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课件 (共8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课件 (共8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9-18 20:31: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85张PPT。 我的故乡,
有百万坟墓。
我的故乡, ? 让战火烧尽。
? 我的故乡, ? 是多么不幸。
? 我的故乡, ?有奥斯维辛。

---------波罗涅夫斯基 (波兰)
一、情景导入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美)罗森塔尔二知识积累 1、学习目标:
1.理解新闻写作中蕴含记者感情的写法。
2.了解侧面描写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3.领会作者在平静的叙述中蕴含着的对纳粹的强烈愤怒;记住历史的惨痛教训,珍惜和平、抵制暴力与罪恶。2、写作背景 本文是一则消息报道,发表于1958年8月31日《纽约时报》上。这篇新闻是美国记者罗森塔尔二战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之后写的.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美国新闻界最高奖项),成了新闻史上的佳作。美国普利策奖主席、新闻学教授霍恩伯格说,这是国际报道奖得主罗森塔尔“写得最好的作品”。  3、介绍普利策新闻奖
普利策新闻奖是美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自1917年以来每年颁发一次,分为14个新闻奖和7个艺术奖两类。普利策奖每年评选一次,评选结果一般都在4月宣布,5月颁奖。普利策奖每年评选一次,代表美国新闻界的最高成就。 1940年至1945年期间,共有400万人在这里被德国法西斯所害 奥斯维辛集中营囚房全景 6· 通过文字来了解奥斯维辛 奥斯维辛位于波兰南部小波兰省境内,1940年4月27日,德国法西斯头子希姆莱下令在此修建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修建的1000多座集中营中最大的一座。由于有上百万人在这里被德国法西斯杀害,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内设哨所看台、绞形架,用活人进行“医学试验”的专门“病房”和实验室。还建有4个大规模杀人的毒气杀人“浴室”及储尸窖和焚尸炉。 1944年,这里每天要焚烧约6000具尸体。残酷的法西斯分子甚至在焚烧前敲掉受害者的金牙,剥下纹身人的衣服做灯罩,并剪下女人的长发编制成地毯,被杀害的多是犹太人。据报道有400万人在这里惨遭杀害。
1945年1月27日,苏军解放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当时里面只剩下7000名活着的囚徒,其中包括200多名儿童。
1947年7月,波兰政府把奥斯维辛
集中营改为殉难者纪念馆。为了使这
罪恶的行径不再重演,让后人记住这
段历史,1979年,奥斯维辛集中营被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7、通过图片直面奥斯维辛
直面这样的耻辱和罪恶掩埋尸体这是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大门,门上的格言非常著名:“劳动意味着自由” ! 阳光好像也无法驱散黑暗的恐怖!  密布的电网阻断了希望,常有忍受不了折磨的囚徒奔向电网自杀奥斯维辛集中营密布的电网集中营里的万人坑
运送政治犯尸体的火车
  尸骨堆积如山:这是对德国纳粹灵魂的拷问被处死的囚犯的尸体.照片上显示的仅为死难者的一半不到,他们大多数是饿死或被枪杀的。
这是集中营1945年5月12日解放后被搬运埋葬的尸体。
集体屠杀后,两个纳粹士兵射杀还活着的犹太妇女!  一群犹太人正被赶往集中营,他们哪里知道,自己正走向死亡!?“死亡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 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奥斯威辛集中营,
只找到7650名幸存者和没有来得及运走的7.7吨头发。 1944年,穷途末路的德国纳粹开始加紧屠杀集中营的囚犯。一次,一个小女孩在被推进深坑中,即将被活埋的时候,她睁大漂亮的眼睛对拿着铁锹的纳粹士兵说:“叔叔,请把我埋的浅一点好吗?要不,等我妈妈来找我的时候,就找不到了。”含 苞 待 放被饿死的囚犯运输尸体  男人和妇女、儿童被强行分开,他们还不知道这是他们与亲人的永别!  800具被杀的囚徒尸体把这名德国妇女吓坏了运输尸体—— 衣服被剥下来给后来的人穿 儿童也不能摆脱死亡的命运 幸存者只有7600人,他们目光呆滞、面无表情。不会说话,也不知道自己的名字。男性的平均体重35公斤,女性的平均体重25公斤。 后来发现了一些精美而奇怪质地的灯罩。如果没有文字说明,谁都不会想到,那些柔和的灯光竟然是人皮在闪耀! 人油熬制成的肥皂在全德国范围内使用;焚烧尸体的骨灰被撒入农田;剥下的人皮被制作成精美的工艺品。集中营的头目在囚犯到来的当天就对他们说明白:“……集中营进得来,出不去,除非从焚尸炉的烟囱里爬出去。”三、文本解读(一)粗读,明确大意 问题一:本文的导语、背景、主体、结语分别是哪些段落?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二、朗读课文标题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导语 1—3段 简要叙述奥斯维辛的现状
背景 4—5段 介绍过去这里曾是杀人工厂
主体 6—15段 参观者的感受
结尾 16段 奥斯维辛现状问题二、看了图片和读了课文后,大家对奥斯维辛集中营有什么印象?可怕、惨绝人寰、恐怖 作者没有直接描写纳粹刑罚的残酷,它的可怕是通过作者和参观者的感受表现出来的。问题三、作者有没有直接描写集中营如何残害“犯人”的,你是怎么体会到它的可怕的呢?
问题四:
本文是以参观者的脚步为线索,通过他们的行动和神情来写奥斯维辛的,那么参观者在集中营里依次参观了哪些地方?
问题五:
看到这些东西时参观者的行动和神情是怎样的?毒

