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课件(打包18套)(新版)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年秋七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课件(打包18套)(新版)北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8-09-17 13:33:55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1 数据的收集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通过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了解收集数据常用的方法,会合理设计调查问卷.
2.通过回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知识,掌握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方法.例1 [教材补充例题]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不顺心的事,难免有烦躁、焦急不安、恐慌、愤怒、嫉妒等情绪产生.在这样的情况下,比听别人劝说更重要的是进行自我心理调控.自我心理调控的办法有哪些呢?男、女同学排除烦恼的方法有没有区别呢?若对此做一番调查,对你在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态是很有帮助的,也有利于你的身心健康.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你要调查的是什么问题?
(2)你要调查哪些人?
(3)你要用什么方式进行调查?
(4)你要向你的调查对象提出什么问题?[解析] 从数学的角度阅读题目,了解问题的条件与要求.首先明确调查目的,再依次明确调查对象、调查方法.解:(1)心情不好时进行自我心理调控的办法.
(2)身边的同学们.
(3)询问、交谈的方式.
(4)答案不唯一,如“上次你的测验成绩不理想,怎么没看出你心情不好呢?”等.【归纳总结】 设计调查问卷的主要步骤:
明确调查问题,设计调查选项,确定调查范围,选择调查方式,实施调查,汇总调查数据,表示调查结果.以上各步骤具体进行时要灵活,有时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法.例2 [教材补充例题] 小冰就公众对在餐厅吸烟的态度进行了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制成如图6-1-1所示的统计图,请根据图中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图6-1-1(1)被调查者中,不吸烟者赞成在餐厅彻底戒烟的人数是________.
(2)被调查者中,希望在餐厅设立吸烟室的人数是________.
(3)求被调查者中,赞成在餐厅彻底戒烟的人数的百分比是________.
(4)根据以上的调查结果,你还能得到什么结论?
图6-1-1[解析] 由条形统计图所描述的对象内容,可以了解对在餐厅中吸烟持各种态度的人数及被调查的总人数,再求出被调查者中赞成在餐厅彻底戒烟的百分比.【归纳总结】 解答这类题目,观察图表要细致,对应的图形及其关系不能错位,计算要认真准确.读懂统计图,从不同的统计图中得到必要的信息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小结 我们经常通过________、________等方式获得数据信息.
当调查或试验项目很大,我们个人无法完成时,还可以通过查阅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的方式,获得数据信息.调查试验报纸 相关文献上网一般地,从事一个统计活动大致要经历以下过程:
(1)明确调查的问题和目的;(2)确定调查对象;(3)选择调查方法,设计调查问题;(4)实施调查(问卷、访谈等);(5)收集并整理数据;(6)分析数据,得出结论,进行决策.统计数据的表示方法其实是人们对数据进行整理后的一种表示方法.它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统计表,另一种是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学校为了调查学生上学的出行方式,每个人都要问到吗?你认为用哪种方式收集数据较好?
解:每个人都要问到.采用上网查询的方式较好.
上面的回答正确吗?若不正确,请说明理由,并给出正确答案. 【答案】不正确.理由:数据的收集方式的选择是由调查问题及调查对象来确定的,要合理.
正解:不一定每个人都要问到,可随机调查一部分学生上学的出行方式,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较好.课件12张PPT。1 数据的收集1 数据的收集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A 知识要点分类练1 数据的收集 知识点 数据的收集D C 1 数据的收集C 1 数据的收集C 1 数据的收集D 1 数据的收集C 1 数据的收集是否上网,如果上网,那么上网又做什么1 数据的收集全班每位同学问卷调查上网的人数、不上网的人数、上网做什么以及具体人数D1 数据的收集B 规律方法综合练D1 数据的收集1 数据的收集20040课件15张PPT。2 普查和抽样调查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经历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了解普查和抽样调查的区别,选择合适的调查方式.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总体、个体、样本等概念,准确把握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在具体情境中,领会抽样调查的优点和局限性,能根据具体情境设计合理的抽样调查方案.例1 [教材“想一想”变式] 为了完成下列调查,你认为采取什么调查方式比较合理?
