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基础提升
1.(2017秋?昌平区校级月考)工业上主要使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的.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了( )
A.化学性质不同 B.溶解性不同 C.气体沸点不同 D.密度不同
解:工业上主要使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利用的是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故选C。
2.(2018?河北三模)工业上获取大量氧气的原料是( )
A.二氧化锰 B.空气 C.氯酸钾 D.双氧水
解:工业上用的大量氧气,主要使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的,是利用了液态氮和液态氧沸点的不同,液态空气中液态氮的沸点低,加热时液态氮先蒸发出来,故工业上获取大量氧气的原料是空气。
故选:B。
3.(2017?莱芜)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氮气等,是利用了各成分的沸点不同
B.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气体有CO、CO2、SO2、NO2等
C.用适量铜粉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反应完成后要立即读数
D.稀有气体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解:A、工业制取氧气的原理:根据各物质的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故正确;
B、二氧化碳不是空气污染物,故错误;
C、用适量铜粉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反应完成后应冷却到室温再读数,故错;
D、稀有气体在特殊条件下可以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故错。
故选:A。
4.(2017?曲靖)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工业上可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B.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C.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都属于空气污染物
D.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氧气约占21%
解:A、工业上用的大量氧气,主要使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的,是利用了液态氮和液态氧沸点的不同,液态空气中液态氮的沸点低,加热时液态氮先蒸发出来,故选项说法正确。
B、稀有气体通电时它们会发出不同颜色的有色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故选项说法正确。
C、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都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D、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而不是质量)计算,氧气约占21%,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5.(2017秋?襄汾县校级月考)下列有关工业上制取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B.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的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
C.液氧是无色的
D.分离液态空气所得的氧气贮存在银灰色钢瓶中
解:A、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是利用氧气和氮气沸点的不同,该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是物理变化,故A错误;
B、根据A的解答可以知道,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的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故B正确;
C、液氧是淡蓝色的,不是无色,故C错误;
D、分离液态空气所得的氧气贮存在蓝色钢瓶中,故D错误;
故选:B。
6.(2018?淮滨县校级模拟)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制氧气时,如图表示,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y表示的是( )
A.生成氧气的质量 B.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C.固体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 D.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
解:A、生成氧气的质量不断增加,不符合该图象;故错误;
B、固体中的氧元素质量逐渐减小,然后不变,故正确;
C.固体质量逐渐减小,氯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加,然后不变,故错误。
D、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后氧气逸出,固体质量逐渐减少,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增大,与图象不对应,故错误。
故选:B。
7.(2018?吉林模拟)将混有高锰酸钾的氯酸钾晶体,放入试管中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试管中剩余物不可能有(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解:根据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MnO4K2MnO4+MnO2+O2↑ 2KClO3 2KCl+3O2↑可以知道,
A、若是两种物质都完全反应,则剩余固体物质有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氯化钾共三种,故A对
B、若是高锰酸钾或是氯酸钾中只有一种物质反应完全,可知此时有锰酸钾、二氧化锰、氯化钾再加上高锰酸钾或是氯酸钾,共四种,故B对
C、若是都没完全反应,则此时的固体为:锰酸钾、二氧化锰、氯化钾、高锰酸钾、氯酸钾共五种。故C对
D.根据C中分析,即使是都没反应完全的时候最多,为五种,故D错
故选:D。
8.(2017秋?定远县期末)如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不宜选择氯酸钾
B.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
C.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
D.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高锰酸钾
解:A、因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得氧气较多的是氯酸钾,所以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好,故错误;
B、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这个反应中做催化剂,不能改变氯酸钾产生氧气的质量,只能改变反应速率,故错误;
