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古代埃及 课件(17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古代埃及 课件(17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9-18 16:46:32

文档简介

古代埃及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川教九年级上册世界古代史第一单元 “亚非文明古国”第课内容,与第2课《古巴比伦王国》、第3课《古代印度》和中国古代史一起讲述了古代亚非四大文明古国的历史。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因此本课的重点在古埃及金字塔的用途、分布和特点,难点在金字塔和象形文字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本课主要涉及古埃及国家的历史地理、金字塔、象形文字、天文历法等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金字塔、法老、木乃伊、象形文字和古埃及在天文和历法方面的成就。初步理解古埃及文明。
2.从《古代埃及》等历史地图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3.教师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和阅读资料引导学生发表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书写“象形文字”的历史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感知能力和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尼罗河这一古埃及文明的母亲河和古埃及国家的演变历程的学习,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古埃及文明进行考察。
2.通过课外寻找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解除对有关金字塔建造的疑惑,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方法。
3.通过课堂展示的象形文字图片,从历史的角度、历史的眼光观察、分析和理解古埃及文字的创制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古埃及文明的学习,了解和认识古埃及的发展历程,尊重古埃及文明的成果,认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古埃及金字塔。
【教学难点】
古埃及文明产生的地理环境。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收集、下载有关图片、视频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新课,收集金字塔的相关知识及古埃及文明的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走过悠久的中国历史,今天开始我们步入世界历史的殿堂。人类文明依河而兴,滚滚逝水交织着人们对河流的记忆。
古代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先后出现了最旱的奴隶制国家,四大文明古国相继形成。
(教师课件展示图片,并指图讲解。)
教师:四大文明古国中,除了黄河和长江流域的中国,还有印度河和恒河流域的古印度、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王国、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展开一场穿梭时空的文明之旅,让我们一起穿过历史隧道,学习和探究古代埃及的历史、建筑与文字。
新课教学:
1.古埃及国家——尼罗河的赠礼
教师:我们学习历史的过程中经常要使用历史地图。通过历史地图,我们可以得到许多历史信息。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课本第5页《古代埃及》地图,并要求学生回答埃及所处的地理位置,找到尼罗河并结合地理知识初步了解埃及的自然条件。)
【设计意图】历史地图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运用历史地图,能有效的增进历史教学效果。
教师:埃及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古埃及文明完全是围绕着尼罗河展开的。在贫瘠的沙漠里,尼罗河为埃及提供了最重要的生命线,它水量充沛,定期泛滥,将从非洲热带雨林带来的带有大量腐殖质的泥沙淤积在两侧的河谷,为农业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尼罗河两岸河谷地带,以及地中海出海日附近的三角洲,构成了一条绿色的生命带。直到今天,这条仅占埃及面积三十分之一的生命带,仍养活了埃及90%的人口。
尼罗河在埃及境内约1350千米,自南向北流,从南方到北方只需坐船顺流而下,十分方便。那么可能有人要说了,从北向南逆流坐船岂不是很费力?事实上,尼罗河上的风是往南吹的,只要扬起风帆,从北向南行船也很省力。如此得天独厚的交通条件,极大地方便了中央政权对埃及全境的控制,因此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尼罗河流域出现了若干个奴隶制小国家,约在公元前3100年左右,古埃及就形成了统一的奴隶制国家。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4一5页,说一说古埃及的繁荣时期是在什么时候?那时的疆域与刚统一时期对比有什么变化?古埃及是何时灭亡的?古埃及文明延续了多少年?
(学生阅读教材后回答。)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资源,让学生自主阅读,成为学习的主人,获得新知。
教师: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和自己课外阅读的知识介绍古埃及的国王是如何统治国家的。
(学生回答。)
教师:古埃及是一个统一的奴隶制专制主义政权。法老居于这个政权的顶端,集军、政、法、财、神等大权于一身,被视为“神王”,在各个领域都具有绝对的权威。古埃及整个政治、社会、经济结构都是围绕着法老的绝对权威构建的,奴隶处在最底层。为了维护统治,奴隶主们不但依靠暴力,更充分利用了宗教。浓厚的宗教色彩几乎弥漫在古埃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古埃及宗教的核心观念是人死可以复生并且灵魂会重新依附在尸体或者雕像上。在这种观念的刺激下,统治者们热衷于死后将尸体进行防腐处理,变成木乃伊,以便灵魂附体。
教师:木乃伊保存在哪里呢?
