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中考2年模拟】八上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3年中考2年模拟】八上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9-17 13:58:20

文档简介

【3年中考2年模拟】八上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原卷版)

●了解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一二·九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七七事变标志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了解抗战期间重大的战役。
●知道中共七大的内容及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
◆◆考点一: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一、九一八事变
1.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 。
2. 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3.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 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 开始了。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与日军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1.华北危机:日本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 ,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国民党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2.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数千名学生向国民党当局请愿。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这就是著名的 ,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三、西安事变
1.概况: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 ,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2.结果: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 到西安参加谈判,。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
3.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考点二: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一、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又称 。 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1937年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保卫北平的战斗中,赵登禹、 将军壮烈殉国。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1.七七事变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 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任军长。
2.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为主导的 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三、淞沪会战
1.1937年8月13日, 爆发。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
2.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四、南京大屠杀
1.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 ,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
2.日军占领南京后,进行了血腥大屠杀,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 万人以上。
◆◆考点三:正面战场的抗战
一、台儿庄战役: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南北战场,会师台儿庄,再合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 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1938年3月。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二、保卫大武汉
1.1938年6月,日军集结兵力进攻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100多万人参战。武汉陷入三面包围之中。为避免损失,中国军队于1938年10月有序撤出武汉。武汉保卫战后期,日军又占领广州。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2.在优势日军的疯狂进攻下,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沦入敌手。 、 失陷后,日军的兵力已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 。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1.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先后发动两次长沙会战,企图占领长沙,均未得逞。1941年12月,日军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中国军队获得会战胜利。
2.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3.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1944年初,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了大规模的 。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考点四:敌后战场的抗战
一、平型关大捷
1.1937年9月,日军向平型关开进,这是太原的重要门户。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率领下,在平型关一带隐蔽设伏,将日军全部歼灭。
2. 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1.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 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2.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采取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打击日军,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不得安宁。
3.根据地建立 ,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4.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三、百团大战
1.1940年下半年,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八路军总部在 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地区纵横2000千米的战线上,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这次战役的主要目标是 。
2.百团大战战果辉煌,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考点五: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全民坚持抗战
1.广州、武汉沦陷后,日军因战线过长、兵力不足和国内资源紧张,遂改变策略,对国民党政府进行 ,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2.在日本侵略者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的亲日派头子 公开叛国投敌,于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国民党顽固派于1941年1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 。
3.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在 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 上将壮烈殉国。在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 将军血洒疆场。
4.各地青年学生、广大妇女、工人、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文艺界等通过各种方式支持抗战。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二、中共七大
1.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内容
(1)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那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2)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
(3)大会确立 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这对统一全党的思想,指导全党的行动,实现党的政治路线,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3.影响: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三、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1.1944年到1945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捷报频传,德国在欧洲战场败局已定,日本在太平洋战场陷入困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率先发起局部反攻,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2.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8月8日, 对日本宣战。次日,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
3.8月9日,毛泽东发表《 》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
4.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怀抱。
四、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1.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2.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 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3.中国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进行了14年的抗战(1931----1945);九一八事变标志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以国共为主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3、国共两党关系变化(两次合作、两次分裂)
时期
时间
标志
战线
影响
原因
第一次合作
北伐战争
1924~1927
1924.1 国民党 “一大”的召开
革命统一战线
国共合作后领导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共同敌人: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反帝反封)
第一次分裂
土地革命
1927~1937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导致大革命失败,内战给日本带来可乘之机
蒋介石等叛变。共产党建立根据地,武装反抗国民党
第二次合作
抗日战争
1937~1945
抗日统一战线
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第二次分裂
解放战争
1946~1949
1946.6 撕毁“双十协定”
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统治,祖国至今未能实现统一
蒋介石实行独裁,发动内战
结论:国共两党合作对中华民族有利,分裂对中华民族有害。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和第二次合作期间,国共两党合作进行了哪些重大活动,是重要考点。)
4、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
5、淞沪会战:1937年8月---11月,日军占领上海;徐州会战:1938年初,日军占领徐州等地;武汉会战:1938年6月---10月,日军占领武汉;枣宜会战:1940年,日军占领宜昌;长沙会战:1939年9月---1942年2月,中国胜利;太原会战:1937年10月—11月,日军占领太原,八路军取得平型关战役的胜利;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
6、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主观原因(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的路线。
(2)客观原因:国际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援;国际友人的支援,爱国华侨的帮助。
(3)其他原因: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斗争,得到国内外爱好和平的人们的支援。
7、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给我们的启示:
(1)正义的斗争必将取得胜利,为了对付民族敌人,不同阶级和阶层可以联合起来,共同战胜敌人。
(2)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不为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历史悲剧才不会重演。
8、二战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是什么?
