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第3章光和眼睛》单元测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第3章光和眼睛》单元测试(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09-14 00:03: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章光和眼睛》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2.0分)
黑暗的房间里有两盏电灯,只有一盏灯点亮,但人能看到未点亮的灯泡。以下对于“看到未点亮灯泡”所画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A. B.
C. D.
早在战国时期,我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墨子就在研究小孔成像的现象。如图所示,他用蜡烛作为光源,在木板上钻了一个小孔,发现透过小孔的光能在墙壁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木板上的小孔一定是圆形的
B. 保持蜡烛和墙的位置不变,将木板向靠近墙的方向移动,蜡烛在墙上的像会变大
C.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色散
D. 蜡烛在墙上成的像是实像
蜡烛放在如图所示位置,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小红画了图中的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小红画的光路是正确的 B. 透镜成的是虚像
C. 透镜的焦距小于10cm D. 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
如图是两个并排而且深度相同的水池,一个装水,另一个未装水,在两池的中央各竖立着一只长度相同而且比池深略高的标杆。当阳光斜照时就会在池底形成杆的影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B. 未装水的池中标杆影子较长
C. 两池中标杆影子长度相同 D. 装水的池中标杆没有影子
对图中所示光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图甲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B. 图乙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 图丙中,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D. 图丁中,平面镜成像时进入眼睛的光线是由像发出的
如图所示,竖直放置的不透光物体?足够大中紧密嵌有一凸透镜,透镜左侧两倍焦距处,有一个与主光轴垂直的物体AB,在透镜右侧三倍焦距处竖直放置一平面镜MN,镜面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垂直,B、N两点都在主光轴上,AB与MN高度相等,且与透镜上半部分等高。遮住透镜的下半部分,则该光具组中,物体AB的成像情况是  
A. 两个实像,一个虚像 B. 一个实像,两个虚像
C. 只有一个虚像 D. 只有一个实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14.0分)
小海在家中做“研究光的传播”实验,在玻璃缸中盛上请水,沿缸壁轻轻注入浓糖水,从侧壁水平照射激光,看到缸内光的路线如图所示,这属于光的______选填“反射”、“折射”或“色散”现象。当搅拌缸中的水后,观察到光的路线呈直线,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是______。
G20杭州峰会期间,晚会最忆是杭州美轮美奂。如图所示,扇形光电背景与水中倒影完美结合,这是光的______现象,成的是等大的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将一张红色透明玻璃片和一张绿色透明玻璃片部分重叠,然后放在一张白色纸板上面,如图所示,若太阳光照射到玻璃片上,在白色纸板上的甲区域主要呈现的颜色是______,乙区域主要呈现的颜色是______。




在研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小明让一束激光沿白纸板照射,把手指头放于S点时刚好接收到红色的亮点。然后将玻璃砖放于白纸板上,激光经玻璃砖向右侧照射,如图所示。他将手指头放于______选填“A点”“B点”或“S点”才可能接收到红色的亮点。
如图,人眼在A处看见河里B处有一条鱼,若从A处射出一束激光能照射到鱼的身上,则激光应向B点射出,因为光折射时遵循______的规律。





盛有清水的封闭试管水平放置,内有一较大的空气泡,如图所示,阳光垂直照射试管,在空气泡下方的白纸上。出现一椭圆形的“阴影”,“阴影”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阳光透过试管的其它部分。会在白纸上形成______。
由于我们人眼观察物体是有限的,所以要借助不同的光学仪器来帮忙。如我们观察细胞的构造时,要用的仪器是______;我们观察很远的地方时,要用的仪器是______。选填“望远镜”或“显微镜”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18.0分)
如图所示,F和为凸透镜的焦点,P和到凸透镜的距离为二倍焦距。

保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应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的______选填“放大”或“等大”或“缩小”的实像。
若将图示装置模拟人的眼睛成像系统,成像总在光屏左侧,该种情况表明这样的眼睛是______选填“近”或“远”视眼,需要配戴一个焦距合适的______选填“凹”或“凸”透镜才能加以矫正。
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竖直放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有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______。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
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______是否相等。
在寻找蜡烛A的像时,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______选填“能”或者“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像。选填“实验”或“虚”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在光具座上,为了使蜡烛的像成在光屏中央,使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
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表中透镜焦距.
?实验序号 ?物距 ?像距 ?像的性质
?1 ?30 ?15 ?倒立、缩小、实像
?2 ?20 ?20 ?倒立、等大、实像
?3 ?18 ?23 ?倒立、放大、实像
?4 ?15 ? ?倒立、放大、实像
?5 ?6 ? ?正立、放大、虚像

根据表中信息,试判断:当物距时,成倒立、______的实像;
根据折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的,得出第4次实验的像距______cm;
第5次实验,要观察到正立、放大的虚像,眼睛应与蜡烛在凸透镜的______选填“同”或“异”侧;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可得出,______倍焦距处是放大与缩小的实像的分界点。
四、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
竖起的墙面上有一块面镜MN,小女孩站在平面镜前,她的脚前有一枚硬币如图中点A所示,请你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小女孩看到硬币的像的光路图。













如图所示是照相机的原理图,是AB的像。请画出图中与入射光线对应的折射光线,并确定凸透镜一侧焦点的位置,用字母F表示。









答案

1. D 2. D 3. C 4. B 5. C 6. D
7. 折射;同一种均匀介质??
8. 反射;虚??
9. 红色;黑色??
10. A点??
11. 光路可逆??
12. 气泡与周围的水组成凹透镜;凹透镜对光具有发散作用;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
13. 显微镜;望远镜??
14. 左;缩小;近;凹??
15. 位置;大小;距离;不能;虚??
16. 同一高度上;缩小;可逆;30;异;2??
17. 解:硬币A反射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进入了人眼,人看到了硬币A在平面镜中的虚像;
先作出点A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然后连接和小女孩的眼睛,连线与平面镜的交点为入射点,连接AO即为入射光线,O和小女孩眼睛的连线即为反射光线,并标出光的传播方向,如图所示:
。??
18. 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光线通过像点画,与主光轴的交点为凸透镜的焦点,标出符号F,如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