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上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七年级上第三单元名著导读:《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9-17 10:0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七年级上

三单元 名著导读《朝花夕拾》

新知导入

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的《小引》
中说:“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
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
,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
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
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
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
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
我也时时反顾。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新知讲解
知作品
《朝花夕拾》在平静朴素的叙述中
渗透了作者真挚的感情,在简洁洗
练的文笔中有深长的韵味;虽为个
人回忆,但有丰富深刻的社会内容。
在为数众多的现代散文创作中,它
的艺术成就是创造性的,并且具有
一定的典范意义。 ——王瑶
新知讲解
知作者

鲁迅 :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现代伟大的文学家、
思想家、革命家小说集《呐喊》、
《彷徨》,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
散文集 ,散文诗集
《野草》,杂文集《坟》《热风》
《且介亭杂文》《二心集》《而已
集》等16部。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
人日记》。
朝花夕拾
新知讲解
解文题
文题意思:《朝花夕拾》是关于鲁迅生平史实的第一手资料,我们可以从中看到早年鲁迅的完整形象。这部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是他中年以后回忆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的历程。
新知讲解
知作品
1926年,鲁迅先后撰写了十篇回忆性
散改,并以《旧事重提》为总题目陆
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上。1928年
结集出版,更名为《朝花夕拾》。这
组散文是鲁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
篇章,我们可借此了解鲁迅从幼年到
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路历程。
新知讲解
知作品
《朝花夕拾》中的十篇文章,有的侧
重写人,有的侧重记事,有的侧重议
论或记事兼议论。比较好读的是写人
记事的文章,描写生动有趣,情感真
挚动人。如《阿长与<山海经>》,
作者抓住阿长的性格特征如实来写,
把一个纯朴善良,但在某些方面又颇
为愚昧的农村妇女写活了。
新知讲解
知作品
再如《五猖会》,记叙儿时要去看五猖会,想到
难逢如此盛大的庙会,“我”笑着跳着,兴奋得
不得了。正要出发,父亲却命令“我”背书:“给
我背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一盆冷水把
“我”的兴致全浇灭了。待“我”读熟,在父亲
面前“梦似的”背完,对去“看会”,已觉索然
无味了。文章写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让顾及自己心
理时的无奈和厌烦。这些文章虽然并非专为少年儿
童而写,但写了不少孩童之事,语言简洁明快,形
象生动,读来令人兴味盎然。
新知讲解
知作品
《朝花夕拾》以简洁舒缓的文字描述
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
利的批判;既有温情与童趣,也有对
人情世故的洞察。如《藤野先生》,
写“讲义事件”和“幻灯事件”,不
反揭露了那些日本“爱国青年”的丑
恶面目,也写出了自己“弃医从文”
的动因。
新知讲解
知作品
又如《<二十四孝图>》,写“我”
儿时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
儿”的故事,进而引发了对那种不顾
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
批判。阅读时要注意理解作者的思路
与观点,多做一些思考。
新知讲解
知作品
《朝花夕拾》写的虽然大多是个人生
活,但也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展现了当
时中国的社会状况与风气,如家庭怎
样教育儿童,孩子读什么书,旧的书
塾和新的学堂是怎样的,等等。这对
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理解那时候中
国人的生存状态,都有所帮助。
新知讲解
方法指导
今天,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都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息爆炸,知识
激增,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感
觉没时间,也没有耐心来读经典作品
了,经典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怎样
消除与经典的隔膜呢?我们可以从以
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新知讲解
读经典作品,会丰富我们的人生感受和经验。
比如鲁迅的《朝花夕拾》,虽然它所反映的生
活场景与我们的时代不同,但它对童年经历的
精彩呈现,具有穿越时空的魅力。我们每个人
都有难忘的童年,童年梦幻般的色彩是人生亮
丽的底色。鲁迅以一个文学家特有的敏锐,捕
捉到种种富有情趣的童年生活场景,其中有快
乐,有迷惘,有温暖的回忆,也有理性的批判,
这会丰富我们每个人对童年的体验。带着个人
的生活体验去读,你可能会在其中找到自己童
年的影子。
方法指导
新知讲解
读经典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思考许多人
生问题。经典文学作品所表现的社会人
生,具有长远的认识和审美价值。读经
典,就像看汽车的后视镜,是为了更好
地前行。比如,《五猖会》中所反映的
家庭教育问题,是不是至今还在我们身
边出现,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方法指导
新知讲解
读经典作品,更有利于文化积累,让自
己的思想与大师们联网接轨。鲁迅的作
品在当代中国,就像莎士比亚的作品在
英国,普希金的作品在俄罗斯,已成为
民族语言和文化特征。读鲁迅,会比读
当下流行的那些“文化快餐”书籍有更
多的收获。想一想,是不是鲁迅创造了
“朝花夕拾”这个词语,才有了现在流
行歌曲中“朝花夕拾杯中酒”(《中国
名瑶》)这样的句子呢?
方法指导
新知讲解
知作品
经典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阅读经典可以涵养
情性,启迪人生。经典常读新,是我们汲取
人生智慧的永不枯竭的源泉。读经典作品,
或许会有隔膜,这可能是时代变迁或语言形
式上的生疏造成的。想差跨越这种隔膜,可
以接触人类智慧的精华,你就会有耐心读下
去,深入堂奥,大有获益。为消除隔膜,可
以查阅作者传记资料或相关评论,了解作者
作品的一些情况,或者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
注意课内外学习的沟通。
新知讲解
藤野先生
一位日本医学教授,因为表现出平等待
人的态度,关心弱国子民的学业,所以
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
在鲁迅先生留学日本期间,他在学习方
面给了鲁迅先生很多帮助和鼓励。
性格特点:平等待人、兢兢业业、治学
严谨、没有民族偏见。
人物简介
新知讲解
范爱农
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
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向
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 N 先生一样忘
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最后因
被怀疑自杀了。
性格特点:思想进步、耿直不阿、不趋
炎附势、不随波逐流。
人物简介
新知讲解

