电的物体的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的绝缘体。
人、自来水、盐水都是导体。
板书
课件19张PPT。导体与绝缘体科学苏教版 五年级上新知导入如果连接在电路中的导线断了,会是什么现象?用其他的物品来连接,电流还能通过吗? 1、一个简单电路就是由( )、( )、( )、( )
组成的。2、连接灯泡的导线两端应分别接在电池的正极和负极上,形成( )的通路,灯泡才会亮起来。电池开关用电器若干导线电流温故知新新知讲解 把电路中灯座上的一根导线头拆下来,再连上另外一根导线,这就是我们的“电路检测器”了。活动一:测测哪些物体能导电?制作电路检测器。新知讲解认真记录 实验要求一、先预测
二、认真实验
三、把预测与实验结果记录在表中
四、分析实验信息(小组内讨论)
五、作出判断实验报告 新知讲解实验操作注意:不能用电池以外的电源来测试,以免发生危险。亮分别用这些物品试一试新知讲解检测报告像钢尺、铁钉这些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像木头、塑料、橡皮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亮亮亮亮亮亮亮亮不亮不亮不亮不亮不亮不亮导体:钥匙、圆规、铁钉、回形针、铁卡子、剪刀、小刀绝缘体:胶带、塑料勺、木梳、橡皮、圆珠笔新知讲解连接金属头时,是导体,灯亮。
连接塑料把的时候,是绝缘体,灯不亮。问题:有些同学发现检验器连接剪刀时灯泡有时亮,有时不亮,是怎么回事?金属头是导体塑料把是绝缘体新知讲解活动二:液体的导电性能结论:自来水、盐水都能导电,是导体。自来水、盐水、纯净水注意:盐水要多放点盐,检验器要多加几节电池。实验现象:通过纯净水,小灯泡不发光;
通过自来水,小灯泡发微弱的光,
而通过盐水,小灯泡较亮。新知讲解活动二:人体的导电性能结论:验电球发光,人能导电,是导体。用验电球做人体的导电实验现象:这个验电球的两个触电连接人体后就能发光。验电球新知讲解拉线开关、插座、闸刀开关内部为铜片,是导体,用来连接用电器;外部为塑料,是绝缘体,避免人体接触电。活动三:生活中的导体和绝缘体找一些常见的电器、电工材料和工具,辨认他们哪一部分是导体,哪一部分是绝缘体,分析他们各起什么作用。胶布是绝缘体,包起裸露的线头。螺丝刀是塑料把、木头把,绝缘体,避免人触电。绝缘体导体绝缘体导体新知讲解不对,电线上有电,把衣服晒晾衣绳上。小组研讨汇报讨论:下面的做法对吗?怎样做才安全呢?不对,高压线下很危险。不对,湿手巾能导电。不对,把许多电器连接在同一个插座上或电器连续使用时间过长,都有可能因绝缘体过热而引发火灾。新知讲解 不要在电线上晾晒湿衣服、不要在高压线附近放风筝、不要用湿毛巾擦电器、不要把几个电器插在一个电源插座上。课堂练习1.用电路检测器检测橡皮是否导电时,要先把电路检测器的两个检测头接触一下,观察灯泡是否发光。..............................( )
2.金属材料一般都是导体。..............................( )
3.我们利用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人们不需要的地方,因此我们要好好的保护这些绝缘体。.........( )
4.电线外面用塑料包裹,觉得碍事可以弄掉。( )
5.不要用湿布擦拭电器、插座和开关,也不能用湿手触摸它们。..................................................( )√√√×√拓展提高从下面现象推测人体是否具有导电性能。 人带着手套(绝缘体)感应开关不通电,不带手套感应开关通电,这说明人具有导电性能。 手指头不接触电笔后边的螺丝,电笔不亮,而手指接触螺丝时电笔亮,说明人是导体。 课堂总结 今天的课堂上我们认识了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研究了水、人是否是导体,生活中常见的电工材料怎么用和生活中应该注意的用电安全问题。板书设计导体和绝缘体 电路检验器 导体 绝缘体
人、自来水、盐水都是导体。
绝缘体阻止电流到不需要的地方,给人类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生活中一定要保护绝缘体。
一定要注意生活用电安全。作业布置 避免触电的方法有哪些?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