(1)了解某班学生的视力情况;
(2)了解某乡镇吸烟的人数;
(3)了解一批节能灯泡的使用寿命.[解析] 可根据普查和抽样调查的优、缺点进行选择.解: (1)普查.(2)抽样调查.(3)抽样调查.【归纳总结】 调查方式的选择方法:
(1)适合采用普查:①调查结果要求非常准确;②所要调查的个体数量较少、调查难度相对不大;③试验无破坏性.
(2)适合采用抽样调查:①对调查的结果要求不是十分准确;②调查具有破坏性;③调查的问题所包含的个体数量较多;④调查经费和时间都非常有限,普查受到限制.例2 [教材补充例题] 请指出下列抽样调查的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
(1)为了了解某种家用空调工作1小时的用电量,调查10台该种空调每台工作1小时的用电量;
(2)为了了解八年级27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从中抽取50名学生进行视力检查.解: (1)总体:该种家用空调工作1小时的用电量;个体:每一台该种家用空调工作1小时的用电量;样本:10台该种家用空调每台工作1小时的用电量;样本容量:10.
(2)总体:八年级27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个体:每一名学生的视力情况;样本:抽取的50名学生的视力情况;样本容量:50.【归纳总结】 (1)总体、个体、样本三者之间的关系:所有的个体构成了总体,样本取自于总体;(2)在总体、个体、样本中所提到的考察对象都是题目问题中的数量指标,是“量”而不是“物”.例3 [教材补充例题] 课堂上老师布置给每个小组一个任务,用抽样调查的方法估计全班同学的平均身高,坐在教室最后面的小强为了争速度,立即就近向他周围的三个同学做调查,计算出他们四个人的平均身高后就举手向老师示意他已经完成任务了,小强所选用的这种抽样调查的方式你认为合适吗?为什么?解: 不合适.理由:因为小强他们四个人坐在教室后面,所以他们的身高平均数就会大于整个班的身高平均数,这样的样本就不具有代表性了.【归纳总结】 选取样本的注意事项:
首先要仔细检查总体中的每个个体是否都有可能成为调查对象,使样本在总体中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其次,样本容量应足够大.小结 1.普查:为某一特定目的而对所有考察对象进行的________调查叫做普查.
2.总体:所要考察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
3.个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全面[点拨] 普查的优缺点:
(1)优点:可直接获得总体的情况,得到的信息准确.
?(2)缺点:有时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多,普查的工作量较大;有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普查;有时调查具有破坏性,不允许调查.1.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
2.样本:从总体抽取的____________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3.抽样调查的样本应具有________和________.一部分个体代表性 广泛性[点拨] 抽样调查的优缺点:
(1)优点:调查范围小,节省时间、人力、物力、财力.
(2)缺点:所涉及的数据有其局限性,调查结果往往不如普查得到的结果精确. 有一则笑话:妈妈让小明去菜市场买鸡蛋,出门前叮嘱他:“好好挑挑,如果蛋黄散了,鸡蛋就不新鲜,不新鲜的蛋别买.”不久,小明提着半塑料袋打碎的鸡蛋回来,高声对妈妈说:“保证鸡蛋新鲜,每个我都打开看了.”看了这则笑话,你有何感想? 【答案】当调查具有破坏性时,不能采取普查的方式,只能采取抽样调查的方式.课件14张PPT。2 普查和抽样调查2 普查和抽样调查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A 知识要点分类练2 普查和抽样调查 知识点1 普查和抽样调查D C 2 普查和抽样调查抽样调查2 普查和抽样调查D 2 普查和抽样调查所有人的血型2 普查和抽样调查每个人的血型该校300名七年级新生的血型抽样调查300 BB 规律方法综合练2 普查和抽样调查2 普查和抽样调查D 2 普查和抽样调查2 普查和抽样调查2 普查和抽样调查2 普查和抽样调查A 2 普查和抽样调查课件13张PPT。第1课时 普查和抽样调查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通过回顾已学知识,进一步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
2.通过对具体问题的分析,能从中发现有用的信息,并会制作扇形统计图.例1[教材“做一做”针对训练] 如图6-3-1,这是某校九年级学生最喜爱的一项课外运动调查结果的扇形统计图,但负责画此图的学生忘记了最喜爱篮球运动的人数.