衍太太:
鲁迅童年时代的邻居,给鲁迅看不健康
的画,唆使鲁迅偷母亲的首饰变卖。衍
太太对自己的孩子要求颇严,她的孩子
若因顽皮弄脏了自己的衣服,都会被她
打骂。鲁迅表面上赞扬她,实际心中却
对她非常鄙视。
性格特点: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欢
使坏。
人物简介
新知讲解
寿镜吾
鲁迅先生的私塾先生,是鲁迅先生颇为
敬畏的人。绍兴城有名的私塾——三味
书屋的开办者。教学认真,对学生要求
严格。
性格特点:方正质朴、学识渊博、严而
不厉。范爱农
人物简介
新知讲解

1、《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
鲁迅先生清算猫的罪行:第一,猫对自
己捉到的猎物,总是尽情玩弄够了,才
吃下去;第二,它与狮虎同族,却天生
一副媚态;第三,它老在交配时嗥叫,
令人心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
心爱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实并非
猫所害,但“我”对猫是不会产生好感
的,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小兔子!这篇
文章选取了“猫”这样一个类型,尖锐
而又形象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主要内容
新知讲解
2、《阿长与〈山海经〉》——阿长是
鲁迅小时候的保姆。作者叙述了儿时与
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
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
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
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的行为,充满
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
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怀念。
主要内容
新知讲解
3、《二十四孝图》——这是一本讲中
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
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
先生从自己小时候阅读《二十四孝图》
的感受入手,重点分析“老莱娱亲”和
“郭巨埋儿”两个故事,形象地揭露了
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中国儿
童的可悲状况。
主要内容
新知讲解

4、《五猖会》——五猖会是一个迎神
赛会,在童年的“我”的心目中是一个
节日。作者叙述了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
会的急切、兴奋的心情和被父亲强迫背
诵《鉴略》的扫兴和痛苦的感受,指出
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
残。

主要内容
新知讲解
5、《无常》——无常是个具有人情味
的鬼,去勾魂的时候,看到母亲为死
去的儿子哭得那么悲伤,决定放她儿子
“还阳半刻”,结果被顶头上司阎罗王
打了四十大棒。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
,对现实生活中那些所谓的正人君子予
以辛辣的嘲讽,虚幻的无常给予了当时
鲁迅寂寞悲凉的心些许的安慰。
主要内容
新知讲解