室具体讲解: 1、 开始时——“参观者默默地迈着步子”“他们的步履逐渐得放慢了下来” 看见毒气室和焚尸炉时——“目瞪口呆”( 8段)
一火车匈牙利犹太人正被送往奥斯维辛的“白桦林”毒气室的情景。   怀里抱着婴儿,旁边跟着另外3个孩子的妇女,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领着穿戴严实的孩子们,步履艰难地走向“白桦林”毒气室!没有比这再震撼人心了!!!毒气室中等死的囚犯毒气室  被纳粹爆炸破坏后的毒气室残骸:成批成批的犹太人在此被夺去生命焚尸炉


炉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焚尸炉1944年,这里每天要焚烧约6000具尸体。“…人们对他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
遇难者的鞋子遇难者的遗物2、“……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孩的鞋子,————“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9段)
沾满斑斑血迹的囚服遗物 3、看到狭小的女牢房时 ——“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
(10段)





宿
舍男囚女囚狭窄的空间住满了人 4、看见女囚绝育实验室时——参观者庆幸他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他会羞红了脸”(11段) 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用来 做医学实验的犹太儿童 干枯的手 在门格勒医生可怕的实中,一些妇女的内脏全部被掏空。  
——幸存者的痛苦回忆实验室部分死难者的照片“…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
5、纪念墙长




