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古代希腊 课件(31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古代希腊 课件(31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9-18 16:47:19

文档简介

古代希腊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川教九年级上册世界古代史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第4课内容, 主要讲述古希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著名的奴隶制城邦斯巴达和雅典,重点介绍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表现形式,亚历山大帝国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措施及历史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爱琴文明及希腊城邦的典型代表雅典、斯巴达,理解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不同类型形成的影响。初步了解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明交流所起的作用。
2.通过对斯巴达和雅典城邦的比较,培养比较能力。在了解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基础上,分析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从而学会分析历史问题,提升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古希腊特殊地理环境的分析,理解地理环境对人类文明产生发展所起的作用,掌握从地图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方法。
2.了解雅典民主政治中公民大会的举行方式和议事原则,如“陶片放逐法”等;体会雅典“直接民主”这一特点。
3.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学会对历史现象进行横、纵向比较的方法。
4.通过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和对亚历山大帝国影响东西方文明交流的认识,学习辩证看待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雅典民主政治确立过程中的史实和特点,树立“珍惜权利、发扬民主”的公民意识和历史使命感;了解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认识到事物发展的艰巨性。
2.通过认识古希腊历史发展的进程,感受古希腊文明的独特价值和历史地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雅典民主政治。
2.亚历山大帝国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及实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2.收集古希腊文明代表建筑、杰出人物的资料。
【学生准备】
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了解伯里克利、亚历山大等人物的生平事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世界地图,手指地图讲解。)
教师:同学们,地球是浩瀚宇宙中的一颗行星,它分为陆地和海洋两大部分,其中海洋面积约占71%。海洋对人类的文明进步有着巨大影响,它既是生命的摇篮,也是人类文明演进的舞台。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古代希腊,就是一种与大陆大河文明有着不同特征的海洋文明。
【设计意图】精妙的导语给学生以熏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拓宽了学生感悟历史的空间。
新课教学:
一、希腊城邦
1.自然地理环境
教师提问:古希腊与今天希腊的范围是一样的吗?
(出示古希腊地形及疆域图,指导学生阅读地图,明确古希腊的地理位置是在欧洲东南、地中海东部,疆域范围包括今天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西海岸及意大利南部地区。)教师提问:观察该图,古希腊的地理环境有哪些特点?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境内多山、平原狭小、岛屿众多、海岸线曲折。对比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及中国地理环境,古希腊有明显区别。四大文明古国均位于大河流域,适于发展农耕文明,而古希腊明显不适合发展农耕文明。请同学们思考:古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适合发展什么呢?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可以满足部分学生表达自己的意愿,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点拨:适于发展工商业及海外贸易。这样的自然地理环境也造就了古希腊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灿烂文明。那么古希腊文明发端于什么时候呢?
