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学”教学模式之物理科教学设计☆☆☆
电荷及其守恒定律—郑维刚、武士元
课尾导学
【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三种起电方式。
2、掌握电荷守恒定律的含义。
3、了解元电荷的意义和物体带电的规律。
学习方法指导:
a)理解基本规律
课前自学
【基础知识自学】
1、 三种带电方式
1.摩擦带电
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 跑到 上,玻璃棒因缺少电子而带 电,丝绸因有了 的电子而带 电。
用毛皮摩擦过硬橡胶棒,电子从 跑到 上, 带正电, 带负电
2.感应带电
金属中离原子核最远的电子往往会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金属中自由活动,这种电子叫做 ,失去这种电子的原子便成为带 的离子。
电荷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 , 相互排斥。
如图1所示,一个带电体靠近导
体时,由于电荷间的吸引和排斥,导
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和远离带电体,
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 电荷,
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 电荷,这种
现象叫 。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叫做 。
3.接触带电
用一个带电物体去接触一个不带电的物体可以使不带电的物体带电,这种使物体带电的方式叫 。
4.验电器
判断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叫 ,如果把金属箔换成 ,并用金属做外壳,这样的验电器又叫 。
2、 电荷守恒定律
使物体带电的过程表明,电荷既不会 ,也不会 ,它只能从一个物体 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 到另一部分,在 过程中,电荷的 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电荷守恒定律。
3、 元电荷
电荷的多少叫 ,在国际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 ,简称 ,用 表示,正电荷的电荷量为 ,负电荷的电荷量为 。
科学实验发现的最小电荷量就是 所带的电荷量,人们把这个最小的电荷量叫做 ,用 表示,大小为 C,质子、正电子所带的电荷量与它正 ,但符号 ,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或者 e,或者是e的 。电荷量是不能 变化的物理量。
元电荷电荷量的数值最早是由 国物理学家 测得的。
电子的 与电子的 之比叫做电子的 。
【基本规律自学】
1. 熟悉电荷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带电方式。
2. 考虑课后练习1、2、3
【自学质疑感悟】
把不理解的知识点写在下面
课上助学
【自学学情反馈】
小组合作检查学案完成情况。
【能力提升助学】
1、 感应带电
如图2所示C带正电,AB为导体,问A端
带什么电荷?请陈述做题的原理。
2、 接触带电
求下列各种情况下两物体接触后的电量,开始的电量为:
,B不带电
总结基本规律:
⑴A、B带同种电荷,
⑵A带电,B不带电,
⑶A、B带异种电荷,
3、 元电荷
1.学生陈述课前预习中获得的知识点,如电荷量、物理学家等。
2.判断下列物体带电是否正确
【能力强化助学】
小组成员陈述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小组之间讨论解决办法。
课后补学
【能力拓展补学】
1.已知 ,现把C物体与A、B反复多次接触,最终A、B、C电量分别为多少?
3. 如图3所示C带负电,AB为导体,B端
接地,问A端带什么电荷?
【能力建构补学】
教师指导建构
请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列出本节课的结构提纲。
学生自主建构
请将本节课你的学习心得写出来
图3
图2
图1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