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认识生命小结与复习
知识网络图
考点聚焦
考点一、生物多样性
1.物种多样性
生物可分为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病毒等几大类。
2.遗传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即时物种多样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更是种内多样性的一个决定因素。
3.生态系统多样性
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例1】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 )
A.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B.遗传的多样性C.物种的多样性 D.以上三项都是
【解析】生物的多样性包括遗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的实质是遗传的多样性。每种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生态系中,并且与其他生物种类相联系。因此,保护生物的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
【答案】A
链接中考
1.被誉为“城市之肾”的东阿洛神湖湿地公园,是我市唯一的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其内生态环境独特、鱼鸟众多、植被丰富,拥有微管植物6239种,各种脊椎动物252种.这体现了( )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基因的多样性
C.生态环境的多样性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农科院的科研人员将油桃和蟠桃进行杂交,培育了油蟠桃,其利用的是( )
A.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遗传的多样性
C.环境的多样性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生物多样性不包括( )
A生物数量的庞大繁多
B遗传基因的多种多样
C.生物物种的多种多样
D.生态环境的多种多样
考点二、生物的特征
【例2】济南大明湖景色优美,某校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去考察,发现湖内生活着水草、莲藕、鱼、鸭子等生物。下面是这些同学对这些生物共同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都能生长和繁殖 B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C.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D.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解析】能自己制造有机物的是绿色植物和极少数细菌,鱼、鸭子皆为动物,动物本身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因此D项不是生物的共同特征。本题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考察学生对生命基本特征的理解。
【答案】D
对点训练
1、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有一些绿色颗粒.这些颗粒具有的下列特征不能作为它们是生物的依据的是( )
A. 身体呈绿色 B. 有细胞结构
C. 能在水中游动D.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2、向日葵能向光生长,说明生物具有的生命现象是( )
A. 生物体具有一定的结构
B. 生物体有新陈代谢
C. 生物体能由小长大
D. 生物体对外界刺激能作出一定的反应
3.草原上,一只老鼠发觉老鹰在上空盘旋,便紧张而迅速地钻进附近的巢穴内.老鼠的这种行为体现了生物( )
A. 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B.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C. 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
D. 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性
考点三、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环境因素 类 型
非生物因素 阳光、空气、水分、土壤、
温度、湿度等
生物因素 (1)同种生物之间有互助、相互斗争 (2)不同种生物之间有互惠互利、捕食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具体事例
事 例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像;壁虎身体的颜色与环境色彩几乎融为一体等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蚯蚓改良土壤;森林净化空气、调节气候;蝗虫啃食庄稼;蚊蝇传播疾病等
【例3】近几年,由于我市大力推广植树造林,不断扩大绿化面积,前几年近乎销声匿迹的雉鸡、喜鹊等多种鸟类又重返家园。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 )
A.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B.生物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C.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生物对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环境能够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同时也能影响环境。由于人们大力植树造林,绿化大地,保护环境,为生物的生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得许多前几年近乎销声匿迹的雉鸡、喜鹊等多种鸟类又重返家园,这充分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生存的影响。
【答案】A
对点训练
1.能影响青青草原上羊群生活的生物因素有()
①草 ② 阳光 ③ 空气 ④狼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②③
2.雷鸟的羽毛在冬天呈白色,春天换为灰色,这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一种现象.下列现象与此不相类似的是( )
A. 枯叶蝶停在树上像枯叶
B. 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颜色而变化
C. 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
D. 蚯蚓活动使土壤更肥沃
3、栽种于我市姜堤乐园的樱花一般在四月中旬盛开,而位于长江中游武汉的东湖樱花早在三月下旬便进入盛开期,造成这种差异的非生物因素是( )
A. 水分 B. 阳光 C. 温度D. 土壤
4.近几年,由于我市大力推广植树造林,不断扩大绿化面积,前几年近乎销声匿迹的雉鸡、喜鹊等多种鸟类又重返家园.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 )
A. 环境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B. 生物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C. 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D. 生物对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5.芦山地震导致部分地区山体滑坡,许多动植物被掩埋死亡.这一事例说明( )
A. 生物适应环境 B. 生物影响环境
C. 环境影响生物 D. 环境适应生物
6.初夏的黄河口,景色迷人。风吹芦苇,绿波荡漾,水草依依,随风摇曳;欢快的鱼儿在水草间自由嬉戏,清脆的鸟鸣从苇丛中阵阵传出;野兔贪婪地享受着美味,不时晃动着警觉的耳朵。当鹰在天空出现的瞬间,水鸟、野兔迅速地躲藏起来,顷刻间,这里变得十分静谧。请分析回答:
( l?)上述情景是黄河口自然保护区常见的一幕,作为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在组成成分上除了上述场景涉及到的生物成分外,还应包括_____。
( 2?)上述场景描述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最明显的是 关系。
( 3)野兔的体色一般为灰黄色,有利于逃避敌害,这种现象说明生物能够_____。
考点四、探索生命
1.生物学及其发展历程
林奈与生物分类、达尔文与生物进化论、哈维与血液循环的发现、沃森、克里克双螺旋结构的发现与人类基因组计划。
2.实验法研究生物的重要步骤
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例4】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科学探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B. 科学探究中要善于与人合作交流
C. 在科学探究的结果与原有知识发生矛盾时,要修改实验数据
D. 科学探究的基础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解析】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然后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 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反思方案是否完整,是否符合探究要求,方法步骤是否合理,是否有前后颠倒现象,变量设计是否做到只有一个变量.综上所述,科学探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探究中要善于与人合作交流,当实验的结果与假设出现矛盾时,可能是假设不正确,那么就需要进一步查找资料,重新作出假设,也可能是实验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出了问题,那么就需要重新进行实验.因此,选项C的叙述是错误的.