C、通过观察图示可知,氯酸钾用时较长,故错误;
D、观察图示可知,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高锰酸钾,而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要加热较长一段时间才能分解产生氧气,故正确;
故选:D。
9.(2018春?海港区期末)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B.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装置相同
C.二氧化锰是反应物
D.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
解: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选项说法正确。
B、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均属于固体加热型,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装置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不是反应物,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氧气能支持燃烧,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0.(2017秋?桑植县期末)有关氧气的制取、收集、验满、性质的实验中错误的是( )
A.制取 B.收集 C.验满 D.性质
解:A、制取氧气可选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属于固液常温型,图中所示装置正确。
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可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图中所示装置正确。
C、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图中所示装置正确。
D、铁丝在O2中燃烧时,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使瓶底炸裂,集气瓶的底部应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图中集气瓶的底部没有放少量的水或铺一层细沙,所示装置错误。
故选:D。
11.(2017秋?渭滨区月考)鉴定氧气的方法正确的是( )
A.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
B.观察气体颜色
C.用燃着的木条点燃
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看木条是否复燃
解:A、氧气与石灰水不会发生反应,所以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不能鉴别氧气,故错误;
B、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观察颜色不能鉴别,故错误;
C、氧气不能燃烧,用燃着的木条点燃不能鉴别,故错误;
D、由于氧气能支持燃烧,故检验氧气的方法可将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看是否复燃,复燃就是氧气,故正确。
故选:D。
12.(2017秋?丹江口市校级月考)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的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
A.烧杯、玻璃棒 B.大试管、集气瓶
C.酒精灯、铁架台 D.导管、单孔塞
解: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的实验中,属于固体加热型;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大,能用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A、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的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烧杯、玻璃棒,故选项正确。
B、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的实验,需要使用大试管作发生装置,需要集气瓶收集气体,故选项错误。
C、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的实验,需要使用酒精灯、铁架台组装发生装置,故选项错误。
D、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的实验,需要使用导管、单孔塞组装发生装置,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3.(2018?上海)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收集氧气
滴加液体
振荡溶解
加热固体
A.A B.B C.C D.D
解:A、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导管要伸入集气瓶底部,但试管不能用塞子,故错误;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不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正确;
C、振荡试管时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错误;
D、加热固体时要将试管口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但试管夹应夹在距试管口三分之一处,故错误。
故选:B。
14.(2017?泰安模拟)实验室需收集一瓶约混有体积空气的氧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集气瓶中灌的水
集气瓶中灌的水
导管伸入到集气瓶体积的处
导管伸入到集气瓶体积的处
A.A B.B C.C D.D
解:A、需要收集一瓶大约空气的氧气,即收集的氧气,所以集气瓶中应灌的水,故A错;
B、需要收集一瓶大约空气的氧气,即收集的氧气,所以集气瓶中应灌的水,故B正确;
C、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无法收集的氧气,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会聚集在下部,故C错;
D、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无法收集的氧气,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会聚集在下部,故D错。
故选:B。
15.(2017秋?洪泽县校级月考)氧气的检验方法( )
A.通入澄清石灰水 B.将燃着木条放瓶口
C.看颜色、闻气味 D.将带火星木条放入瓶中
解:由于氧气能支持燃烧,故检验氧气的方法可将带火星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看是否复燃。
故选:D。
16.(2017?巢湖市一模)要证明集气瓶内盛的是空气还是氧气,最简单的方法是( )
A.测量密度,密度大的是氧气
B.能使细铁丝燃烧的是氧气
C.能跟硫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的是氧气
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氧气
解: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而空气不能,现象明显,操作简单,故选D。
17.(2018?临沂模拟)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制取O2时,始终收集不到O2﹣﹣﹣﹣﹣﹣﹣装置漏气
