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09-18 16:38: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的生产者
时间:45分钟 总分:6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绿叶光下制造有机物”实的一步是把植物放黑暗一昼夜其目的( )
A. 转运和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B. 储备光合作用的原料
C. 消耗叶片内的叶绿素 D. 提高光合作用的产量
其实验步骤如下:①将盆栽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②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上下两面遮盖起来(如图所示)置于阳光下照射;③一段时间后,摘下叶片进行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步骤①的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
B. 脱色的方法是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
C. 滴加碘液后,可观察到遮光部分变成蓝色
D. 该实验能证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有关“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产生淀粉)”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耗尽叶片中的淀粉
B. 同一叶片的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可形成对照
C. 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使叶片变为黄白色
D. 滴加碘液后,叶片的遮光部分变蓝,未遮光部分不变蓝
生物小组将放置暗处一昼夜的银边天竺葵做如图处理,光照一段时间后,取A、B两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对实验现象及解释正确的是(  )
A. 叶片A中间变蓝而边缘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B. 叶片B变蓝,说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C. 叶片B变蓝,说明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D. 叶片A变蓝,叶片B不变蓝,说明透明塑料袋阻隔了阳光
除哪一项外,均为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
A. 二氧化碳 B. 氧气 C. 叶绿体 D. 光
如图是经过暗处理后的银边天竺葵的叶子,甲为银边部分,乙为黑纸片遮光部分,丙为绿色部分.在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取下该叶片脱色、漂洗,滴加碘液,再漂洗,甲乙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需要(  )
①水?? ②光? ③叶绿素④二氧化碳.
A. ①② B. ③② C. ③④ D. ②④
作物生长过程中出现茎秆软弱易倒伏,老叶出现黄斑时,要给作物及时施(???)
A. 氮肥 B. 磷肥 C. 钾肥 D. 锌肥
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
A. 根冠 B. 伸长区 C. 分生区 D. 成熟区
用盐腌菜时,菜发生的变化是(  )
A. 细胞失水,菜变软 B. 细胞失水,菜变硬
C. 细胞吸水,菜变软 D. 细胞吸水,菜变硬
下列各种现象与相应的解释之间,不合理的是(  )
A. 新疆的哈密瓜特别甜,是由于那里的昼液温差大,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多
B. 黄瓜、南瓜的花多数是不结果的,这是由于它们的花有雄花和雌花之分
C. 准备移栽的茄子秧根部总是带着一个土坨,这是为了避免水分的散失
D. 移栽树苗一般会在阴天或傍晚,主要是为了降低其蒸腾作用
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施肥,肥料给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  )
A. 有机物 B. 水 C. 氧气 D. 无机盐
移栽植物时要带土的主要目的是(  )
A. 带来水分 B. 带来无机盐
C. 避免损伤茎秆 D. 避免损伤根毛和幼根
“生物体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是重要的生物学观点,下列的叙述与此观点,不相符的是(  )
A. 根冠细胞体积较大,细胞壁薄,有利于保护根不被土壤颗粒磨伤
B. 小肠绒毛和绒毛内毛细血管的壁都很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C. 神经细胞有许多突起,有利于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神经冲动
D. 蛇的外骨骼能够保护内部柔软结构,防止体内水分散失,有蜕皮现象
农民伯伯采取的农业生产措施与所依据的生物学原理不一致的是(  )
A. 人工辅助授粉--提高植物的结果率
B. 给庄稼施肥--为植物生长提供有机物
C. 白天为大棚作物补充二氧化碳--增强光合作用
D. 把农作物种子播种在湿润的土壤中--利于种子萌发
将两株生长情况基本相同的玉米苗,分别放在盛有等量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的玻璃器皿中进行培养,结果如图所示。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此实验的变量是水
B. 该实验需在暗处进行
C. 土壤浸出液为植株生长提供了无机盐
D. 实验说明植物生长需要水和无机盐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14.0分)
植物根的生长主要是__________分裂和__________伸长的结果。
植株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有水、无机盐和______。
植物生活需笋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量最多的是含______、含______、含______的无机盐,如果要使植物的枝叶生长的茂盛,应多施一些含______的无机盐。
植物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器官是______,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______。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将______?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请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下列的生活小常识:
(1)春天天气晴朗,光照充足时,为了使作物增产,除满足无机盐的要求外,应采取的措施是适当增加__________________的浓度。
(2)当阴雨连绵,光照不足时,温度应________________(填“增高”或“降低”),从而降低蔬菜的______________作用(填“光合”或“呼吸”)。
(3)刚收获下的粮食比较潮湿,堆放久了会发热,这是由于潮湿的种子进行_______作用,释放出了________。
(4)绿色植物被称为绿色的“能量转化器”,是因为它能够吸收太阳光能,并通过________作用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同时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_______中。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都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获得生存和发展必需的能量。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______.
三、连线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请将下面的结构与其相应的功能用线连接起来
(1)表皮???????????????A.光合作用
(2)气孔???????????????B.运输水份和无机盐
(3)叶肉???????????????C.保护作用
(4)导管???????????????D.水份散失和气体进出
(5)成熟区?????????????E.吸收水份和无机盐
将下列现象与其对应的生物学原理用线连接起来
?⑴花草长期放在黑暗处死去 ??????A.缺钾肥
?⑵植株不高,叶子边缘像火烧?? B.长期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⑶幼苗移栽时根带土 ?????? ???C.保护幼根,利于成活
?⑷潮湿的种子堆里发热 ? D.生物体进行呼吸作用
?⑸用冰箱储藏蔬菜水果 ????E.降低生物体的呼吸作用
?⑹饮食讲究荤素搭配 ?? ???F.合理膳食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某小组的同学在进行有关植物的光合作用的探究时,设计了如图三个装置,其中植物、培养液、隔板、光照、温度等条件都完全相同.装置中玻璃隔板与钟罩之间用凡士林密封,实验前,已将三个装置中的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即“饥饿”处理)。请据图回答问题:

⑴实验前把装置中的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⑵图中三个实验装置可以形成___?? _组对照实验。甲、乙两组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
⑶都光照几小时后,同学们将甲、乙、丙装置内植物的叶片进行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发现不会变蓝的叶片是取自_________装置。
⑷实验后,小侯同学观察发现甲、乙、丙中培养液分别减少50mL、48mL、48mL,你认为这些水分主要用于植物的_________。
⑸通过多次重复本实验后得出的结论应用于温室里的植物栽培,为了促进植物的生长,应该适当增加温室里的_________。
⑹若把丙中烧杯中液体换为50 mL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这说明了___________。

答案
1. A 2. C 3. D 4. A 5. B 6. B 7. C
8. D 9. A 10. C 11. D 12. D 13. D 14. B
15. C
16. 分生区细胞? ?伸长区细胞??
17. 有机物??
18. 氮;磷;钾;氮??
19. 根;成熟区??
20. 光能??
21. (1)二氧化碳??????
(2)降低 ?呼吸???
(3)呼吸 ?热量 ? ??
(4)光合 ?有机物
??
22. 二氧化碳和水??
23. (1)C? ? ? ? ? ? ?
(2)D ? ? ? ? ? ? ??
(3)A ? ? ? ? ? ? ??
(4)B? ? ? ? ? ? ??
(5)E ? ? ??
??
24. (1)--B??
(2)--A?
(3)--C?
(4)--D??
(5)--E?
(6)--F
??
25. (1)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
(2)2 ?二氧化碳
(3)乙、丙
(4)蒸腾作用
(5)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和光照时间
(6)植物呼吸产生了二氧化碳

第2页,共6页
第1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