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8-09-18 18:54:55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粤教版 九年级上新知导入复习:1.空气由哪几部分组成?
2.氮气、氧气、稀有气体各自的化学性质分别 是什么?
3.空气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新知导入空气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组成。那氧气、氮气、而二氧化碳这些气体又是有什么构成的呢?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新知讲解教室的每一个人都能闻到香水味。
分子的扩散运动(属于物理变化)许多物质由叫做分子的微粒构成。香水中的这些分子通过运动扩散到空气中后,我们就能闻到酒精和香精的气味。
分子是什么?观察活动: 了解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的不同改变。 这一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构成物质的分子未发生改变。新知讲解玻璃管中有白烟生成。
浓盐酸中的氯化氢分子、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由于运动,在空气中相遇,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氯化铵小颗粒,扩散到空气中,形成白烟。
氨气+氯化氢
氯化铵
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构成物质的分子发生了改变,属于化学变化新知讲解闻到香水味有白烟生成没有新物质生成生成了新物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改变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发生了改变新知讲解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仍能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过成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生成化学性质与原物质不同的新物质。新知讲解 不同的分子一定构成不同的物质。如氧分子构成氧气,水分子构成水。氧分子水分子新知讲解试管中的液体呈现红色。
酚酞溶液遇碱变红分子有什么特性?观察活动:了解分子的特性。新知讲解烧杯B内的液体变红。烧杯A内浓氨水中氨分子运动到烧杯B中,使烧杯B中的酚酞溶液呈现红色。实验结论:浓氨水中的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因为分子的不断运动。在受热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因此水受热后蒸发会加快,湿衣服在阳光下容易晾干。为什么湿衣服可以晾干?在什么情况下容易晾干?新知讲解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新知讲解吸入空气的注射器的活塞容易推压,吸入空气的注射器的活塞不易推压构成物质的分子与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容易改变;液体分子间距离较小,不易改变。固态液态气态分子间隔变大物质分子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从而导致物体体积变化。什么是:“热胀冷缩”现象?新知讲解在




下新知讲解分子的特性:
(1)构成物质的分子微粒会不断地运动。
(2)分子与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的分子分子间间隔较大;液体的分子分子间间隔较小。新知讲解小组讨论: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妈妈在厨房炒菜,我在窗外就闻到了香味。
2.用打气筒为瘪了的篮球打气。
菜中的分子运动到周围的空气中。构成空气的分子间有间隔,用打气筒打气时,分子间间隔变小,气体体积变小。因此,打气筒会使空气不断地进入瘪了的篮球。新知讲解3.把几滴蓝墨水滴进水杯里,过一会儿整杯水就变蓝了。
4.在空气流通的地方晾湿衣服,比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容易干。
蓝墨水分子运动到了这杯水的每一部分。湿衣服上的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衣服就会变干。在空气流通的地方,水分子运动得更快。新知讲解5.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
6.新装修的房子,不宜马上搬进去。
只含有一种分子的物质就是纯净物;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子的物质就是混合物。装新材料中含有不利于健康的物质。构成这些物质的分子会运动到室内的空气中,使空气变得污浊。新知讲解老师,分子有多大?一滴水中约有1.5×1021个水分子,你可以想象一下分子有多大。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新知讲解分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课堂练习1.水是我们最成见的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是纯净物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C.水结成冰属于化学变化 D.水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
2.下列现象能用分子观点解释的是( )
A.飞沙走石 B.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
C.烟雾弥漫 D.闻到远处的花香CD课堂练习3.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是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B.在物质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
C.构成物质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B课堂练习4.下列物质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的是( )
A.蔗糖溶于水 B.红磷燃烧
C.向氨水中滴入酚酞溶液 D.向石灰石上滴加稀盐酸
5.下列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分子的是( )
A.空气 B.糖水 C.泥土 D.氮气AD拓展提高1.混合物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2.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这种说法不对。一种分子只能构成一种物质,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因此,混合物中应该含有多种分子。这种说法正确。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变,其化学性质就不变。纯净物有着自己固定的性质。所以,有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课堂总结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要发生改变。
2.分子是构成的物质一种微粒。
3.分子的特性: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着;分子与分子之间有间隔,一般来说,气体的分子之间距离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板书设计2.2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实验一、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实验二、
分子的特性 实验三、
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着; 实验四、
分子与分子之间有间隔; 实验五、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作业布置1.完成学案上的习题;
2.完成教材第22页习题
3.预习《构成物质的微粒(Ⅱ)—原子和离子》(第1课时)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教学设计
课题
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
单元
空气、物质的构成
学科
化学
年级
九年级
学习
目标
1.知道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了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3.能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不同;
4.初步形成微观想象能力。
重点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难点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不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复习:1.空气由哪几部分组成?
