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光的折射
教材解读
本课可以从学生熟悉的一些现象引入新课,最好教师现场做实验,现象比图片更真实,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实验现象与学生在本章第1节学习的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有矛盾,能够引发学生思考。
演示光的折射实验时,应先介绍实验装置,并说明实验中光线将以某一入射角射到水面上,让学生猜想进入水中的光线将沿什么方向传播;如果改变方向,是向界面偏折还是向法线偏折呢?引起学生的观察兴趣,明确观察目的和观察对象,根据观察的记录,判断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演示完毕,让学生根据实验中观察到的折射情况,总结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的折射规律。
关于折射光路可逆性的讨论,可以请学生先作出猜想,并用画光路图的方式把自己的猜想表达出来;然后进行演示,根据观察到的现象画出光路图,总结出光在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关于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如池水“变浅”、筷子在水中“折断”等,这部分内容是用光的折射原理解释现象。这部分内容对初中生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只要求学生能听懂老师的讲解,知道这些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不必要求所有学生都能够独立地进行解释。
“科学世界”要指导学生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另外,鼓励学生平时注意留心收集相关的资料。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光的折射现象,理解光的折射规律,知道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②能根据光的折射规律作出已知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③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简单的折射现象。
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实验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过程,重点培养通过观察和分析,从现象中发现物理规律的能力;
②观察生活中因光的折射而发生的现象。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①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让学生体验科学发现的乐趣;
②关注周围生活中的折射现象,乐于用学过的知识研究其中的原因。
重
难
点
处
理
重点
探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以及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时的折射实验,并总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折射规律。
难点
根据折射的光路图解释折射现象。根据光的折射规律作出折射光路图,并明确折射后虚像的形成过程,解释由于人的视觉错误观察到的现象。
创新探究
探究课题:探究折射光路的可逆性。
实验器材:激光笔两个、半圆形玻璃砖。
实验方法:①将一个激光笔发出的光斜射入半圆形玻璃砖,显示出折射光路;②用另一个激光笔逆着折射光线将光线射入,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折射光线与原来的入射光线重合。
实验结论: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教学程序
教学札记
【新课引入】
采用素材一中的导入方式一【魔术引入】
【新课推进】
一、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教师: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是丰富多彩的,下面同学们利用身边的物体,设计实验,让我们感受到光的折射现象。
学生展示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引出概念: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常常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相关概念
多媒体播放视频“光从空气射向水”,学生分小组试画出光折射时的传播路径。
阅读教材P81~P82,引出概念:入射光线、折射光线、法线、入射角、折射角。
3.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
过程:(1)让光从空气射入水中,观察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之间的位置关系。
(2)比较折射角、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3)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观察折射角的变化情况。
(4)当光垂直射向界面时,观察光是否发生折射。
(5)让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观察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变化情况。
设问:光折射时有哪些特点?
探究归纳:(1)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2)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
(3)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
(4)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二、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设问:知道了光的折射特点,你能解释“消失”了的硬币再次出现的原因吗?
小组讨论:“潭清疑水浅”、“筷子变弯”的原因。
结论:从水面上看水中的物体时,由于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会远离法线偏折,人逆着光看物体时,会感到水中物体的位置变高(即水面变浅)。
可同时配合展示导入方式三中水杯内的铅笔从侧面观察看似折断的图片,注意提醒学生思考:
①水中的筷子或铅笔是向哪个方向弯折的?筷子或铅笔弯折的方向与人观察的位置是否有关?
②从水杯侧面观察时,铅笔在水中部分的粗细有没有明显变化?(为下一章透镜成像中放大镜原理的应用做铺垫)
特别提示:明确入射角、折射角的概念时强调它们分别是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而非与水平面的夹角。
可播放视频“光从水射向空气”(详见光盘内容)
还可拓展讲解,从水中看水上的物体情形,例如潜水员在水中看岸边的树木变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