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别饿坏了那匹马
基础训练厅
一、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根据要求完成练习。
①( )连忘返 ②刻骨( )心 ③( )之大吉
④一如( )往 ⑤( )无分文 ⑥( )目圆睁
上面的词语中,形容非常生气的是 (填序号),形容生气的词语还有
、 等。
2.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填序号)。
(1)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 )。
(2)对他来说,那段失败的经历是( )的。
(3)好几个月没找到工作,此时的他已经( )了。
二、句子快乐练习。
1.用恰当的关联词将下面的两句话合为一句。
①没有他每天早上这宽厚的一笑 ②我不会继续看他的书。
2.我泪流不止。(改为比喻句)
文本回放屋
三、重点突破。
1.父亲打“我”是因为 。
2.“我”到后院看到了这样的景象: 。此时,我“使劲忍着,没让眼泪掉下来”,“我”流泪是因为
,这从侧面赞美了那位残疾青年 的品质。
四、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碧云,咱家的那匹马正缺马草,收下这孩子的马草。”他盯着姑娘茫然的眼睛,命令道,“听见没有?快把马草提进去!”
姑娘接过我的马草,提进了里屋。
这天傍晚,我离开书摊时,他叮嘱我:“以后,马草就卖给我。别饿坏了那匹马,行吗?”“没问题!”我巴不得有这样的好事。
1.联系下文,姑娘感到“茫然”是因为 。
2.片段中的“别饿坏了那匹马”是什么意思?
点亮智慧灯
五、想一想,填一填
文中的“我”酷爱读书,让我想到了一句有关读书的名言:
美文阅读苑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真正的善良
善良是什么?
一位神学教授为未来的牧师讲课。在讲到《圣经》里“乐善好施的撒马利亚人”这一段时授安排学生试讲。他要求每名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别的教室向其他人宣讲。在每次宣讲后,还要在10分钟之内赶到另一个教室继续宣讲。
活动开始后,学生们都急匆匆地在各个教室之间穿梭。每一名学生在教室之间来回赶的时候,都要经过一个走廊,走廊的尽头坐着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一是那位神学院教授故意安排在那里的。最后,全部试讲结束,教授对结果显然大为不满。因为,这些未来的牧师们没有一个停下来,给乞丐哪怕一点点表示,他们都从他身边走过,急着去向其他人宣讲爱和同情。
讲课结束时,教授说了如下一段话:“我饥肠辘辘时,你却成立一个人道主义俱乐部来讨论饥饿问题;我衣不蔽体时,你却大谈特谈我是否违反了道德规范;我无故被人打伤时,你却对犯罪率滔滔不绝,义愤填膺;我无家可归时,你却悠然走来,对我宣讲上帝的庇护。你看来如此神圣,如此高尚,如此善良,可我为什么还是饿得发昏,冻得直哆啸,感到孤苦无依呢?”
我们坐在咖啡屋里大谈人性的冷漠时,却不愿给近在咫尺的那个卖冰棍儿的老太太一点儿帮助 个人不慎掉进河里,岸上的人急得大喊大叫,有大骂河边没有防护措施的,有抱怨没有救生员的,有告诉落水者怎么保持身体不下沉的,有迅速拍照准备送给报社的,有以此为生动教材教育孩子的。一个年轻人一声不吭,迅速在附近找到一根长竹竿下到水边费力地递给在水里无望挣扎的人,那个人得救了。
真正的善良不是眼泪,而是伸过去的一双充满爱的手
摘自《中外文摘》第10期
从加色的“急匆匆”“赶”,我体会到
。
2.教授为什么对结果大为不满?用“ ”在文中画出能够说明原因的句子。
3.开篇用一个问句单独成段,这样写的好处是( )
A.指出自己的疑惑,开篇点题
B.引起读者的思考,自然引出下文对故事的介绍
C.为介绍下文故事作铺垫
4.教授为什么要故意安排一个乞丐坐在走廊的尽头?( )
A.他想让学生们同情乞丐,给予他帮助.
B.他想告诉学生们,要努力学习,千万不能沦为乞丐.