2.爱琴文明(公元前21一前12世纪)
(教师指导学生明确爱琴文明所处的克里特岛及迈锡尼的地理位置,通过图文有关记载,简单展示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的特征及其曾经发展的辉煌情况。)
梳理爱琴文明的历史地位:西方文明源头:古希腊源头:爱琴文明(克里特文明、迈锡尼文明)。
教师过渡:所以,爱琴文明是欧洲文明的摇篮。爱琴文明曾经辉煌一时,但随着外族入侵,爱琴文明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直到1873年,迈锡尼古城被德国考古学家施里曼发掘出来(展示相关图片),成功地印证了《荷马史诗》的相关记载。克里特文明则由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在20世纪初成功发掘(展示相关图片),使得曾经辉煌一时的爱琴文明得以重现天日。
资料补充:
克里特文明:克里特岛为希腊最大岛屿,位于地中海东部,东西长250千米,南北宽12-60千米,面积为8336平方千米。岛上多山,北部沿海有狭窄平原,属于地中海气候。英国考古学家伊文思于1900-1908年间发掘克里特岛上的克诺索斯古城,发现宏伟的米诺斯王宫、大批艺术品及线形文字A泥版,从而揭开了克里特文明的面纱。传说克里特文明时期最强大的国王是克诺索斯王米诺斯,因此克里特文明又称“米诺斯文明”。庞大的米诺斯宫建筑群是该文明的代表。
迈锡尼文明:1870年,德国考古学家施里曼依据《荷马史诗》有关记载,前去土耳其的北部进行考古发掘。1873年6月,他和希腊籍妻子及助手终于发现特洛伊遗址。揭开了迈锡尼(Mycenae)文明的面纱。他的发现和后来伊文思在克里特岛上的考古,为人们展示了古希腊文明的开端—摧璨光彩的爱琴文明。迈锡尼文明(公元前16世纪上半叶—前12世纪),包括迈锡尼及其附近的梯林斯等地的遗址和遗物。迈锡尼文明的特点,是一系列君主国的兴起,并伴之出现庞大王宫、卫城、王室陵墓以及众多的工艺品和线形文字B的泥版文书。克里特和迈锡尼遗址的发掘验证了《荷马史诗》具有一定史料价值。
【设计意图】通过提取有用的信息对知识点进行延伸,加深学生的理解,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愿望,培养创造性思维。
教师:爱琴文明湮灭后,希腊进入了历史上的“黑暗时代”,直到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大大小小的奴隶制城邦在古希腊大地上出现,犹如点点繁星,再次照亮了古希腊文明的夜空。
3.奴隶制城邦
(结合教材内容,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补充归纳:
(1)出现时间: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
(2)概念:以一个城市为中心,与周围农村相结合的奴隶制国家。
(3)特征: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教师提问学生,为何会形成小国寡民、独立自主的特征?学生回答: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4)典型代表:雅典、斯巴达。
(学生结合地图及平时了解,谈一谈斯巴达和雅典的区别,教师再进行资料补充。)
对比项
斯巴达
雅典
地理环境
在希腊南部,国内多平原
在希腊东南沿海,海岸线曲折,海上交通便利
经济类型
以农业为主
雅典工商业发达,航海业发达
政治制度
斯巴达奴隶主贵族专制政治
雅典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
文化习俗
斯巴达重视军事,整个社会是个大军营
雅典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化、重视教育
(结合教材23页有关斯巴达的介绍,教师对斯巴达的社会特征进行再次总结与梳理,加深学生对斯巴达的印象与理解。)
教师:由此可以看出,雅典和斯巴达的社会风貌及形态完全不同,产生这种差异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自然环境的差异带来了生存方式及社会风貌的巨大差别。
尽管各方面存在巨大差异,但雅典和斯巴达是古希腊最重要的两个城邦,两个城邦既有抵御外敌时的同仇敌汽,也有内部之间的残酷厮杀,最终各自走上不同的道路。
生:古希腊的全面繁荣
(结合教材内容,学生自主学习。)
老师补充归纳:
(1)时间:公元前5世纪。
(2)表现:经济、政治、文化全面繁荣。
教师:结合教材22页最后一段正文及23页第一段小字,你认为古希腊全面繁荣的基础是什么?
(学生回答:普遍使用奴隶。)
教师:请同学们谈谈雅典奴隶制经济繁荣的情形,并就奴隶的生存状况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因此,古希腊的繁荣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的,其经济、政治、文化的繁荣均表现出这一重要特征。此外,古希腊繁荣的中心在哪里?(学生回答:雅典。)
教师:经济上,工商业发达,雅典是地中海最大的商贸中心。文化上,雅典是古希腊文化中心。出示古希腊文化代表人物:哲学: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历史学:希罗多德、修昔底德、色诺芬。戏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喜剧作家)克拉提诺斯、欧波利斯和阿里斯托芬。
科学:阿基米德、欧几里得、毕达哥拉斯。
让学生感知古希腊尤其是雅典文化的繁荣。
教师:政治上,雅典民主政治繁荣。对此,我们将在下一节课学习。
请同学们在课后思考:雅典经济、政治、文化均繁荣,几者内在之间应该是什么关系?
