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物之美
第一部分 静物素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初步了解和感受静物画中的线条美、光影美、构图美。掌握构图的四种形式及常见的问题,从中体会到:均衡是美、和谐是美、秩序是美、统一变化是美。使学生了解什么叫构图及静物构图的基本形式和原理法则培养学生的对静物画的基本构图能力和对静物画的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欣赏作品、师生对话、同学讨论、绘画练习等不断递进的互动探究学习,使学生学习静物中的三个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静物构图和对名画的欣赏,使学生感受艺术家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高超的写实技巧,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美的能力。
学情分析
初中生两极分化已形成,个体差异明显,形象思维往抽象思维转化,但形象思维仍然占主体地位,因而直观性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分析教材的各种图片,解读每一张图片呈现的色彩感觉、主体色调、各种工具材料运用产生的不同画面效果,不同的表现方法和构图产生的各种不同含义。
本节课的重要任务就是要让学生从理性方面认识到一个好的构图对艺术作品的重要性,改变以往学生在绘画中随意起稿,重内容轻构图的稚嫩阶段。要让学生知道画家正是通过对画面的组织和形象塑造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通过构图的其他形式的学习,经典作品的赏析,拓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
领会静物画中呈现的线条美、光影美和构图美,学习静物画的构图种类,以线描的形式表现静物,在作画中注意构图。
教学难点
静物画构图的类型,了解构图中常见的问题。用线描的形式表现静物。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提问:西方绘画的三大题材?
回答:人物、静物、风景
2、提问:什么事静物画?
回答: 以相对静止的物体为主要描绘题材的绘画。
3、欣赏名家作品。
提问:两幅作品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哪些不同的地方?
4、研究艺术以素描为基础——徐悲鸿
二、讲授新课
1、线条美
提问:三位作家运用线条表现了静物之美有什么不同?(图片对比)
回答:粗犷有力、疏密变化、整齐有序
光影美(图片分析)
光源、亮、暗、灰、明暗对比、转折对比、前后对比。
3、构图美
(一)静物构图的含义
把对象的形体、大小、空间位置等造型因素,按一定的形式法则合理安排,构成一个协调的完整的画面称为构图。
(二)构图的形式
就是造型因素所构成的形状方式。
(三)构图的种类
(1)三角形构图
稳定感、结实感
正三角形构图、直角三角形构图、倒三角形构图
(2)圆形构图
灵活多样、外灵活内紧凑
(3)四边形或多边形构图
稳中求变、对比三角形构图灵活性高
(4)S形构图。
有流动感,给人强烈的动势
(四)练一练
将图中物品自由选取部分,分别组成三角形构图、四边形构图、S形构图、圆形构图。
(五)提问:你觉得图中三幅照片哪张构图最好看?逐个分析三张照片。
(六)构图的原理法则(总结,根据图片分析结果,学生活动)
(1)整体上疏密有对比
(2)造型上方圆有对比
(3)体积上轻重有对比
既要有对比和变化,又要能和谐统一。(保持画面平衡)
观察图片,看看她们的构图好在哪里?
