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二物理沪科版选修3-2学案:第1章 章末复习课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高二物理沪科版选修3-2学案:第1章 章末复习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09-14 10:1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章末复习课
[巩固层·知识整合]
[体系构建]
[核心速填]
1.电磁感应现象产生的条件是闭合回路磁通量发生变化.
2.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
(1)楞次定律的应用步骤:明确原磁场的方向和磁通量的增减,由楞次定律确定感应电流磁场的方向,再用右手螺旋定则确定感应电流方向.
(2)右手定则适合判定导体棒切割磁感线产生的感应电流的方向.
3.感应电动势大小的计算
(1)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E=n,适合求电动势的平均值.
(2)导体棒切割磁感线时,若B、L、v三者相互垂直.E=BLv,适合求E的瞬时值.
4.自感现象与日光灯
(1)自感现象的定义:线圈自身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
(2)日光灯中镇流器作用:启动时形成瞬时高压,工作时降压限流.
5.涡流现象与电磁灶
涡流的定义:块状金属在变化的磁场中产生的涡旋状感应电流.
[提升层·能力强化]
楞次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1.感应电流的磁场总要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不一定与原磁场方向相反,只有在磁通量增加时两者才相反,而在磁通量减少时两者是同向的.
2.“阻碍”并不是“阻止”,而是“延缓”,回路中的磁通量变化的趋势不变,只不过变化得慢了.
 圆形导体线圈a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在a的正上方固定一竖直螺线管b,二者轴线重合,螺线管与电源和滑动变阻器连接成如图1-1所示的电路.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下滑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线圈a中将产生俯视顺时针方向的感应电流
B.穿过线圈a的磁通量变小
C.线圈a有扩张的趋势
D.线圈a对水平桌面的压力FN将增大
思路点拨:①由滑片向下滑动分析电路电流的变化;②由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及线圈对桌面压力的变化.
D [通过螺线管b的电流如图所示,根据安培定则判断出螺线管b所产生的磁场方向在线圈a中竖直向下,滑片P向下滑动,接入电路的电阻减小,电流增大,所产生的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增大,根据楞次定律可知,a线圈中所产生的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竖直向上,再由安培定则可得线圈a中的电流方向为俯视逆时针方向,A错误;由于螺线管b中的电流增大,所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增大,线圈a中的磁通量应变大,B错误;根据楞次定律可知,线圈a有缩小的趋势,线圈a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将增大,C错误,D正确.]
[一语通关] 楞次定律的推广——四个拓展:从能的转化与守恒的本质上看,楞次定律还可以广义地表述为:感应电流的“效果”总是反抗?或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原因”,常见的拓展应用有四种:
?1?阻碍原磁通量?或原磁场?的变化;
??2?阻碍导体的相对运动;
?3?通过改变线圈面积?扩大或缩小?来“反抗”原磁通量的变化;
?4?阻碍原电流的变化?自感现象?.
[针对训练]
1.一长直铁心上绕有一固定线圈M,铁心右端与一木质圆柱密接,木质圆柱上套有一闭合金属环N,N可在木质圆柱上无摩擦移动,M连接在如图1-2所示的电路中,其中R为滑动变阻器,E1和E2为直流电源,S为单刀双掷开关,下列情况中,可观测到N向左运动的是(  )
A.在S断开的情况下,S向a闭合的瞬间
B.在S断开的情况下,S向b闭合的瞬间
C.在S已向a闭合的情况下,将R的滑片向c端移动时
D.在S已向a闭合的情况下,将R的滑片向d端移动时
C [金属环N向左运动,说明穿过N的磁通量在减少,说明线圈M中的电流在减少,只有选项C符合.]
电磁感应中的图像问题
对图像的分析,应做到:
(1)明确图像所描述的物理意义;
(2)明确各种物理量正、负号的含义;
(3)明确斜率的含义;
(4)明确图像和电磁感应过程之间的对应关系.
 如图1-3所示,三条平行虚线位于纸面内,中间虚线两侧有方向垂直于纸面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等大反向.菱形闭合导线框ABCD位于纸面内且对角线AC与虚线垂直,磁场宽度与对角线AC长均为d,现使线框沿AC方向匀速穿过磁场,以逆时针方向为感应电流的正方向,则从C点进入磁场到A点离开磁场的过程中,线框中电流i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可能是(  )
思路点拨:根据楞次定律和安培定则分析各阶段电流方向,根据切割有效长度的变化分析电流大小的变化,利用排除法分析.
D [导线框ABCD在进入左边磁场时,由楞次定律和安培定则可以判断出感应电流的方向应为正方向,选项B、C不可能;当导线框ABCD一部分在左磁场区,另一部分在右磁场区时,回路中的最大电流要加倍,方向与刚进入时的方向相反,选项D可能,选项A不可能.]
[一语通关] 电磁感应中图像类选择题的两个常见解法
?1?排除法:定性地分析电磁感应过程中物理量的变化趋势?增大还是减小?、变化快慢?均匀变化还是非均匀变化?,特别是物理量的正负,排除错误的选项.
?2?函数法: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定量地写出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然后由函数关系对图像作出分析和判断,这未必是最简捷的方法,但却是最有效的方法.
