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指南针与远洋航海 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过对郑和下西洋和欧洲人的远洋探险的学习,知道指南针在远洋航海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社会经济和人类思想的重要影响;
2.理解磁场的方向性,会用磁感线反映磁场的方向;
3.理解地磁场及磁偏角。
思考练习:
1.磁场中任一点的磁场方向,规定为小磁针在磁场中( )21世纪教育网
A 小磁针受磁场力的方向 B 北极受磁场力的方向
C 南极受磁场力的方向 D 小磁针转动的方向
2.关于磁感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磁感线从磁体的N极出发,终止于S极
B 铁屑在磁场中规则排列而组成的曲线就是磁感线[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 磁感线是磁场中实际存在的一些曲线
D 在磁场中,任何两条磁感线都不相交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指南针指出的“北”不是真正的北,两者有一定的差别
B 地球两极与地磁两极不重合,地磁南极在地球南极附近,地磁北极在地球北极附近
C 在任何星球上都能利用指南针进行方向的判断
D 我国是最早在航海上使用指南针的国家
4.地球的地理两极与地磁两极并不完全重合,它们之间存在磁偏角,首先观测到磁偏角的是( )
A 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 B 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
C 我国的航海家郑和 D 中国古代科学家沈括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磁体在空间能产生磁场,磁场使磁体间不必接触便能相互作用
B 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那一点的磁场方向
C 同一个磁体周围的任何两条磁感线有时可能相交
D 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一些闭和的曲线
6.如图2-1-1所示,小磁针处于静止状态,请标出磁感线的方向和小磁针的南、北极。
7.在图2-1-2中大致画出蹄形磁体周围磁感线的分布情况。
8.动手做一做:利用条形磁铁、蹄形磁铁、铁屑、玻璃板模拟磁感线的形状。
课外阅读
指南针也叫罗盘针,是我国古代发明的利用磁石指南、指北的特性制成的指南仪器。磁石通常称为“吸铁石”,它能把许多铁屑紧紧吸在一起,就象一个慈祥的母亲吸引自己的孩子,所以古代人们称它为“慈石”。人类居住的地球也是一块天然大磁铁,地球的南北两头也有不同的磁极。21世纪教育网
战国时期,人们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了指南工具──司南。到了宋代,劳动人民掌握了制造人工磁体的技术,又制造了指南鱼。指南鱼是把薄钢片剪成鱼形,长二寸,宽五分,鱼的肚皮部分凹下去,使鱼象船一样能浮在水面上。只要有一碗水,把指南鱼放在水面上就能辨别方向了。经过长期的改进,人们又把钢针在天然磁体上磨擦,钢针也有了磁性。这种经过人工传磁的钢针可以说是正式的指南针了。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提到他对指南针的用法做过四种试验,即水浮法、缕悬法、指甲法和碗唇法。“水浮法”是把指南针放在有水的碗里,使它浮在水面上,指示方向。“缕悬法”就是在磁针中部涂上一些蜡,上面粘一根丝线,把丝线悬在木架上,针下安放一个标有方位的圆盘,静止时钢针就指示南北。“指甲法”就是把钢针放在手指甲面上,轻轻转动,由于手指甲的光滑,磁针就和司南一样也能发生指南作用。“碗唇法”是把磁针放在光滑的碗边上,转动磁针,便和指甲法一样发生指南作用。沈括经过精密的观察实验,还发现磁针指示的方向并不是正南正北,而是微偏西北和东南,这种发现在科学上叫磁偏角。
我国不但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指南针的国家,而且也是最早把指南针用于航海的国家。十一世纪末,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北宋时候的朱彧在《萍洲可谈》里讲到当时海船上的人辨认地理方向,晚上看星辰,白天看太阳,阴天落雨就看指南针。可见那时从事航海的人们已经普遍地掌握了指南针的科学知识。随着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广泛应用,指南针本身装置也得到了改进。南宋时开始把磁针与分方位的装置组装成一个整体,这就是罗盘。指南针的发明和应用,不仅使人们克服了远航时不易辨别方向的困难,而且也推动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南宋时一些阿拉伯商人和波斯商人经常搭乘我国的渔船往来贸易,他们学会了指南针的制造方法,同时又把这个方法传到了欧洲。到了十二世纪末、十三世纪初,阿拉伯和欧洲一些国家才开始用指南针来航海,比起我国已经迟了一百多年。
21世纪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答案
1.B 2.D 3.A D 4.D 5.A B D 6.略 7. 略 8.略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