(1)请你求出图中x的值;
(2)如果该年级学生中,最喜爱跳绳运
动的学生有144人,那么这个年级共有
多少人?图6-3-1[解析] (1)根据有理数的减法,可得答案;
(2)根据喜爱跳绳的学生人数除以跳绳所在扇形所占的比例,可得答案.【归纳总结】 应用扇形统计图的关键:
(1)各个扇形圆心角之和为360°;
(2)各个部分的百分比之和为100%;
(3)扇形统计图某部分的圆心角=360°×该部分的百分比;
(4)每部分扇形的具体数量=总数量×该部分的百分比;
(5)扇形的数据÷该扇形占的百分比=总数.例2 [教材补充例题] 根据下表制作扇形统计图,并表示出各种果树面积占果园总面积的百分比.
(1)计算各种果树面积占果园总面积的百分比;
(2)计算各种果树面积对应的扇形圆心角度数;
(3)制作扇形统计图.
(2)梨树面积对应的扇形圆心角度数是25%×360°=90°;
苹果树面积对应的扇形圆心角度数是50%×360°=180°;
葡萄树面积对应的扇形圆心角度数是12.5%×360°=45°;
桃树面积对应的扇形圆心角度数是12.5%×360°=45°.
(3)根据(2)得出的圆心角的度数,制作扇形统计图如下.小结 1.定义:利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总体和部分的关系,即用圆代表总体,圆中的各个扇形分别代表总体中的不同部分,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
2.意义:在扇形统计图中,每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所对应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的比.扇形圆心角的度数  360° 扇形统计图中一般都标明了各部分的名称及其所占的百分比,因此它有三个作用:(1)利用这些数据,就可知道谁占的百分比大,谁占的百分比小,各部分之间的大小关系及差距等,从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情况,做出合理的决策;(2)当知道总体的具体数量时,我们可以借助扇形统计图求出各部分的具体数量;(3)当知道某一部分的具体数量时,也可以借助扇形统计图求出总体的具体数量. 观察统计图(如图6-3-2所示),对下列结论进行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画“√”,错误的画“×”):
(1)甲校女生比乙校女生少;(  )
(2)乙校男生比甲校男生少;(  )
(3)乙校女生比甲校男生多;(  )
(4)甲、乙两校人数无法比较.(  )图6-3-2× √× × 课件25张PPT。3  数据的表示第1课时 扇形统计图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A 知识要点分类练第1课时  扇形统计图 知识点1  方程及方程的解
BB 第1课时  扇形统计图 知识点2 扇形统计图的意义A 第1课时  扇形统计图A 第1课时  扇形统计图扇形D 知识点3 扇形统计图的应用
第1课时  扇形统计图D 第1课时  扇形统计图图6-3-2C 第1课时  扇形统计图D 第1课时  扇形统计图A 第1课时  扇形统计图第1课时  扇形统计图第1课时  扇形统计图D C B 规律方法综合练第1课时  扇形统计图第1课时  扇形统计图第1课时  扇形统计图第1课时  扇形统计图第1课时  扇形统计图第1课时  扇形统计图20% 第1课时  扇形统计图第1课时  扇形统计图第1课时  扇形统计图第1课时  扇形统计图第1课时  扇形统计图第1课时  扇形统计图课件14张PPT。第2课时 频数直方图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通过探寻频数直方图与条形统计图之间的关系,能从频数直方图中获取信息.