【答案】C.
对点训练
1、科学家珍妮?古多尔在深入坦桑尼亚国家公园长期从事野生黑猩猩行为特征的研究过程中,所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量法 D.调查法
2、银杏是植物中的活化石,如果想了解银杏树的形态结构,常用的科学方法是( )
A. 观察法 B. 比较法
C. 调查法 D. 模拟实验法
3、为探究温度与蟋蟀呜叫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某同学将蟋蟀放在以温度为变量的环境中饲喂,并在同一时间段内统计蟋蟀的呜叫次数,该研究过程主要采用了()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量法 D.调查法
考点五:实验专题
1、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实验分析】
(1)图示过程
(2)变量分析
本实验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变量为光。有光的一组为实验组,无光的一组为对照组。
(3).现象与结论
有光潮湿环境鼠妇数量少,无光潮湿环境鼠妇数量多。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4)注意事项
a、实验过程中要用10只或10只以上鼠妇做实验。因为鼠妇数量少时,结果会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用10只或10只以上鼠妇做实验,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b、统计实验结果时,要统计全班同学的平均数,不能只统计一个组的平均值,这样可减小实验误差。
【例5】下表为某同学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的初步设想,其中存在不合理之处,下列改进建议正确的是( )
位置 鼠妇数量 光照 土壤潮湿度
纸盒左半部 10只 明亮 干燥
纸盒右半部 10只 阴暗 湿润
A. 纸盒左右两侧各放1只鼠妇即可
B. 纸盒左右两侧均应放置湿润的土壤
C. 纸盒左右两侧均应设置明亮的条件
D. 纸盒左右两侧均应设置阴暗的条件
【解析】设置对照实验时,要根据所要探究的条件,要设置以探究的条件为唯一变量的对照组.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变量是光,因此在此题设计对照组时必须遵照光是唯一的变量这一原则来进行设计.而表格中光照不同、土壤潮湿度也不同(干燥、湿润),有两个变量,不符合对照实验的要求.因此应该为纸盒左右两侧均应放置湿润的土壤,只有变量光不同。
【答案】B.
对点训练
近来饮用水的卫生与安全成了公众关注的焦点,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饮水机放出的冷水和热水中的细菌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进行了探究.
【取样】他们讲不同品牌的10桶饮用水编号为1至10,分别安装在经过消毒后的10台同型号饮水机上,每天用采样瓶在同一时间对饮水机的冷水河热水进行采样(每次采样前采样瓶均消毒).
实验小组对采样的方案有两种不同的设计.
方案一:每天用采样瓶按编号顺序只对一台饮水机的冷、热水采样
方案二:每天用采样瓶对十台饮水机的冷、热水采样
以上两种方案,你认为方案 的设计较合理.
【培养】按正确方案采样后,配制培养基对各水样进行细菌培养,由于细菌的营养方式为异养,所以培养基中除了琼脂、水、无机盐外,还必须含有多种有机物.
【结果】培养后统计各培养基中的菌落数,并计算出每毫升水中的细菌数.如图是对某一品牌桶装水的部分研究结果,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应用】相关部门规定桶装饮用水的卫生标准为每毫升水中的细菌总数≤50个,通过上述探究,请你对该品牌桶装饮用水的饮用要求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
2.(2013湖南益阳)一到春季,保存不当的食品和衣物表面很容易发霉。霉菌的生活受哪些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呢?某实验小组对此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过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A B C
实验处理 将烤干的桔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将新鲜的桔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温暖环境里 将 ① 的桔皮置于塑料袋中,扎紧袋口,放在 ② 环境里
实验结果(一周后观察) 不发霉 发霉 ?
