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原子结构 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学说的根据是在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中,发现粒子( )。
(A)全部穿过或发生很小的偏转
(B)全部发生很大的偏转
(C)绝大多数穿过,只有少数发生很大偏转,甚至极少数被弹回
(D)绝大多数发生偏转,甚至被掸回
2.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在由离核较远的可能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近的可能轨道的过程中( )。
(A)辐射光子,获得能量 (B)吸收光子,获得能量
(C)吸收光了,放出能量 (D)辐射光子,放出能量
3.在玻尔的原子模型中,比较氢原子所处的量子数n=1及n=2的两个状态,若用E
表示氢原子的能量,r表示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轨道半径,则( )。
(A)E2>E1,r2>r1 (B)E2>E1,r2(C)E2r1 (D)E24.如图所示,氢原子在下列各能级间跃迁:(1)从n=1到n=2;(2)从n=5到n=3;(3)从n=4到n=2;在跃迁过程中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分别用λ1、λ2、λ3表示.波长λ1、λ2、λ3大小的顺序是( )。
(A)λ1<λ2<λ3 (B)λ1<λ3<λ2
(C)λ3<λ2<λ1 (D)λ3<λ1<λ2
5.氢原子基态能级为-13.6eV,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n=3的激发态,它们向较低能级跃迁时,放出光子的能量可以是( )。
(A)1.51eV (B)1.89eV (C)10,2eV (D)12.09eV
6.当α粒子被重核散射时,如图所示的运动轨迹中不可能存在的是( )。
7.在α粒子穿过金箔发生大角度散射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α粒子-直受到金原子核的斥力作用
(B)α粒子的动能不断减小
(C)α粒子的电势能不断增加
(D)α粒子发生散射,是与电子碰撞的结果
8.如图为氢原子的能级图,A、B、C分别表示电子在三种不同能级跃迁时放出的光子,其
中( )
(A)频率最大的是B (B)波长最长的是C
(C)频率最大的是A (D)波长最长的是B
9.一群处于n=4的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发射的光线为( )。
(A)3条 (B)4条 (C)5条 (D)6条
10.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在某单色光束照射下,只能发出频率为ν1、ν2、ν3的三种光,且ν1<ν2<ν3则该照射光的光子能量为( )
hν1 (B)hν2 (C)hν3 (D)h(ν1+ν2+ν3)
11.按照玻尔理论,下列关于氢原子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
(A)第m个定态和第n个定态的轨道半径rm和rn之比为rm:rn=m2:n2
(B)第m个定态和第n个定态的能量Em和En之比为Em:En=n2:m2
(C)电子沿某一轨道绕核运动,若其圆周运动的频率是ν,则其发光频率也是ν
(D)若氢原子处于能量为E的定态,则其发光频率为v=E/h
12.玻尔的原子模型在解释原子的下列问题时,与卢瑟福的核式结构学说观点不同
的是( )。
(A)电子绕核运动的向心力,就是电子与核之间的静电引力
(B)电子只能在一些不连续的轨道上运动
(C)电子在不同轨道上运动时的能量不同
(D)电子在不同轨道上运动时的静电引力不同
二、填空题
13.在玻尔的氢原子模型中,电子的第1条(即离核最近的那条)可能轨道的半径为r1,则第2条可能轨道的半径r2=_________。电子在这第2条可能轨道上运动时的动能Ek=_________。已知基本电荷为e,静电力恒量为k.
三、计算题
14.用某一频率的电磁波照射氢原子,使它从基态跃到量子数n=3的激发态,该电磁
波在真空中波长等于多少微米(已知基态能级E1=-13.6eV)
15.卢瑟福的实验证明,两个原子核之间的斥力,在它们之间距离小到1014m时,还遵守库仑定律。试求两质子在相距10-14m时的加速度.已知质子的质量是1.67×10-27kg.
16.α粒子质量为6.68×10-27kg,以速度v=2.0×107m/s轰击金箔后,速度方向偏转了180°.试求粒子与金原子核最接近时,所具有的电势能(以α粒子远离金原子核时的电势能为零)。
17.氢原子核外电子在第一轨道上运动时,能量E=-13.6eV,轨道半径r1=0.53×10-10m.这时电子运动的动能是多少电子伏 电势能是多少电子伏
18.氢原子中电子离核最近的轨道半径r1=0.53×10-10m,试计算电子在该轨道上运动时的等效电流。
参考答案
1.C 2.D 3.A 4,B 5.BCD 6.BC 7.A 8.AB 9.D 10.C
11.AB 12.B 13. 14. 0.102μm 15. m/s2
16. J 17. 13.6eV,-27.2Ev 18.
w.k.s.5.u.c.o.m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