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埃及文明和两河流域文明
教材分析:
本课是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的内容,阐述古代埃及文明与两河流域文明的源头和文明代表。本课与第一单元第2课《古代印度》的内容一起呈现了东方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成就以及杰出的文化代表。本课的四个子目在逻辑上是递进关系。第一个子目讲述了尼罗河流域的古代埃及文明,阐述尼罗河流域国家的产生以及古埃及的兴起。第二个子目重点介绍文明的象征金字塔。金子塔是法老的陵墓,它的修建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与此同时,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第三个子目是两河流域的起源,阐述了两河流域文明的产生,以及苏美尔人在这创造的楔形文字。第四个子目介绍的是在两河流域诞生的国家古巴比伦国家和《汉谟拉比法典》。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结合图片和相关资料分析埃及、两河流域的自然环境特点,理解尼罗河在埃及的重要地位;
2、知道古埃及、两河流域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它们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
3、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知道古巴比伦王国的建立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实行。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讨论、分析自然环境影响文明产生,进一步认识大河对文明形成的重要作用,了解文明产生的多源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埃及的金字塔,围绕金字塔之迷,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古代东方文明是在适应与改造大河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让学生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汉穆拉比法典》的特点与历史价值。古埃及的代表性的文明成就。
【教学难点】
1、理解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文明时期的重要标志。
2、理解古代埃及法老与金字塔的关系。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打开PPT,播放世界历史——文明的起源。询问学生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指的是什么?古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让学生了解我们东方的文明属于大河文明。而西方文明则是海洋文明。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古巴比伦和古埃及。
【设计意图】以视频的方式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于加深学生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讲授新课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
古埃及、古中国、古印度、古巴比伦大多发源于大河流域。四大文明古国地理位置有何共同特点呢?
四大文明古国都源于北纬30度左右的大河流域。这些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为文明起源提供了物质基础,从而形成了各自的文明。
农耕文明的特点
尼罗河流域的古代埃及文明
目标导学一:古埃及的自然环境——尼罗河
1.图片展示:
国际空间站拍摄地球夜景:尼罗河岸灯火通明
2.材料展示:古代埃及诗歌《赞美尼罗河》: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出,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你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土壤,让我们歌唱!你滋润了太阳神赋予的土地,养育着所有的人民,让我们在干涸的沙漠里畅饮!你慷慨无私地给予我们所有美好的东西!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材料教学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和论从史出的能力。
教师小结:尼罗河为人们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定期泛滥促进了古埃及农业的发展;而其平缓的河水以及盛行风又提供了便利的航运条件;这些有利条件促进了尼罗河流域的统一。
目标导学二:金字塔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图片
2.教师提问:埃及有句古谚语:人类畏惧时间,而时间畏惧金字塔。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金字塔。想象一下古代埃及人是如何搬运、建造金字塔的?
提示:学生自由回答;金字塔的建造方法后人有几种推想:(1)用一个巨大的杠杆,一段用绳子绑住石块,另一端通过人力将石块吊往上方,然后将石块逐步往上堆砌。(2)用土堆成斜坡,利用木质滚轴将石块拉上去土堆是环绕金字塔螺旋上升。也有人认为,第(2)种方法土堆的清除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而推测开始用土堆,然后用杠杆。也有些人认为,金字塔是由外星人建造的,因为他们觉得古人没有这么高的智慧来建造这么伟大的建筑。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历史想象力,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
目标导学三:法老的统治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法老的图片
2.教师提问:说说古埃及法老的地位是怎样的?
提示:法老作为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在宗教上,他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
3.思维延伸:埃及法老们为什么要给自己修筑金字塔?
古埃及人相信“灵魂不死”,修筑豪华的陵墓,以备在冥世间继续生活,同时也是为了宣扬法老至高无上的宗教神权和世俗专制统治的权力。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历史想象力,培养学习历史的兴趣。
课堂小结:
金字塔外形雄伟壮观,内有许多甬道和墓室相通,还有绘画、雕刻等艺术品,实际上是一座地下宫殿。国王的尸体经防腐处理,制成了干尸,放置在棺木中,这就是“木乃伊”。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一)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与地理环境
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古代两河地域地图”,思考: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在什么地方?两河指的是哪两条河?两河流域的地理环境怎样?
提示: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流经区域,基本位于今天伊拉克境内。古代两河流域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北部被称为亚述,南部被称为巴比伦尼亚、巴比伦尼亚又可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部为阿卡德,南部为苏美尔。
两河流域位于亚非大干旱地区,自然环境并不十分优越。北部丘陵地带雨量相对较多;南部地势低洼,多沼泽,除洪水泛滥季节外,雨量一般较少,呈干旱状态。由于河源地区高山积雪定期融化,每年3月至7月是两河流域的洪水泛滥季节。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了解课本的大致内容。
2.问题思考:地理环境对两河流域文明形成会有怎样的影响?