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应对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美国、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能够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和中国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联合起来,建立国际反法西斯同盟,这充分说明了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应对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这一道理。
◆◆
1、(2018齐齐哈尔中考11.)下列事件不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的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七七事变 D. 辽沈战役
2、(2018齐齐哈尔中考12.)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被称为国家公祭日。下列事件中最符合设立国家公祭日要求的是(  )
A. 卢沟桥事变 B. 南京大屠杀 C. 台儿庄战役 D. 百团大战
3、(2018绥化市中考10.)抗日战争时期,由彭德怀指挥的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 )
A. 百团大战 B. 辽沈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4、(2018绥化市中考11.)创作《黄河大合唱》的人民音乐家是( )
A. 徐悲鸿 B. 聂耳 C. 冼星海 D. 鲁迅
5、(2018日照中考13.)歌曲《松花江上》创作于1935年,在日本人大举侵略的危急关头, 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以至中国人民的悲愤情怀( )
A.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B.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C. 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D. 国共合作抗战开始
6、(2018南通中考7.)1943年7月,南通数万军民在日伪封锁线上发动全线大破击,鋦倒电杆.挖断公路。曾一夜火烧竹篱色三百里,在敌后战场上谱写了气壮山河的斗争篇章。从斗争的主要日标来看,与此最为相似的抗日斗争是( )
A. 卢沟桥抗战 B. 平型关大捷 C. 台儿庄战役 D. 百团大战
7、(2018镇江中考11.)1940年8月20日,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发出了破袭正太路的命令,一场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攻击战拉开了序幕。材料反映的战役是( )
A. 平型关战役 B. 百团大战 C. 台儿庄战役 D. 武汉会战
8、(2018绵阳中考5.)1931年9月18日,日本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随即占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
A日本首次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B中国抗日战争从九一八事变开始 C国民党正面战场开始了全面抗战 D.中国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9、(2018广东中考13.)1936年,范文澜在《大丈夫:范文澜说英雄》序言中写道:“每当外力入侵中国的时候,总有许多忠臣义士,用各种方式参加民族间悲壮的斗争……他们拼出血和生命,去保证民族的生存。”作者上述言论的目的是( )
A.呼吁民众弘扬民主精神 B.强调建立民族统一战线 C.督促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D.唤起民众抵御外来侵略
10、(2018南京中考9.)1937年,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共产党将军队改编为( )
A. 中国工农红军 B. 抗日义勇军 C. 八路军和新四军 D. 人民解放军
11、(2018南京中考10.)1937年12月15日的《芝加哥每日新闻报》刊出了《日军杀人盈万》的新闻报道。这一报道揭露的暴行是( )
A. 割占香港岛 B. 火烧圆明园 C. 旅顺大屠杀 D. 南京大屠杀
12、(2018威海中考7.)下面是东北大学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多次迁移的路线。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它的迁移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1923年在沈阳成立→1931年迁往北平→1937年迁往开封→1938年迁往四川( )
A. 新文化运动 B. 北伐战争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
13、(2018威海中考8.)如图是《西北文化日报》对西安事变的报道。下列与西安事变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发动者是张学良、杨虎城 B. 该报纸报道的消息发生于民国二十五年 C. 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 D.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4、(2018福建中考15.)蒋介石电文:“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怕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之胜利。”材料说明台儿庄大捷的原因是( )
A. 全民族团结抗战 B. 国民党军队英勇抗战 C. 共产党领导人民抗战 D. 华侨华人支援抗战
15、(2017年广东深圳中考) 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委员会通电全国:“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这一通电的发出是由于爆发了(  )
A.八一三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西安事变 D.九一八事变
16、(2017年浙江湖州中考) 按时间先后顺序在 填入相关事件,依次是(  )
①“九一八”事变 ②平型关战斗 ③百团大战 ④台儿庄战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2017年湖北随州中考)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以下历史事件是(  )
①日军偷袭珍珠港 ②九一八事变 ③德军“闪击”波兰 ④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④③① D.③①②④
18、(2016年东营中考) 如图是美国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宣传画,其文意是“援救中国”、“中国正在帮助我们”,这反映出(  )
A.全民族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B.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C.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D.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组成部分
19、(2016年海南中考) 邮票是国家的一张名片,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下面这组邮票纪念的是( )

七七战火 台儿庄大捷 百团大捷 敌后游击战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20、(2016年湖州中考) 图中反应了20世纪30年代的一个历史事件,有关该事件的历史要素,叙述正确的有(  )
