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21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3课 古代印度 (课件21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9-18 21:22:03

文档简介

《古代印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岳麓书社2011课标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上古亚非文明”第3课内容,本课从“严格的种姓制”“佛教的创立”两个子目介绍了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以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在印度的创立和向外传播的情况。。南亚的印度河流域与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一样,是世界古代文明的摇篮之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雅利安人入侵等史实。
2.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查学诊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导学施教”,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2.通过本课学习,初步学会从课本图片,观察地图,材料阅读中,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
3.通过对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的分析,提高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印度的初步了解,使学生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佛教。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种姓制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一、示标导入: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知道《西游记》的故事吗?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西天”是现在的哪里?
“西天”就是现在的印度。今天的印度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各方面的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古代的印度是什么样子呢?今天我们学习古代印度。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进而产生探知欲望,导入新课。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知道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雅利安人入侵等史实。
2.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3.认识印度河流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只有明确目标,才能学有方向、学有动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并达到整体感知的目的。
二、查学诊断(PPT出示):
(一)严格的种姓制
1.确立:约公元前2200年,印度河流域的居民创造出南亚次大陆最早的文明。大约700年之后,雅利安人侵入,征服当地居民,建立新的国家,逐渐确立了古代世界最森严、最复杂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
2.内容:社会成员按血统、职业和肤色分成四个等级,由高到低依次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3.特点:每个等级的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是世袭的,彼此之间的职业和身份有严格的区别,不同等级之间严禁通婚。
4.作用:种姓制是婆罗门和刹帝利这两个等级维护自身统治的有效工具,它固化了社会的不平等状态,严重束缚了印度社会的发展。
(二)佛教的创立
1.创立:公元前6一前5世纪是印度史上思想空前活跃的时期,许多关于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新解释向婆罗门教的解说发起挑战,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佛教,它的创始人是乔答摩·悉达多。
2.成为国教:早期佛教承认种姓制,但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因此得到刹帝利和一些吠舍富人的支持。佛教还倡导在佛门之内众生平等,因此受到很多人,包括世俗统治者的欢迎,一度成为古代印度的国教。
3.成为世界性宗教:公元前3世纪,佛教开始向印度境外传播,逐渐成为世界性宗教。
学生分组展示,教师补充相关图片,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预习情况。
三、导学施教:
目标导学一:文明区域
岁月流逝,历史永恒,灿烂的东方文明依然闪烁着不灭的智慧之光!

(1)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完成下面表格。请回答①~⑤所代表的内容。
序号
文明古国
发源地
文明成果
A


