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平均速度的测量考点强化训练(同步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4平均速度的测量考点强化训练(同步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09-19 11:58: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平均速度的测量
考点梳理
1、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秒表
2、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3、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
考点突破
测量平均速度
选择题(共12小题)
1.如图是反映新龟兔百米赛跑的s﹣t图象,请根据图象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比赛结果是乌龟获胜
B.比赛开始时,乌龟先出发
C.比赛途中,兔子和乌龟共计相遇三次
D.整个比赛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较大
2.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对上述实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  )
A.图中AB段的路程sAB=50.0cm
B.如果测得AC段的时间tAC=2.5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AC=32.0cm/s
C.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大
D.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
3.在体育测试过程中,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A.跳远测试时,必须选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进行测量
B.小明在50m测试中看到旁边的看台向后运动,选取的参照物是跑道
C.小明50m测试的成绩是7s,则他的平均速度为6.25m/s
D.1000m测试小明的平均速度为5m/s、小亮的成绩是240s,小明更快
4.如图所示,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所用的测量工具除了停表,还需要用到的是(  )
A.天平 B.量筒 C.弹簧测力计 D.刻度尺
5.电动小车上装有滴墨水的装置,它在每隔相等的时间内滴一滴墨水。当小车在纸带上向右做直线运动时,在纸带上留下了墨迹,如图所示。小车这段时间在做(  )
A.加速运动 B.匀速直线运动
C.减速运动 D.先加速后减速的运动
6.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
A.物体在0﹣6 s内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在2﹣4 s内运动的路程为5 m
C.物体在0﹣4 s内的平均速度为2.5 m/s
D.物体在0﹣2 s的平均速度小于4﹣6 s的平均速度
7.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s末的速度为9.0m/s,10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m/s
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
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m/s
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5.1m/s
8.小明在一次跑步中,前半段路程的速度是6m/s,后半段路程的速度是4m/s,那么,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
A.5m/s B.10m/s C.4.8m/s D.5.2m/s
9.如图是小球水平向右运动过程中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照片的一部分,A、B、C是小球运动过程中连续的三个位置。若AB段平均速度为v1、BC段平均速度为v2,由图可知小球在通过AC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
A.比v1大 B.比v2小
C.比v1小但比v2大 D.时间未知,不能确定
10.考驾照时有个必考项目是科目三中的“直线行驶”,要求在一条公路上单向直绒行驶,某次考试时有一位刘女士以10m/s的速度行驶全程的,接着以15m/s的速度行驶完其余的,那么汽车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为(  )
A.7.5 B.10 C.11.25 D.12.5
11.如图所示,是某物体运动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在0﹣﹣﹣5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2m
B.在0﹣﹣﹣5s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为0.4m/s
C.在0﹣﹣﹣10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2m
D.在5﹣﹣﹣15s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为0.6m/s
12.如图所示,甲乙两位同学在平直的跑道上运动。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乙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8s内,甲运动得较快
D.全程12s中,两人的平均速度相同
 