C.他想试探学生们,看他们是否在忙于宣讲爱的理论的时候,能够真正向身边的需要帮助的人伸出爱的双手。
5.第4自然段中,教授的发言将“你”和“我”进行了 ,这样的好处是 。
6.用“ ”在文中画出点明中心的句子,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或社会事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句解析
一、流 铭 溜 既 身 怒
1.⑥示例:暴跳如雷 怒气冲冲
2.(1) ① (2) ② (3) ⑤
解析:这道题属于对词语的综合考查,包括默写、积累和运用等方面。书写时注意“流连忘返”的“流”不能写成“留”;“怒的下面是“心”,不是“口”。我们不仅要会写这些词语,还要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看到“怒目圆睁”,我们自然知道这个词语与生气有关,再想一想,与生气有关的词语有哪些,从中挑选两个写出来就行了。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要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进行,如“好几个月没找到工作”那么肯定身上没有什么钱了,也就是“身无分文”。
二、1.如果没有他每天早上这宽厚的一笑,我就不会继续看他的书。
解析:这道题是对关联词运用能力的考查。首先要理解这两句话之间的关系,然后想一想表示这种关系的关联词有哪些,将这个关联词带进去读一读,恰当就行。这两句话之间是假设关系,用“如果……就……”就行了。
2.示例:我泪流不止,眼泪就像断线的珍珠一样。
解析:这一题考查的是写比喻句的能力。要将一句话改为比喻句,首先要找准可比喻的点,如可以把“泪”比作什么,可以用什么来比喻“泪流不止”这种状态。选准要比喻的点之后再展开相似的联想,用合适的事物来比喻就行了。
三、1.“我”白看人家的书不给钱,而且守书摊的是一位残疾青年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对父亲打“我的原因的探究,可以结合父亲说的“打你不为别的事。都像你这样白看书,人家怎么过日子”这句话来理解。
2.院子里是一堆枯蔫焦黄的马草 “我”被残疾青年那种不计自己得失、想方设法让“我”读书的良苦用心深深地感动了。 乐于助人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我”为什么流泪,可以结合“我”看到院子里枯焦的马草时内心的感动,以及对残疾青年的感激来体会。
四、1.她家里根本没有马,哥哥却说家里正缺马草,她感到莫名其妙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中词语的理解能力。一般来说要结合这个词语所在的语句来理解。本题中,对“茫然”的理解,要结合下文“我”没看到院子里的马来体会。
2.这句话看起来是对自己家马的关心,怕它饿着。实际上是让“我”常来读书,让“我”把更多时间花在读书。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一般来说,理解句子的意思,要联系上下文,理解它在文中的特定含义本题中,“别饿坏了那匹马”是在文中的第一次出现,这是“我”离开书摊时,残疾青年嘱咐“我”的话。我们不仅要体会这句话的表面意思,还要体会残疾青年的良苦用心。
五、示例: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解析:这道题考查我们积累、默写和运用名言的能力。做这类题时,首先,要根据提示,看看是让我们写哪一类的名言然后,想一想这类的名言有哪些;最后,从中选择一句不易写错的名言写下来。本题是让我们写一句有关读书的名言,这类名言有很多,我们只要调动平时的积累,将名言默写下来就行了,注意要把字形写正确,最好能把作者写出来。
六、1.学生们都很着急,急于在10分钟内完成教授的任务,这也是他们来不及管乞丐的原因。
解析:这道题是对理解文中词语的考查。做这类题时,要结合所给词语所在的句子来理解,理解其在句子或文中的含义。本题中,“急匆匆”“赶”这两个词语写出了人们内心的着急,急于完成某项任务,结合文中的“在每次宣讲后,还要在10分钟之内赶到另一个教室继续宣讲”来理解,我们便能体会到这两个词语的含义了。
2.这些未来的牧师们没有一个停下来,给乞丐哪怕一点点表示,他们都从他身边走过,急着去向其他人宣讲爱和同情。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首先,我们找到表示教授对结果大为不满的句子。然后从这句话的前后来找答案。当看到文中的“因为”时,答案就不言而喻了。
3.B
解析:这道题是对句子在文中作用的考查。第一段话是一个问句,在开头单独成段,能够引起读者思考,激发读者继续读下去的欲望,同时也引出下文对故事的介绍。
4.C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理解短文内容的能力。对这一问题的理解,要联系上下文来进行。教授规定学生要在10分钟之内从一个教室走到另一个教室内去宣讲。显然,他料定学生们肯定没有时间关注乞丐。于是,他把这个乞丐安排在走廊的尽头,想试探一下学生们是否只是宣讲理论,能否真正关心、帮助身边的乞丐。
5.对比 告诉学生真正的善良是伸出手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真心地关爱他们
解析:这道题是对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的考查。要仔细读读教授的这段话,了解“我”的困境及“你”的行为;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教授想通过这种语言上的对比,告诉学生们真正的善良是向别人伸出一双爱的手,去关心、帮助别人,而不是空讲理论。
6.真正的善良不是眼泪,而是伸过去的一双充满爱的手。示例:“真正的善良”是实实在在地关心、帮助身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而不是口头说说而已。比如,看到老人摔倒了,我们应该去把她扶起来,而不是怕被讹诈,对她置之不理。或者只是围观,指点别人该怎么做。
解析:这道题是对短文中心的考查。点明中心的句子一般在 文章的结尾,而且这句话的含义要与题口有关联,在谈对这各个教室去宣讲自己的爱和同情,却忽视了身边的那个乞写 句话的理解时,可以结合学生们的表现来理解,他们为了到需要他们的同情和爱,他们只是空谈理论,却忘记脚踏实地、真真正正地去关爱别人,此外,还要联系生活中的事例来具体谈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