6、《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
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
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了儿
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
童天性的封建私塾教育之间
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
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
求。

主要内容
新知讲解
7、《父亲的病》——父亲被庸医治死,
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苦。文章重点
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
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
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故弄玄虚、
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主要内容
新知讲解
8、《琐记》——鲁迅在这篇文章里主
要回忆了自己离开绍兴去南京求学的过
程。作品描述了当时的江南水师学堂和
矿务铁路学堂的种种弊端和求知的艰难,
批评了洋务派办学的“乌烟瘴气”。作
者叙述了最初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心
情和不顾老辈反对,如饥似渴地阅读
《天演论》的情景,表现出探求真理的
强烈欲望。
主要内容
新知讲解
9、《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日本
留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叙述了在仙台医
专受日本学生歧视、侮辱和决定弃医从
文的经过。作者突出地记述了日本老师
藤野先生的严谨、正直、热忱、没有民
族偏见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
深情的怀念。
主要内容
新知讲解
10、《范爱农》——追叙作者在日本留
学时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
片段,描述了范爱农在革命前不满黑暗
社会、追求革命,辛亥革命后又备受打
击迫害的遭遇,表现了对旧民主主义革
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
同情和悼念。
主要内容
新知讲解
范爱农
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
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向
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 N 先生一样忘
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最后因
被怀疑自杀了。
性格特点:思想进步、耿直不阿、不趋
炎附势、不随波逐流。
人物简介

拓展提高
有问必答
1、《朝花夕拾》中写童年的温馨,充满趣味的童心世界篇章有:
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无限的趣味……”
② 《狗·猫·鼠》(喜欢小动物)
③ 《无常》对民间艺术、地方习俗充满兴趣。
2、《朝花夕拾》中写童年的压抑与伤害作品是:
《五猖会》中“背书”一段(父母不懂孩子心理,自以为教育得法,却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心灵。)

拓展提高
有问必答
3、《朝花夕拾》中写青年时代冲破家庭束缚,探求、抉择人生道路篇章有:
①《琐记》学地学、矿物学(金石学)、赫胥黎《天演论》
②《藤野先生》? 到东京学医,后来又弃医从文。从此走上文学道路,毕身以唤醒国民精神为己任,同反动落后作斗争。
4、《朝花夕拾》中写怀念亲人师友的作品有:
①喜欢的人(“无常”、长妈妈……)
②敬重的人(藤野先生、寿镜吾)
③同情的人(范爱农)

拓展提高
有问必答
5、《朝花夕拾》中作为“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战士,鲁迅先生从来没有忘记过战斗。
①《父亲的病》中对“庸医”的讽刺;
② 对中医的偏见:“绍兴几个名医,”借行医诈取病人钱财,痛恨迷信与落后;
③ 《琐记》衍太太:居心险恶的人;
④对黑暗腐朽的现实的还击、痛斥。
作业布置
《五猖会》精彩片段?
我忐忑着,拿了书来了。他使我同坐在堂中央的桌子前,教我一句一句地读下去。我担着心,一句一句地读下去。
两句一行,大约读了二三十行罢,他说:
“给我读熟。背不出,就不准去看会。”
他说完,便站起来,走进房里去了。
我似乎从头上浇了一盆冷水。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粤自盘古,生于太荒,
首出御世,肇开混茫。
作业布置
《五猖会》精彩片段?
(1)《五猖会》主要记述了一件什么事?其主题思想是什么?
描述了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
《五猖会》记叙儿时要去看五猖会,父亲却命令“我”背书,写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自己心理的无奈和厌烦,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作业布置
《五猖会》精彩片段?
(2)“要到东关看五猖会去了。”在这之前,写了好几段关于赛会的文字,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这几段文字极力渲染了“我”对于赛会的喜爱和向往,与下文写在去看五猖会之前父亲突然要“我”背书形成巨大反差,先扬后抑,有力地突出了主题。
(3)文中直接写到父亲的其实没有几句,那么文中是如何突出父亲的形象的?
主要是采用间接描写的方法:通过写众人和“我”的反应,写出父亲在家庭中的权威,突出父亲作为家长的角色。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