[针对训练]
2.如图1-4(a),线圈ab、cd绕在同一软铁心上,在ab线圈中通以变化的电流,用示波器测得线圈cd间电压如图1-4(b)所示.已知线圈内部的磁场与流经线圈的电流成正比,则下列描述线圈ab中电流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中,可能正确的是(  )
?a?           ?b?
图1-4
C [由题图(b)可知在cd间不同时间段内产生的电压是恒定的,所以在该时间段内线圈ab中的磁场是均匀变化的,则线圈ab中的电流是均匀变化的,故选项A、B、D错误,选项C正确.]
电磁感应中的力电综合问题
此类问题涉及电路知识、动力学知识和能量观点,综合性很强,解决此类问题要注重以下三点:
1.电路分析
(1)找“电源”:确定出由电磁感应所产生的电源,求出电源的电动势E和内阻r.
(2)电路结构分析
弄清串、并联关系,求出相关部分的电流大小,为求安培力做好铺垫.
2.力和运动分析
(1)受力分析:分析研究对象(常为金属杆、导体线圈等)的受力情况,尤其注意安培力的方向.
(2)运动分析: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确定出运动模型,根据模型特点,找到解决途径.
3.功和能量分析
(1)做功分析,找全力所做的功,弄清功的正、负.
(2)能量转化分析,弄清哪些能量增加,哪些能量减少,根据功能关系、能量守恒定律列方程求解.
 如图1-5所示,两根足够长的平行金属导轨固定在倾角θ=30°的斜面上,导轨电阻不计,间距L=0.4 m,导轨所在空间被分成区域Ⅰ和Ⅱ,两区域的边界与斜面的交线为MN.Ⅰ中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斜面向下,Ⅱ中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斜面向上,两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均为B=0.5 T.在区域Ⅰ中,将质量m1=0.1 kg、电阻R1=0.1 Ω的金属条ab放在导轨上,ab刚好不下滑.然后,在区域Ⅱ中将质量m2=0.4 kg,电阻R2=0.1 Ω的光滑导体棒cd置于导轨上,由静止开始下滑.cd在滑动过程中始终处于区域Ⅱ的磁场中,ab、cd始终与导轨垂直且两端与导轨保持良好接触,取g=10 m/s2,问:
(1)cd下滑的过程中,ab中的电流方向;
(2)ab刚要向上滑动时,cd的速度v多大;
(3)从cd开始下滑到ab刚要向上滑动的过程中,cd滑动的距离x=3.8 m,此过程中ab上产生的热量Q是多少.
【解析】 (1)由右手定则可判断出cd中的电流方向为由d到c,则ab中电流方向为由a流向b.
(2)开始放置时ab刚好不下滑,ab所受摩擦力为最大静摩擦力,设其为fmax,有fmax=m1gsin θ ①
设ab刚要上滑时,cd棒的感应电动势为E,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有E=BLv ②
设电路中的感应电流为I,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有
I= ③
设ab所受安培力为F安,有F安=BIL ④
此时ab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方向沿导轨向下,由平衡条件有F安=m1gsin θ+fmax ⑤
联立①②③④⑤式,代入数据解得v=5 m/s.
(3)设cd棒运动过程中在电路中产生的总热量为Q总,由能量守恒定律有m2gxsin θ=Q总+m2v2
又Q=Q总 解得Q=1.3 J.
【答案】 (1)由a流向b (2)5 m/s (3)1.3 J
[一语通关] 电磁感应中的力电综合问题解题思路
?1?解决此类问题,应从电路分析入手,求出电流,然后进行受力分析,正确的受力分析是关键.
?2?电磁感应现象的实质问题是能量的转化与守恒问题,从这个思想出发列方程求解,有时很方便.
?3?通过克服安培力做功可以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电能最终转化为焦耳热.因此在同一关系式中,克服安培力做的功和产生的焦耳热不能同时出现.
[针对训练]
3.如图1-6所示,足够长的U形框架宽度是L=0.5 m,电阻忽略不计,其所在平面与水平面成θ=37°角,磁感应强度B=0.8 T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导体框平面,一根质量为m=0.2 kg,有效电阻R=2 Ω的导体棒MN垂直跨放在U形框架上,该导体棒与框架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导体棒由静止开始沿框架下滑到刚开始匀速运动时,通过导体棒截面的电量共为Q=2 C.求:
图1-6
(1)导体棒匀速运动的速度.
(2)导体棒从静止开始下滑到刚开始匀速运动,这一过程中导体棒的有效电阻消耗的电功.
【解析】 (1)导体棒受力如图,匀速下滑时有
平行斜面方向:mgsin θ-Ff-F=0
垂直斜面方向:FN-mgcos θ=0
其中Ff=μFN
安培力F=BIL
电流强度I=
感应电动势E=BLv
由以上各式得v=5 m/s.
(2)通过导体棒的电量Q=Δt
其中平均电流==
设导体棒下滑位移为s,则ΔΦ=BsL
由以上各式得
s== m=10 m
全程由动能定理得
mgssin θ-W安-μmgcos θ·s=mv2
其中克服安培力做功W安等于电功W
则W=mgs·sin θ-μmgscosθ-mv2
=(12-8-2.5)J=1.5 J.
【答案】 (1)5 m/s (2)1.5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