2.通过与条形统计图的对比,总结频数直方图的优点,能在已经给出分组的情况下绘制相应的频数直方图.例1 [教材补充例题] 为了解某校学生今年五一期间参加社团活动时间的情况,随机抽查了100名学生进行统计,并绘成如图6-3-3所示的频数直方图,已知该校共有1000名学生.据此估计,该校五一期间参加社团活动时间在8~10小时之间的学生数大约是(  )
A.280 B.240 C.300 D.260图6-3-3A[解析] 由频数直方图知样本中参加社团活动时间在8~10小时之间的学生数是100-30-24-10-8=28(人),占28÷100×100%=28%,采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方法知该校五一期间参加社团活动时间在8~10小时之间的学生数大约是1000×28%=280(人).故选A.【归纳总结】 求一组数据频数的“两个方法”:
(1)用总频数减去其余各组的频数;(2)这组数据的百分比×总频数.例2 [教材补充例题] 某校为了更好地开展“学校特色体育教育”,从全校八年级各班随机抽取了60名学生,进行各项体育项目的测试,了解他们的身体素质情况.下表是整理样本数据得到的测试成绩的统计表(不完整).请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表中的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请根据频数分布表,画出相应的频数直方图.(说明:40~55分为不合格,55~70分为合格,70~85分为良好,85~100分为优秀)[解析] (1)根据“频率=频数÷样本容量”,代入数据即可算出a,b的值,再根据“样本容量=各频数相加”即可求出c的值,进而可得出d的值;
(2)根据频数分布表,画出相应的频数直方图.解: (1)a=60×0.3=18,b=30÷60=0.5,c=60-18-30-9=3,
d=3÷60=0.05.
故所填答案依次为18,0.5,3,0.05.
(2)画出相应的频数直方图如图所示.【归纳总结】 频数直方图具有的两个指标:
一个是横向指标,反映考察对象的类别;另一个是纵向指标,反映考察对象的数量特征——频数.小结 1.我们称每个对象出现的次数为________.
2.频数直方图本质上是一种条形统计图,也可以认为是一种以频数为纵向指标的条形统计图.频数[点拨] 频数直方图和条形统计图都可以直观地表示具体数量.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某班有48名学生,在一次数学测试中,统计其成绩(分数只取整数),绘制出频数直方图(如图6-3-4所示).从左到右的小长方形的高度之比是1∶3∶6∶4∶2,则分数在70.5到80.5之间的人数是6.图6-3-4 【答案】不正确.误将小长方形的高度之比认为是各小组的人数,其实小长方形的高度之比应是各小组人数之比.正确说法:设第一小组的人数为a,则其他小组的人数分别为3a,6a,4a,2a.由已知得a+3a+6a+4a+2a=48,解得a=3.所以6a=18,所以分数在70.5到80.5之间的人数是18.课件23张PPT。3  数据的表示第2课时 频数直方图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A 知识要点分类练第2课时  频数直方图 知识点1  条形统计图
CB 第2课时  频数直方图 知识点2 频数直方图及其概念D 第2课时  频数直方图A 第2课时  频数直方图第2课时  频数直方图10 第2课时  频数直方图100 第2课时  频数直方图D 第2课时  频数直方图56% 第2课时  频数直方图第2课时  频数直方图第2课时  频数直方图第2课时  频数直方图总体是某校七年级男生的跳绳成绩个体是每个男生的跳绳成绩样本容量是50 C B 规律方法综合练第2课时  频数直方图第2课时  频数直方图第2课时  频数直方图第2课时  频数直方图第2课时  频数直方图第2课时  频数直方图第2课时  频数直方图200 3.53 第2课时  频数直方图第2课时  频数直方图课件15张PPT。第3课时 绘制频数直方图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类比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和步骤,通过把数据进行适当分组绘制相应的频数直方图.例1 [教材补充例题] 统计得到的一组数据有80个,其中最大值为154,最小值为50,取组距为10,则可将这组数据分为________组.11【归纳总结】 求当数据不超过50个时,一般分为5~7组;当数据个数在50~100之间时,一般分为8~12组.例2 [教材例题针对训练] 为制订本市初中七、八、九年级学生的校服的生产计划,有关部门准备对180名初中男生的身高进行调查,现有三种调查方案:
A.测量体校中180名男子篮球、排球队员的身高;
B.查阅有关外地180名男生身高的统计资料;
C.在本市的市区和郊县各任选一所完全中学、两所初级中学,在这六所学校的有关年级的(1)班中,用抽签的方法分别选出10名男生,然后测量他们的身高.(1)为了达到估计本市初中这三个年级男生身高的目的,你认为采用上述哪一种调查方案比较合理,为什么?
答:选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根据所获取的数据是否具有代表性进行回答;C这样获得的数据有代表性(2)下表中的数据是使用了某种调查方案获得的.
