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年级上人教版认识米和用米量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二年级上人教版认识米和用米量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8-09-17 19:53: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第2课时 认识米和用米量R·二年级上册3.积极愉快地进行操作学习,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了解“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知道米和厘米之间的进率是100,会简单的换算;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会估测较长物体的长度。2.让学生经历测量、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感知1米的实际长度。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1.建立1 米的长度表象,掌握用米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2.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联系,知道1米=100厘米。一、情景导入这是一把学生尺,长20 厘米,谁愿意用它来量一量黑板的长?我来!我来!拿这把米尺试试。这样量太麻烦了。只量两次就量完了,黑板有两个尺子的长。 量比较长的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二、探究新知拿一把米尺,在你的身上量一量,有1 米吗?从地面到我的脖子,长度大约是1 米。我两只胳膊打开的长度大约是1 米。1 米1 厘米这是1 厘米。这是1 米。1 米比1 厘米长很多。1 米里有很多厘米。我们来看一看,1 米里到底有多少厘米?比一比,你觉得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米我们一起来数一数:1,2,3,4,5,6,7,8,9,10。这是10 厘米。1米继续数:10,
20,30,40,50,60,70,80,90,100。1米1 米 = 100 厘米。1.量一量。约( )米( )米( )厘米三、随堂演练2.选择合适的单位填空。
(1)我们的教室宽约6( )。
(2)黑板长约3( )。
(3)小明身高126( )。
(4)课桌高70( )。
(5)教室门高2( )。米厘米米厘米米3.想一想。1 米20 厘米90 厘米小红小军小刚 小刚的身高是大于90 厘米,小于120 厘米。比如:91 厘米,92 厘米,95 厘米,1 米2 厘米,1 米18 厘米……三位小朋友比身高,小军最高,小红最矮,小刚的身高可能是( )厘米。4. 1 米 =( )厘米
100 厘米 =( )米
6 米 =( )厘米
500 厘米 =( )米
4 米 =( )厘米
300 厘米 =( )米100160054003 量比较长的物体,一般用米尺或卷尺来测量,通常用“米”作单位。米可以用“m”表示。1 米 = 100 厘米。四、课堂小结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五、课后作业六、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这节课中,渗透了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引导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建立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 米=100 厘米。认识米尺,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学会实际操作的方法。在建立1米长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测量、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感知1 米的实际长度,形成1 米的长度观念,体验观察、比较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感受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