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创新学案
年级: 八年级 科目: 语文 执笔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使用时间:
学习目标:1、字词的梳理;2、根据注释翻译课文,并能背诵默写课文;3、了解文章中的优美意境,严密结构和凝练的语言。
学习重点:翻译课文,掌握字词,背诵默写课文
学习难点:文章优美的意境,严密的结构,凝练的语言。
课前准备:
1、查找资料,掌握下面的知识
(1)“书”这种文体的有关知识,写下来
(2)陶弘景:
(3)谢中书:
2、朗读课文,达到成诵
自渎课文掌握下面的知识
1、字词含义 (1) 五色交辉( ) (2)夕日欲颓( )
(3)沉鳞竞跃( )(4)晓雾将歇( )(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2、翻译句子:(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3、填空:《答谢中书书》中的第二个“书”的意思是 。本文宛如一幅清丽的 ,又像一首流动的 ,语言凝练且生动。
4、总领全文景观的句子是 。点名作者写作意图的句子是 。
5、指导朗诵课文
阅读课文,讨论问题
1、有人评价《答谢中书书》“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请大家再读课文,回答:
(1)说它“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那么这幅山水画中有那些景色呢?
(2)说它“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那么这又是怎样一首诗呢?(提示:对偶描写)
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堂小结:学习了这篇文章,你认为这封信和现在的一般书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请谈一谈。
课堂小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选出加点字意思有误的一项( )A 蝉则千转不穷(尽) B 负势竞上(凭借)
C 横柯上蔽(隐蔽) D 好鸟相鸣(美丽)
2、选出加点字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 )A 从流飘荡 B 任意东西
C 互相轩藐 D 天下独绝
3、解释加点字(1)猛浪若奔( )(2)风烟俱净( )
(3)窥谷忘反( ) D 梳条交映,有时见日( )
4、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
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记承天寺夜游〉创新学案2
学习目标:
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并背诵课文;
2、欣赏文中的描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悠闲、超逸的心境;
3、体会文中起伏的情感,结合作者在黄州的经历,深入探究“闲人”的内蕴。
学习重点:同学习目标
学习难点:学习目标3
课前自学:
1、掌握作者资料 本文作者苏轼是 朝人,字 ,号 ,是唐宋“ ”之一。与父亲 弟弟 并称“ ”。他的词雄浑豪迈,是宋代“ ”词派的代表。你还学过他的哪些诗词?把题目写在下面。
2、搜集本文的写作背景,课上交流。
阅读课文,学习下面的问题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欣然起行
(2)遂至承天寺 (3)盖竹柏影也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相与步与中庭
2、与“相与步与中庭”中的“于”的用法相同的是( )
A 何有于我哉 B 达于汉阴 C 责任重于泰山 D 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3、翻译句子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指导朗诵课文,达到成诵 节奏如何掌握
念无与为乐者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5、文中写月光下庭院美景的句子是:
,用的修辞方法是 ,点明了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
精读课文,讨论下面的问题
1、 作者用妙笔绘美景,你认为用笔的巧妙之处体现在哪里?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 人耳。”者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闲人”是指什么样的人?作者为什么称自己是“闲人”?
课堂小结:读完课文,应该想一想 :作者为什么要夜游?为什么寻张怀民?感情有什么变化?
拓展练习 书上元夜游 苏轼
己卯上元,余在儋州。有老 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愚欣然从之。步西城,如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1、解释加点的词 (1)归舍已三鼓 (2)已再鼾矣
(3)步西城 (4)放杖而笑
2、翻译下面句子 (1)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
。
(2)放杖而 笑,孰为得矣 。
3、填空。(1)写 元宵夜游气氛热烈的句子是: ,
, , , 。
(2)本文的 中心论题是 与 。
4、划线句子有 什么深刻含义?
5、在现实生活中,“得”与“失”相依相成,“得”中有“失”。“失”中也 有“得”。请你写 出自己曾有过的一次类似的经历。(50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