6、教师出示几幅线描的构图作品,让学生评一评。
(1)构图太小:物体过小,画面显得很空,感觉缺少东西。
(2)构图太大:物体过大,画面塞得太满,看上去缺少空间感,也较难表现整体效果。
(3)构图偏上或偏下:物体过于偏上或偏下,看上去都不舒服,偏上有如吊在空中,缺少重心。偏下有下沉的感觉。
(4)构图偏左或偏右:物体偏向一方使画面重心倾斜,有不稳定的感觉。
(5)构图过散:画面看上去有些乱,视线无法集中,很难表现出整体效果。
(6)构图过密:物体过于集中,缺少疏密关系。
(7)构图适中:画面看上去比较完整、协调。
三、小结
线条美
静物之美 光影美 三角形
构图美 四边形或多边形
圆形
S形
构图的原理法则
(1)整体上疏密有对比
(2)造型上方圆有对比
(3)体积上轻重有对比
既要有对比和变化,又要能和谐统一。(保持画面平衡)
四、课堂练习
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随机有一个纸袋,里面装有各种静物纸样,将教师发给学生的静物纸样合理地摆放在画面中,形成一定的构图。
注意事项
1、静物按一定的主次关系,合理美观的进行组合摆放。
2、构图要饱满。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欣赏各画家们的静物绘画作品,感受静物的三个美:线条美、光影美、构图美,以及学习了构图的四种形式和构图中常见的问题。最后通过体验静物的构图摆放,小组中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完成,学生相互讨论和分析,提出不同的意见最后统一,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动手和分析的能力,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静物绘画中的美。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开展更多的穿插练习,学生理解知识点应该会更透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了解静物画中的线条美,光影美,构图美。掌握素描静物的基本方法,学会用线条、几何图形、马克笔快速勾勒静物画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对素描的理解和绘画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静物画构图的知识,学习静物素描中光影对素描的影响,学会画几何透视图,了解素描的绘画步骤,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静物画的绘画技法,提高欣赏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师生对话,学生练习,教师示范等互动探究学习,使学生掌握静物素描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静物素描的基本绘画方法。
教学难点
静物素描明暗五调子。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巩固复习
提问:静物之美美在哪里?
有哪几种构图方式?
构图的原理法则是什么?
线条美
静物之美 光影美 三角形
构图美 四边形或多边形
圆形
S形
构图的原理法则
(1)整体上疏密有对比
(2)造型上方圆有对比
(3)体积上轻重有对比
既要有对比和变化,又要能和谐统一。(保持画面平衡)
欣赏作品《静物》——克劳迪奥·布雷沃
画素描的基本顺序:为轮廓——内轮廓
二、讲新课
(一)透视
1、观察图中杯子,画出它的三视图;
2、观察图中杯子不同角度的透视有什么变化;
3、观察图片中的英汉词典,你能画出它的外轮廓吗?
图片中的词典的形状有什么特点?
近大远小,逐渐消失于一点。
(二)光
1、观察图中一组静物,同一观察角度光影有什么变化?
2、主光源在哪边?物体的亮、暗、灰三个面有什么变化?
(三)明暗五调子
高光、亮灰部、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
观察图中的苹果,找出它的明暗五调子。
(四)教师示范
苹果的绘画步骤
画出内外轮廓、基本明暗交界线和投影;
统一暗部的色调,明确画面中的黑白灰关系;
细致刻画明暗部层次关系,拉开对比;
细心收尾,亮灰部精彩点缀。
三、练一练
根据老师的示范教学,自己动手画一画素描苹果。(临摹)
四、巩固与拓展
1、欣赏莫兰迪作品《瓶子》
2、尝试用几何与线条的方法画一组静物,再用马克笔表现明暗。
五、课堂小结
素描明暗五调子的绘画步骤:
1、 画出内外轮廓、基本明暗交界线和投影;
2、 统一暗部的色调,明确画面中的黑白灰关系;
3、 细致刻画明暗部层次关系,拉开对比;
4、 细心收尾,亮灰部精彩点缀。
六、教学反思
静物素描
静物之美
第一部分
西方绘画三大题材
人物
静物
风景
静物画的定义
静物画:即以相对静止的物体为主要描绘题材的绘画。
必须是根据作者创作构思的需要,经过认真的选择,经过精心地摆布和安排,使许多物体在形象和色调的关系上,都能达到高度表现,总的谐和,能传出物象内在的感情。静物画中所描绘的这些物体,虽很普通,但它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
对比欣赏:
请用美术语言描述两幅作品相似及不同的地方!
《水果篮》油画 卡拉瓦乔(意大利)
《静物》油画 塞尚(法国)
《水果篮》是卡拉瓦乔早期的代表作。明晰而结实的轮廓,鲜明而实在的水果、竹篮、干枯的叶子,以及如实刻画的苹果上的虫眼,真实而生动。
研究艺术以素描为基础。
——徐悲鸿
说说这三位画家运用线条表现静物之美有什么不同?