(学生齐答后过渡到金字塔的学习。)
2.古埃及文明的象征—金字塔(课件展示)
教师:请大家阅读教材第二子目,回答以下问题:
(1)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目的是什么?金字塔集中分布在哪里?
(2)古埃及最大的金字塔的名称是什么?具有怎样的特点?
(3)著名的狮身人面像是为哪位法老修建的?
(4)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教师补充金字塔资料。)
教师:埃及金字塔之谜是人类史上最大的谜之一,它的神奇程度远远超过了人类的想象。
在埃及现存的约80座大小金字塔中,最著名的就是吉萨高地的三大金字塔(胡夫、哈夫拉、门卡乌拉),其中胡夫金字塔又是埃及最大的金字塔。这座金字塔占地5. 29万平方米,由平均重2. 5吨的230万块巨石建造而成。是何人建造了如此宏伟的工程,一直众说纷纭。至今,主要有如下四种解释:
猜测一:百万奴隶血汗的结晶。
猜测二:混凝土浇灌的结果。
猜测三:失落文明的遗产。
猜测四:地外文明的杰作。
两千多年前的西方史学之父希罗多德曾记载,建造胡夫金字塔的石头是从阿拉伯山(可能在今西奈半岛)开采来的。在建造胡夫金字塔时,胡夫强迫所有的埃及人为他做工,他们被分成若干批,每批10万人,要劳动3个月。古埃及奴隶是借助畜力和滚木,把巨石运到建筑地点的,他们又将场地四周天然的沙土堆成斜面,把巨石沿着斜面拉上金字塔。就这样,堆一层坡,砌一层石,逐渐加高金字塔。
近年来考古人员在金字塔附近发现了工匠居住的村落,那儿住过几千名工匠。还在金字塔附近所埋葬死者的随葬品中发现了大量测量、计算和加工石器的工具,这表明这些死者就是金字塔的建造者,而他们不可能是奴隶,因为奴隶死后不会被安葬。
考古学家还在墓穴中发现了原始的金属手术器械和一些死者在骨折后得到医治的痕迹,说明这些死者生前得到了一定的医疗待遇,而奴隶是不可能得到这种待遇的。此外,考古人员还在生活区内发现了劳工们的集体居住地等生活设施的遗迹。通过对这些遗迹进行测算,只有大约25000名劳工参与建造金字塔,这就意味着希罗多德有关金字塔由百万名工匠建造的论断是不准确的。
然而,疑问仍旧存在:金字塔的建造是一系列复杂而繁重的工程,根据估计,胡夫金字塔用了230万块石头。假设近万名砌石工人每天能将10块重达10吨的巨石推送上去,也须费时六百多年,但事实上,胡夫金字塔花了约二十年建成。在没有任何起重工具的年代,人们到底是如何快速地将石块搬运、砌叠的?