填空题(共4小题)
13.学校运动会百米赛跑项目中,小迪起跑后2s末速度为6m/s,终点冲刺时速度达到9.8m/s,在冲刺阶段小迪超越了小杰同学,领先到达终点,最终以12.50s的成绩获得第一名并打破学校纪录。在超越小杰的过程中,以小杰为参照物小迪是   的,小迪比赛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m/s。
14.在攀枝花市中考体育800m测试中,随着发令枪声响起,小睿如离弦之箭一般冲出起跑线,3分20秒后冲过终点,取得了长跑满分的好成绩,她在起跑过程中运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   (选填“是”成“否”),长跑过程中她的平均速度为   m/s。
15.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为36km/h,达到后马上返回,返回时的平均速度是54km/h,求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   。
16.2017年4月9日“2017徐州国际马拉松竞赛”在徐州开展,其中设置了全长7500米的迷你马拉松赛,段小明同学报名参加。在跑步途中他看到路边的小树向后“飞去”,是以   为参照物的。他跑完全程用了1.5小时,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km/h。
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17.如图1,测平均速度时,测得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滑到B处所用时间为t,小车长为S1,斜面长为
S2。
(1)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的数学表达式为v=   (用题中字母来表示);
(2)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   ;
(3)图2中能够准确反应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
18.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甲、乙两位同学测量小军跑50m的平均速度:
(1)甲、乙两位同学先用卷尺在室外测出50m的路程,标记好起点和终点;
(2)甲同学担任计时员,他用秒表测量小军跑步的时间,则甲同学站在   (选填“起点”或“终点”)处;
(3)乙同学担任发令员,发令后,小军跑完50m的路程,甲同学计时如图所示,由此可知,小军跑50m的平均速度是   m/s。
19.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l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   cm; vAC=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填“大”或“小”)
20.如图甲是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1)实验的原理是   。
(2)实验中为了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斜面应保持   (填“较小”或“较大”)的坡度。
(3)由实验测量可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填“小于”“大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表明小车做的是   (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4)实验过程中某一时刻秒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读数为   s.AC路程的读数如上图的刻度尺所示,则 AC=   cm。
1.4平均速度的测量
考点梳理
1、测量平均速度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秒表
2、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3、测量原理:平均速度计算公式v=S/t
考点突破
测量平均速度
1.如图是反映新龟兔百米赛跑的s﹣t图象,请根据图象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比赛结果是乌龟获胜
B.比赛开始时,乌龟先出发
C.比赛途中,兔子和乌龟共计相遇三次
D.整个比赛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较大
【解答】解:
A、全程为100m,跑完全程时,乌龟用的时间长,所以乌龟输了,故A错误;
B、乌龟在0秒时出发,兔子在t1秒出发,所以乌龟先出发,故B正确;
C、路程相同,时间相同时,二者相遇,表现在图象上是两图象的交点,两图象共有三个交点,所以途中相遇三次,故C正确;
D、全程为100m,跑完全程时,乌龟用的时间长,兔子用的时间短,根据v=知,兔子的平均速度大,故D正确。
故选:A。
 
2.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对上述实验,数据处理正确的是(  )
A.图中AB段的路程sAB=50.0cm
B.如果测得AC段的时间tAC=2.5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AC=32.0cm/s
C.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大
D.为了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
【解答】解:
A、由图知,图中AB段的路程sAB=80.0cm﹣40.0cm=40.0cm,故A错误;
B、已知测得AC段的时间tAC=2.5s,由图可知sAC=80.0cm,
则AC段的平均速度:vAC===32.0cm/s;故B正确;
C、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v=知,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小;故C错误;
D、如果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则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因此测量小车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不可以将小车从B点静止释放。故D错误。
故选:B。
 
3.在体育测试过程中,以下选项正确的是(  )
A.跳远测试时,必须选用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进行测量
B.小明在50m测试中看到旁边的看台向后运动,选取的参照物是跑道
C.小明50m测试的成绩是7s,则他的平均速度为6.25m/s
D.1000m测试小明的平均速度为5m/s、小亮的成绩是240s,小明更快
【解答】解:
A、测跳远的成绩时精确到1cm就可以了,所以测量时选用分度值为1cm的刻度尺,故A错误;
B、小明在50m测试中看到旁边的看台向后运动,这说明看台与小明间有位置的变化,所以选取的参照物是小明自己,故B错误;
C、小明50m测试的成绩是7s,则他的平均速度为v==≈7.14m/s,故C错误;
D、1000m测试小明的平均速度为5m/s,则小明所用的时间为:t===200s,而小亮的成绩是240s;因通过的路程相同,小明用时更短,则小明跑得更快,故D正确。
故选:D。
 
4.如图所示,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所用的测量工具除了停表,还需要用到的是(  )
A.天平 B.量筒 C.弹簧测力计 D.刻度尺
【解答】解:测平均速度的原理是v=,
由v=知,测量小车在斜面上的平均速度时,需要用刻度尺测量斜面长度和停表测量运动时间,故还需要刻度尺。
故选:D。
 
5.电动小车上装有滴墨水的装置,它在每隔相等的时间内滴一滴墨水。当小车在纸带上向右做直线运动时,在纸带上留下了墨迹,如图所示。小车这段时间在做(  )
A.加速运动 B.匀速直线运动
C.减速运动 D.先加速后减速的运动
【解答】解:小车每隔相等的时间滴一滴墨水,墨滴在纸带上留下的任意相邻的两个“滴痕”的时间间隔相等,由纸带知:小车在相邻相等时间间隔内的路程越来越小,则小车运动的速度逐渐减慢,做减速运动,故C正确。
故选:C。
 
