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的听众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唯一的听众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9-13 20:52: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课文导入 一个颇有名望的教授,以一种特殊的身份,鼓励帮助一位失去信心的小提琴手,使他终于能够面对成千上万的观众成功的演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唯一的听众》。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老教授的言行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关爱品质,使他们学会祝福、学会宽慰、学会宽容、学会忍耐,让自己的心灵多些善意。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年12月19日-1958年10月17日),生于浙江温州,原籍福建长乐。作家,文学史家,著名学者,字西谛,书斋用“玄览堂”的名号,有幽芳阁主、纫秋馆主、纫秋、幼舫、友荒、宾芬、郭源新等多个笔名,是中国民主促进会发起人之一。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说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杂记》,专著《文学大纲》、《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通俗文学史》、《中国文学论集》、《俄国文学史略》等。字词积累白痴 懊恼 诅咒 不介意
羞愧 难以置信 珍藏 声望
慈祥 割舍 整体感知自读要求: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演出上为成千上万的观众演奏的事。课文讲解 快速浏览课文,看一看课文几次写到“平静地看着我”这句话?用笔在书上勾出来。
课文为什么三次写到这句话,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呢?第一次“平静地望着我”
“吓了一跳,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一张木椅上,双眼平静地望着我。”
消除我的尴尬,给我信心和继续练琴的勇气。从接下来老人的几句话中,可以体会到老人的良苦用心。她说自己是聋子,实际是在消除“我”的心理障碍。课文讲解第二次“平静地望着我”
“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里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老人在鼓励我不断努力。
“我”行动上的变化:“我”不在乎别人怎么看,有毅力,这些都来自老人的鼓励。课文讲解第三次“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在老人耐心热情的鼓励下,我的技术在不断提高,这也正是老人所希望的,她发自内心地感到无比的喜悦,可为什么还是“平静地望着我”呢?
一方面,老人并不知道作者已经发现了她并非耳聋的秘密;另一方面,这是在对我提出更高的要求。
课文讲解“用父亲和妹妹的话来说,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
用“白痴”形容“我”拉小提琴的水平,这对已经能拉小夜曲的“我”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更要命的是父亲和妹妹只是经受了数次“折磨”之后就下了这样定义。为此,“我”失去了在家里练琴的自信。文章开头直接点明父亲和妹妹的做法,为下文“我”走出家门,到林中练琴作了铺垫,同时也与下文老教授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侧面赞美了老人对“我”的爱护与帮助。课文讲解“林子里静极了。沙沙的足音,听起来像一曲悠悠的小令。”
这句话写出了早晨树林的安静,以及“我”为能找到这样安静的练琴环境的兴奋心情。沙沙的足音在“我”听来,竟成了一曲悠悠的小令,形象地说明“我”对拉好琴重新找回了自信。正因为如此,“我”才会庄重地架好小提琴,像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拉响了第一支曲子。课文讲解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这是老人对“我”说的话。作为一位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老人听出“我”拉得并不好,更从“我”被人发现后“准备溜走”的举动中,发现“我”缺乏自信。出于对年轻人的爱护,老人谎称自己耳聋,为听不到好听的琴声向“我”表示歉意。听惯了亲人对“我”的负面评价,第一次听到陌生老人的称赞,尽管是个聋子,但“我”还是充满了快乐。老人的话让“我”有了面对老人拉琴的勇气。课文讲解 “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她是个可怜的聋子。”
在老人热情的鼓励下,“我”的琴技在不断地提高,这正是老人所希望的。她发自内心地为“我”的进步而高兴。在“我”的眼里,老人也不再是一个聋子,她在用心感受琴声,“我”和她是用音乐在相互交流。“我”对老人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课文讲解 “那时,我总是不由得想起那位‘耳聋’的老人,那清晨里我唯一的听众……”
句子用“唯一”来修饰限制“听众”,有“独一无二”的意思。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我”唯独想起的是这位自称“耳聋”的老人,表明老人在“我”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句子写出了“我”对老人的感激,同时点明了课题。课文讲解 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这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先写父亲和妹妹说“我”在音乐方面是个白痴,使“我”十分沮丧,不敢在家中练琴。接着写“我”到林中练琴,遇到一位自称耳聋的老妇人,她猜想“我”拉得很好,并愿意天天做“我”的听众。每次“我”停下练琴,她总是夸奖“真不错”。在她的鼓励下,“我”找回了自信,又回到家中练琴。最后写“我”从妹妹那儿知道了老妇人的真实身份,心灵受到震撼。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每次演出时总会想起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课堂小结 本文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
课堂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向家人复述这个故事。
2.抄写令你印象深刻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