粗犷有力
疏密变化
整齐有序
线条美
克劳迪奥?布雷沃
光源
亮
暗
灰
明暗对比
前后对比
转折对比
光影美
就是把对象的形体、大小、空间位置等造型因素,
按一定的形式法则合理地安排在画面上,从而构
成一个具有美感的整体。
静物构图的含义:
构图的形式:
就是造型因素所构成的形状方式。
三角形构图
三角形像一座山,
给人一种稳定感
和结实感。
正三角形构图
直角
三角形构图
倒三角形构图
1、正三角形构图
2、直角三角形构图
3、倒三角形构图
三角形构图
给人灵活多样的视
觉感受,外面灵活
而内部紧凑
圆形构图
S形构图具有流
动感,给人以
强烈的动势。
S形构图
四边形构图
给人以稳中求
变的感觉,灵
活性相对三角
形构图要高。
路易斯梅伦德斯《静物》
莫兰迪《静物》
两个三角形叠加组成一个大
的三角形,显得平稳有序。
三个矩形相互切割,如果没有
左边的两个长颈瓶,画面会显
得呆板。长颈瓶的处理上也进
行了微妙变化。
构图美
1
2
3
疏密对比强
造型因素单一
方圆对比强
轻重对比弱
大(重)
小(轻)
密(主)
整体上
疏密对比
体积上
轻重对比
造型上
方圆对比
方
圆
疏(次)
构图的
原理法则
1、整体上疏密有对比
2、造型上方圆有对比
3、体积上轻重有对比
密
疏
方
圆
重
轻
既要有对比和变化,又要能和谐统一。(最终画面要平衡)
左右均衡
上下均衡
密
轻
重
疏
形态各异丰富多彩
构图太小:物体过小,画面显得很空,感觉缺少东西。
构图太大:物体过大,画面塞得太满,看上去缺少空间感,也较难表现整体效果。
评一评:构图中常见的问题
构图偏上:物体过于偏上或偏下,看上去都不舒服,偏上有如吊在空中,缺少重心。偏下有下沉的感觉。
构图偏左或偏右:
物体偏向一方使画面重心倾斜,有不稳定的感觉。
构图过散:画面看上去有些乱,视线无法集中,很难表现出整体效果。
构图过密:
物体过于集中,缺少疏密关系。
构图适中:画面看上去比较完整、协调。
静物之美
线条美
光影美
构图美
三角形
多边形
圆形
S形
小结
构图的原理法则
(1)整体上有疏密对比
(2)造型上有方圆对比
(3)体积上有轻重对比
既要有对比和变化,又要能和谐统一。(最终画面要平衡)
课堂练习:对照这些器物, 分别用两种不同构图,用简笔画组合两张构图画
盘子
青花瓶
梨
苹果
静物之美
线条美
光影美
构图美
三角形
多边形
圆形
S形
复习
构图的原理法则
(1)整体上有疏密对比
(2)造型上有方圆对比
(3)体积上有轻重对比
既要有对比和变化,又要能和谐统一。(最终画面要平衡)
《静物》 克劳迪奥?布雷沃
外轮廓
内轮廓
俯视
平视
近大远小的透视
几何图形
顺光
四分之三侧受光
侧受光
逆光
高光
亮灰部
明暗交界线
反光
投影
明暗五调子
教师示范
:
打出内外轮廓,画出明暗交界线与投影。
统一暗部的色调,
明确黑白灰关系。
细致刻画明暗部层次关系,初具对比。
细心收尾,亮灰部
的精彩点缀。
表现静物画
莫兰迪
意大利著名版画家,油画家。选择极其有限而简单的生活用具,以杯子、盘子、瓶子、盒子、罐子以及普通的生活场景作为自己的创作对象。以单纯、简洁的方式营造最和谐的气氛。
巴尔蒂斯曾这样评价:“莫兰迪无疑是最接近中国绘画的欧洲画家了,他把笔墨俭省到极点!他的绘画别有境界,在观念上同中国艺术一致。
表现静物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