B.量筒量取液体时,所得液体偏少﹣﹣﹣﹣﹣﹣﹣﹣﹣俯视读数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用于引燃的火柴过长
D.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炸裂﹣﹣﹣﹣﹣﹣试管口未略向下倾斜
解:
A、制取O2气体时,装置漏气可能会始终收集不到O2,故A正确;
B、向下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俯视读数偏大,但量取的液体实际体积正好偏小,故B正确;
C、铁丝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反应后的高温生成物若直接溅落在集气瓶底,瓶底会炸裂;而引燃火柴过长则可能造成铁丝不能燃烧,故C错误;
D、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未向下倾斜可能会使试管炸裂,故D正确。
故选:C。
18.(2017秋?五华区校级期末)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试管口加一小团棉花,试管口低于试管底部,外焰加热,图中装置正确;
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导管要伸入集气瓶底部,图中导气管太短,所以错误;
C、验满时,带火星的木条应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内,所以错误;
D、铁丝在氧气 中燃烧时,瓶内要放一些水或沙子,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瓶底,使集气瓶炸裂,图示操作未放水或沙子,所以错误;
故选:A。
19.(2017秋?邵阳期末)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纯净氧气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B.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
C.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就立即收集,防止生成的气体跑掉
D.用高锰酸钾制取所需氧气停止加热时,先要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解:A、为了收集的氧气更纯净,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故做法正确;
B、为防止加热时试管内壁出现的小水珠流到试管底部将试管炸裂,因此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故做法正确;
C、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均匀的放出时开始收集,以防收集的氧气不纯,故做法错误;
D、为防止冷水倒吸入热的试管,则在实验完毕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故做法正确。
故选:C。
20.(2017秋?确山县期末)如图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其中有三个主要错误,它们是:
(1) 试管口向上倾斜
(2) 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
(3) 伸入试管的导气管太长 。
解:由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仪器装置的要求、注意的事项可知,在该装置中存在的错误有:
(1)试管口向上倾斜,会使冷凝水流到试管底部,可能使试管炸裂;
(2)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会让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3)伸入试管的导气管太长,不利于氧气的收集。
故答案为:
(1)试管口向上倾斜;
(2)试管口没有放一团棉花;
(3)伸入试管的导气管太长。
能力提升
21.(2018春?武冈市期中)将混有少量高锰酸钾的氯酸钾固体放入试管加热,完全反应后,试管剩余的固体共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解: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而生成的二氧化锰能够加快氯酸钾的分解,氯酸钾分解产生氯化钾和氧气,但是二氧化锰的质量却不改变,同时由于氧气是气体会逸出,所以反应完全后剩余的固体物质有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氯化钾三种物质,分析所给的选项可以知道选项B是正确的。
故选:B。
22.(2017秋?钦州期末)如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
B.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
C.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
D.要制取等质量的氧气,选择氯酸钾为反应物较为节省原料
解:A、通过观察图示可知,氯酸钾用时较长,故错误;
B、观察图示可知,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高锰酸钾,故错误;
C、二氧化锰是催化剂,与生成氧气的多少无关,故错误;
D、因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得氧气较多的是氯酸钾,所以用相同容积的试管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好,故正确;
故选:D。
23.(2016?广丰区二模)已知:2KClO32KCl+3O2↑,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A.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B.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C.固体中MnO2的质量 D. 固体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A.反应后生成氧气跑掉,故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从开开始反应就不断减少,反应停止后不变,由于二氧化锰中也有氧元素,故最后不能为0,故符合该图象正确.
B.反应前后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不变,固体质量减少,钾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大,不符合该图象.
C.二氧化锰在反应中为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不符合该图象.
D.反应前后固体中氯元素的质量不变,固体质量减少,氯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大,固体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符合该图象.
答案:A.固体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
24.(2017秋?浦东新区期中)空气是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原料,空气中主要组分的沸点如下表:
组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沸点(℃)
﹣195.8
﹣183.0
﹣78.5
工业制氧气是根据空气中液氧和液氮的 沸点 不同,此过程属于 物理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将液态空气升温,最先逸出的物质主要是 氮气 .