6.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
A.物体在0﹣6 s内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在2﹣4 s内运动的路程为5 m
C.物体在0﹣4 s内的平均速度为2.5 m/s
D.物体在0﹣2 s的平均速度小于4﹣6 s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
A、由s﹣t图象可知,在2~4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其速度为0,所以物体在0﹣6 s内不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s﹣t图象可知,在2~4s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为零,即物体静止,故B错误;
C、物体在前2s内运动的路程为5m,后2s内运动的路程为0m,
则物体在0﹣4 s内的平均速度为v===1.25 m/s,故C错误;
D、物体在前2s内运动的路程为5m,则物体在0﹣2 s的平均速度v1==2.5m/s,
由s﹣t图象可知,物体在4﹣6s运动的路程为10m,则物体在4﹣6s的平均速度v2==5m/s,
所以,物体在0﹣2 s的平均速度小于4﹣6 s的平均速度,故D正确。
故选:D。
 
7.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s末的速度为9.0m/s,10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m/s
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
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m/s
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5.1m/s
【解答】解:
(1)由v=可知,平均速度的计算应为路程和对应时间的比值,因前5s的路程未知,所以无法计算,故AB错误;
(2)百米赛跑的总路程s=100m 总时间为t=10s,
则百米赛跑的平均速度:v===10m/s,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8.小明在一次跑步中,前半段路程的速度是6m/s,后半段路程的速度是4m/s,那么,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  )
A.5m/s B.10m/s C.4.8m/s D.5.2m/s
【解答】解:设小明跑步全程的路程是2s,则前一半与后一半路程都是s,
由v=可得,前后半段跑步的时间:
t1=,t2=,
总时间t总=t1+t2=+,
全程的平均速度:
v====4.8m/s。
故选:C。
 
9.如图是小球水平向右运动过程中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照片的一部分,A、B、C是小球运动过程中连续的三个位置。若AB段平均速度为v1、BC段平均速度为v2,由图可知小球在通过AC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  )
A.比v1大 B.比v2小
C.比v1小但比v2大 D.时间未知,不能确定
【解答】解:
由图可知,AB段大于BC段,而小球通过AB段和BC段的时间相等,
所以小球在AB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在BC段的平均速度,即v1>v2,即小球向右做减速运动,
因此,小球在通过AC这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介于v1和v2之间,也就是比v1小但比v2大。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0.考驾照时有个必考项目是科目三中的“直线行驶”,要求在一条公路上单向直绒行驶,某次考试时有一位刘女士以10m/s的速度行驶全程的,接着以15m/s的速度行驶完其余的,那么汽车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为(  )
A.7.5 B.10 C.11.25 D.12.5
【解答】解:设总路程为s,v1=10m/s,v2=15m/s;
则前路程所用时间为:
t1==;
后路程所用时间为:
t2==;
所以整个过程平均速度为:
=====11.25m/s;
故选:C。
 
11.如图所示,是某物体运动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在0﹣﹣﹣5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2m
B.在0﹣﹣﹣5s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为0.4m/s
C.在0﹣﹣﹣10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2m
D.在5﹣﹣﹣15s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为0.6m/s
【解答】解:A、物体0﹣5s内运动的距离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处于静止状态,故A错误;
B、物体0﹣5s内处于静止状态,速度为0,故B错误;
C、物体0﹣10s内运动的路程,4m﹣2m=2m,故C正确;
D、物体5﹣15s内运动的路程,s=6m﹣2m=4m,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0.4m/s,故D错误。
故选:C。
 
12.如图所示,甲乙两位同学在平直的跑道上运动。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乙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8s内,甲运动得较快
D.全程12s中,两人的平均速度相同
【解答】解:A、由图可知,甲的运动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表示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故甲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
B、由图可知,乙的运动图象是不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表示路程与时间不成正比,故乙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
C、由图可知,前8s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根据v=可知,甲运动得较快。故C正确;
D、由图可知,全程12s中,甲乙通过的路程相同,所以根据v=可知,两人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共4小题)
13.学校运动会百米赛跑项目中,小迪起跑后2s末速度为6m/s,终点冲刺时速度达到9.8m/s,在冲刺阶段小迪超越了小杰同学,领先到达终点,最终以12.50s的成绩获得第一名并打破学校纪录。在超越小杰的过程中,以小杰为参照物小迪是 运动 的,小迪比赛过程的平均速度为 8 m/s。
【解答】解:(1)小迪在超越小杰的过程中,小迪与小杰之间有位置的变化,故以小杰为参照物小迪是运动的;
(2)小迪百米比赛时的平均速度:
v===8m/s。
故答案为:运动;8。
 