2.氮气、氧气、稀有气体各自的化学性质分别是什么?
3.空气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导语:空气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成分组成,那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又是什么构成的呢?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构成的。)
复习回顾上课的内容
温故而知新
激发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
观察活动
活动目的:了解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的不同改变。
实验一、把香水洒在手帕上,抖开手帕,绕教室一周。
(闻到香水味儿)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注意以下问题
1.我们为什么会闻到香水味?
2.实验一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在这一变化中,分子本身是否分生了改变?
总结:许多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香水是由酒精分子和香精分子很合在一起构成的。当香水中的这些分子通过运动扩散到空气中后,我们就能闻到香水的气味。这一变化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构成物质的分子未发生改变。
实验二:在玻璃管内放上分别蘸有浓盐酸、浓氨水的棉花团。
(看到玻璃管内有白烟生成)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注意以下问题
1.我们看到的白烟是什么?
2.实验二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在这一变化中,分子本身是否分生了改变?
总结:浓盐酸中的氯化氢分子、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由于运动,在空气中相遇,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氯化铵小颗粒,扩散到空气中,形成白烟。这一变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其化学表达式为:氨气+氯化氢 氯化铵。在这一变化过程中,构成物质分子发生了改变。
观察实验现象
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总结问题
观察实验现象
思考问题
回答问题,总结问题
了解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的不同改变。从微观角度分析物质变化
讲授新课
列表对比实验一、实验二。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仍能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再化学变化过成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生成化学性质与原物质不同的新物质。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不同的分子一定构成不同的物质。如氧分子构成氧气,水分子构成水。
认真听讲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观察活动
活动目的:了解分子的特性。
实验三:往无色的氨水中滴加两地无色酚酞溶液,震荡。
结果:试管中的液体呈现红色。
实验四:小烧杯A装浓氨水,小烧杯B装蒸馏水,并滴数滴酚酞,用大烧杯将A、B罩住一段时间。
结果:烧杯B内的液体变红。
解释:烧杯A内浓氨水中氨分子运动到烧杯B中,使烧杯B中的酚酞溶液呈现红色。
思考:为什么湿衣服可以晾干?在什么情况下容易晾干?
因为分子的不断运动。在受热情况下,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因此水受热后蒸发会加快,湿衣服在阳光下容易晾干。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实验五:两个同学各拿一个注射器,一支吸空气,另一只吸入等体积的水,用手堵住注射孔,慢慢推压活塞,然后交换做。
结果:吸入空气的注射器的活塞很容易推压。
解释:构成物质的分子与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容易改变;液体分子间距离较小,不易改变。
思考:什么是:“热胀冷缩”现象?
物质分子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从而导致物体体积变化。
列表对比实验四、实验五的特点。
总结:(1)分子是会不断地运动;(2)分子与分子之间间隔。气体的分子分子间间隔较大;液体的分子分子间间隔较小。
观察实验现象
思考问题
与教师互动
通过实验,认识分子的特性
讨论交流
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
1.妈妈在厨房炒菜,我在窗外就闻到了香味。
2.用打气筒为瘪了的篮球打气。
3.把几滴蓝墨水滴进水杯里,过一会儿整杯水就变蓝了。
4.在空气流通的地方晾湿衣服,比在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容易干。
5.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
6.新装修的房子,不宜马上搬进去。
分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用分子观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自主学习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想象一下:分子有多大?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阅读、思考
初步形成微观想象能力




1.水是我们最成见的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是纯净物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C.水结成冰属于化学变化 D.水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
2.下列现象能用分子观点解释的是( )
A.飞沙走石 B.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
C.烟雾弥漫 D.闻到远处的花香
3.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分子是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B.在物质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
C.构成物质的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4.下列物质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的是( )
A.蔗糖溶于水 B.红磷燃烧
C.向氨水中滴入酚酞溶液 D.向石灰石上滴加稀盐酸
5.下列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分子的是( )
A.空气 B.糖水 C.泥土 D.氮气
巩固
作业
拓展延伸
1.混合物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2.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课堂小结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要发生改变。
2.分子是构成的物质一种微粒。
3.分子的特性: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着;分子与分子之间有间隔,一般来说,气体的分子之间距离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板书
2.2构成物质的微粒(Ⅰ)——分子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实验一、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实验二、
分子的特性 实验三、
分子总是不断运动着; 实验四、
分子与分子之间有间隔; 实验五、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