解:工业制氧气的原理是分离液态空气,由液态变成气态时由于氧气与氮气沸点不同,然后升温沸点低的先汽化溢出,故答案为:氮气,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次变化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故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故答案为:沸点;物理;氮气;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3 制取氧气(第一课时)
基础提升
1.(2017秋?昌平区校级月考)工业上主要使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的.这种方法主要是利用了( )
A.化学性质不同 B.溶解性不同 C.气体沸点不同 D.密度不同
2.(2018?河北三模)工业上获取大量氧气的原料是( )
A.二氧化锰 B.空气 C.氯酸钾 D.双氧水
3.(2017?莱芜)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氮气等,是利用了各成分的沸点不同
B.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气体有CO、CO2、SO2、NO2等
C.用适量铜粉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反应完成后要立即读数
D.稀有气体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4.(2017?曲靖)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工业上可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
B.稀有气体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C.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都属于空气污染物
D.空气的成分按质量计算,氧气约占21%
5.(2017秋?襄汾县校级月考)下列有关工业上制取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B.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的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
C.液氧是无色的
D.分离液态空气所得的氧气贮存在银灰色钢瓶中
6.(2018?淮滨县校级模拟)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制氧气时,如图表示,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y表示的是( )
A.生成氧气的质量 B.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C.固体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 D.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
7.(2018?吉林模拟)将混有高锰酸钾的氯酸钾晶体,放入试管中加热反应一段时间后,试管中剩余物不可能有(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8.(2017秋?定远县期末)如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不宜选择氯酸钾
B.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
C.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
D.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高锰酸钾
9.(2018春?海港区期末)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有关该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B.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装置相同
C.二氧化锰是反应物
D.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氧气
10.(2017秋?桑植县期末)有关氧气的制取、收集、验满、性质的实验中错误的是( )
A.制取 B.收集 C.验满 D.性质
11.(2017秋?渭滨区月考)鉴定氧气的方法正确的是( )
A.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
B.观察气体颜色
C.用燃着的木条点燃
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看木条是否复燃
12.(2017秋?丹江口市校级月考)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的实验中,不需要使用的一组仪器是( )
A.烧杯、玻璃棒 B.大试管、集气瓶
C.酒精灯、铁架台 D.导管、单孔塞
13.(2018?上海)有关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收集氧气
滴加液体
振荡溶解
加热固体
A.A B.B C.C D.D
14.(2017?泰安模拟)实验室需收集一瓶约混有体积空气的氧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集气瓶中灌的水
集气瓶中灌的水
导管伸入到集气瓶体积的处
导管伸入到集气瓶体积的处
A.A B.B C.C D.D
15.(2017秋?洪泽县校级月考)氧气的检验方法( )
A.通入澄清石灰水 B.将燃着木条放瓶口
C.看颜色、闻气味 D.将带火星木条放入瓶中
16.(2017?巢湖市一模)要证明集气瓶内盛的是空气还是氧气,最简单的方法是( )
A.测量密度,密度大的是氧气
B.能使细铁丝燃烧的是氧气
C.能跟硫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的是氧气
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氧气
17.(2018?临沂模拟)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不合理的是( )
A.制取O2时,始终收集不到O2﹣﹣﹣﹣﹣﹣﹣装置漏气
B.量筒量取液体时,所得液体偏少﹣﹣﹣﹣﹣﹣﹣﹣﹣俯视读数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集气瓶底炸裂﹣﹣﹣﹣﹣用于引燃的火柴过长
D.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炸裂﹣﹣﹣﹣﹣﹣试管口未略向下倾斜
18.(2017秋?五华区校级期末)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收集、验满、验证性质的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19.(2017秋?邵阳期末)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纯净氧气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B.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
C.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就立即收集,防止生成的气体跑掉
D.用高锰酸钾制取所需氧气停止加热时,先要把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20.(2017秋?确山县期末)如图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装置。其中有三个主要错误,它们是:
(1)
(2)
(3) 。
能力提升
21.(2018春?武冈市期中)将混有少量高锰酸钾的氯酸钾固体放入试管加热,完全反应后,试管剩余的固体共有( )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22.(2017秋?钦州期末)如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反应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
B.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
C.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
D.要制取等质量的氧气,选择氯酸钾为反应物较为节省原料
23.(2016?广丰区二模)已知:2KClO32KCl+3O2↑,如图表示一定质量的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
A.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B.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C.固体中MnO2的质量 D. 固体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
24.(2017秋?浦东新区期中)空气是工业上制取大量氧气的原料,空气中主要组分的沸点如下表:
组分
氮气
氧气
二氧化碳
沸点(℃)
﹣195.8
﹣183.0
﹣78.5
工业制氧气是根据空气中液氧和液氮的 不同,此过程属于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将液态空气升温,最先逸出的物质主要是 .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无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为物理变化,次变化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故变化属于物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