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四年级上人教版第3课时 积的变化规律 (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四年级上人教版第3课时 积的变化规律 (共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8-09-18 20:11: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第3课时 积的变化规律R·四年级上册【学习目标】1.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并能准确地运用到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3.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掌握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初步掌握探究规律的一般方法。一、新课导入6×2=6×20= 6×200=10×4=5×4=12120804012002020×4=(1)(2)口算观察下面两组题,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二、探索新知(1)6×2=12
6×20=120
6×200=1200×10×10×10×10220020121201201200×100×100202200121200第(1)组题中,第2、3题同第1题比,第二个因数分别乘了10、( ),积也分别乘了( )、
( )。10010100(2)20×4=80
10×4=40
5×4=20÷2÷2÷2÷22051080404020÷4÷4102058020第(2)组题中,第2、3题同第1题比,第一个因数分别除以了2、( ),积也分别除以了( )、
( )。424从上面的例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举例说明你发现的规律 25×4=100
250×4=1000×10×10÷10÷10做一做1. 先算出每组题中第1题的积,再写出下面
两题的得数。 12×3= 120×3=120×30= 48×5= 48×50=48×500=8×50=8×25=4×50=3636036002402400240004002002002. 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三、巩固提高1.直接写出得数。20×60= 110×6=
130×46= 800×2=
500×40= 32×460=
15×200= 450×2=120066059801600200001472030009002.填空。16×3=48
16×30=( )
16×300=( )48048003.接力赛。(1)23×4=92
23×( )=920
23×( )=9200(2)25×8=200
250×( )=2000
2500×( )=2000040400884.填空。40×6=240
10×6=( )
8×6=( )60485.根据表中信息,快速填出小明在各时间段骑车所走的路程。7001400280042006.解决问题。一辆客车4小时行了232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它12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232×(12÷4)=232×3 =696(千米)答:它12小时可以行696千米。四、课堂小结 (1)6×2=12
6×20=120
6×200=1200(2)20×4=80
10×4=40
5×4=20积的变化规律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10×10×10×10÷2÷2÷2÷2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五、课后作业六、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充分经历中感悟。注重让学生充分参与积的变化这个规律的发现,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大量的举例、充分的观察中去感悟积的变化规律,初步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但学生在描述规律时,语言总是不够准确、表述总是不够完整。此时,我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抓住一些关键的例子、词语让学生去推敲、去体会,最终引导学生完整、准确地描述出积的变化规律,并通过一些重点词语的理解,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规律,构建起完整的认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