①背景:日本发动全国侵华战争; ②目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地点:陕西西安; ④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成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2018黄冈中考10.)阅读材科,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之所以能够进行这场前所未有的全民族抗战并取得胜利,是由于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空前觉醒和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凝聚力。更为重要的是,这时中国已经有了使自己走向伟大复兴的先进的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是民族解放战争获取完全胜利的首要条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坚持和发展,是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武装坚持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争及时而大胆地向敌占区进军,放手发动人民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中国共产党所以能够在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斗争中起决定性作用,是由于党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成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当之无健的领导核心。
材料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欧洲、亚洲太平洋等战场的巨大胜利,有力地支援了中国的抗战。苏、美、英等盟国给中国抗战以人力、物力的援助。世界许多国家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还以各种方式支援中国。所有这些,都成为鼓舞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直到最后胜利的重要因素。
——以上均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8年1月第34次印刷
材料三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美国、苏联、英国的援华物资通过陆路、海路和航空运到中国,支援了中国的抗战。为此,美国的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中指出,国际的物资援助和供应是维持中国抗战的主要力量。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中国取得十四年抗战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评论材科三中美国学者的观点。
◆◆
1、(2018赤峰模拟) 某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后,希特勒感到欣喜了,丘吉尔感觉解脱了,蒋介石感觉放松了。此处“某重大历史事件”应该是( )
A.德国突袭波兰 B.日本偷袭珍珠港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
2、(2018江门市模拟) 201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在南京揭幕。“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兽行暴虐,旷世未闻。同胞何辜,国难正殷。……兄弟同心,共御外侮。”那么国共两党“共御外侮”的形式是:( )
A.成立中国同盟会 B.组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C.组成民主联合战线 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3、(2018连云港模拟)根据以下表格提供的信息,判断这一历史事件是( )
战役时间
作战区域
毙伤俘日伪军人数
破坏交通线
拔掉据点
1940年
华北地区
4万多人
2000多千米
近3000个
A. 血战卢沟桥 B. 台儿庄战役 C. 百团大战 D. 淞沪会战
(2018成都模拟)使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 五四运动 B.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C. 九一八事变 D.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5、(2018保定模拟)蒋介石屠杀过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却主张和平解决,释放蒋介石。中共这样做的根本出发点是( )
A. 对蒋介石宽容些 B. 改善国共双方的对立关系 C. 粉碎亲日派扩大内战的阴谋 D. 为了全民族的利益,共同抗日
6、(2018咸阳模拟)毛泽东思想正式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 中共“一大” B. 遵义会议 C. 中共“七大” D. 十一届三中全会
7、(2018遵义模拟)今天的人们生活在“信息时代”,互联网成为人们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假如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1940年”、“彭德怀”、“交通破袭战”这三个关键词,最有可能出现的历史事件是(?? )
A. ?卢沟桥抗战 B. ?平型关战役 C. ?百团大战 D. ?第五次反“围剿”
8、(2017平顶山模拟)下列哪一事变的性质根本不同于其它三项( )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卢沟桥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9、(2017泰安模拟)下列图片反映了重大的历史事件,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A. ①③②④ B. ④③②① C. ③④①② D. ②①④③
10、(2017长春模拟)漫画常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描绘时事,具有强烈的社会性。下图漫画描绘的历史事件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七七事变 C. 西安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11、(2017南昌模拟)194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对他的儿子说“如果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跨了,你想一想会有多少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地方,他们可以占领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的话主要说明(??? )
A. 美国应该支持中国抗战 B. 美国对中国的抗战抱有同情心 C. 中国抗战有力支援了其它国家的反法西斯战争 D. 美国对中国抗战持观望态度
12、(2018天津模拟)材料解析题
2017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2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1)材料一叙述的“夺我东三省”局面发生在哪次事变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蒋介石采取了什么政策?
材料二: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样的抗日主张?写出抗战以来中国共产党取得第一次大捷的名称。
材料三: 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
(3)为什么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在12月13日?
