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检测卷(一)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 下列对质量和长度的估算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
A.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600g B. 一块橡皮的质量约为1kg
C. 一位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m D. 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20mm
2.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上的航天员将酱牛奶、鱼香肉丝等太空食品从地球带到了太空,它们的质量 ( )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D. 先增大后减小
3. 一瓶矿泉水被小华喝了一半,则剩下部分水的密度将 ( )
A. 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无法确定
4. 已知空气的密度为1.29 kg/m3,一间普通教室里的空气质量与下列哪个物体最接近 ( )
A. 一个苹果 B.一名中学生
C. 一头牛 D. 一辆家用轿车
5. 冬天,常看到室外的自来水管包了一层保温材料,是为了防止水管冻裂,水管被冻裂的主要原因是 ( )
A. 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 B. 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
C. 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密度变大 D. 水管本身耐寒冷程度不够而破裂一实心铜
6. 下面列举的语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果从物理学角度来解读,也别有生趣,其中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 “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时的体积减小
B.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后金石的密度不变
C.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流过程中密度减小
D. “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此过程中铁棒的质量减小
7. 在墨西哥近海海域发现死亡鲸鱼,当地居民用皮尺粗略测算出其中一头鲸鱼的体积约为2 m3,若鲸鱼的密度约为1.0×103kg/m3,则该头鲸鱼的质量约为 ( )
A. 2×102kg B. 2×103kg C. 2×105kg D. 2×107kg
8. 一个质量为0.25 kg的玻璃瓶,盛满水时称得质量是1.5kg,若盛满某液体时称得质量是1.75kg,那么这种液体的密度是(?? ?)
A. 1.0×103kg/m3????????????? ? B. 1.16×103kg/m3
C. 1.2×103kg/m3??? ?????????? ? D. 1.75×103kg/m3
9. 上体育课时,体育老师发现同学们要用的篮球差气,于是他用打气筒给篮球打气,当篮球变圆后,仍继续给它打气,则篮球内气体的质量、体积、密度的变化过程是(??? )
A. 质量增大,体积增大,密度增大 B. 质量增大,体积不变,密度增大
C. 质量增大,体积增大,密度不变 D. 无法判断
10. 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
A. 体积相等时,甲的质量大 B. 质量相等时,乙的体积大
C. 甲的密度比乙的大 D. 乙的密度为1.25×103kg/m3
第10题 第11题
11. 如图所示为一定质量的水的密度在0~10℃范围内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假设水没有蒸发)。则关于水从0℃上升到10℃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水的质量先变大再变小,体积不变 B. 水的质量不变,体积先变大再变小
C. 水的体积、质量都不变 D. 水的质量不变,体积先变小再变大
12. 如图1所示,桌面上放有三个相同的玻璃杯,分别装有质量相同的三种液体甲、乙、丙,它们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2所示,三个杯子从左至右依次装的液体种类是 ( )
A. 乙、丙、甲 B. 甲、丙、乙 C. 甲、乙、丙 D. 丙、乙、甲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2分,共26分)
13. 科学家发现从空气中取得的氮的密度是1.2572 kg/m3,从氨中取得的氮的密度是1.2505 kg/m3。数据的细微差异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进一步研究中发现了新的气体—氩。这一实验说明密度是物质的一种________,应用密度可以________物质。
14. 邳州市正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此,同学们到街头巷尾用小铲刀清除违规张贴的“小广告”,用久的铲刀被磨去了一部分,与使用前相比,它的质量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刀片的密度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5. 质量为0.5 kg的空瓶,装满水后的总质量为2.0 kg,装满某种液体后的总质量为1.7 kg,此液体密度为______kg/m3(ρ水=1.0×103kg/m3)。