金字塔
B
古代巴比伦
两河流域

C

印度河流域
种姓制度
D
古代中国

分封制
(2)比较亚非文明古国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说说它们的相同之处及其对古代亚非文明的影响。
学生小组交流后明确:(1)①古代埃及;②尼罗河流域;③《汉谟拉比法典》;④古代印度;⑤黄河流域。
(2)自然环境的相同之处:大河流域土地肥美、灌溉便利、宜于农耕。??
对古代亚非文明的影响:最早出现农业,农业发达;在世界上最早出现国家,出现奴隶制文明;使亚非成为最早出现统一国家的地区。
目标导学二:文明读本
图1 图2 图3 图4
(3)请你写出图1和图2中图书封面上的建筑或文物的名称。如果想了解种姓制度的起源与发展状况,应该选择哪一本图书阅读?
(4)四大文明古国中为什么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明都失落了?
学生小组交流后明确:(3)图1封面上的建筑是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图2封面上的文物是汉谟拉比法典石柱。阅读图3中的书籍。
(4)过度的农业开发导致环境恶化;新兴文明的征服,外族的入侵:灌溉农业带来的土地盐碱化;地势平坦,无天然的屏障抵御外族侵入等。
目标导学三:种姓制度
古代印度包括整个南亚次大陆,这里是人类文明的一一个重要的发源地。勤劳的印度人在这里创造出了具有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第一等级婆罗门......第二等级刹帝利......第三等级吠舍......第四等级首陀罗......
材料二 它由公元前6世纪的一位释迦族王子所创,宣扬“众生平等”,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
(5)材料-中的“它”指的是古代印度的哪种制度?据材料一概括该制度的实质。
(6)材料二描述的宗教是什么?该宗教为什么能够成为印度的国教?
学生小组交流后明确:(5)种姓制度。古代世界最森严、最复杂的等级制度。
(6)佛教。佛教倡导在佛门之内众生平等,接纳低种姓社会成员人教,这对于婆罗门教宣扬的种姓不变论是一定程度的否定,因此受到很多人,包括世俗统治者的欢迎,一度成为古代印度的国教。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相互讨论,以及在老师的引导下达到对重难点的突破。
四、练测促学:
1.右图为印度河流域早期文明的典型代表——哈拉帕文化。它大约出现于( )
A.公元前4300年??B.公元前3100年
C.公元前2200年??D.公元前2070年
2.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侵人印度,建立新的国家,并逐步确立等级制度的是( )
A.苏美尔人?? B.阿摩利人 C.?巴比伦人?? D.雅利安人
3.右图反映了古代历史上的“种姓制度”,这一制度出现于( )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黄河流域?
4.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中,商人属于哪一等级(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D.首陀罗
5.世界三大宗教中最早诞生,传入我国最早、影响最为深远的宗教是(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道教
6.“彻底消除和根绝欲望后,生老病死、悲伤、哀伤、苦难、不幸和绝望一扫而光。”该教义出自?(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道教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学习掌握情况。
五、拓展延伸:
上古时代的印度是一个地域概念,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等南亚次大陆国家,并不仅仅是指现在的印度一个国家。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六、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学习了古代印度河流域的文明,古代印度文明产生于印度河流域,是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代印度产生了种姓制度,还是佛教的诞生地。
(课件出示本课知识巧记)
雅利安人侵印度,建立复杂种姓制;
血统身份四等级,地位职责各不一。
宗教高贵婆罗门,世俗统治刹帝利。
释迦牟尼创佛教,众生平等佛门里。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梳理课堂学习的主要内容,以起到巩固课堂的作用。
教学反思: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教学中,我主要围绕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和传播展开教学。学生在本课学习中能够积极探讨问题,在合作与分享中获得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课件21张PPT。学 习 目 标123(一)严格的种姓制
1.确立:约 年,印度河流域的居民创造出南亚次大陆最早的文明。大约700年之后, 侵入,征服当地居民,建立新的国家,逐渐确立了古代世界最森严、最复杂的等级制度,史称“ ”。
2.内容:社会成员按血统、职业和肤色分成四个等级,由高到低依次为 、 、 、 。
3.特点:每个等级的社会地位和法律地位是 的,彼此之间的职业和身份有严格的区别,不同等级之间严禁通婚。
4.作用:种姓制是 和 这两个等级维护自身统治的有效工具,它固化了社会的不平等状态,严重束缚了印度社会的发展。查 学 诊 断公元前2200雅利安人种姓制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世袭婆罗门刹帝利(二)佛教的创立
1.创立:公元前6一前5世纪是印度史上思想空前活跃的时期,许多关于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新解释向婆罗门教的解说发起挑战,其中最有影响的是 ,它的创始人是 。