(4)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设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意义。(答三点)
【3年中考2年模拟】八上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解析版)

●了解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开始,“一二·九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七七事变标志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了解抗战期间重大的战役。
●知道中共七大的内容及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
◆◆考点一: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一、九一八事变
1.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铁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2.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3.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军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
二、华北危机与一二·九运动
1.华北危机:日本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国民党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的妥协政策,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
2.一二·九运动:1935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向国民党当局请愿。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这就是著名的“一二·九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三、西安事变
1.概况: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2.结果: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
3.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考点二: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一、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1937年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保卫北平的战斗中,赵登禹、佟麟阁将军壮烈殉国。
二、第二次国共合作
1.七七事变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红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
2.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为主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三、淞沪会战
1.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
2.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四、南京大屠杀
1.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
2.日军占领南京后,进行了血腥大屠杀,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考点三:正面战场的抗战
一、台儿庄战役: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南北战场,会师台儿庄,再合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1938年3月。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二、保卫大武汉
1.1938年6月,日军集结兵力进攻武汉。中国军队共部署100多万人参战。武汉陷入三面包围之中。为避免损失,中国军队于1938年10月有序撤出武汉。武汉保卫战后期,日军又占领广州。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2.在优势日军的疯狂进攻下,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沦入敌手。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的兵力已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1.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先后发动两次长沙会战,企图占领长沙,均未得逞。1941年12月,日军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中国军队获得会战胜利。
2.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3.抗日战争后期,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1944年初,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了大规模的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考点四:敌后战场的抗战
一、平型关大捷
1.1937年9月,日军向平型关开进,这是太原的重要门户。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率领下,在平型关一带隐蔽设伏,将日军全部歼灭。
2.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1.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将敌人的后方变成抗日的前线。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2.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采取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战法打击日军,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不得安宁。
3.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4.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三、百团大战
1.1940年下半年,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地区纵横2000千米的战线上,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这次战役的主要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2.百团大战战果辉煌,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考点五:抗日战争的胜利
一、全民坚持抗战
1.广州、武汉沦陷后,日军因战线过长、兵力不足和国内资源紧张,遂改变策略,对国民党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2.在日本侵略者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的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于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国民党顽固派于1941年1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
3.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在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
4.各地青年学生、广大妇女、工人、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文艺界等通过各种方式支持抗战。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二、中共七大
1.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内容
(1)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那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2)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
(3)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这对统一全党的思想,指导全党的行动,实现党的政治路线,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3.影响: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三、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1.1944年到1945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捷报频传,德国在欧洲战场败局已定,日本在太平洋战场陷入困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率先发起局部反攻,取得了一系列胜利。
2.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本宣战。次日,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起进攻。
3.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号召中国人民的一切抗日力量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
4.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怀抱。
四、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1.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2.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3.中国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进行了14年的抗战(1931----1945);九一八事变标志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以国共为主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3、国共两党关系变化(两次合作、两次分裂)
时期
时间
标志
战线
影响
原因
第一次合作
北伐战争
1924~1927
1924.1 国民党 “一大”的召开
革命统一战线
国共合作后领导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共同敌人: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反帝反封)
第一次分裂
土地革命
1927~1937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导致大革命失败,内战给日本带来可乘之机
蒋介石等叛变。共产党建立根据地,武装反抗国民党
第二次合作
抗日战争
1937~1945
抗日统一战线
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第二次分裂
解放战争
1946~1949
1946.6 撕毁“双十协定”
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统治,祖国至今未能实现统一
蒋介石实行独裁,发动内战
结论:国共两党合作对中华民族有利,分裂对中华民族有害。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和第二次合作期间,国共两党合作进行了哪些重大活动,是重要考点。)
4、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
5、淞沪会战:1937年8月---11月,日军占领上海;徐州会战:1938年初,日军占领徐州等地;武汉会战:1938年6月---10月,日军占领武汉;枣宜会战:1940年,日军占领宜昌;长沙会战:1939年9月---1942年2月,中国胜利;太原会战:1937年10月—11月,日军占领太原,八路军取得平型关战役的胜利;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
6、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1)主观原因(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的路线。
(2)客观原因:国际反法西斯国家的支援;国际友人的支援,爱国华侨的帮助。
(3)其他原因: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斗争,得到国内外爱好和平的人们的支援。
7、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给我们的启示:
(1)正义的斗争必将取得胜利,为了对付民族敌人,不同阶级和阶层可以联合起来,共同战胜敌人。
(2)我们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政策,不为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历史悲剧才不会重演。
8、二战给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是什么?