二、雅典民主政治
(一)建立背景
教师:公元前7世纪,雅典社会发展过程中隐藏着危机。(补充材料。)
材料 在梭伦进行改革前,雅典农民为财主做工,收成的六分之五给财主,自己只有六分之一,因此被称为“六一汉”。如果收成不够缴纳利息,财主便有权在一年后把欠债的农民及其妻子、儿女变卖为奴隶。
——《世界上下五千年(古代卷)》
(教师请学生根据材料思考,雅典社会隐藏着怎样的危机?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雅典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这成为改革的背景。
【设计意图】灵性的回答丰富了学生的精神领域,激励性、发展性评价为学生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发展历程
1.建立:梭伦改革。
(1)时间:公元前592年。
教师强调:公元前592年是公元前几世纪的什么时期?(公元前6世纪初期)
(再次让学生学习和了解公元纪年中年代和世纪之间的转换关系,强化落实基础知识。)
(2)措施
①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役。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废除债务奴役的积极作用: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社会稳定。)
②以财产划分等级规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梭伦依财产所分四等级
第一等级
500麦斗
可任高级官职
骑兵
第二等级
300麦斗
可任高级官职
骑兵
第三等级
200麦斗
可任高级官职
重装步兵
第四等级
200麦斗以下
不能任官,可参加公民大会或陪审法庭
轻装步兵、海军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表格,分析梭伦依据财产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有何作用。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在梭伦改革以前,政治权力完全掌握在贵族手中。依据财产多少划分政治权利和义务后,动摇了旧贵族的世袭特权,使得手中掌握财富的公民能够分享政治权力,打破了贵族的垄断,使雅典政治趋于民主化,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③建立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
补充材料:
材料 四百人会议:从每一部落各选100人组成(共四个部落),第一、二、三等级都可当选。它主要是为公民大会准备议程,预审提交公民大会通过的决议。
陪审法庭:陪审员由四个等级的公民中选出,参与例行审判,还接受上诉案件。
——《人教版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教师:根据材料思考,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的设立有何作用?
(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再出示材料。)
材料 以阿雷乌泊果斯议事会(贵族会议)和行政长官们组成的贵族政治的纽带,过去曾被授予对所有制定政策、执行和司法各部门的管理大权,现在却被第二个议事会(四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的设立打破了。
——哈蒙德《希腊史》
教师总结:进一步削弱了贵族会议的权力,提高了中下层公民的地位。
(3)作用:使雅典走上了民主政治的道路。
材料 很多贵族因为他(梭伦)取消债务而和他不睦,,而两派亦都因调处结果,大失所望,改变对他的态度。因为人民期待他制定法律,重新分配一切财产,,而贵族则希望他或则恢复以前的制度,或则只是略加变更;但梭伦双方都不讨好。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
教师过渡:由此可以看出,梭伦改革虽然使雅典走上了民主政治道路,但是还未能完全消除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经过了克里斯提尼改革之后,公元前5世纪,在伯里克利执政期间,雅典城邦政治更加民主化,达到顶峰。
2.顶峰:伯里克利执政
材料 他(伯里克利)进一步改革政治制度,规定一切官职向所有等级的公民开放,执政官用抽签法产生;公民大会成为最高的权力机构,十天召开一次会,决定内政、外交等重大问题;陪审法庭共600人组成,是最高的司法机关;十将军由公民大会举手选出,是最高的政府官员,统率军队,掌握实权。为了使贫穷公民出任官职,他规定“公职津贴”制度。
教师:由材料看出,伯里克利执政时期,掌握国家权力的重要机构有哪些?(公民大会、陪审法庭、十将军委员会。)
除此以外,还有什么重要机构?(五百人会议。)
你认为五百人会议与梭伦改革时的四百人会议有什么关系?(五百人会议由四百人会
议发展而来。)
你认为材料中的相关规定与梭伦改革时期相比有何不同之处?这种不同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伯里克利时期官员的任职条件大大放宽,不再有财产限制,而且还实行了“公职津贴”制度等与梭伦改革相比进步的措施,这种不同说明城邦政治更加民主化。
(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22页有关公民大会具体情况的介绍,出示公民大会会场及演讲台遗址图片,请学生合理想象公民大会开会情景,明确公民大会是由全体公民组成,并请学生说说公民大会的表决方式和原则。)
(学生回答后,教师请学生阅读课后“史海拾贝”有关“陶片放逐法”的介绍。)
教师提问:陶片放逐法体现了什么原则?(人人平等,少数服从多数。)陶片放逐法有何作用?(避免专制独裁,有利于维护民主制度。)
材料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伯里克利
由此可以看出,伯里克利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了顶峰。其特征主要表现在:公民在国家政治中人人平等,直接充分参与城邦事务,少数服从多数。
(三)对民主政治的评价
1.积极方面:体现出民主性。基本上实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左右着国家政权。
(教师提醒学生思考:古代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雅典式的直接民主?)
