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1.4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8-09-14 17:58:56

文档简介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练习
看图填空。
1、下图左边正方形的边长是( )格,右边正方形的边长是( )格。左边正方形( )就是右边正方形。
2、下图左边长方形的长、宽分别是( )格、( )格。把左边长方形的长( )后,得到右边长方形,它的长、宽分别是( )格、( )格。
用望远镜观察一个物体,想一想,观察到的物体与原来相比有什么不同?什么地方没有改变?
选择题。
1、下面哪个图形是图A放大为原来的2倍后得到的图形?
2、把一个正方形边长扩大到原来的4倍,它的面积扩大到原来的( )倍。
A. 4 B. 16 C. 8
3、用5倍放大镜观看一个30°的角,看到的角的度数是( )。
A. 30° B. 150° C. 180°
把“凸”形各边放大3倍。
把平行四边形各边缩小。
将直角三角形各边缩小为原来的。
一个正方形边长扩大后,面积扩大为原来的9倍,扩大后正方形的边长为12厘米。这个正方形原来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参考答案
看图填空。
答案:用望远镜观察一个物体,观察到的物体与原来相比放大了。形状和角度没有改变。
1、答案:D
2、答案:B
3、答案:A
答案:
答案:
答案:
答案:12×12=144(平方厘米) 144÷9=16(平方厘米)16=4×4
答:这个正方形原来的边长是4厘米。
浙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教学设计
课题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六年级
学习
目标
了解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意义,能按一定的倍数画出放大与缩小后的图形。
体会放大后的图形,形状和角度都不发生变化,只是大小发生变化。
通过画图,学习过程并培养实践能力。
重点
能将图形按一定的比进行放大或缩小。
难点
能将图形按一定的比进行放大或缩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见过放大镜,利用放大镜可以做什么?照片跟实际的景物相比,有什么不同?
这就是生活中常见的放大与缩小的现象。
除了这些,你还见过哪些?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的放大与缩小,那在数学中,我们怎样将常见的图形放大和缩小呢?一起来看看。
放大镜可以把字放大。照片可以把景物缩小。
用复印机可以放大也可以缩小。放映机可以把胶片上的画面放大。
通过发现生活中的放大和缩小,引出课题,提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
讲授新课
把下列图形的边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是怎样画出的扩大以后的图形呢?
放大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有什么变化?
同学们总结的非常好,那缩小后的图形是如何变化的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把下面图形的边长,缩小到原来的。
画完图形,你们发现了什么吗?
大家一起试着总结一下,怎样画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吗?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
一看:先看原图形每边的长度。二算:计算按给定的要求将图形的各边放大或缩小后
得到的新图形每边的长度。三算:按计算出的边长画出原图形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
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后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形状相同,大小不同。

接下来一起来看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放大和缩小。观察长方形A、B和平行四边形A、B,是怎样变化的呢?
课堂练习。
一、判断。
(1)周长为20厘米的正方形,经放大镜放大后就会变成长方形。 ( )
(2)两个形状相同的图形,图形A的边长是图形B的边长的3倍,图形B是图形A缩小到原边长后得到的图形。( )
二、下面哪个图形是图形A按2:1放大后得到的图形?
三、
按1:2画出下面图形缩小后的图形.
画出下列图形,使它们的边长为原来的2倍。
四、用5根相同的小棒摆成一个五边形,若用相同长度的小棒摆一个边长放大到原来的4倍的五边形。需要多少根小棒?
五、把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的各边缩小到原来的后,画出的新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放大后的正方形的边长是4格长。三角形的扩大,就是把每条边都扩大到原来的2倍。
大小变了,形状没变。
先把能决定梯形形状的几条边缩小以后的长度算出来。
缩小后的梯形,上底是2个格长,高是个格长,下底是3个格长。
缩小后的三角形,可以挑出几条好计算的关键边,看看它们的一半是多少,画出图形来。
缩小后的图形,大小变了,形状不变。画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必须把图形整体放大或缩小。
把长方形A的边长均放大到原来的2倍,得到长方形B。
把长方形B的边长均缩小到原来的,得到长方形A。
把平行四边形A的边长均放大到原来的3倍,得到平行四边形B。把平行四边形B的边长均缩小到原来的,得到平行四边形A。
一个图形无论是放大还是缩小,只是图形的大小发生变化,形状不变,图形中每个角的度数不变。
×

答案D
5×4=20(根)
答:需要20根小棒。
4×=2(厘米)
2× =1(厘米)
2×1=2(平方厘米)
答:画出的新图形的面积是2平方厘米。
通过观察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通过分析和实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
巩固练习,考查本节重点内容
本题考查放大以后的图形。
本题考查图形的放大和缩小。
本题考查放大以后的图形。
本题考查缩小以后的图形。
课堂小结
一个图形无论是放大还是缩小,只是图形的大小发生变化,形状不变,图形中每个角的度数不变。
课件20张PPT。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浙教版 六年级上新知导入放大与缩小放大镜可以把字放大照片可以把景物缩小新知导入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放大与缩小的现象。用复印机可以放大,
也可以缩小。放映机可以把胶片上
的画面放大。新知讲解把下列图形的边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放大后的图形大小变了,形状没变。放大后的正方形的边长
是(2×2=)4格长。把三角形的每条边
都扩大到原来的2倍。缩小后的梯形,上底是(4× =)2个格长,高是
(3× =) 个格长,下底是(6× =)3个格长。新知讲解把下面图形的边长,缩小到原来的 。1
2先把能决定梯形形状的几条边缩小以后的长度算出来。缩小后的三角形,每条边
长缩小到原来的 ,把主
要的几条边找出来。新知讲解把下面图形的边长,缩小到原来的 。1
2缩小后的图形,大小变了,形状不变。
画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必须把图形整体放大或缩小。1
2新知讲解小组讨论,怎样画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一看:先看原图形每边的长度。二算:计算按给定的要求将图形的各边放大或缩小后
得到的新图形每边的长度。三算:按计算出的边长画出原图形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后得到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形状相同,大小不同。新知讲解把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放大和缩小把长方形A的边长均放大到
原来的2倍,得到长方形B。
把长方形B的边长均缩小到
原来的 ,得到长方形A。把平行四边形A的边长均放大到
原来的3倍,得到平行四边形B。
把平行四边形B的边长均缩小到
原来的 ,得到平行四边形A。新知讲解观察放大和缩小后的图形,你能发现什么?一个图形无论是放大还是缩小,只是图形的大小发生变化,形状不变,图形中每个角的度数不变。课堂练习判断。(1)周长为20厘米的正方形,经放大镜放大后就会变
成长方形。 ( )
(2)两个形状相同的图形,图形A的边长是图形B的边
长的3倍,图形B是图形A缩小到原边长 后得到的图形。
( ) × √A下面哪个图形是图形A按2:1放大后得到的图形?√××课堂练习课堂练习画出下列图形,使它们的边长为原来的2倍。按1:2画出下面图形缩小后的图形.课堂练习按1:2画出下面图形缩小后的图形.课堂练习课堂练习用5根相同的小棒摆成一个五边形,若用相同长度的小棒
摆一个边长放大到原来的4倍的五边形。需要多少根小棒?5×4=20(根)
答:需要20根小棒。拓展提高把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的各边缩小到原来的
后,画出的新图形的面积是多少?4× =2(厘米) 2× =1(厘米)
2×1=2(平方厘米)
答:画出的新图形的面积是2平方厘米。课堂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一个图形无论是放大还是缩小,只是图形的大小发生变化,形状不变,图形中每个角的度数不变。作业布置完成教材第15页1-2题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