14.在攀枝花市中考体育800m测试中,随着发令枪声响起,小睿如离弦之箭一般冲出起跑线,3分20秒后冲过终点,取得了长跑满分的好成绩,她在起跑过程中运动状态是否发生改变 是 (选填“是”成“否”),长跑过程中她的平均速度为 4 m/s。
【解答】解:
小睿在起跑过程中,速度不断增大,所以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全程所用的时间:t=3min20s=200s,
长跑过程中她的平均速度:v===4m/s。
故答案为:是;4。
 
15.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为36km/h,达到后马上返回,返回时的平均速度是54km/h,求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 43.2km/h 。
【解答】解:设两地间距离为s,
因为v=,
所以汽车从甲到乙用的时间:
t1=,
汽车从乙到甲用的时间:
t2=,
总时间:
t=t1+t2=+=,
汽车往返的平均速度:
v===km/h=43.2km/h。
故答案为:43.2km/h。
 
16.2017年4月9日“2017徐州国际马拉松竞赛”在徐州开展,其中设置了全长7500米的迷你马拉松赛,段小明同学报名参加。在跑步途中他看到路边的小树向后“飞去”,是以 自己 为参照物的。他跑完全程用了1.5小时,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5 km/h。
【解答】解:段小明跑步途中他看到路边的小树向后“飞去”,他以自己为参照物时,他与路边的小树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他看到路边的小树向后“飞去;
他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v===5km/h;
故答案为:自己;5。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17.如图1,测平均速度时,测得小车从斜面的顶端A处由静止开始滑到B处所用时间为t,小车长为S1,斜面长为
S2。
(1)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的数学表达式为v=  (用题中字母来表示);
(2)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则测得的平均速度跟真实值相比偏 小 ;
(3)图2中能够准确反应小车运动情况的是 C 。
【解答】解:
(1)由图知,小车从A到B的路程为s=s2﹣s1,
小车从A到B的平均速度:v==;
(2)若小车还没放开之前就已开始计时,计时早了,测得的时间偏大,根据v=知,测得的平均速度偏小;
(3)小车下滑过程做加速运动;
A、由图知,在s﹣t图象上,s不随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则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
B、由图知,路程s与时间t成正比,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由图知,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逐渐增加,即变大,说明物体做加速运动,故C符合题意;
D、由图知,在v﹣t图象上,速度v不发生变化,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故答案为:(1);(2)小;(3)C。
 
18.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甲、乙两位同学测量小军跑50m的平均速度:
(1)甲、乙两位同学先用卷尺在室外测出50m的路程,标记好起点和终点;
(2)甲同学担任计时员,他用秒表测量小军跑步的时间,则甲同学站在 终点 (选填“起点”或“终点”)处;
(3)乙同学担任发令员,发令后,小军跑完50m的路程,甲同学计时如图所示,由此可知,小军跑50m的平均速度是 6.25 m/s。
【解答】解:(2)测量50m的平均速度,为了减小误差,计时员需要在终点计时;
(3)停表的读数为8s,
他跑50m的平均速度:
v===6.25m/s。
故答案为:(2)终点;(3)6.25。
 
19.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l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v=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小 (填“大”或“小”);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 40.0 cm; vAC= 0.3 m/s;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 大 (填“大”或“小”)
【解答】解:(1)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些。
(3)图中刻度的分度值为lcm,
由图可知,sAB=10.00dm﹣6.00dm=4.00dm=40.0 cm;
sAC=10.00dm﹣1.00dm=9.00dm=0.9m;
小车在AC段的运动时间tAC=15:35:23﹣15:35:20=3s;
故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vAC===0.3m/s;
(4)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计时晚,所计时间偏小,用公式v=算出AC段的平均速度偏大;
故答案为:(1)v=;(2)小;(3)40.0;0.3;(4)大。
 
20.如图甲是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1)实验的原理是 v= 。
(2)实验中为了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斜面应保持 较小 (填“较小”或“较大”)的坡度。
(3)由实验测量可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小 (填“小于”“大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表明小车做的是 变速 (填“匀速”或“变速”)运动。
(4)实验过程中某一时刻秒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读数为 337.5 s.AC路程的读数如上图的刻度尺所示,则 AC= 20.0 cm。
【解答】解:(1)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
(2)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较小;
(3)由实验测量可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小车做的是变速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