教师适当点拨学生:原因当然很复杂,不过可从基本的自然及人文环境上进行思考。雅典的特点是小国寡民,为出现直接民主提供了条件,而古代中国的特点是广土众民,不可能出现直接民主,因此古代中国最重要的政治制度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此外,雅典民主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2.局限性
材料 伯里克利时期,雅典社会共有20万奴隶,3.2万异邦人,16.8万雅典人,成年人8.生万人,公民2.2万人。
——哈蒙德《希腊史》
教师:据此分析,有机会参与雅典民主政治的有多少人?(2.2万公民)为什么雅典有16.8万人,却只有2.2万人拥有公民权?这意味着哪些人没有公民权?(妇女、儿童)此外,哪些人也没有政治权利?(奴隶、异邦人)这些人中占雅典社会人日最多的是什么人?(奴隶。)
由此看出,占总人日不到10%的雅典成年男子才拥有公民权,90%的其余人日没有公民权,尤其是占人日相当比重的奴隶没有公民权。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说明雅典民主政治具有局限性。其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主对奴隶专政的基础之上,奴隶和妇女都没有政治权利,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只是拥有公民权的少数雅典人。由此得出,雅典民主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这样的民主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走向了衰落。
【设计意图】使学生全面的认识雅典民主政治,一分为二的分析历史事件。
(四)民主政治的衰落
1.时间:公元前4世纪。
2.表现:城邦危机,战乱不断,民主出现极端化倾向,民主政治衰落。
教师过渡:正当雅典民主政治走向衰落,城邦危机不断之际,在希腊北方的马其顿王国却强大起来,逐步称霸希腊并四处征战,形成一个历史上有名的大帝国——亚历山大帝国。
三、亚历山大帝国
(首先让学生弄清亚历山大帝国得名之因,即帝国的建立者是亚历山大。)
补充资料:
亚历山大是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曾师从古希腊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亚历山大雄才大略,统一希腊全境,进而横扫中东地区,不费一兵一卒而占领埃及全境,荡平波斯帝国,大军开到印度河流域,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占据其三,征服全境约500万平方千米,建立起强大的亚历山大帝国。
1.建立时间:公元前332年至公元前323年。
2.建立过程:
(根据上述补充资料,学生归纳:称霸希腊~东征波斯~征服埃及~攻陷巴比伦~攻打印度。)
回答:均是文明古国。)
教师:那你认为亚历山大的征服会带来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一是会给文明带来巨大的灾难;二是客观上也可能会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3.东西方文明融合
(1)背景
(学生根据教材自行归纳得出:帝国境内民族众多,各地经济文化差距巨大,不利于文明的融合与发展。)
(2)措施
(教师请学生阅读教材25页正文及26页小字,并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角度归纳总结。)
①文化上,东西文化互鉴,文明互补。
②政治上,借鉴东方君主制作为帝国行政管理制度。
③社会生活上,鼓励东西方人通婚,促进民族融合。
④经济上,开辟亚洲到地中海商道,增强东西方经济联系。
在此过程中,东西方文明得到了交流互鉴的机会。
教师:亚历山大帝国为什么能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提示学生可从亚历山大帝国地跨三大洲以及帝国征服的是众多文明古国等角度来分析。)
教师: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病死在东征途中,其一手建立起来的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也很快崩溃瓦解。文明的交流会因此而暂停吗?(不会)此后,希腊文化东传,对东方国家产生了较大影响,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称为“希腊化”时代(可指导学生观察教材27页《丝绸之路上的希腊化城市遗址》图片,感受希腊文化的影响),人类文明获得了互通有无的机会,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课堂小结:
教师:本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孕育于地中海的古希腊文明的诞生历程,重点学习了古希腊城邦,领略了古希腊在公元前5世纪的全面繁荣以及雅典和斯巴达的不同社会风貌。知悉并见证了雅典民主政治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成熟的过程,知悉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直接民主。跟随亚历山大的脚步了解了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建立的过程,感知了文明交流的多样性与重要性。更为古希腊源远流长的文明及其所蕴含的勃勃生机和不断进取的创造精神所折服,对人类灿烂文明的创造、发展、交流也更多了一份敬意与温情!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课堂学习的主要内容,以起到巩固课堂的作用。
教学反思:
本课紧扣“知道希腊城邦和雅典民主,初步了解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作用”这一课程标准的要求。十分注重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挖掘一些“比较型的隐性问题”,以拓展学生思维。例如在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思考“同为希腊城邦,雅典和斯巴达的文明和社会形态为何差别如此之大?雅典经济、文化、政治的繁荣之间有什么联系?雅典式民主政治为何不可能在中国产生?”等问题,尽管从表面看不是课标要求内容,但对于学生历史思维的形成和历史学习方法的掌握不无裨益。恰到好处的点拨会使学生对于问题的掌握更加清晰。
此外,本课较为注重补充和运用材料,提升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而不只是让学生通过教材来寻找问题的答案。例如雅典民主政治是本课的重点,但教材限于篇幅和初中学生知识掌握水平,多是一些结论性话语。因此本课补充梭伦改革前的社会背景材料,表明其时社会矛盾尖锐必须改革;通过表格材料展示梭伦改革如何按财产划分等级并规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使学生更明晰这样做的目的和所起的作用;展示梭伦改革不彻底的材料,说明其未能完全消解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矛盾,也为后面讲解伯里克利改革时的进一步措施埋下伏笔,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为什么说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此外,增加梭伦改革前、中、后的三段材料,还能让学生更好、更完整地了解改革的过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改革的不易与艰难,强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课件31张PPT。 一、希腊城邦 
古代希腊地处欧洲东南,位于地中海东部,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西部海岸和意大利南部地区。这里孕育了希腊的古典文明,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西方文明的摇篮巴尔干古希腊地理环境特点海洋和山峦,把希腊人分割在孤立的山谷和海岛上。位于巴尔干半岛,东临爱琴海,海岸线崎岖,天然良港众多,岛屿星罗棋布航海条件优越城邦林立航海、贸易、渔业发达;商业繁荣思想上追求自由平等美丽的爱琴海  爱琴海为地中海的一部分,在希腊和土耳其之间,东北以达达尼尔海峡、马尔马拉海、博斯普鲁斯海峡通黑海。面积为21.4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深570米。爱琴海上的大小岛屿,星罗棋布。爱琴文明
(Aegean Civilization)
A.克里特文明
B.迈锡尼文明克里特岛(Crete)风光  克里特岛为希腊最大岛屿,位于地中海东部,东西长250公里,南北宽12~60公里,面积8336平方公里。岛上多山,北部沿海有狭窄平原,属于地中海式气候。爱琴文明之克里特文明公元前2000年左右  克里特岛出现奴隶制国家伊文思  伊文思(1851~1941),英国考古学家,1909年起任牛津大学教授。他继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之后,于1900~1908年间发掘克里特岛上的克诺索斯古城,发现宏伟的米诺斯王宫、大批艺术品及线形文字A泥版,从而揭开了克里特文明的谜纱。克里特岛文明遗址前的伊文思塑像米诺斯王宫遗址  20世纪初,由英国古文字学家伊文思发掘,由此克里特文明被人们广为知晓。传说克里特文明时期最强大的国王是克诺索斯王米诺斯,因此克里特文明又称“米诺斯文明”。庞大的米诺斯宫建筑群是该文明的代表。米诺斯王宫壁画中的年轻女子  米诺斯王宫宫殿的许多墙壁上饰有题材多样的彩色壁画,从花鸟到贵妇,从节日庆典到斗牛场面,均栩栩如生,洋溢着祥和的气氛。米诺斯王宫表现庆典活动的壁画亨利奇·谢里曼  1870年,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依据《荷马史诗》有关记载,前去土耳其的北部进行考古发掘。
  1873年6月,他和希腊籍妻子及助手终于发现特洛伊遗址。揭开了迈锡尼(Mycenae)文明的面纱。