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应对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法西斯,美国、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能够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和中国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联合起来,建立国际反法西斯同盟,这充分说明了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应对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这一道理。
◆◆
1、(2018齐齐哈尔中考11.)下列事件不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的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七七事变 D. 辽沈战役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1945年9月2日,这一时期是抗日战争时期。辽沈战役发生的时间是1948年9月至11月,它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役,不属于抗日战争时期,D项符合题意;A项时间是1931年9月18日,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B项时间是1936年12月12日,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C项时间是1937年7月7日,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由此可知ABC三项都发生在抗日战争期间,不符合题意。故选D。
2、(2018齐齐哈尔中考12.)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被称为国家公祭日。下列事件中最符合设立国家公祭日要求的是(  )
A. 卢沟桥事变 B. 南京大屠杀 C. 台儿庄战役 D. 百团大战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在南京及附近地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进行了长达六周之久的血腥大屠杀,据统计遇害者达三十万人以上。所以,南京大屠杀最符合设立公祭日的要求,B项符合题意;A项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C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重大胜利;D项是中国军队主动抗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由此可知ACD三项与题干“重大民族灾难”信息不符。故选B。
3、(2018绥化市中考10.)抗日战争时期,由彭德怀指挥的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 )
A. 百团大战 B. 辽沈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粉碎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围攻,1940年8月,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的率领下,先后共出动100多个团约20万人,在华北2000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起大规模攻击,史称“百团大战”。八路军破袭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给敌人以沉重打击。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都是解放战争时期的战役,不符合题意。故选A。
4、(2018绥化市中考11.)创作《黄河大合唱》的人民音乐家是( )
A. 徐悲鸿 B. 聂耳 C. 冼星海 D. 鲁迅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冼星海在延安作曲的《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独立、坚强,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C项符合题意;A项是中国现代画家;B项作曲是《义勇军进行曲》;D项是伟大的文学家。由此可知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5、(2018日照中考13.)歌曲《松花江上》创作于1935年,在日本人大举侵略的危急关头, 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以至中国人民的悲愤情怀( )
A.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 B.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C. 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D. 国共合作抗战开始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歌曲《松花江上》创作于1935年,在日本人大举侵略的危急关头”,结合课本所学,九一八事变日本战略东北,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1935年日本策动“华北五省自治运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松花江上》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民众以至中国人民的悲愤情怀,激发了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C项符合题意;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导致了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项不合题意;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领导了北伐战争。B项不合题意;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开始共同抗战。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6、(2018南通中考7.)1943年7月,南通数万军民在日伪封锁线上发动全线大破击,鋦倒电杆.挖断公路。曾一夜火烧竹篱色三百里,在敌后战场上谱写了气壮山河的斗争篇章。从斗争的主要日标来看,与此最为相似的抗日斗争是( )
A. 卢沟桥抗战 B. 平型关大捷 C. 台儿庄战役 D. 百团大战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1943年7月,南通数万军民在日伪封锁线上发动全线大破击,锯倒电杆,挖断公路,曾一夜火烧竹篱笆三百里”可知,从斗争的主要目标来看,这一斗争主要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与此最为相似的抗日斗争是百团大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8月,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百团大战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A项是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B项是抗日战争时期的首次大捷,打破了日本不可战胜的神话;C项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著名战役。D项符合题意,故选D。
7、(2018镇江中考11.)1940年8月20日,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发出了破袭正太路的命令,一场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攻击战拉开了序幕。材料反映的战役是( )
A. 平型关战役 B. 百团大战 C. 台儿庄战役 D. 武汉会战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1940年8月,彭德怀领导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取得胜利。.百团大战是抗日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敌后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B项符合题意;平型关战役发生在1937年,故A不符合题意;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38年,故C不符合题意;武汉会战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故D不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8、(2018绵阳中考5.)1931年9月18日,日本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随即占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
A日本首次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B中国抗日战争从九一八事变开始 C国民党正面战场开始了全面抗战 D.中国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的相关知识,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由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可知,中国抗日战争从九一八事变开始。A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选:B。
9、(2018广东中考13.)1936年,范文澜在《大丈夫:范文澜说英雄》序言中写道:“每当外力入侵中国的时候,总有许多忠臣义士,用各种方式参加民族间悲壮的斗争……他们拼出血和生命,去保证民族的生存。”作者上述言论的目的是( )
A.呼吁民众弘扬民主精神 B.强调建立民族统一战线 C.督促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D.唤起民众抵御外来侵略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从材料中的时间“1936年”,中国面临的危机是日本局部侵华,而作者写道“外力入侵中国的时候”“他们拼出血和生命,去保证民族的生存”,就是想唤醒民众去抗击日本的侵略。故D选项正确。
