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出版社音乐与戏剧表演之体验派的魅力课件(15张ppt)+教案+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花城出版社音乐与戏剧表演之体验派的魅力课件(15张ppt)+教案+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8-09-16 09:01:51

文档简介

音乐与戏剧表演:
《我与角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方面:
(1)让学生对戏剧表演产生初步的兴趣,勇于投入到表演当中来。
(2)在学生理解戏剧语言的情感内涵与人文内涵的基础上,使其收到高尚情操的陶冶。
(3)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体验团队创作的乐趣,使其学会在团队中学习与合作。
(4)感受戏剧表演的魅力,建立向真向善向美的艺术创作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通过鉴赏、分析、探究、表演与创作等教学活动,给学生充分展现个性与创造才能的空间。
3、知识与技能方面:
(1)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掌握世界表演三大体系之一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戏剧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作能力。
(2)能够用斯氏体系的表演方法——“第四堵墙”意识初步进行当众孤独的表演,在情景表演中培养和拓展想象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什么是建立演员与观众的“第四堵墙”意识?
2、教学难点:怎样运用斯氏体系“第四堵墙”(当众孤独)的表演意识进入舞台假定的规定情景中进行戏剧表演。
三、教学设计
较上一单元较多知识性的内容,本单元我们的学习已经明显呈现出更重实践和参与的特点。本节授新课前,我也运用了表演实践的形式——朗诵寓言故事开始了课堂之旅。新课中结合课堂实际,课程安排了关于训练表演感受力、想象力以及创造角色的活动。相关的艺术创作方法并没有集中讲解,在着眼于学生的兴趣、符合生态式艺术教育初衷的基础上,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实践体验的方式对学生的表演实践进行启发、点拨和指导。
本节课的教学也继续保持了双主题的特色。在适当介绍相关的表演技能之外,我们更注重的是学生在参与戏剧表演过程中对想象力、对自我表现能力的培养以及对表现、体会各种类型的情感的能力的培养;而这些则和平时接触生活、观察生活是分不开的,生活才是表演的源泉,才是艺术教育的源泉,所以,由课内的教学引发大家对表演的兴趣,并由此引发大家观察生活、接触生活的热情,并让大家充分感受戏剧表演的魅力,建立向真向善向美的艺术创作价值观才是本节课最终的目的。
情景导入
教师表演寓言故事——请用心聆听经典寓言故事《猴吃西瓜》,听完后请回答以下问题:
1、 故事中共出现哪些角色呢?
2、如果请你演绎其中的角色,你该怎样表演呢?
【二】新课新授
戏剧知识:
世界戏剧三大表演体系
(根据演剧方式、戏剧观念、美学思想的不同)
(1)体验派: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系统而科学地阐述了表演艺术的规律。斯氏体系的精华在于体现出人的“天性”:要求演员不是好像存在于舞台上,而是真正存在于舞台上,不是在表演,而是在生活。 (2)体现派:布莱希特 建立了新型戏剧——史诗戏剧,核心主张是:“陌生化效果”和“间离方法”。
梅 派:梅兰芳 写意、程式化的表现方法,以演员为中心。
2、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
(1)创始人简介: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863年-1938年)俄国演员、导演、戏剧教育家、理论家。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体系,在中国获得梅兰芳等戏剧家的高度评价,并对中国戏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863年1月5日生在莫斯科一个富商家庭,14岁就开始接触戏剧,在家庭业余剧团舞台开始演员生涯,并在1885年取艺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3年后与莫斯科一些文艺界名流创办艺术文学协会及附属剧团,逐渐完成了从业余演员向专业演员的过渡。
(2)经典著作:《演员的自我修养》、《我的艺术生活》
(3)体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是世界上第一个对演剧艺术最根本的问题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与全面阐述的体系,它对当代戏剧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体系的创立者其贡献主要在于,系统总结并精要地概括了自己的创作经验,大大地丰富了现实主义的演剧理论。
体系的精髓就是现实主义。
学习探究:根据以上所学内容,运用表演实践的形式,在老师的启发下,进行表演体验,感悟表演创作手法。
(1)创作手法:
忘我:摘掉 “面具”? 当众孤独:建立第四堵墙意识 ?注意力集中:高度集中?表演:入戏
(2)表演技巧:
演员与观众之间:建立第四堵墙
“第四堵墙”,这个术语首次提出于1887年。 它是指演员必须表演得好像在家里生活一样,不要去理会他在观众中所激起的感情;在演出中观众鼓掌也好,反应平淡也好,都不要管;舞台前面必须有一面第四堵墙,这堵墙对观众是透明的,对演员确实不透明的。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提出了“当众孤独”的表演原理。
(3)方式方法:
体验派:
1、有意想象:想象的情态能引起情感的体验。
2、“设身处地”,是引发体验的平台和轨道
3、我就是——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成为情感艺术的表演,在创作中演员体验的核心是角色的内心情感以及心理感觉。
