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2018部编)第4课 古诗三首课件(3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2018部编)第4课 古诗三首课件(3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9-15 18:18:57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 第二单元
古诗三首
第一课时目 录CONTENTS3作者简介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寒 径 斜 霜h1n j#ng xi9 shu`ng新字读认放在词里,
你还认识吗?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 大


读山行:在山中行走。
远上:登上远处的。
寒山:深秋季节的山。
石径:石子的小路。
斜:倾斜的意思。
生:另有版本作“深”。
(“深”可理解为在云雾缭绕的深处;
“生”可理解为在形成白云的地方)
车:轿子。
坐:因为。
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
走向秋天的深山。这深山里有人居住吗?
白云生处有人家我问你答诗人进入深山,坐在石头上是为了看什么?火红的枫林我问你答能否找出诗人喜爱枫林的句子?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我问你答通过图片比较二月花和枫叶,谁比较红?
我问你答“二月”是什么意思?是指我们一年中的第二个月份吗?我问你答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经秋霜染过,比二月春花还红。
归纳诗意1.背诵古诗。
2.背诵课外收集的写秋的诗歌。作 业再 见课件20张PPT。 第二单元
古诗三首
第三课时目 录CONTENTS3作者简介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龙泉(今浙江丽水龙泉市)人,南宋中期文学家、诗人。邵 萧 挑 促 篱sh3o xi`o ti2o c& l! 新字读认放在词里,
你还认识吗?书法作品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夜书所见大


读意象赏析意象赏析萧萧: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挑:用细长的物件逗引。
促织:俗称蟋蟀,又叫蛐蛐。
篱落:篱笆。
理解词义仔细读诗,你的脑海里
闪现出怎样的画面?假如你就是这个背井离乡、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是怎样的心情?
体会情感孤寂落寞、思乡念亲、怀想故园“动客情”即作客他乡因某事某物触发了思乡、思亲的情思。本诗中,前两句的“萧萧梧叶”“江上秋风”触发诗人动了客情;而后两句的儿童夜捉蟋蟀的场面又一次使诗人动了客情。小结“声华馥似当风桂,
气味清于著露兰。”名家点评 归纳诗意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我会写 拓展活动你还读过哪些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在生活中寻找秋天的足迹。作 业再 见课件19张PPT。 第二单元
4 古诗三首
第二课时目 录CONTENTS3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赠 刘 残 犹z-ng li% c1n y5u新字读认傲 君 橙 菊3o j$n ch9ng j%放在词里,
你还认识吗?犹有残菊放在词里,
你还认识吗?橙黄
橘绿生字书写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赠刘景文大


读刘景文:刘季孙,字景文,工诗,
时任两浙兵马都监,驻杭州。苏
轼视他为国士,曾上表推荐,并
以诗歌唱酬往来。
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举,向上托。
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词语理解菊残:菊花凋谢。
犹:仍然。
傲霜: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对方的尊称,您。
须记:一定要记住。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残荷图荷花凋谢了,巨大如盖的荷叶消失了。通过图片比较盛菊和衰菊。我问你答菊花干枯了却还留在枝头,似乎在斗寒霜。荷尽菊残的时候还有什么景色呢?
我问你答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诗歌译文请大家再背诵积累一首写秋的古诗。拓展学习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