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生物课堂!
第四章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四节 输血与血型
2011人教版
A
B
O
AB
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兰德斯坦纳在实验中发现,一个人的红细胞,在遇到某些人的血清时,这些红细胞就会黏结在一起,也就是发生凝集;遇到另一些人的血清,却不会发生凝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呢?
一.血型的发现
红细胞
血清
遇到
二.血型的分类
在红细胞膜上存在两种不同的凝集原,
其血清中也存在对应的凝集素。
红细胞凝集原
血清凝集素
A凝集原
B凝集原
抗B凝集素
抗A凝集素
红细胞
血清
A型
B型
O型
AB型
A型血
B型血
AB型血
O型血
A型血
B型血
输入
B
A
A
凝集反应
B
B
模拟血型鉴定实验
实验材料:
“A型血清”、 “B型血清”、“血样”、载玻片等。
三.血型的鉴定
让“血样”分别与“A型血清”和“B型血清”混合,观察现象,若有白色絮状沉淀产生则表示有凝集,反之无上述现象则表示无凝集,最后依据有无凝集 判断血型。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
第一步:在两块载玻片上各滴2滴“血样”。
第二步:往左侧“血样”中滴2滴“A型血清”,往右侧“血样”中滴2滴“B型血清”。
第三步:观察是否有白色絮状沉淀(表示有凝集)
现象,并记录结果。
第四步:根据现象,对照血型鉴定表,判断血型。
血型鉴定标准:
A型血清 不凝集 凝集 不凝集 凝集
B型血清 凝集 不凝集 不凝集 凝集
对应血型 A型 B型 O型 AB型
某人的血型 可接受的血型 可输给的血型
A A、O A、AB
B B、O B、AB
AB A、B、AB、O AB
O O A、B、AB、O
AB型血者是“万能受血者”
O型血者是“万能输血者”
拼图游戏:寻找供血者
四.安全输血
人类的血型除了ABO血型外,还有其他血型系统。Rh血型就是常见的人类血型系统之一。人们常说的“熊猫血”就是Rh阴性血。
小资料:
五.血量
成年人的血液量占体重的7%-8%。
少量失血:短时间内得到补偿而恢复正常
失血超过800~1000ml:头晕,心跳加快,眼前发黑和出冷汗等症状
失血超过1200~1500ml:出现生命危险,需要输血
六.无偿献血
我国《献血法》规定:我国公民献血年龄为18-55周岁,两次献血间隔为6个月以上,每次献血量为200-400ML。
小品《让爱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