  他的发现和后来伊文思在克里特岛上的考古,为人们展示了古希腊文明的开端——璀璨光彩的爱琴文明。公元前1500年左右  迈锡尼出现奴隶制国家爱琴文明之迈锡尼文明   迈锡尼位于南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北部。迈锡尼文明(公元前16世纪上半叶~前12世纪),包括迈锡尼及其附近的梯林斯等地的遗址和遗物,由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等在19世纪70年代发现。迈锡尼文明的特点是一系列君主国的兴起,并伴之出现的庞大王宫、卫城、王室陵墓以及众多的工艺品和线形文字B的泥版文书。  这种纯金面具,按照死者脸部待征和轮廓大小特制而成,并戴在死者面部。迈锡尼墓葬中的纯金面具迈锡尼时期的陶器  迈锡尼文明中有许多彩绘的陶器和其它工艺品。它们上面的图案充满了勇士和尚武的气息,这与克里特文明有着明显的不同。爱琴文明(Aegean Civilization)爱琴文明是希腊历史的开始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3.奴隶制城邦(1)出现时间:
(2)概念:
(3)特征:
(4)典型代表: 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 以一个城市为中心,与周围农村相结合的奴隶制国家。 小国寡民,
独立自主。雅典、斯巴达。 斯巴达和雅典的区别雅典全面繁荣的表现——普遍使用奴隶雅典——“全希腊的学校” 材料 在梭伦进行改革前,雅典农民为财主做工,收成的六分之五给财主,自己只有六分之一,因此被称为“六一汉”。如果收成不够缴纳利息,财主便有权在一年后把欠债的农民及其妻子、儿女变卖为奴隶。
——《世界上下五千年(古代卷)》 雅典社会隐藏着怎样的危机?二、雅典民主政治
(一)建立背景 雅典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二)发展历程
1.建立:梭伦改革
梭伦(Solon)(1)时间:公元前592年公元前6世纪初期(2)措施:①颁布“解负令”,废除债务奴役。②以财产划分等级规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③建立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四百人会议:从每一部落各选100人组成(共四个部落),第一、二、三等级都可当选。它主要是为公民大会准备议程,预审提交公民大会通过的决议。
陪审法庭:陪审员由四个等级的公民中选出,参与例行审判,还接受上诉案件。
——《人教版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以阿雷乌泊果斯议事会(贵族会议)和行政长官们组成的贵族政治的纽带,过去曾被授予对所有制定政策、执行和司法各部门的管理大权,现在却被第二个议事会(四百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的设立打破了。
——哈蒙德《希腊史》 (3)作用:使雅典走上了民主政治的道路。伯里克利(Pericles)2.顶峰:伯里克利执政材料 他(伯里克利)进一步改革政治制度,规定一切官职向所有等级的公民开放,执政官用抽签法产生;公民大会成为最高的权力机构,十天召开一次会,决定内政、外交等重大问题;陪审法庭共600人组成,是最高的司法机关;十将军由公民大会举手选出,是最高的政府官员,统率军队,掌握实权。为了使贫穷公民出任官职,他规定“公职津贴”制度。公民大会、陪审法庭、十将军委员会五百人会议雅典的公民大会会场遗址雅典城邦为民主制政体
公民大会是其最高权利机关雅典公民大会讲演台遗址伯里克利(Pericles)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
——伯里克利   刻在石碑上的法令。站者为民主女神,正将王冠戴在象征人民的坐者头上。雅典公民大会法令民主性局限性  基本上实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左右着国家政权。  奴隶和妇女都没有政治权利,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只是拥有公民权的少数雅典人。雅典民主政治建立在奴隶主对奴隶专政基础之上的。(三)对民主政治的评价 伯里克利时期,雅典社会共有20万奴隶,3.2万异邦人,16.8万雅典人,成年人8.生万人,公民2.2万人。
——哈蒙德《希腊史》 (四)民主政治的衰落
1.时间:
2.表现:公元前4世纪城邦危机,战乱不断,民主出现极端化倾向,民主政治衰落。 亚历山大大帝雕像三、亚历山大帝国亚历山大帝国是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定都巴比伦1.建立时间:
2.建立过程:
3.东西方文明融合
公元前332年至公元前323年 给东方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掠夺了东方世界的无数财富。积极影响:①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②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③亚历山大建造的新城后来成为新的经济文化中心。消极影响:丝绸之路上的希腊化城市遗址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