16. 一只空心铝球,其质量为54g,体积为30cm3,则空心部分的体积为________cm3。若将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变为62g,则注入液体的密度是________g/cm3。(ρ铝=2.7×103kg/m3)
17. 某同学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在调节天平平衡过程中,发现指针如图甲所示,此时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用调好的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及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因矿石体积较大,他借助于溢水杯,用细线将矿石拴好后缓慢放入水面恰好与溢水杯相平的溢水杯中,并用空烧杯收集溢出的水倒入量筒中,水的体积如图丙所示,矿石的密度是________kg/m3。他测出的矿石密度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甲 乙 丙
18. 若用橡皮膜把一锥形瓶封口(膜水平),然后把锥形瓶放置于热水中后,瓶口的橡皮膜会向外凸起,如图,由此可知:瓶内空气的质量________,体积________,此实验说明气体温度升高,瓶内空气的密度________。(各空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三、实验探究题(第19题12分,第20题15分,共27分)
19. 中国80后小伙杨光硕利用电商平台,把家乡的土鸡蛋推向全国市场。土鸡蛋比普通鸡蛋营养价值高,那土鸡蛋的密度是不是也比普通鸡蛋大呢?小梦从网上购买了家乡的土鸡蛋,与学习小组的同学们一起测量土鸡蛋的密度。他们找来一架天平和一盒砝码,但缺少量筒,于是又找来一个烧杯、胶头滴管和一些水。他们利用这些仪器测量土鸡蛋的密度,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实验。
(1)把天平放在________台上,把游码放到标尺左端的________处,调节天平的________,观察到指针指在________表示横梁平衡。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一颗土鸡蛋的质量m0。
(2)设计测土鸡蛋体积的步骤如下:
①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并在水面的位置做好标记,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
②把土鸡蛋轻轻放在装有水的烧杯中,倒出超过标记处的水,并用胶头滴管使烧杯中的水面恰好到标记处,再用天平测量此时烧杯、水和土鸡蛋的总质量m2。
(3)土鸡蛋的密度表达式是________(用所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水的密度ρ水)。实验结束后,有同学发现土鸡蛋有一定吸水性,则所测量的密度值将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20. 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甲 乙
(1)天平调节平衡后,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______g,酱油的密度为______kg/m3。
(2)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3)小华认为不用量筒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他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②在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③把烧杯中的水倒尽,再装满酱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为m2。
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________(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四、计算题(11分)
21. 一矿石样品的质量为58 g,将其放入盛有50 mL酒精的量筒中,样品完全浸入酒精后酒精的液面上升至70 mL处。已知空量筒质量为60 g。(g取10 N/kg,酒精密度为0.8×103kg/m3,1 mL=1 cm3)求:
(1)矿石的密度。
(2)将矿石样品放入盛酒精的量筒中后,三者的总质量。
参考答案
1. C
2. C 【解析】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质的形状、位置、状态的变化而变化,故它们的质量不变。故选C。
3. C 【解析】本题考查密度是物质的属性。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属性之一。密度的大小只与物质的种类、状态有关。与物质的质量、体积无关。一瓶矿泉水喝了一半,质量、体积都减小了一半,但瓶中水的密度不变。故选C。
4. C 【解析】本题考查质量的计算和估测。已知空气的密度是1.29 kg/m3,一间普通教室的长约为10 m,宽约为5 m,高约为4 m,则教室的容积:V=长×宽×高=10 m×5 m×4 m=200 m3,教室里空气的质量:m=ρV=1.29 kg/m3×200 m3=258 kg。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150 g,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45 kg,一辆家用小轿车的质量大约是1.2 t,一头牛的质量约为200~300 kg,故选C。