①根据表中的数据填写表中的空格;(注:每组含最低值,不含最高值)[解析] 根据“频率=频数÷总数”可计算第二组的频数、第三组的频率、第四组的频数和第五组的频率;270.45450.10(2)下表中的数据是使用了某种调查方案获得的.
②根据填写的数据补全频数直方图.图6-3-5[解析] 利用①中的计算结果,画频数直方图. 【答案】例3 [教材例题针对训练] 某校八年级(2)班30名男生的身高情况测量(单位:cm)如下:
164 169 170 182 180 169 176 166 162 174 183 170 171 170 173 174 162 174 173 165 167 160 158 175 162 177 173 156 174  175
根据这些数据,列出频数分布表,绘制频数直方图.解:先根据数据适当分组,然后列出频数分布表,最后绘制频数直方图.
设身高为x cm,把这些数据分成6组,依次为155≤x<160,160≤x<165,165≤x<170,170≤x<175,175≤x<180,180≤x<185.列出频数分布表:画频数直方图如图.【归纳总结】 频数直方图的横轴是由数据组成的,纵轴是由频数组成的,每个小长方形的宽度一样,高表示相应各组数据的频数.长方形越高,频数越大;长方形等高,频数相同.所有频数的和等于数据的总个数.小结 绘制频数直方图的步骤:
(1)计算__________与__________的差,找出数据的分布范围;
(2)决定组距与组数,找出分点;
(3)列频数分布表;
(4)画频数直方图.
最大值  最小值判断:
(1)在频数直方图中,小长方形的高表示该组的频率;(  )
(2)对于频数直方图,组距是指每组两端点数据差的绝对值;(  )
(3)对于频数直方图,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样本频数和分组.(  )× √ × 课件12张PPT。3  数据的表示第3课时 绘制频数直方图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A 知识要点分类练第3课时  绘制频数直方图 知识点  绘制频数直方图
CD 第3课时  绘制频数直方图B 第3课时  绘制频数直方图15 第3课时  绘制频数直方图B 规律方法综合练第3课时  绘制频数直方图第3课时  绘制频数直方图第3课时  绘制频数直方图第3课时  绘制频数直方图第3课时  绘制频数直方图第3课时  绘制频数直方图课件14张PPT。第1课时 统计图的选择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1.通过对比三种统计图的优缺点,能根据不同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2.运用三种统计图之间的联系,应用统计图解决相关问题,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例1 [教材补充例题] 某商店一周中每天卖出的衬衣分别是16件、19件、15件、18件、22件、30件、26件,为了反映这一周销售衬衣的变化情况,应制作的统计图是(  )
A.扇形统计图 B.条形统计图
C.折线统计图 D.频数直方图C【归纳总结】 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1)需要直观地表示出数据,并进行比较,宜选用条形统计图;
(2)需要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宜选用折线统计图;
(3)需要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宜选用扇形统计图.例2 [教材补充例题] [2017·威海] 央视热播节目“朗读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某校为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欲购进一批学生喜欢的图书,学校组织学生会成员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被调查学生需要从“文史类、社科类、小说类、生活类”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类,根据调查结果绘制了统计图(未完成),请根据图6-4-1中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此次共调查了________名学生;
(2)将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3)图②中“小说类”所在扇形的圆心角为________度;
(4)若该校共有学生2500人,估计该校喜欢“社科类”图书的学生人数.图6-4-1[解析] (1)根据“文史类”的人数以及“文史类”所占的百分比即可求出总人数;
(2)根据总人数以及“生活类”的百分比即可求出“生活类”的人数用总的人数减去选其他几类的人数可以求出小说类的人数;
(3)根据“小说类”的百分比即可求出圆心角的度数;
(4)利用样本中喜欢“社科类”图书的百分比来估计总体中的百分比,从而求出喜欢“社科类”图书的学生人数.解:(1)因为喜欢文史类的人数为76人,占总人数的38%,
所以此次调查的总人数为76÷38%=200(名).
故答案为200.
(2)因为喜欢“生活类”图书的人数占总人数的15%,
所以喜欢“生活类”图书的人数为200×15%=30(人),
所以喜欢“小说类”图书的人数为200-24-76-30=70(人).