10、(2018南京中考9.)1937年,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共产党将军队改编为( )
A. 中国工农红军 B. 抗日义勇军 C. 八路军和新四军 D. 人民解放军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根据国共两党协议,中国共产党将军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故C符合题意;中国工农红军的名称出现时间是1927——1937年,1937年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故A不符合题意;抗日义勇军是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出现,故B不符合题意;人民解放军的名称出现在1946年内战爆发后,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1、(2018南京中考10.)1937年12月15日的《芝加哥每日新闻报》刊出了《日军杀人盈万》的新闻报道。这一报道揭露的暴行是( )
A. 割占香港岛 B. 火烧圆明园 C. 旅顺大屠杀 D. 南京大屠杀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七事变后,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中国首都南京,日军占领南京后六周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故1937年12月15日的报道揭露的暴行是南京大屠杀。故D符合题意;割占香港岛是1842年《南京条约》的内容,故A不符合题意;火烧圆明园发生在1860年,故B不符合题意;旅顺大屠杀发生在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2、(2018威海中考7.)下面是东北大学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多次迁移的路线。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它的迁移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1923年在沈阳成立→1931年迁往北平→1937年迁往开封→1938年迁往四川( )
A. 新文化运动 B. 北伐战争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占领东北三省,因此,1931年东北大学迁往北平;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北京北日军占领,东北大学迁往开封;1938年6月6日,日军进占开封。因此,1938年,东北大学迁往四川。由此可见,东北大学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多次迁移与抗日战争有关。故C符合题意;新文化运动是1915年爆发,与东北大学的迁移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北伐战争是1924——1927年,与东北大学1931年迁往北平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解放战争是1946——1949年,与东北大学的迁移时间不符合。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3、(2018威海中考8.)如图是《西北文化日报》对西安事变的报道。下列与西安事变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发动者是张学良、杨虎城 B. 该报纸报道的消息发生于民国二十五年 C. 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 D.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逼蒋抗日,张学良、 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故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西安事变的发动时间是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正好是1936年。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西安事变发生以后,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故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是在七七事变之后。故D表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14、(2018福建中考15.)蒋介石电文:“此次台儿庄之捷,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怕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乃获此初步之胜利。”材料说明台儿庄大捷的原因是( )
A. 全民族团结抗战 B. 国民党军队英勇抗战 C. 共产党领导人民抗战 D. 华侨华人支援抗战
【答案】A
【解析】题干的“幸赖我前方将士之不怕牺牲,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表明台儿庄大捷取胜的原因是全民族团结抗战,共同奋斗。故A符合题意;国民党军队英勇抗战与题干的“后方同胞之共同奋斗”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台儿庄之捷是中国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取得的胜利,故C不符合题意;华侨华人支援抗战属于全民族团结抗战,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5、(2017年广东深圳中考) 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委员会通电全国:“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这一通电的发出是由于爆发了(  )
A.八一三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西安事变 D.九一八事变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全面抗战开始的标志。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发动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中国进入到全国性的抗日战争阶段。卢沟桥事变后,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委员会通电全国:“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因此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16、(2017年浙江湖州中考) 按时间先后顺序在 填入相关事件,依次是(   )
①“九一八”事变 ②平型关战斗 ③百团大战 ④台儿庄战役。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平型关战斗发生在1937年,是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捷;百团大战发生在1940年;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38年,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最大胜利。①②④符合题意,故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
17、(2017年湖北随州中考)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以下历史事件是(   )
①日军偷袭珍珠港 ②九一八事变 ③德军“闪击”波兰 ④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④③① D.③①②④
【答案】C
【解析】:日军偷袭珍珠港发生在1941年12月7日,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德军闪击波兰发生在1939年9月1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是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②④③①排列顺序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8、(2016年东营中考) 如图是美国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宣传画,其文意是“援救中国”、“中国正在帮助我们”,这反映出(  )
A.全民族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 B.中国在抗日战争中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C.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D.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组成部分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抗日战争的认识。美国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宣传画,其文意是“援救中国”、“中国正在帮助我们”说明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得到美国的援助。ABC在材料中不能体现,不符合题意,故选D。
19、(2016年海南中考) 邮票是国家的一张名片,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下面这组邮票纪念的是( )

七七战火 台儿庄大捷 百团大捷 敌后游击战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有关知识。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发动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队奋起抵抗,中国进入到全国性的抗日战争阶段。台儿庄大捷和百团大捷都是发生在抗日战争的著名战役。敌后游击战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方式。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20、(2016年湖州中考) 图中反应了20世纪30年代的一个历史事件,有关该事件的历史要素,叙述正确的有(   )