2.成为国教:早期佛教承认 ,但反对 的特权,因此得到刹帝利和一些吠舍富人的支持。佛教还倡导在佛门之内 ,因此受到很多人,包括世俗统治者的欢迎,一度成为古代印度的国教。
3.成为世界性宗教:公元前 世纪,佛教开始向印度境外传播,逐渐成为世界性宗教。查 学 诊 断佛教乔答摩·悉达多种姓制婆罗门众生平等3古代印度地图印度的种姓制度婆罗门刹帝利吠 舍 首陀罗梵 天印度的种姓制度 祭司贵族、武士、
官吏、国王雅利安人的一般公社成员四个等级贵贱分明,职业世袭,互不通婚婆罗门刹帝利吠 舍首陀罗被征服的土著军民和奴隶 公元前6世纪,在古代印度创立了佛教。佛教的创立者是印度释迦族迦毗罗卫王国的王子乔答摩?悉达多。他被后人尊称为“释迦牟尼”,意为“释迦族的静修者”。释迦牟尼释迦牟尼的诞生地 释迦族净饭王的王后摩诃摩耶在回娘家天臂城分娩的途中,经过迦毗罗卫城和天臂交界处的蓝毗尼花园时,到花园中休息。当摩耶王后走到一棵葱茏茂盛的无忧树下,伸手去抚树枝时,就在树下生下了释迦牟尼。经考古证明,离此地西边1000公里就是释迦族的古都迦毗罗卫城。佛说:
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基本教义:“众生平等”“忍耐顺从”“因果报应”古代印度(公元前3世纪)中亚中国
(公元前后)东南亚朝鲜日本佛教的传播佛教的发展与统治者当局的关系 早期佛教承认种姓制,但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因此得到刹帝利和一些吠舍富人的支持佛教还倡导在佛门之内众生平等,接纳低种姓社会成员入教,这对于婆罗门教宣扬的中性不变论是一定的否定,因此受到很多人,包括世俗统治者的欢迎,一度成为古代印度的国教。后来,虽然佛教发展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但在南亚次大陆本身,佛教却严重衰落,其优势地位被印度教和伊斯兰教所取代。藏传佛教的文化代表——拉萨布达拉宫供奉在大雄宝殿的三身佛像导 学 施 教目标导学一:文明区域
岁月流逝,历史永恒,灿烂的东方文明依然闪烁着不灭的智慧之光!
(1)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完成下面表格。请回答①~⑤所代表的内容。
(2)比较亚非文明古国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说说它们的相同之处及其对古代亚非文明的影响。古代埃及尼罗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古代印度黄河流域自然环境的相同之处:大河流域土地肥美、灌溉便利、宜于农耕。??
对古代亚非文明的影响:最早出现农业,农业发达;在世界上最早出现国家,出现奴隶制文明;使亚非成为最早出现统一国家的地区。 目标导学二:文明读本
(3)请你写出图1和图2中
图书封面上的建筑或文
物的名称。如果想了解
种姓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状况,应该选择哪一本 图1 图2 图3 图4
图书阅读?
(4)四大文明古国中为什么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明都失落了?
导 学 施 教图1封面上的建筑是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图2封面上的文物是汉谟拉比法典石柱。阅读图3中的书籍。过度的农业开发导致环境恶化;新兴文明的征服,外族的入侵:灌溉农业带来的土地盐碱化;地势平坦,无天然的屏障抵御外族侵入等。目标导学三:种姓制度
古代印度包括整个南亚次大陆,这里是人类文明的一一个重要的发源地。勤劳的印度人在这里创造出了具有特色的历史文化遗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四个等级在地位、权利、职业、义务等方面有严格的规定:第一等级婆罗门......第二等级刹帝利......第三等级吠舍......第四等级首陀罗......
材料二 它由公元前6世纪的一位释迦族王子所创,宣扬“众生平等”,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
(5)材料-中的“它”指的是古代印度的哪种制度?据材料一概括该制度的实质。
(6)材料二描述的宗教是什么?该宗教为什么能够成为印度的国教?导 学 施 教种姓制度。古代世界最森严、最复杂的等级制度。佛教。佛教倡导在佛门之内众生平等,接纳低种姓社会成员人教,这对于婆罗门教宣扬的种姓不变论是一定程度的否定,因此受到很多人,包括世俗统治者的欢迎,一度成为古代印度的国教。练 测 促 学1.右图为印度河流域早期文明的典型代表——哈拉帕
文化。它大约出现于( )
A.公元前4300年?? B.公元前3100年
C.公元前2200年?? D.公元前2070年
2.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侵人印度,建立新的国家,并逐步确立等级制度的是( )
A.苏美尔人?? B.阿摩利人 C.?巴比伦人?? D.雅利安人
3.右图反映了古代历史上的“种姓制度”,这一制度
出现于( )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黄河流域CDC练 测 促 学4.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中,商人属于哪一等级( )
A.婆罗门? ?B.刹帝利?? C.吠舍? ? D.首陀罗
5.世界三大宗教中最早诞生,传入我国最早、影响最为深远的宗教是(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 D.道教
6.“彻底消除和根绝欲望后,生老病死、悲伤、哀伤、苦难、不幸和绝望一扫而光。”该教义出自?(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 D.道教CCC拓 展 延 伸上古时代的印度是一个地域概念,包括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泊尔等南亚次大陆国家,并不仅仅是指现在的印度一个国家。知 识 巧 记雅利安人侵印度,建立复杂种姓制;
血统身份四等级,地位职责各不一。
宗教高贵婆罗门,世俗统治刹帝利。
释迦牟尼创佛教,众生平等佛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