如图所示:【归纳总结】 三种统计图的画法:
(1)条形统计图:①画坐标;②确定单位长度;③标出高度,作出条形.
(2)折线统计图:①画坐标;②确定单位长度;③描点;④连线(线段).
(3)扇形统计图:①计算出总体数量;②算出各部分所占总体的百分比;③计算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④画扇形,在各扇形中标明名称、百分比.小结 用点、线、面等来表示相关联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图形叫做统计图.统计图能直观形象地反映出事情的发展、变化或总体与部分的关系;能清楚、有效地描述数据,有利于对数据做出正确地分析,以便合理地做出决策.(1)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_________.
(2)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________情况.
(3)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__________.具体数目变化百分比下表所示的是对网上购物等活动进行调查的部分数据.
如果把表中的数据用统计图表示,应选择扇形统计图吗?
【答案】不应该.扇形统计图中各部分所占比例之和等于1,而表中数据只是统计图的一部分,其各类活动所占的百分比之和小于1,所以不能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而应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课件22张PPT。4  统计图的选择第1课时 统计图的选择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A 知识要点分类练第1课时  统计图的选择 知识点1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
60201740 第1课时  统计图的选择100 第1课时  统计图的选择 知识点2 统计图的选择A 第1课时  统计图的选择C第1课时  统计图的选择第1课时  统计图的选择第1课时  统计图的选择第1课时  统计图的选择B 规律方法综合练第1课时  统计图的选择B第1课时  统计图的选择第1课时  统计图的选择第1课时  统计图的选择第1课时  统计图的选择第1课时  统计图的选择第1课时  统计图的选择第1课时  统计图的选择第1课时  统计图的选择第1课时  统计图的选择第1课时  统计图的选择第1课时  统计图的选择课件14张PPT。第2课时 容易误导决策的统计图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通过具体情境,感受一些人为的数据表示方式可能造成的误导,提高对数据的认识、判断和应用能力.例1 [教材补充例题] 小明将他的8次数学测验成绩按顺序绘成了如图6-4-2所示的两幅统计图.
若小明想向他的父母说明他数学成绩的提高情况,他应向父母展示统计图________.(只填序号)①图6-4-2【归纳总结】 折线统计图造成的错觉:
折线统计图给人的错觉:若横坐标被“压缩”,纵坐标被“放大”,则给人造成统计量的变化速度加快的错觉;反之,就会给人造成统计量的变化速度减慢的错觉.例2 [教材补充例题] 小明绘制了我国2016年和2017年大、中、小学学生人数的扇形统计图,如图6-4-3(1)(2).根据这个图你能断定我国2017年的大学生人数比2016年多吗?图6-4-3[解析] 扇形统计图只能显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两个扇形统计图中的相同研究对象无法直接比较大小.解:由于不知道这两年的大、中、小学学生总人数,故不能断定.【归纳总结】 扇形统计图造成的错觉:
在两个扇形统计图中,容易错误地根据某个统计量所占的百分比的大小来说明具体数值的大小.要比较两个统计图中某个统计量的大小,除了要知道统计量所占的百分比之外,还必须知道两个统计图中总量的大小.例3 [教材补充例题] 如图6-4-4,报纸上一则广告绘制了右面的统计图,并称“乙品牌牛奶每天的销售量是甲品牌牛奶每天销售量的3倍”.请分析这则广告信息正确吗?
图6-4-4[解析] 分析条形图,甲品牌牛奶每天的销售量为510万袋,乙品牌牛奶每天销售量为530万袋,乙品牌牛奶每天销售量比甲品牌牛奶每天销售量多20万袋,所以这则广告信息错误.解:不正确.甲品牌牛奶每天的销售量为510万袋,乙品牌牛奶每天的销售量为530万袋,乙品牌牛奶每天的销售量约是甲品牌牛奶每天销售量的1.04倍,所以这则广告信息不正确.【归纳总结】 条形统计图给人的错觉:
当条形统计图的纵轴上的数值不是从0开始时,极易错误地根据条形柱的高度的比值来判断各个统计量的倍数关系.为了使所绘的条形统计图能更直观、清晰地反映实际情况,绘图时纵轴上的数值应从0开始.小结 与统计表相比,统计图具有直观性,所以在观察统计图时,常常被其表面“形象”(如条形统计图的“柱子”的高矮、粗细,折线统计图的“陡峭”程度等)所吸引,而忽略了对其中数据的深入思考,从而造成误导.就问题“你是否认为环境保护应该从个人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单位:人)
(1)根据表中的数据求出同意人数所占的百分比;(精确到1%)
(2)若想清楚地表示出每种看法的人数,你会选用哪种统计图?并作出该统计图.