金字塔的外壁石块都精确地紧贴着,像利用激光切割的一样。建造金字塔的石块,是以木制的滚轴运送,可是尼罗河流域生长最多的是棕搁树,而它既是埃及人不可缺少的食物,也是炎热沙漠中唯一的遮阳材料,古埃及人绝不可能对其进行大片砍伐,而且棕搁树的材质比较柔软,难以充当滚木。如果滚轴的确是木制,那么,埃及人很可能利用舰队由外输入木材,然而考古学家至今尚未找到运输木材的船只遗骸。
金字塔作为人类史上最伟大、最古老的建筑物之一,其建筑技术的高超、定位技术的精确,一直以来使世人惊叹不已。在平均边长约230米的底座上,胡夫金字塔四边互相误差率还不到千分之一;现代建筑的一大难题“正直角技术”甚至被古建筑大师们游刃有余地应用于胡夫金字塔的转角建构上,达到令人惊讶的2秒之微的误差;胡夫金字塔虽不是建造在正北纬30度线上,却也在非常接近的29度58分51秒,所存在的细微的误差或许是设计者有意加上去的。(假设原始设计者希望以肉眼,从胡夫金字塔的底边看到太空的极点的话,将大气中光线的曲折方式也计算在内后,胡夫金字塔所在的位置一定要在29度58分22秒,,而非30度的位置。29度58分22秒与实际位置所在的29度58分51秒之间的差距还不到30秒。)
胡夫金字塔的内部结构极为复杂和神奇,塔中饰以雕刻、绘画等。由于墓室和雨道里十分黑暗,这些精致的艺术作品需要光亮才可能制作,在当时的条件下,应是利用火炬或者油灯照明下才能完成。当时如果真的使用过火炬或油灯,就必然留下一些用火的痕迹。可是,现代科学家对墓室和雨道里积存了五千多年之久的灰尘进行了全面仔细的科学化验和分析,结果证明:灰尘里没有任何黑烟和烟油的微粒,没有发现一妊一毫使用过火炬或油灯的痕迹。
由此可见,艺术家在胡夫金字塔地下墓室和雨道里雕刻、绘制壁画时,根本不是使用火炬或油灯来照明,距今五千多年的古埃及人难道已掌握类似于现代电灯的技术么?
课外作业:查找资料,以“金字塔未解之谜”为题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字数在1000字左右。利用课堂时间交流有关金字塔之谜的信息和想法。
【设计意图】教学,不但要针对不同学习内容设计不同的学习方式,活动方式,而且要在同一学习任务中考虑到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尝试机会,特别是在统一活动设计中,要给学生一点选择余地。
3.古埃及文明的成就—象形文字、天文和历法(板书)
教师:文字是文明成就的重要标志。大约在公元前3500一前3100年,古埃及人创造了象形文字。(教师课件展示象形文字的图片。)
学生活动:写一写“象形文字”。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图片上古埃及象形文字,观察书写象形文字,并根据象形文字与汉字的对比翻译指出该文字的特点。
教师设问:从以上画面和你自己的书写体验中可以看出象形文字有何特征?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出现在约公元前3500一前3100年,一直使用到公元2世初的使用者主要是僧侣。这种文字通常被刻在神庙的墙上和宗教纪念物上,因而古希腊人称之为“圣书”。中王国时期开始以芦苇笔为书写工具,在纸草上书写,所以象形文字中演变出一种简化的速写形式,称为“僧侣体”。公元前7世纪左右,僧侣体又演变出一种书写速度更快的“草书体”文字,通常用于日常公文的写作,因而称之为“世俗体”。
随着古埃及象形文字的发展,埃及人创造出了22个表音符号,这是目前所知人类历史上最早创造的标声符号,但还不是真正的字母文字。后来的胖尼基人在埃及22个表音符号的基础之上,创造出世界最旱的字母文字。古希腊人又在胖尼基的22个字母(全是辅音)的基础上,增加了元音字母,形成了希腊字母文字,现在欧洲各国的字母文字都是从希腊字母文字发展而来的,由此可以看出埃及的象形文早在世界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
尼罗河的定期泛滥还促进埃及天文历法的发展。正是由于计算尼罗河泛滥周期的需要,才产生了古埃及的天文学和太阳历。古埃及人很旱就对天体进行了观测,已经知道23个星座的位置(展示星座图片)。古埃及人很旱就观察到天狼星第一次和太阳同时升起的那一天(据推算,是古埃及历的7月19日)之后,再过五六十天,尼罗河就开始泛滥,于是他们就以7月19日(古埃及历)作为一年的开始。这一内容教材有介绍,请大家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页。)
4.漫长的史前时代
教师:同学们,尽管古埃及文明的产生稍晚于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但是历史学界通常将古埃及作为世界历史的开端,这大概与古埃及历史较长、留下的史料也更为丰富有关。
那么,比古埃及和古代两河文明更古老的人类历史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在课堂上我们就不详细介绍,请大家阅读教材第9页《漫长的史前时代》,一起去领略人类漫长的发展历程,寻找一些重要的发展节点吧。
本课小结:
古埃及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埃及人除了以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及木乃伊而闻名天下外,还发明了许多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东西。他们创造的象形文字对后来胖尼基字母的影响很大,而希腊字母是在胖尼基字母的基础上创建的。亚历山大灯塔、阿蒙神庙等建筑体现了古埃及人高超的建筑技术和数学知识。他们在几何学、历法等方面也有很大的成就。
