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第一课时)(教案+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2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第一课时)(教案+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09-18 16:58:44

文档简介

课题名称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第一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1.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3.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积累 能力目标:尝试画出食物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关注生态系统的污染情况
教学重点 1.生态系统的组成 2.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学难点 食物链和食物网
教 具 多媒体课件,视频
教 学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知识回顾: 1、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 2、环境:不仅指生物的生存空间还包括存在于它周围的各种影响因素。 3、生态因素:环境中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就叫做生态因素。 4、生态因素的分类: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5、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影响生物,生物适应环境并影响和改变环境。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回忆 温故知新
一、导入下图画出了草原上的部分生物。 有人为了防止鸟吃草籽儿,把人工种草的实验区用网罩了起来。过一段时间发现,草几乎被虫吃光了,而未加网罩的天然草原,牧草却生长良好。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实例说明了什么? 1、未加网罩的天然草原牧草生长良好,为什么?
2、这个实例说明了什么? 学生观看PPT并且回答问题 激趣导入
二、新授1.出示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一试身手:请思考: 下列哪些属于生态系统?哪些不属于生态系统?为什么? 一片树林、一条河流、一间教室、生物圈、一片草原的所有生物。 (生态系统:一片树林、一条河流、生物圈) (非生态系统:一间教室、一片草原的所有生物)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在观察,思索,归纳中,生成生态系统的概念,并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兴趣。
三、生态系统的组成:1.生产者: 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有机物中储存来自阳光的能量。 2.动物:消费者 3.细菌 真菌:分解者 视频播放《分解者》4教师总结生态系统的组成: 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等 生物部分:植物、动物、微生物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在观察,思索,归纳中,生成生态系统的概念,并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兴趣。
四.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7食物链写法: (1)先找出植物(生产者)—食物链的起点。 (2)再找到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 (3)再找食草动物的天敌(一个找完后,再找下一个) (4)一直到找不到天敌的动物为止(—食物链的终点) (5)标箭头:起点? ? ?终点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在观察,思索,归纳中,生成生态系统的概念,并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兴趣。
三、课堂小结 请学生谈一谈通过本节课学习都学到了什么? 教师归纳: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回答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及新授内容, 学会归纳总结、、活学活用。
四、布置作业 1、下列属于生产者的是( ) A 蘑菇 B 食虫鸟 C 细菌 D 草 2、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黄河中的水 B.黄河中所有的生物 C.黄河中的鱼 D.整条黄河 3、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 A阳光→植物→兔→狼 B草→蛙→虫→蛇 C草→鼠→鹰 D草→狼→虎 4、从生物学角度分析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并回答相关问题:?此成语所隐含的食物链是树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乱砍滥伐树木,对这三类动物的数量有何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当堂完成 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及新授内容, 学会归纳总结、、活学活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第二章 了解生物圈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下图画出了草原上的部分生物。
有人为了防止鸟吃草籽儿,把人工种草的实验区用网罩了起来。过一段时间发现,草几乎被虫吃光了,而未加网罩的天然草原,牧草却生长良好。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实例说明了什么?
想一想,议一议
1、未加网罩的天然草原牧草生长良好,为什么?



2、这个实例说明了什么?


草地被网罩起来以后,鸟飞不进去了,吃草的昆虫失去了鸟的控制,就猖獗起来。
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一)生态系统
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一片森林
一片草原
一块农田
一个湖泊
都是一个个生态系统
草原上所有的植物
两只狗
哪些是属于生态系统?

草原上所有的生物
课堂训练






判断下列选项中,哪些是属于生态系统?
一个水族箱
一片森林
一块农田
一个湖泊
一群鱼
一群人












请思考:
下列哪些属于生态系统?哪些不属于生态系统?为什么?
一片树林、一条河流、一间教室、生物圈、一片草原的所有生物。
(生态系统:一片树林、一条河流、生物圈)
(非生态系统:一间教室、一片草原的所有生物)
一试身手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一片树林中有哪些生物?



害虫


细菌
蘑菇


植物
动物


细菌、真菌

生物部分
阳光、空气、水等

非生物部分
资料分析
分析下列图片中展示的生物现象。这些现象在森林中是常见的。
啄木鸟在树干上找虫吃
讨论
①树皮里面有昆虫的幼虫。树、昆虫的幼虫和啄木鸟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昆虫的幼虫吃树干中的有机物,啄木鸟吃昆虫的幼虫。
(捕食关系)
腐烂的树桩上长出许多真菌
②腐烂的树桩最终会消失吗?
答:会。树干中的有机物会被真菌、细菌等分解成无机物(水、二氧化碳、无机盐)。
树桩上长出真菌,会将树桩分解成碎片,使坚硬的树桩慢慢腐烂。在树桩腐烂的过程中,还有另一类你看不见的生物在起作用,那就是细菌。
细菌和真菌的分解作用使苹果腐烂
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有机物中储存来自阳光的能量。
植物

生产者
消费者

动物
细菌 真菌

分解者

视频播放《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光、空气、水、土壤等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示意图
动动脑

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
树叶



螳螂

黄雀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说的是什么现象?
捕食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写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体现的完整的食物链。
小结: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
非生物部分


植物
动物
细菌、真菌

——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三)食物链和食物网
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动动脑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说的是什么现象?
捕食
写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体现的完整的食物链。
食物链表示方法:
写法要求:
1、从生产者(植物)开始。
2、以消费者(动物)结束。
3、箭头从被吃指向吃。
树叶



螳螂

黄雀

生产者
初级 消费者
次级 消费者
三级 消费者
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
4、箭头方向代表物质和能量流动方向
课堂小结

请谈一谈通过本节课学习都学到了什么?

课堂作业
1、下列属于生产者的是( )
A 蘑菇 B 食虫鸟 C 细菌 D 草
2、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黄河中的水 B.黄河中所有的生物
C.黄河中的鱼 D.整条黄河

3、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是( )
A阳光→植物→兔→狼 B草→蛙→虫→蛇
C草→鼠→鹰 D草→狼→虎
4、从生物学角度分析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并回答相关问题:?此成语所隐含的食物链是树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乱砍滥伐树木,对这三类动物的数量有何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