5. A
6. C
7. B 【解析】已知鲸鱼的体积和密度,由ρ=可得,鲸鱼的质量:m=ρV=1.0×103kg/m3×2 m3=2×103kg,故选B。
8. C
9. B
10. D 【解析】图象的横轴表示体积,纵轴表示质量,由图可知,体积相等时,甲的质量小,乙的质量大,故A错误;由图可知,质量相等时,乙的体积小,甲的体积大,故B错误;由图可知,质量相等时,乙的体积小,甲的体积大,根据ρ=可知,甲的密度比乙的小,故C错误;乙的密度为ρ===1.25g/cm3=1.25×103kg/m3,故选D。
11. D 【解析】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质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都没有关系,所以水从0℃上升到10℃的过程中质量不变;由图象可知,水在0~4℃范围内,温度升高时水的密度是逐渐变大的,根据ρ=可知,体积就是逐渐变小的;在4~10℃范围内,温度升高时水的密度是逐渐变小的,根据ρ=可知,体积就是逐渐变大的,所以,水从0℃上升到10℃的过程中,体积先变小再变大。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
12. A 【解析】如图2,取相同体积的三种液体V,可得质量关系m甲>m乙>m丙,由ρ=可知ρ甲>ρ乙>ρ丙;在图1中,三种液体的质量相同,而ρ甲>ρ乙>ρ丙,由V=,可知V甲13. 特性 鉴别 【解析】通过材料可以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应用密度可以鉴别物质。
14. 减小 不变 【解析】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用久的铲刀被磨去了一部分,与使用前相比,它的质量减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随物体位置、形状、体积的变化而变化。故刀片的密度不变。
15. 0.8×103 【解析】瓶子装满水时水的质量:m水=m总-m瓶=2.0 kg-0.5 kg=1.5 kg,由ρ=可得,瓶子的容积:V=V水===1.5×10-3m3;瓶装满另外一种液体时液体的质量:m液=
m总′-m瓶=1.7 kg-0.5 kg=1.2 kg,另一液体的体积:V液=V=1.5×10-3m3,液体的密度:ρ液===0.8×103kg/m3。
16. 10 0.8 【解析】由ρ=可得,铝球中铝的体积:V铝===20cm3,空心部分的体积:V空=V球-V铝=30cm3-20cm3=10cm3;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时,液体的体积:V液=V空=10cm3;注入液体的质量:m液=m总-m球=62g-54g=8g,则注入液体的密度:ρ液===0.8g/cm3。
17. 左 2.74×103 偏大 【解析】本题考查密度的测量。由图甲所示可知,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为使天平平衡根据“右偏左调”平衡螺母应向左调节。由图乙所示可知,天平标尺的分度值为0.2g,则标尺上对应的数值为4.4g,则矿石的质量m=100g+50g+10g+4.4g=164.4g。由图丙所示可知,量筒中水的体积为60mL,则矿石的体积为V=60cm3,由ρ=可得:矿石的密度ρ===2.74g/cm3=2.74×103kg/m3。因将溢出的水从烧杯倒入量筒中时,烧杯壁会残留部分水,致使测得水的体积偏小,即矿石的体积偏小,根据密度公式ρ=可知,m不变,V偏小,矿石的密度会偏大。
18. 不变 增大 减小 【解析】瓶内空气膨胀,体积增大,但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由于气体质量不变,体积增大,由公式ρ=知,密度减小。
19. (1)水平 零刻度线 平衡螺母 分度盘中线 (3)ρ= 偏大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物质的密度测量。(1)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使用前,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处,此时天平已调平。(3)已知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把质量为m0的土鸡蛋放入水中后,水面会上升,然后倒出超过标记处的水,此时烧杯、水、土鸡蛋的总质量是m2,则倒出水的质量为m0+m1-m2,因此超过标记线部分水的体积V排=,已知土鸡蛋浸没在水中,所以土鸡蛋的体积等于超过标记线部分水的体积,故土鸡蛋体积V=,根据公式ρ=,可知土鸡蛋的密度表达式ρ===,即ρ=;因为土鸡蛋有一定的吸水性,所以超过标记线部分水的体积要小于土鸡蛋的体积,故测量的土鸡蛋体积偏小,根据公式ρ=,在质量m一定时,若体积V偏小,则密度ρ偏大。
20. (1)45 1.125×103 (2)偏大 (3)ρ=
【解析】本题考查液体密度的测量。(1)由图甲所示可知,酱油和烧杯的总质量:m总=50g+10g+2g=62g,酱油的质量:m=m总-m杯=62g-17g=45g,由图乙所示量筒可知,酱油的体积:V酱油=40mL=40cm3,酱油的密度:ρ酱油===1.125g/cm3=1.125×103kg/m3。 (2)小明不可能把烧杯内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内,导致测得酱油的体积偏小,由公式ρ=知:测出的酱油密度偏大。 (3)水的质量:m水=m1-m0,由ρ=可得,水的体积:V=,酱油的质量:m酱油=m2-m0,根据题意可知,烧杯内水的体积等于酱油的体积,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
21. 解:(1)样品矿石的体积:V矿石=V总-V酒精=70 mL-50 mL=20 mL=20 cm3,矿石的密度:ρ矿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