片长




片长




片长廊上的照片被绞死6·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
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退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14段)7、参观结束时——“参观者用恳求的目光彼此交流,然后对导游说:‘够了’。” (15段)被折磨得瘦骨嶙峋的人惨死的人
毒气室
焚尸炉
女牢房
女囚绝育实验室
纪念墙
绞刑室参观者沿着来参观问题四参考答案:开始时——“默默地迈着步子”、“脚步逐渐变慢”看见毒气室和焚尸炉时——“目瞪口呆”“……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孩的鞋子,————“他们就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
看到狭小的女牢房时——“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
”看见试验室时——参观者庆幸他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他会羞红了脸” 参观绞刑室时——“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
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退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 。
参观结束时——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参观者的所见所感和反应问题六:写参观者的行动和神情,说明了什么?
问题五
参考答案:描写参观者行动和神情的目的今天作为一个参观者,看到这情景都万分惊惧,无法忍受,那么当年的景象又该是何等的触目惊心!当年的纳粹又是残暴的何种程度!
人们的感情变化,从侧面证明了集中营的恐怖,纳粹的暴行惨绝人寰,令人发指!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问题四参考答案:巧妙地运用耐人寻味的细节描写所谓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环境的某一局部特征的具体描摹,或者对事件发展过程中某一细微事实的形象描写。
高尔基称细节是“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魔术”。(二)精读,赏析细节共同揣摩 细节描写问题七:
“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怎么理解这个细节?参考答案:答:一边是戕害生命的毒气室和焚尸炉,一边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摆在一起,的确让人难忘。也许是讽刺,任纳粹刑罚多么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也许是控诉,生命的绽放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对生命的戕害是最恶劣的罪行!
问题七:“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怎么理解这个细节?毒气室和焚尸炉 → 纳粹灭绝生命的地方
雏菊花 → 生命不息 顽强抗争
怒放 → 讽刺纳粹永远无法阻碍生命之 花的绽放
讽刺控诉共同揣摩 细节描写问题八:“ 14段写到那个照片中的姑娘,临刑前她微笑着在想着什么,作者为什么写这个姑娘?能说说你的理解吗?参考答案(2)答:她那温和的微笑,更是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姑娘的微笑说明在绝境中她并没有泯灭内心对美好希望的向往。即使这样一位象征美好与幸福的姑娘连同她的追求梦想也被残暴地毁灭,更加表明法西斯的罪行罄竹难书。
问题八:“ 14段写到那个照片中的姑娘,临刑前她微笑着在想着什么,作者为什么写这个姑娘?能说说你的理解吗?共同揣摩 细节描写问题九:
“怎么理解14段“在奥斯威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参考答案(3)问题九:怎么理解14段“在奥斯威辛,没有可以作祷告的地方”?
答:祷告,或是为了求得上帝的谅解,或是为了求得上帝的保佑。但是在奥斯维辛,做祷告的地方是没有的,因为刽子手丧失了人性,双手沾满了无辜者的鲜血,他们是不可能向上帝忏悔自己罪行的;而无辜的人们成为刽子手刀俎上的鱼肉,无计可逃,他们也没有办法求得上帝的保佑。   问题十:作者为什么在开头要描述布热津卡“太阳和煦、明亮,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长势喜人,在门前不远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嬉笑、打闹”这样祥和的景象?作者又为什么说这种景象“最令人毛骨悚然”?   文章开头描写的令人惬意的景象仍然是“最令人毛骨悚然”的——因为在奥斯威辛,在这块曾经血流成河的地方,尽管“太阳和煦、明亮”,但蒙在人们心头的阴霾,依旧难以清除! 总结:
生命的消亡——毒气室、焚尸炉、成堆的头发、婴儿的鞋子、等待死亡的囚徒、绞刑地下室
生命的力量——怒放的雏菊花、温和地微笑的姑娘的照片、明媚的阳光、一行行婆娑起舞的白杨树、追逐游戏的儿童独特的视角,审美之所在问题十一: 为什么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早就因它的那段沉重、血腥、残暴的历史而出名,人们已经了解了它很多东西。对于追求新闻时效性的记者来说,的确是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供报道了。
问题十二:既然没有什么新闻,为什么还要写?作者感到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感情驱使作者必须为它写一点东西,以祭奠亡灵,声讨种族仇恨和人性的泯灭,揭露罪恶,同时提出希望。 问题十三:这篇新闻与我们看到的一般新闻有什么不同? 一般新闻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时效性
内容及倾向最新发生时效性不强客观个人情感浓厚对法西斯残暴行为的愤怒控诉。
对受害者的哀悼。
对历史的反思。
提醒大家“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三)深读,明确主题在寒冷中寻找温暖,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这才是文章审美所在。主题归纳 德国二战后深刻反省错误,德国国内永远禁止任何纳粹物品的出现,对中小学生进行反纳粹教育,在教科书了写进这段历史,并且在每年的圣诞节向所有受到德军迫害的犹太人或他们的亲属提供各种礼品。
(1)、二战德国的忏悔和日本的忏悔比较四、课外拓展1970年12月7日,时东德总统勃兰特来到华沙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献上花圈。他毅然双腿下跪,向二战中无辜被纳粹杀害的犹太人表示沉痛哀悼,并虔诚地为纳粹时代的德国认罪、赎罪。一 跪 泯 恩 仇 日本政府却没有表现出足够的诚意。日本教育部门一再修改历史教科书,不愿承认也不愿反思当年侵略东亚各国的史实;日本法院一再判决要求日本政府道歉和赔偿的东亚各国受害者败诉;日本首相不断参拜靖国神社,并为远东国际法庭判处死刑的七个甲级战犯树立“七士之碑”,对毒气弹、慰安妇事件闪烁其辞。 。(南京大屠杀)
2、日本方面 2005年1月27日是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纪念日。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纪念日,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一道长拜奥斯维辛,共同慰藉110万亡灵,表达后人六十年不衰的哀思、感悟世人六十年不变的希望。
人们的悼念
人们点起白色的蜡烛,为亡灵祈祷的悲戚曲调在寒冬中响起,荧荧烛火沿着幽幽的铁路通向远方,打破了黑暗,告慰死者的在天之灵。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纪念活动今天的“死亡墙”德国总理向遇难者致哀人们的悼念凭吊者在昔日枪决人
的高墙下献上束束花环以色列总统卡察夫 参加纪念活动法国总统希拉克参加纪念活动意大利总理点燃蜡烛缅怀遇难者 美国副总统切 尼参加纪念活动俄罗斯总统普京 参加纪念活动欧洲议会决议 新华社布鲁塞尔1月27日电(记者吴黎明)欧洲议会27日在布鲁塞尔举行的会议上以617票支持、10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一项决议,倡议将每年的1月27日定为“欧洲大屠杀纪念日”。 决议指出,造成110万人被屠杀的奥斯威辛集中营不仅让欧洲人铭记,
它还提醒人们要高度警
惕在欧洲时而发生的反
犹事件。拉宾五、课堂小结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忘记奥斯维辛,就是在催生新的奥斯维辛。
忘记历史,就会使悲剧重演! “几万个示威者的喊叫,还远不如一个痛哭儿子战死的母亲的眼泪给我的震撼”
“我向来相信大多数人是渴求和平而且愿意抓住和平机会的。你们今晚聚集在此,证明了这种渴求:要和平,不要暴力,暴力伤害民主,我们必须抵制暴力。”
——拉宾但愿波兰总统克瓦希涅夫斯基的讲话成为永远的现实:“年轻人,你们有责任思考未来,思考如何建立一个更加美好、没有战争和威胁的明天……” 无需多言,未来属于和平希望同学们:
永葆健全的人性、悲天悯人的情怀,珍惜和平、抵制暴力!愿历史悲剧不再重演,自由与和平成为永恒!
让我们敲希望的钟啊,多少祈祷在心中; 让大家看不到失败,叫成功永远在. 让地球忘记了转动啊,四季少了夏秋冬; 让宇宙关不了天窗,叫太阳不西沉. 让欢喜代替了哀愁啊,微笑不会再害羞; 让时光懂得去倒流,叫青春不开溜; 让贫穷开始去逃亡啊,快乐健康留四方; 让世界找不到黑暗,幸福像花开放. 祈祷(王杰王韵婵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