【三】感受经典——电影《霸王别姬》中,张国荣精彩表演片段
《霸王别姬》改编自李碧华的同名小说,由陈凯歌执导,李碧华编剧;张国荣、张丰毅、巩俐领衔主演。
影片围绕两位京剧伶人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展现了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1993年该片在中国内地以及中国香港上映,此后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公映,并且打破中国内地文艺片在美国的票房纪录??。
1993年该片荣获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棕榈大奖,成为首部获此殊荣的中国影片;此外这部电影还获得了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国际影评人联盟大奖等多项国际大奖,并且是唯一一部同时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的华语电影。1994年张国荣凭借此片获得第4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特别贡献奖。2005年《霸王别姬》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出的“全球史上百部最佳电影”。
【四】艺术实践创编:演一演
根据以下历史材料,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创作方式与方法进行创编与表演。
1、故事背景:楚汉之争,即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
2、历时材料:《乌江自刎》描述的是西楚霸王项羽的刚毅品格和浩然之气的故事。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汉战争中项羽被刘邦打败后,项羽带领八百人马突出重围,来到乌江江畔,这时乌江亭长劝项羽赶快渡江,以图东山再起、报仇雪恨,可是项羽却笑着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于是拔剑自刎而死。这种说法出自太史公司马迁之手,距项羽之死年代较为接近,描写得非常慷慨激昂,因而流传最为广泛。
【五】课堂小结
1、认识前苏联戏剧大师、世界第一表演体系的创始人——斯坦尼拉夫斯基
了解斯坦尼表演体系的精髓——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实践学习体验派的表演技术技巧:
(1)我就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2)演员“第四堵墙”表演意识的建立 (当众孤独)
升华:
真——真实是演员表演的生命,是艺术形象得以存活的灵魂。
善——“剧场是劝善的讲台”(果戈里)
美——演员在运用艺术形式创造角色、表达角色时,要给观众以美的享受,这是艺术的功能和欣赏者审美的要求。
【六】课后作业
1、请以斯坦尼体验派的创作手法,小组分角色有感情的表演朗诵经典之作《猴吃西瓜》。
2、课后请自主预习世界第二大表演体系
(1)奠基人布莱希特及体现派的创作手法与特点。
(2)比较体现派与体验派创作的不同特点。
音乐与戏剧表演:
《我与角色》评测练习
一、根据以下历史材料,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运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创作方式与方法进行创编与表演。
1、故事背景:
楚汉之争,即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
2、历史材料:
《乌江自刎》描述的是西楚霸王项羽的刚毅品格和浩然之气的故事。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汉战争中项羽被刘邦打败后,项羽带领八百人马突出重围,来到乌江江畔,这时乌江亭长劝项羽赶快渡江,以图东山再起、报仇雪恨,可是项羽却笑着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于是拔剑自刎而死。这种说法出自太史公司马迁之手,距项羽之死年代较为接近,描写得非常慷慨激昂,因而流传最为广泛。
二、请以斯坦尼体验派的创作手法,小组分角色有感情的表演朗诵经典之作《猴吃西瓜》。
猴吃西瓜
猴王找到了一个大西瓜,可是,怎么吃呢?这个猴啊,是从来也没有吃过西瓜。忽然,他想出了一条妙计,于是,把所有的猴都招集来了。 ? 他清了清嗓子:“今天,我找到了一个大西瓜。至于这西瓜的吃法嘛,我当然……当然是知道的。不过,我要考验一下大伙的智慧,看看谁能说出这西瓜的吃法。如果说对了,我可以多赏他一块。如果说错了,我可要惩罚他!” ? 大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是谁也没有吃过西瓜。 ? 小毛猴眨巴眨巴眼睛,挠了挠腮说:“我知道,吃西瓜是吃瓤!” “不对!小毛猴说得不对!”秃尾巴猴跳了起来:“我小的时候跟我妈去姥姥家,吃过甜瓜,吃甜瓜就是吃皮。我想,这甜瓜也是瓜,西瓜也是瓜,吃西瓜嘛,当然也是吃皮咯。” ? 这时候,大伙争执起来,有的说:“吃西瓜吃皮!”有的说:“吃西瓜吃瓤!”可争了半天,也没争出个结果,于是都不由的把目光集中到一个老猴的身上…… 这老猴认为出头露面的机会来了,他捋了捋胡子,打扫了一下嗓子说:“这吃西瓜嘛,当然……当然是吃皮咯。我从小就爱吃西瓜,而且……而且一直都是吃皮的。我想,我之所以老而不死,就是因为吃了这西瓜皮的缘故……” 大伙都欢呼起来:“对!吃西瓜吃皮!”“吃西瓜吃皮!”…… ? 猴王认为找到了正确答案,他站起身来,上前一步,开言道:“对!大伙说得对!吃西瓜是吃皮。哼!就小毛猴崽子一个人说吃西瓜吃瓤,那就让他一个人吃吧!咱们大伙,都吃西瓜皮!” ??西瓜一刀两半,小毛猴吃瓤。大伙,是共分西瓜皮…… 有个猴吃了两口,就捅了捅旁边的说:“哎,我说这可不是滋味啊!” “咳,老弟,我常吃西瓜,西瓜嘛,就是这味……”
【落幕】
课件15张PPT。第2节 我与角色音乐与戏剧表演新课导入亲爱的同学们:
请用心聆听经典寓言故事《猴吃西瓜》,听完后请回答以下问题:
1、 故事中共出现哪些角色呢?
