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3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2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09-14 07:06: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节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材解读
 
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通过学习,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而且要使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强化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师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正倒跟物体的位置有什么关系?然后,让学生提出猜想、制订实验计划,指导学生做实验,验证上面的猜想是否正确。要让学生明确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在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实像、什么是虚像之后,让他们根据上面探究的结果,讨论并总结凸透镜在什么情况下成实像、什么情况下成虚像,凸透镜所成虚像与平面镜所成虚像有什么相同之处。再结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进一步认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原理。




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凸透镜所成像的虚实、倒正、大小与物体位置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实像和虚像的概念;
 ②能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讨论、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知识的整理,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对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应用的能力;
 ②领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①尝试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乐于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②通过学生实际操作,体验到实验成功的喜悦。





重点
 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认识和理解。引导学生做好探究实验,可以再根据作图的方法认识凸透镜成像的实质,以加深学生的认识与理解。
难点
 运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根据凸透镜成像的数据进行总结,得出“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再针对照相机、投影仪的调节进行训练。
图解记忆
教学过程
教师札记
【新课引入】
【新课推进】
一、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介绍器材:光具座、光具座附件、蜡烛、火柴、凸透镜。
调节顺序:
①摆放顺序从左到右依次为蜡烛、凸透镜、光屏。
②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二、探究过程
同学们,我们开始动手吧!
固定凸透镜,移动蜡烛和光屏进行观察。
固定蜡烛,移动凸透镜和光屏进行观察。
实验表格
物距
成像物质
像距
应用
u>2f
u=2f
2f>u>f
u=f
u三、温馨提示注意事项及实验步骤
a.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中央,蜡烛和光屏在凸透镜的两侧,使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b.将蜡烛放在离凸透镜的距离尽量远的位置,点燃蜡烛
c.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最清晰的像为止。
d.记录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像的大小和倒正。
e.将蜡烛向凸透镜移近一段距离,重复上述操作,直到不能在屏上得到烛焰的像。
f.继续把蜡烛向凸透镜靠近,试着用眼睛观察像在何处,像是怎样的。
特别提示:
①本实验中“物体”是烛焰而不是蜡烛。所以被研究的对象是“烛焰的像”而不是“整根蜡烛的像”。
②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即在与水平面平行的同一直线上),而不是在“同一条直线”,因为倾斜向上或向下也算是同一直线。
③如此操作,是为了保证像成在光屏的“中间”。
特别强调:在移动光屏寻找最清晰的像时要注意——要将光屏移过那个位置,发现像又逐渐模糊后,再往回移动,可重复两次,直到感觉像最清晰为止,因为如果不移过那个位置,就无法判断下一个位置像是不是会更清晰!
(续表)
教学过程
教师札记
四、分析论证
根据成像的情况,对数据进行认真分析,主要从像的性质(像的正倒、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像的虚实,以及像距与物距的大小关系)方面来进行分类比较,概括归纳。
五、探究归纳
通过上述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可以归纳为:
物距
成像性质
像距
应用
像距物距
的关系
u>2f
倒立、缩小的
实像
2f>v>f
照相机、摄
像头、摄像机
vu=2f
倒立、等大
的实像
v=2f
可用来粗略
测定焦距
v=u
2f>u>f
倒立、放大
的实像
v>2f
投影仪、幻灯机、
电影放映机
v>u
u=f
不能成像
制作平行光源、
粗略测定焦距
u<f
正立、放大
的虚像
放大镜
v>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