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课件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课件共4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9-18 11:4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0张PPT。朝代歌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 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 王朝至此完。
中国早期
政治制度(奴隶社会)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封建社会)夏、商、周
(分封制、宗法制)秦清 朝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形成发展(汉唐宋元)顶峰第一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一)夏朝1、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2、地位:古代中国第一个政权国家3、政治制度(1)出现了公共权力公共权力一般指由立法、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礼记》记载:“(夏朝)夏后氏官百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谓大同。
——《礼记·礼运》
思考:
在尧、舜、禹时期,部落联盟首领是怎样产生的?这种方式被称为什么?
答:(1)据“贤能”通过民主推举产生 (2)禅让制材料二:“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侯皆去益而朝启。吾‘君帝禹之子也’。于是启遂即天子位,是为夏后帝启”
————《史记·夏本纪》
思考:1、禹死后由谁来继承王位的?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哪些新变化?产生了什么深远的历史影响?答:(1)禹的儿子启 (2)王位世袭制(传子)代替了禅让制(传贤),“家天下”代替“公天下”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一)夏朝1、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2、地位:古代中国第一个政权国家3、政治制度(1)出现了公共权力(2)王位世袭制4、特点(2)保留了氏族社会的特点(1)“公天下”变为“家天下”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二)商朝1、建立:公元前1600年,成汤灭夏,建立商朝2、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内服外服外服外服外服特征:
a.商王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
b.商王对外服的控制力有限。卜问战争的甲骨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弥漫着神权色彩 卜辞记载战争的史实相当多,卜问内容包括战事的时间、地点、将领、吉凶祸福等。
此甲骨记载有二类不同的内容。一段为殷(商)王将征伐,卜问哪位将领合适。另外一段记录殷王牙齿有病,卜问是否来自祖先作祟,能否痊愈。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二)商朝1、建立:公元前1600年,成汤灭夏,建立商朝2、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内服外服外服外服外服
a.商王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
b.商王对外服的控制力有限。
C.神权色彩浓厚。以神权强化王权、神权和王权合二为一
特征:二、西周封邦建国三监之乱内外服制度分封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巩固和扩大周王朝的统治,
有效地管理广大被征服的地区。目的  材料一 (武王)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请回答:
⑴据材料三说明在周初能够取得“封侯”地位的主要有哪些人?假如你是周天子,你会要求
受封的诸候对你尽什么义务?
天子适诸候曰狩猎,
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
述职者,述所职也。…
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
朝,则削其地;三不
朝,则六师移之。
周公教成王说:“你要用心
考查众诸候纳不纳贡。”《史记》记载,周幽王为博
宠姬褒姒一笑,点燃了烽
火,诸候看到烽火全部
率军赶来。周王室要兴建宫室或其它
重大工程,各诸候国提供
力役。军赋西周分封制1)含义:周王将王畿(王都)外的土地和人民,授予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让其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2)目的:扩大疆域,巩固统治。“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3)具体情况:
a.对象:b.内容:d.义务:同性亲族、功臣姻亲、先代贵族、殷商降族土地和人口;世袭统治权定期朝觐贡赋、承担军事义务和力役人民、土地c.权利:西周社会结构
示意图天子诸侯
卿大夫庶人奴隶士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对士实行再分封。分封制4)如何评价分封制?(作用)
积极(在前期):
a.稳定政治秩序,加强对地方统治,扩大统治区域。
b.周王确定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c.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序列
假如你是受封诸候,你是否一切都会听命于天子?
诸侯在自己的封地内,可
以设置官员,增派赋役,
建立武装。
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可
以对卿大夫、士进行
再分封,卿大夫和士
同样对上负有纳贡、服
役、作战等义务。诸侯国具有相对
的独立性  材料四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桓公五年》
请回答:
⑶材料四中,出现了什么新问题?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答:王室衰微,诸侯不尊天子。
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分封制崩溃。  八年,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 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 为九鼎。”王孙满曰:“……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楚王乃归。 探究思考?楚王用意何在?春秋初期有170多个诸侯国,大国诸侯与周天子地位差不多。到战国时代,诸侯国只剩七、八个,周天子的地位更可怜!4)如何评价分封制?(作用)
积极(在前期):
a.稳定政治秩序,加强对地方统治,扩大统治区域。
b.周王确定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c.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序列
消极(在后期):
诸侯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破坏。
天子年老,膝下有3个王子:大王子(妾所生);二王子(妻所生);三王子(妻所生)。几个王子都想争王位,请问天子位该传给谁,为什么?天子大王子子
(妾生) 二王子
(妻生)三王子
(妻生)传 位于嫡长子继承制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三、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度 权力、财产、土地的继承问题怎么办?宗法制:一种继承和分配制度。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系政治联系的制度。思考三个问题1、谁是大宗?
2、谁是小宗?
3、大小宗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西周宗法制大宗小宗大宗小宗是相对的
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主1)定义:
2)目的: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3)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4)特点:大宗小宗是相对的
血缘与政治合一
形成等级
西周宗法制 5)影响:
 ①保证贵族在政治上垄断和特权地位。

 ②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③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世卿世禄蒋孝严蒋家身份桂林祭祖 这是二张拍摄于清末和21世纪初的中国家庭聚餐照 与西方完全不同的中国人的生活观念,它已经延续了数千年,中国人至今都没有放弃的“团圆饭”情结,不管岁月如何,年龄多大,都得团聚于父母身边;过年过节无论山高水远,连滚带爬也要赶回高堂膝下才觉慰藉、才觉完满。 1)积极: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③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消极: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 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礼乐制度  周礼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它名目繁多,有吉礼、嘉礼、凶礼、宾礼、军礼等。它是维护等级制度、防止“僭越”行为的工具。如周礼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和鼎内的肉食种类:王九鼎(牛、羊、乳猪、干鱼、干肉、牲肚、猪肉、鲜鱼、鲜肉干)、诸侯七鼎(牛、羊、乳猪、干鱼、干肉、牲肚、猪肉)、卿大夫五鼎(羊、乳猪、干鱼、干肉、牲肚)、士三鼎(乳猪、干鱼、干肉)。乐舞的规格也有差异。礼乐制度自制定后,任何人都不能修改。周王有权惩罚违礼的贵族。周礼南宫柳鼎
(西周时期,传陕西省宝鸡市出土) 墓葬中有列鼎之制,鼎的多少,可以用来别上下,明贵贱,作为标志统治权力大小和等级高低的一种器物。列鼎数 目有九、七、五、三,计四级,即“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礼乐制度西周一般贵族服饰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礼乐制度据《周礼》记载,衮服是西周统治阶级的最高一级礼服衮服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礼乐制度西周长囟编钟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礼乐制度互为表里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和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宗法制是分配的原则分封制是权力的分配相辅相成【探究活动】宗法制和分封制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家”—“家天下”制度形成2、保留了氏族社会的特点3、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4、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