3.教师归纳:受制于自然条件,该地区农业生产在洪水泛滥季节需要排涝,其他季节则依赖人工灌溉,因而古代两河流域南部的居民很早就开始修渠筑堤。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设置进行思考,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两河流域文明
目标导学一:楔形文字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楔形文字图片
2.教师讲述:楔形文字,又称为钉头文字,因其书写笔画的形状酷似木楔或钉子而得名。由苏美尔人发明,是迄今为止被发现的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古代两河流域最主要的文化成就。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培养学生识图能力。
目标导学二:古巴比伦王国与《汉谟拉比法典》
教师讲述:公元前18世纪兴起的强盛而繁荣的古巴比伦王国是两河流域文明的代表。那时的社会面貌是怎样的呢?请大家欣赏小品《打架》。
2.学生活动:(学生小品表演)
国王:“我是古巴比伦城邦的第六任国王,我花了这么多年的时间,终于统一了两河流域,成为了四方之王。但我每天要处理的案件实在太多,我已命人编成了一部法典,这下处理事情就有依据了。” 两自由民正发生争执并打了起来。
国王:“你们两个混蛋在干什么?给我住手!”
两自由民发现是国王,立即停了下来并向国王行礼。
自由民A:“我尊敬的国王,他两天前把我的一只眼睛打伤了,疼死我了。我要找他算账。”
自由民B:“是他先侮辱我是奴隶,我才打他的。”
国王:“好了,好了,我来给你们判决,你(自由民B)打伤了他(自由民A)一只眼睛,你就让他把你的一只眼睛也打伤吧! (说完A做着向B的眼睛打去的样子)
3.教师提问:(1)小品中的国王是古巴比伦的哪一位国王?(2)国王的判决有法律依据吗?依据是什么?涉及了哪些方面的法律规定?举例说明之。(3)这样的判决有何原则?你如何看待这样的处罚原则?
4.教师指导:学生回答问题(1)时,指出国王汉谟拉比是一位勇猛过人精通谋略的国王,他建立了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和奴隶制社会秩序,便于在位的第二年开始编制法典。
学生回答问题(2)时,指导学生认识《汉谟拉比法典》的组成部分和内容。并检查学生课前查找资料的情况。
学生回答问题(3)时,补充说明古巴比伦有三种人,有权自由民、无权自由民和奴隶。如果将小品中的自由民A换成是奴隶,那国王对自由民B的判决就不同了,只是赔偿该奴隶的主人购买这位奴隶的价格一半的钱就可以了。
5.教师小结:《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6.问题思考:讨论并理解《汉谟拉比法典》的特点。
提示:全面维护统治集团的根本利益,保护社会成员的私有财产,严格规定了各个阶层的义务,严厉惩罚各种社会犯罪。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设置进行思考,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与自主概括提取知识的能力。
板书设计
尼罗河流域的古代埃及文明
文明的象征——金字塔
两河流域文明的起源
古巴比伦和汉谟拉比法典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板书,培养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巩固本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
新课程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让学生走上台演讲,是最令孩子们兴奋的时刻,他们所表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这种教师当“导演”,学生当“主演”的课堂教学方式,给他们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
课件20张PPT。你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古巴比伦古代中国古印度古埃及这些文明产生的地理位置有何共同点? 四大文明古国都源于北纬30度左右的大河流域。这些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为文明起源提供了物质基础,从而形成了各自的文明。自由放任政策一、古代埃及
1.发源于尼罗河流域
2.概况 公元前3500年左右,出现一系列小国;
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统一;
公元前15世纪,国力强盛,成为地跨亚非的大帝国。
后来,帝国由盛转衰,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所灭。罗塞塔石碑孟斐斯 约公元前3100年,古埃及国王美尼斯初步统一埃及,定都孟斐斯。 浮雕中的美尼斯,头戴王冠,右手持权标,左手抓着敌人头发作扣击状;右上方雄鹰的爪下有一个人头和六根纸草,代表抓了6000名俘虏。法老的金面具美丽的王妃法老的陵墓-金字塔(文明的象征)
①名称的由来
②修筑原因
③评价:
一方面是古代埃及无与伦比的建筑艺术丰碑,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另一方面,又是古埃及劳动人民受统治者剥削和压迫的历史见证。
木乃伊狮身人面像两河流域苏美尔人楔形文字是已知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二、古巴比伦王国1、发源于西亚的两河地域
2、概况
3、文明标志------ 《汉谟拉比法典》①目的:维护私有制和社会秩序
②地位(价值):是迄今所知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③性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强化奴隶主阶级的专政。
两河流域以神殿为中心的城市国家史料一
第205条
殴打自由民或反抗主人的奴隶处割耳之。
第226条
倘理发师未告知奴隶之主人而剃去非其奴隶之奴隶标识者,则此理发师应断指。
218条
如果医生进行手术,使奴隶主因此致死,就要被挖眼睛,和砍断他的手。
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从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法典在维护谁的利益?有何目的?奴隶主。 维护私有制和社会秩序。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有何历史价值? 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史料二
汉谟拉比希望每一个人经由这部法典,知道甚么是他的权利。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