①背景:日本发动全国侵华战争; ②目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地点:陕西西安; ④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成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36年,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达到“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伟大的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党中央派出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最终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日本发动全国侵华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成立是1937年,排除①④,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21、(2018黄冈中考10.)阅读材科,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之所以能够进行这场前所未有的全民族抗战并取得胜利,是由于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空前觉醒和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凝聚力。更为重要的是,这时中国已经有了使自己走向伟大复兴的先进的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是民族解放战争获取完全胜利的首要条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坚持和发展,是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保证。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武装坚持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争及时而大胆地向敌占区进军,放手发动人民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中国共产党所以能够在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斗争中起决定性作用,是由于党善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成为中国人民革命事业当之无健的领导核心。
材料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欧洲、亚洲太平洋等战场的巨大胜利,有力地支援了中国的抗战。苏、美、英等盟国给中国抗战以人力、物力的援助。世界许多国家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还以各种方式支援中国。所有这些,都成为鼓舞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直到最后胜利的重要因素。
——以上均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中共党史出版社2018年1月第34次印刷
材料三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美国、苏联、英国的援华物资通过陆路、海路和航空运到中国,支援了中国的抗战。为此,美国的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中指出,国际的物资援助和供应是维持中国抗战的主要力量。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中国取得十四年抗战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评论材科三中美国学者的观点。
【答案】
(1)中国人民的空前觉醒;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凝聚力;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坚持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欧洲、亚洲太平洋等世界反法西斯战场胜利的有力支援;国际支持和援助。
(2)美国学者强调国际物资援助和供应对于中国坚持抗战的重要性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他的观点具有片面性。抗日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中国人民的坚持抗战和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这是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国际援助改善了中国抗日的物资供应,有利于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促进中国战局的积极转化,是促使抗战胜利的外部因素。
【解析】(1)根据材料一的“中国之所以能够进行这场前所未有的全民族抗战并取得胜利,是由于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的空前觉醒和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凝聚力。更为重要的是,这时中国已经有了使自己走向伟大复兴的先进的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和材料二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在欧洲、亚洲太平洋等战场的巨大胜利,有力地支援了中国的抗战。苏、美、英等盟国给中国抗战以人力、物力的援助。世界许多国家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还以各种方式支援中国。”可以归纳出中国取得十四年抗战胜利的原因有:中国人民的空前觉醒;中华民族团结御侮的凝聚力;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坚持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坚持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欧洲、亚洲太平洋等世界反法西斯战场胜利的有力支援;国际支持和援助等。
(2)根据材料三的“美国的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中指出,国际的物资援助和供应是维持中国抗战的主要力量。”可以看出美国学者强调国际物资援助和供应对于中国坚持抗战的重要性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他的观点具有片面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中国人民的坚持抗战和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这是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国际援助改善了中国抗日的物资供应,有利于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促进中国战局的积极转化,是促使抗战胜利的外部因素。
◆◆
1、(2018赤峰模拟) 某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后,希特勒感到欣喜了,丘吉尔感觉解脱了,蒋介石感觉放松了。此处“某重大历史事件”应该是( )
A.德国突袭波兰 B.日本偷袭珍珠港 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D.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舰载飞机和微型潜艇突然袭击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国陆军和海军在瓦胡岛上的飞机场,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这次袭击最终将美国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偷袭珍珠港,希特勒多了盟友,所以欣喜。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参战,减少了中国战场的压力,蒋介石感觉放松。美国参战,反法西斯阵营壮大,丘吉尔感觉解脱。故B正确。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2018江门市模拟) 201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鼎在南京揭幕。“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兽行暴虐,旷世未闻。同胞何辜,国难正殷。……兄弟同心,共御外侮。”那么国共两党“共御外侮”的形式是:( )
A.成立中国同盟会 B.组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C.组成民主联合战线 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点。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卢沟桥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加深,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成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故此题选择答案D。
3、(2018连云港模拟)根据以下表格提供的信息,判断这一历史事件是( )
战役时间
作战区域
毙伤俘日伪军人数
破坏交通线
拔掉据点
1940年
华北地区
4万多人
2000多千米
近3000个
A. 血战卢沟桥 B. 台儿庄战役 C. 百团大战 D. 淞沪会战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百团大战的准确掌握。由材料中“1940年”“华北地区”等信息可推断出题干所述历史事件应该是百团大战,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在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军区等共一百零五个团二十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这次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攻克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它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故选C。?