大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北非的尼罗河流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欧洲的南部和爱琴海地区,诞生了多姿多彩的古代文明。让我们在随后的学习中继续探寻吧。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课堂学习的主要内容,以起到巩固课堂的作用。
教学反思: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我认为教学中应该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理念。师生是学习的合作者和相互促进者。因此,在第一子目“古埃及国家”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整合,其意图在于从教材入手,搜寻同学们熟悉或陌生的知识点,从尼罗河的角度挖掘与课堂教学的结合点,重要的内容老师认真讲述,并适时以课堂活动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师生互相讨论、交流,平等和谐,充满活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
在本课第二子目“神奇的金字塔”教学过程中,重在梳理金字塔建造的背景、重要的代表,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金字塔的特点、建造的难度和价值。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采用这种分析和阐述的方法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本课最后,设计课堂体验环节,其目的在于突破象形文字这一难点。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又体现了老师的引领作用。最后,针对本教材的编写特点,我们又对教材进行了进一步的整合,利用“史海拾贝”等内容,帮助学生感知历史发展的脉络,了解早于古埃及文明的“漫长的史前时代”,从而体现历史的时序性,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历史知识体系。
课件17张PPT。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代中国1.古埃及国家—尼罗河的赠礼 埃及地处非洲东北部,东接红海和阿拉伯大沙漠,南接非洲内陆的原始丛林,西接撒哈拉大沙漠,北滨地中海,是欧亚非三洲的联结点。 埃







礼自然环境尼罗河是唯一的水源。气候:河流:气候干旱,终年雨量稀少。特点:世界第一长河(6600多千米)
每年定期泛滥(周期性)。土壤:肥沃公元前4000年代末期开始出现国家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统一公元前15世纪(图特摩斯三世-强盛)
地跨亚非公元前526年被波斯吞并法老的统治法老与王妃 法老是古埃及国王的尊称,在古王国时代(约前2686~前2181)仅指王宫,并不涉及国王本身。新王国第十八王朝图特摩斯三世起,开始用于国王自身,并逐渐演变成对国王的一种尊称。习惯上把古埃及的国王通称为法老。
法老作为奴隶制专制君主,掌握全国的军政、司法、宗教大权,其意志就是法律,是古埃及的最高统治者。法老自称是太阳神阿蒙-拉神之子,是神在地上的代理人和化身。君主专制制度——法老权力至高无上(1)古埃及人建造金字塔的目的是什么?金字塔集中分布在哪里?
(2)古埃及最大的金字塔的名称是什么?具有怎样的特点?
(3)著名的狮身人面像是为哪位法老修建的?
(4)为什么说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2.古埃及文明的象征—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是存放木乃伊的地方,是他死而复活后的永世的城堡。在金字塔中,最著名的要数开罗南部吉萨高地上的三座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哈佛拉金字塔和孟考拉金字塔。胡夫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建于公元前2560年,塔高146.5米,因年久风化,顶端剥落10米,现高136.5米。塔身是用230万块石料堆砌而成,大小不等的石料重达1.5吨至160吨,塔的总重量约为684万吨。——迄今发现的108座金字塔中最大的一座 课外作业:查找资料,以“金字塔未解之谜”为题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字数在1000字左右。金字塔墓道3.古埃及文明的成就—象形文字、天文和历法文字是文明成就的重要标志。
大约在公元前3500一前3100年,古埃及人创造了象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约700个)你 认 识 他 们 吗 ?
哭走日水  莎草纸,古埃及用于书写的材料,最早的纸。纸莎草,制作莎草纸的原料,一种生长于尼罗河三角洲的湿地植物。古埃及纸草文书野生纸草纸草加工 埃及人通过观察每年尼罗河的涨落变化,把一年分为12个月,全年分为365天。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