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课《诗四首》创新学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0课《诗四首》创新学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08-20 21:4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诗四首》创新学案
年级: 八年级 科目: 语文 执笔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1、朗读背诵前两首诗;2、理解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理解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读一读
1、读准下列字的读音 荒秽( ) 草木长( )燕( )然 逢侯骑( )
荷( )锄 属( )国 汉塞( ) 无违( )
2、结合注释,读懂字面的含义。
3、课上教师范读,提出朗读要求,学生自由读后,点名读,共同评价。
4、默写这两首诗
想一想
1、《归园田居》可分几层意思?
2、“但使愿无违”中的“愿”具体指什么?
3、《使至塞上》,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
议一议
1、《归园田居》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讨论一下练习三
查一查:自己是否能够背诵默写,是否能感受出作者的情感,是否能体会出写景的妙处?
练一练:
1、互相检查背诵默写
2、用生动语言描绘一下《使至塞上》的画面。
教学后记:
拓展练习
1、把《归园田居》改写成一篇写景的散文,不少于300字,写在读书笔记上。
2、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白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借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借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去箱也。因托以寄之。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1、解释加点的词语
遂以还之 去数年,绝无音信
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 略不动心 又尝教书与宦官家
2、翻译句子 此其过人也远矣
不敢与家人言,恐劝令留金也
3、最后一段中哪一个字有点睛之效?为什么?
《诗四首》学案2
学习目标:1、能够背诵默写两首诗;2、品味两首诗的语言。
学习重点、难点:品味诗歌的语言。
课前教学
1、 读准字音
荆( )门 仍怜( )故乡水 足鸡豚( )叩( )门
2、《度荆门送别》中以动态视角表现岸势变化,江水横流的阔大景象的句子是:
, 。抒发乡愁的一句是 。
3、《游山西村》中流传最广的两句是:
4、回忆我们学过的送别诗,他们主要表现什么什么内容?
课上学习
1、李白的诗表现了什么?
2、陆游的诗围绕哪个字展开?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诵这两首诗(有感情,注意节奏)
合作探究
1、《归园田居》和《游山西村》都是写农村生活的,但作者抒发的感情却不一样,请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
2、《渡荆门送别》一诗写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述一下)
课堂小结
这四首诗,都描写了美丽的景色,只要你走入大自然中,只要你认真的用心去感受生活,美好的景色就会悄悄地走入你的心里。
达标练习:
1、《归园田居》选字 ,作者是 (朝代)的 ,这组诗共有 首,者是第 首。
2、王维,字 , 朝诗人,后世评论他的诗说,诗中有画, 。
3、陆游,字 ,号 , (朝代)诗人,有 、 等传世。本诗选自 。
4、《渡荆门送别》中写景的是哪几句?按什么顺序写的?
5、谈谈你对“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诗的理解。
6、从四首诗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首,用文字把阅读感受写下来(不少于100字)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