(2018成都模拟)使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 五四运动 B.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C. 九一八事变 D.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相关知识,以及准确识记的能力。结合相关知识可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周恩来提出:只要蒋介石答应抗日,就释放他,以争取一切力量抵抗日本的侵略。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故选D。 5、(2018保定模拟)蒋介石屠杀过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却主张和平解决,释放蒋介石。中共这样做的根本出发点是( )
A. 对蒋介石宽容些 B. 改善国共双方的对立关系 C. 粉碎亲日派扩大内战的阴谋 D. 为了全民族的利益,共同抗日
【答案】D
【解析】中共中央在对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进行正确分析之后,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基本方针,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引起的问题,反对新的内战;同时中共中央还主张用一切方式联合南京的左派,争取中派,反对亲日派,以推动南京政府走向抗日。因此中共这样做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全民族的利益,共同抗日。故选D。
6、(2018咸阳模拟)毛泽东思想正式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 中共“一大” B. 遵义会议 C. 中共“七大” D. 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共七大的内容。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陜北小山村——杨家岭召开。毛泽东在会上致开幕词和闭幕词,并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七大确定了党的政治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故选C。
7、(2018遵义模拟)今天的人们生活在“信息时代”,互联网成为人们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假如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1940年”、“彭德怀”、“交通破袭战”这三个关键词,最有可能出现的历史事件是(?? )
A. ?卢沟桥抗战 B. ?平型关战役 C. ?百团大战 D. ?第五次反“围剿”
【答案】C
【解析】: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军区等共一百零五个团二十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这次战役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增强了必胜的信心。其它三个事件的时间分别为:1937年7月、1939年9月和1933年10月,都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合,应该排除。故选C. 8、(2017平顶山模拟)下列哪一事变的性质根本不同于其它三项( )
A. 九一八事变 B. 西安事变 C. 卢沟桥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答案】B
【解析】: 学生要知道,九一八事变发动的时间是1931年9月18日,日军借口是柳条湖事件,日军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由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方针,导致东三省沦陷。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时间是1937年7月7日,地点在北平西南的卢沟桥,标志着日军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八一三事变又称“八一三”淞沪抗战,是抗战初期继“七七事变”后,1937年8月13日上海军民奋起抗击日军的壮烈战斗。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八一三事变都是侵华日军发动的;西安事变是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兵谏”,故选B。
9、(2017泰安模拟)下列图片反映了重大的历史事件,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A. ①③②④ B. ④③②① C. ③④①② D. ②①④③
【答案】A
【解析】①九一八事变发生于1931年9月18日.②中国军队鏖战台儿庄发生在1938年.③中国守军在卢沟桥奋起抗战发生于1937年.④彭德怀在百团大战中是1940年. 所以事件的先后顺序是①③②④. 故选A.
10、(2017长春模拟)漫画常用夸张、比喻、象征等手法来描绘时事,具有强烈的社会性。下图漫画描绘的历史事件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七七事变 C. 西安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九一八事变的有关知识。根据漫画提供的信息“饿狼打开东北的门户,而蒋介石不让张学良抵抗”,可判断描绘的历史事件是九一八事变。联系所学知识,1931年9月18日,日军制造了柳条湖事件,反诬是中国军队所为,并进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这就是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使东北三省全部沦陷。所以BCD不正确,故选A。
11、(2017南昌模拟)194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对他的儿子说“如果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跨了,你想一想会有多少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地方,他们可以占领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的话主要说明(??? )
A. 美国应该支持中国抗战 B. 美国对中国的抗战抱有同情心 C. 中国抗战有力支援了其它国家的反法西斯战争 D. 美国对中国抗战持观望态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核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假如中国被打跨了,会有多少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地方,他们可以占领澳洲、打下印度”的信息可以看出,罗斯福认为中国抗战拖住了日本,有力支援了其他国家的反法西斯战争,因此ABD不对,故选C。 12、(2018天津模拟)材料解析题
2017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2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1)材料一叙述的“夺我东三省”局面发生在哪次事变后?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蒋介石采取了什么政策?
材料二: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样的抗日主张?写出抗战以来中国共产党取得第一次大捷的名称。
材料三: 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
(3)为什么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在12月13日?
(4)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设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意义。(答三点)
【答案】
(1)九一八事变;不抵抗政策。 (2)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平型关大捷。 (3)因为侵华日军在1937年12月13日占领南京后六周之内屠杀了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到三十万人以上。 (4)①有助于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②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③缅怀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英烈和所有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做出贡献的人们,彰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④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⑤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主精神;⑥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任答三点)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九一八事变及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主要考查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和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叙述的事件是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沦落敌手。 (2)本题主要考查卢沟桥事变、中共的抗日主张和平型关大捷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和阅读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根据“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1937年日本发动的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面对空前的民族危机,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的抗战;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取得的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共产党取得的第一次大捷。 (3)本题主要考查南京大屠杀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识记历史基础知识和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是为了纪念南京大屠杀中死难的三十多万同胞。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因为侵华日军在1937年12月13日占领南京后六周之内屠杀了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到三十万人以上,犯下滔天罪行。 (4)本题主要考查设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现实意义和学以致用能力。设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有助于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缅怀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英烈和所有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做出贡献的人们,彰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主精神;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共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