课件11张PPT。4  统计图的选择第2课时 容易误导决策的统计图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A 知识要点分类练第2课时  容易误导决策的统计图 知识点  容易使人产生错觉的统计图
第2课时  容易误导决策的统计图答案:A甲第2课时  容易误导决策的统计图第2课时  容易误导决策的统计图第2课时  容易误导决策的统计图第2课时  容易误导决策的统计图B 规律方法综合练第2课时  容易误导决策的统计图C第2课时  容易误导决策的统计图第2课时  容易误导决策的统计图课件24张PPT。回顾与思考类型之一 数据的收集A 回顾与思考回顾与思考D 回顾与思考回顾与思考回顾与思考类型之二 三种统计图D回顾与思考1∶5∶3∶6回顾与思考回顾与思考回顾与思考类型之三 统计图的选择B B 回顾与思考回顾与思考回顾与思考回顾与思考4500 4200 回顾与思考回顾与思考类型之四 频数直方图回顾与思考回顾与思考回顾与思考回顾与思考回顾与思考回顾与思考回顾与思考课件22张PPT。本章中考演练本章中考演练D 本章中考演练D 本章中考演练B本章中考演练D 本章中考演练A本章中考演练本章中考演练答案:D本章中考演练B本章中考演练本章中考演练本章中考演练20162015本章中考演练本章中考演练本章中考演练本章中考演练本章中考演练40本章中考演练本章中考演练本章中考演练本章中考演练本章中考演练课件25张PPT。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本章总结提升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本章总结提升本章总结提升本章总结提升例1 如下列调查适合普查的是(  )
A.调查市场上某品牌饮料的销售情况
B.了解直播某节目的全国收视率情况
C.环保部门调查5月份黄河某段水域的水质情况
D.了解全班同学本周末参加社区活动的时间
[解析] A项中,饮料的销售量很大,不适合用普查.B项,全国看电视的人很多,不适合用普查.C项,无法进行普查.D项,全班同学人数有限,可以进行普查.D本章总结提升【归纳总结】
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察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的调查,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本章总结提升总体、个体和样本的区别是什么?你会判断样本的合理性吗?本章总结提升例2 某市有3万名学生参加2017年的中考,想要了解这3万名学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了5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这50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B.每个考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
C.3万名考生是总体
D.以上说法均不对B[解析] 3万名考生的数学成绩是总体,所以C项不正确.5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是总体的一个样本,所以A项不正确.每个考生的数学成绩是个体,故B项正确,D项不正确.本章总结提升【归纳总结】
总体是指考察的对象的全体,个体是总体中的每一个考察的对象,样本是总体中所抽取的一部分个体,而样本容量则是指样本中个体的数目.我们在区分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这四个概念时,首先找出考察的对象.从而找出总体、个体.再根据被收集数据的这一部分对象找出样本,最后根据样本确定样本容量.本章总结提升你能从扇形统计图中读取到哪些信息?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是什么?本章总结提升例3 小明班上的同学在一次课外活动中,有8人打乒乓球,12人打排球,10人打篮球,6人打羽毛球,剩下的4人当裁判.请你制作扇形统计图表示参加各项活动的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比.解:(1)计算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即百分比=(各部分频数÷总数)×100%.
本题中,全班总人数为8+12+10+6+4=40(人).
打乒乓球的占总体的百分比为(8÷40)×100%=20%,
打排球的占总体的百分比为(12÷40)×100%=30%,
打篮球的占总体的百分比为(10÷40)×100%=25%,
打羽毛球的占总体的百分比为(6÷40)×100%=15%,
当裁判的占总体的百分比为(4÷40)×100%=10% .(2)计算各部分相应的扇形圆心角的度数,即圆心角的度数=百分比×360°.
