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选修3-1)物理:人教版物理选修3-1教案:2.6《电阻定律》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选修3-1)物理:人教版物理选修3-1教案:2.6《电阻定律》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0-08-19 20:2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电阻定律教案
【教材分析】
《电阻定律》是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程.选修3-1)第二章第六节的内容。电阻跟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长度间的关系,初中已定性地讲过,这节课,我们采用探究的方法,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得出电阻定律。为了便于学生操作,将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让学生分为三个大组十二个小组,分别探究不同的方面,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得出结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导体电阻与决定因素的关系得出电阻定律,并总结表达式。
2、能叙述电阻率的意义,了解电阻率和温度的变化关系。
3、能利用电阻定律进行相关问题的分析与计算。
二、能力目标:
1、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并熟练使用滑动电阻器、电流表、电压表等常用电学实验器材,培养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和价值观
1、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培养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积极情感。
2、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实验,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1、电阻定律的探究及得出电阻率
2、电阻率的理解
【教学难点】电阻率的理解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分析法、分组讨论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器材】电阻丝数根(电阻丝上标明不同的材料的名称)、电流表一个、电压表一个、电键、导线、电源、毫米刻度尺、电阻丝固定装置、螺旋测微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通过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1、怎样描述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阻)
3、导体的电阻由哪些因素决定?其定性关系是什么?(由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同种材料制成的导体,长度越长,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同学们在初中已经知道了导体的电阻与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定性关系,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用实验定量地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实验探究:、
1、 探究目的: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决定因素的定量关系。
2、 探究内容: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的定量关系。
3、 探究方法:
[提问]:我们要想研究电阻与几个因素的定量关系,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是什么?
(控制变量法)
4、 实验方案设计:
(1)相同材料,S一定,改变L,测R,寻求R随L变化规律
(2)相同材料,L一定,改变S,测R,寻求R随S变化规律
(3)不同材料,L和S均相同,测R,判断材料对R的影响
[提问]:用安培表和伏特表测量电阻的实验方法叫做什么?(伏安法测电阻)请画出实验电路图。
[提问]:电流表为什么外接?(电阻丝阻值很小)
[提问]: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控制电路中的电流)
5、 实验器材简介:
待测电阻丝有镍铬丝两根、铁丝两根,这四根电阻丝长度、横截面积相同,固定在面板上,接线柱在每根电阻丝的两侧。(引导学生思考:要想得到电阻同三个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那么你得首先能测出各个量的数值)
[提问]:请大家思考,如何在实验中改变电阻丝的长度?(将两根电阻丝串联)
[提问]:请大家思考,如何在实验中改变电阻丝的横截面积?(将两根电阻丝并联)
[提问]:用什么测量电阻丝的长度?(刻度尺)
[提问]:用什么测量电阻丝的横截面积?(螺旋测微器)
三、实验过程
分组实验:学生分成三大组,12小组,为有效控制时间,每一组只研究一个关系,其中4组研究电阻和长度的关系,4组研究电阻和横截面积的关系,4组研究电阻和材料的关系。
按照电路图,学生连接电路,将数据纪录在学案上,并进行分析、总结。(教师巡视,并对学生在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订正和指导)
实验确定电阻与长度定量关系 材料:铁丝
实验方法: 取同种材料铁丝两根,粗细相同,长度相同。将铁丝分别固定在电阻固定器上。将两根铁丝串联即可改变电阻丝长度。注意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将数据填入表格。
结论:电阻与导体长度成正比
2、 实验确定电阻与横截面积的定量关系 材料:镍铬丝
实验方法:取同种材料镍铬丝两根,粗细相同,长度相同。将镍铬丝分别固定在电阻固定器上。将两根镍铬丝并联即可改变电阻丝长度。注意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将数据填入表格。
结论:电阻与横截面积成反比
3、 实验确定电阻与材料种类是否有关
实验方法:取铁丝和镍铬丝各一根,粗细相同,长度相同。将电阻丝分别固定在电阻固定器上。研究在横截面积和长度相同的情况下,两根电阻丝阻值是否相同。注意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将数据填入表格。
结论:电阻丝阻值与材料有关
四、规律总结:
每组成员派代表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总结,从而得出电阻定律的内容。
1、电阻定律内容:导体的电阻与它的长度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
写成数学表达式为: R=KL/S
分析比例常数的意义。在实验中发现,即使L、S都相同,若材料不同,则电阻也不同,可见比例常数和材料有关。可见,对同一材料来说,比例常数相同。它是反映材料本身性质的物理量,我们把它定义为电阻率,并用一个专门的字母ρ表示。
2、电阻定律公式:R= ρL/s
分析:当L、S一定时,ρ越大,R越大,即导电性能越差;反之,导电性能越好。所以,电阻率是反映导电性能好坏的物理量
3、电阻率ρ的理解
(1)反映了材料导电性能的好坏
提问:对某一材料来说,ρ的数值等于多少?我们可以怎样来测量?
教师总结:由R=ρL/s可得,ρ=RS/L,可以得出某材料的电阻率在数值上就等于用该材料制成的长为1米、横截面积为1平方米的导体的电阻
(2) 单位:欧姆 米(Ω m)
附:几种导体材料在20℃时的电阻率
锰铜合金:85%铜,3%镍,12%锰。
镍铜合金:54%铜,46%镍。.
镍铬合金:67.5%镍,15%铬,16%铁,1.5%锰。
学生思考:一白炽灯泡铭牌显示“220V,100W”字样,由 计算得出灯泡灯丝电阻R=484 ,该阻值是工作时的电阻值还是不工作时的电阻值,两者一样吗?为什么?
4、课堂小结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再由小组为代表进行课堂小结。全班范围进行相互讨论、交流。
小组1:这节课,通过实验探究推导电阻定律,研究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小组2:这节课的学习过程是这样的:先复习电阻的有关知识→再用实验探究法推导电阻定律 →建立电阻定律→学习电阻率的概念
小组3:通过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知识来自于实践
【板书设计】
一、 实验探究:
1、 探究目的: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决定因素的定量关系。
2、 探究内容: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的定量关系。
3、 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4、 实验方案设计:
5、 实验准备:
6、 进行实验:
7、 结论汇报:
二、理论探究:
1、分析导体电阻与它的长度的关系:
2、研究导体电阻与它的横截面积的关系:
三、电阻定律:
1、电阻定律内容:导体的电阻与它的长度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成反比。
2、公式:R= ρL/s
3、电阻率ρ
(1)反映了材料导电性能的好坏
(2)单位:Ω m
【课后思考与作业】
1、 课本58页思考与讨论
2、 课后题第2、4题
3、 完成学案
4、 查阅有关超导的资料
【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实验探究法推导电阻定律。积极地创设条件,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完成实验,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通过提问的形式引导学生的实验思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改教材上的实验演示为学生分组实验;所有学生进行充分地交流、讨论,从而学生也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同时要关注学生知识基础和基本技能。本节课用实验探究法推导电阻定律,因此先复习电阻的有关知识。而这一点在课堂上也充分体现出来,为下面的实验探究做好铺垫。而概念的建立,我是采用设计阶梯性的提问,引导学生逐步建立的。我想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将传统教学与利用网络环境探究学习结合起来,强调学生的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一样重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优秀品质,学生各方面也能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