2、如果请你演绎其中的角色,你该怎样表演呢?
体验派体现派梅派系统而科学地阐述了表演艺术的规律。斯氏体系的精华在于体现出人的“天性”:要求演员不是好像存在于舞台上,而是真正存在于舞台上,不是在表演,而是在生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建立了新型戏剧——史诗戏剧,核心主张是:“陌生化效果”和“间离方法”。布莱希特写意、程式化的表现方法,以演员为中心。梅兰芳第2节 我与角色世界戏剧三大表演体系 根据演剧方式、戏剧观念、美学思想的不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863年-1938年)俄国演员、导演、戏剧教育家、理论家。最主要的成果是建立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演剧体系,在中国获得梅兰芳等戏剧家的高度评价,并对中国戏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863年1月5日生在莫斯科一个富商家庭,14岁就开始接触戏剧,在家庭业余剧团舞台开始演员生涯,并在1885年取艺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3年后与莫斯科一些文艺界名流创办艺术文学协会及附属剧团,逐渐完成了从业余演员向专业演员的过渡。经典著作《演员的自我修养》、《我的艺术生活》第二单元 音乐与舞台表演简介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是世界上第一个对演剧艺术最根本的问题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与全面阐述的体系,它对当代戏剧艺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体系的创立者其贡献主要在于,系统总结并精要地概括了自己的创作经验,大大地丰富了现实主义的演剧理论。
体系的精髓就是现实主义。注意力
集中表演当众孤独忘我摘掉“面具”第四堵墙表演意识的建立入戏高度集中体验派的创作手手法 “第四堵墙”,这个术语首次提出于1887年。
它是指演员必须表演得好像在家里生活一样,不要去理会他在观众中所激起的感情;在演出中观众鼓掌也好,反应平淡也好,都不要管;舞台前面必须有一面第四堵墙,这堵墙对观众是透明的,对演员确实不透明的。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提出了“当众孤独”的表演原理。表演技巧演员与观众之间:建立第四堵墙“设身处地”有意想象体验派想象的情态能引起情感的体验。“设身处地”是引发体验的平台和轨道我就是现实主义创作——我就是!方式方法 成为情感艺术的表演,在创作中演员体验的核心是角色的内心情感以及心理感觉。 《霸王别姬》改编自李碧华的同名小说,由陈凯歌执导,李碧华编剧;张国荣、张丰毅、巩俐领衔主演。
影片围绕两位京剧伶人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展现了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1993年该片在中国内地以及中国香港上映,此后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公映,并且打破中国内地文艺片在美国的票房纪录??。
1993年该片荣获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棕榈大奖,成为首部获此殊荣的中国影片;此外这部电影还获得了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国际影评人联盟大奖等多项国际大奖,并且是唯一一部同时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美国金球奖最佳外语片的华语电影??。1994年张国荣凭借此片获得第4届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特别贡献奖。2005年《霸王别姬》入选美国《时代周刊》评出的“全球史上百部最佳电影”。
电影《霸王别姬》乌江自刎创编:演一演 故事背景:楚汉之争,即汉元年(公元前206年)八月至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
《乌江自刎》描述的是西楚霸王项羽的刚毅品格和浩然之气的故事。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汉战争中项羽被刘邦打败后,项羽带领八百人马突出重围,来到乌江江畔,这时乌江亭长劝项羽赶快渡江,以图东山再起、报仇雪恨,可是项羽却笑着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于是拔剑自刎而死。这种说法出自太史公司马迁之手,距项羽之死年代较为接近,描写得非常慷慨激昂,因而流传最为广泛。课堂小结:1、认识前苏联戏剧大师、世界第一表演体系的创始人——斯坦尼拉夫斯基
2、了解斯坦尼表演体系的精髓——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3、实践学习体验派的表演技术技巧:
(1)我就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2)演员“第四堵墙”表演意识的建立 (当众孤独)升 华真——真实是演员表演的生命,是艺术形象得以存活的灵魂。
善——“剧场是劝善的讲台”(果戈里)
美——演员在运用艺术形式创造角色、表达角色时,要给观众以美的享受,这是艺术的功能和欣赏者审美的要求。
课后作业朗诵请以斯坦尼体验派的创作手法,小组分角色有感情的表演朗诵经典之作《猴吃西瓜》。(1)奠基人布莱希特及体现派的创作手法与特点。(2)比较体现派与体验派创作的不同特点。课后请自主预习世界第二大表演体系下 课谢谢大家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