本题中,相应扇形圆心角的度数依次为20%×360°=72°,30%×360°=108°, 25%×360°=90°,15%×360°=54°,10%×360°=36°.(3)如图,用圆规画圆,再利用量角器作出各圆心角,从而把圆面分成若干个扇形.
(4)将各部分的名称及所占的百分比标注在相应的扇形上. 注:1为打乒乓球的,2为打排球的,3为打篮球的,4为打羽毛球的,
5为当裁判的.本章总结提升【归纳总结】制作扇形统计图的步骤:
(1)根据所给的部分量和总量,求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比;
(2)用360°乘相应百分比,得出扇形统计图中各部分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3)画一个半径适当的圆,根据圆心角度数画出对应扇形.(注意各部分扇形加起来必须是整个圆);
(4)分别在各个扇形中标出对应部分的名称和百分比.本章总结提升频数直方图有什么特点?绘制频数直方图的关键点是什么?本章总结提升例4 已知一个样本数据:
25 21 23 25 27 29 25 28 30 29
26 24 25 27 26 22 24 25 26 28
(1)制作频数分布表;
(2)绘制频数直方图.解:(1)频数分布表如下:(2)频数直方图如下:本章总结提升【归纳总结】绘制频数直方图的步骤及注意:
(1)找出所有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算出它们的差;
(2)决定组距和组数(分组时注意:当数据不超过50个时,可以分5~7组;当数据个数在50~100之间时,一般分为8~12组);
(3)确定分点;
(4)列出频数分布表;
(5)画频数直方图. 本章总结提升你都学习过哪些统计图?你能从统计图中观察图形的特征、规律及变化趋势并合理选择(或绘制)统计图解决问题吗?本章总结提升例5 [2017·江西] 为了解某市市民“绿色出行”方式的情况,某校数学兴趣小组以问卷调查的形式,随机调查了某市部分出行市民的主要出行方式(参与问卷调查的市民都只从以下五个种类中选择一类),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不完整的统计图.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市民共有________人,其中选择B类的有________人;
(2)在扇形统计图中,求A类对应扇形圆心角α的度数,并补全条形统计图;
(3)该市约有12万人出行,若将A,B,C这三类出行方式均视为“绿色出行”方式,请估计该市“绿色出行”方式的人数.图6-T-1[解析] (1)根据扇形统计图中选择C方式出行的百分比为25%,在条形统计图中对应人数为200人,所以总人数=200÷25%=800(人);选择B出行方式的人数为800×30%=240(人);(2)先求出选择A出行方式所占的百分比,再依据这个百分比求出扇形圆心角α的度数和选择A出行方式的人数;(3)依据“A,B,C出行方式所占的百分比之和乘12万”即可求出“绿色出行”方式的人数.解: (1)800 240
(2)因为1-(14%+6%+25%+30%)=25%,
所以A类对应扇形圆心角α的度数为360°×25%=90°,选择A出行方式的有800×25%=200(人),补充统计图如图所示.(3)因为120000×(25%+25%+30%)=96000(人),
所以该市“绿色出行”方式的人数为96000人.本章总结提升【归纳总结】
从统计图中提取信息,一定要抓住所反映的实质内容,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所谓读懂统计图,主要有以下几层含义:首先,理解每一个统计图所表达的独立意义,如果是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频数直方图,需理解它们的横、纵轴所代表的意义;其次,根据所给统计图读出一些与题目相关的信息.课件25张PPT。自我综合评价(六)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B C 自我综合评价(六)B自我综合评价(六)自我综合评价(六)D自我综合评价(六)A自我综合评价(六)B自我综合评价(六)自我综合评价(六)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抽样调查自我综合评价(六)90%自我综合评价(六)18自我综合评价(六)不正确利润在0万元以上属于盈利自我综合评价(六)2015自我综合评价(六)三、解答题(共50分)
自我综合评价(六)自我综合评价(六)自我综合评价(六)自我综合评价(六)2032%自我综合评价(六)自我综合评价(六)自我综合评价(六)自我综合评价(六)自我综合评价(六)5040自我综合评价(六)自我综合评价(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