(1)A与B两组实验构成对照实验,其中的实验组是 ;他们探究的问题是: 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2)如果C组中的①、②的条件分别是新鲜和低温(0℃以下),则B与C也构成对照实验,该实验得到的实验结果是 ;实验结论是霉菌的生活需要 。
(3)上述探究实验对我们保存食品有什么启示? 。
练习全解
第1章第一节形形色色的生物
第7页活动“交流物种多样性的资料”讨论题
(1) 根据自己列举的生物种类具体分析,要求描述尽量具体、详细。
(2) 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多种多样,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多种多样。D
第10页演示“观察一滴水中的生命”讨论题
问题的结果可以是发散的。如;生物可以运动、生物对周围环境的刺激有反应,生物能够生长、繁殖等。
第12题思考与练习
1、 可以用绘图、照片等形式使档案册内容更丰富,更加美观,但要注意一定要注明资料的来源。
2、 蘑菇属于生物,枯叶、钟乳石和机器狗不具备生长、繁殖、呼吸、排泄等生命活动,它们属于非生物。
3、 海带生活在海洋中,藻体褐色,革质,一般长2——4m,基部有叉状分枝的固着器,可固着在海底岩石上,分别于我国北部以及朝鲜、日本和俄罗斯太平洋地区沿岸,可养殖。可供食用和药用。
丹顶鹤生活在水陆交界处;羽毛表面有油脂,趾间有蹼,喙的形状等适于水生环境;有羽毛,可以在陆地繁殖。
仙人掌生活在沙漠中;植株矮小,叶片退化成刺状,茎肥厚多汁等。
长颈鹿生活在森林中,体色形成保护色,不善于奔跑,颈长可以取食高处的食物等。
第2节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第14页活动“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讨论题
1、 有利于面包与霉菌充分接触。
2、 在一定的范围内,湿度越大,霉菌的繁殖速度越快。
3、 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霉菌的繁殖速度越快。
第17页活动“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讨论题
1、 因为植物蒸腾失水的过程是通过叶片完成的,因而在草地和灌木丛中,应将干湿计尽可能放置在接近叶片的部位。在裸地上干湿计放置的位置主要考虑到下述两个原因:方便,避免人的干扰。
2、 一次测量的数据可能会有很大的偶然性,不足以说明问题;还可能有其他的未知因素同时影响实验结果,所以三次测量后通过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有助于减少误差,使结果更加接近真实情况。
3、 没有植被覆盖的裸地。因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应该只改变一个因素,这个因素就是你所要研究的,本实验中要研究的是植被对空气温度、湿度的影响,所以对照组应该选择没有植被的裸地。
4、 结论可以有很多种,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只要能真实反映实验结果。如:草坪(灌木丛、裸地)一日之中随时间的变化,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情况;同一时间,三种环境中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情况;温度的变化与湿度的改变的关系等。
第20页思考与练习答案
1、 根据题目中的提示进行总结,重点对实验过程、分析的纪录尽量详尽,注意实验报告的形式。
2、 (1)√ (2)× (3)× (4)√
第二章探索生命
第1节生物学是探索生命的科学
第25页活动“思考与练习”答案
林奈——生物分类系统、达尔文——物种起源于生物进化理论、哈维——血液循环、沃森和克里克——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第2节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第30页思考与练习答案
1、 李时珍在研究药物时,采用的方法是观察法。
2、 科学家在发现微生物C的过程中,采用的方法主要是实验法,这位科学家要研究的问题用一句话可以表述为:橘子和柠檬对治疗坏血病是否有效。
3、 不同意。可设计一个简单的对照试验证明这个说法是否有效。
试验仪器和器材:新鲜的肉、带盖的罐头瓶子、高温高压灭菌锅。
方法步骤:
(1) 将新鲜的肉块分成相等的两部分,放置在苍蝇可能出没的地方一段时间;
(2) 将两个罐头瓶洗净,做好标记A和B,分别将一肉块放入其中,都盖好被子;
(3) 将A瓶连同内装的肉块一起,放在灭菌锅内,灭菌30min后取出,凉至室温。
(4) 将A、B两个罐头瓶一起放在温暖的环境中,观察两瓶中肉块的变化。
可能观察到的结果:一段时间后,A瓶中的肉块没有生蛆,也没有腐烂。B瓶中的肉块生出蛆,发出难闻的气味。而且腐烂了。
对实验结果的介绍:腐肉生蛆,是因为肉被苍蝇接触,苍蝇将卵产在肉上。高温灭菌后,将苍蝇产的卵以及其他腐败细菌都杀死了,所以,A瓶中肉不生蛆腐烂,B瓶中肉生蛆腐烂。说明,蛆是由苍蝇的卵产生的,而不是自然发生的。
也可以设计巴斯德的鹅颈烧瓶装置来进行实验,也可以考虑盐淹制一块肉,这样也能一定程度上防止生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