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西欧的乡村与城市 (课件18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西欧的乡村与城市 (课件18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9-18 21:56:14

文档简介

《西欧的乡村与城市》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岳麓书社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中古时期的欧亚国家”第8课内容,本课从“庄园制度”“城市的兴起”“大学的诞生”三个子目介绍了西欧的庄园生活、中世纪的城市及欧洲的早期大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西欧庄园中的社会群体、经济形态,知道庄园制度的形成和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
2.了解城市兴起的背景、规模、作用,以及为维护城市权益而开展的斗争及其结果。
3.以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的兴起为例,初步认识欧洲早期的大学。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了解西欧城市的兴起,理解西欧城市的兴起是资本主义产生的条件,提高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道西欧城市的兴起,客观认识西欧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进而树立唯物史观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庄园是一种经济形态;城市兴起的作用、规模及维护城市权益的斗争。
【教学难点】
庄园制度的形成;西欧大学诞生的背景及作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查阅、搜集领主、庄园、庄园制度、农奴、劳役地租、市民等词语的含义及其相关资料。
2.了解巴黎大学和牛津大学的相关资料。
3.根据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包括图片史料、文字史料等,设计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以辅助教学。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了解庄园制度、城市的兴起、大学的诞生的基本知识要点。
2.通过查阅书籍、报刊、网络等途径,搜集领主、庄园、庄园制度、农奴、劳役地租、市民等词语的含义及其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PPT课件展示巴黎大学的图片,老师介绍巴黎大学。
巴黎大学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坐落在法国首都巴黎,前身是建于1257年的索邦神学院,1261年正式使用“巴黎大学”一词。但更早可以追溯到1150--1160年,已有了天主教修士建学的学生已经上万,许多来自欧洲的邻国。在很长时间里,巴黎大学同教皇和国王都有特殊关系。17世纪,宰相黎世留出任巴黎大学的校长,使巴黎大学有了飞速的发展,奠定了它的国际威望。1793年受拿破仑教育改革影响而撤销,1896年重建。
在1968年法国学生发生学潮之后,巴黎大学被拆分成13座独立的大学。
巴黎大学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诞生的?又是如何诞生的?它的诞生有着怎样的意义?
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探究西欧的乡村与城市,从中探寻问题的答案。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庄园制度
骑士是欧洲中世纪时受过正式的军事训练的骑兵,后来演变为一种荣誉称号,用于表示一个社会阶层。骑士的身份往往并不是继承而来的,骑士属于贵族的最底层。中世纪时,骑士在领主军队中服役并获得封地。
骑士是庄园制度中最低-一级贵族,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庄园制度: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形成思维碰撞。每个问题抽1——2个同学展示学习成果。
教师总结:教师归纳学生的学习成果,并进行适度地点拨以完善答案。
1.庄园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在庄园制度中贵族包含了哪些阶层?
生:(1)形成:蛮族统治者立国前后,通常以土地来分赐部下,受封的贵族再把:士地犒赏给属下,依次类推,逐级封赐,直到最低一级贵族一骑士。这就逐渐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封建等级关系和庄园制度。
(2)阶层:国王、领主、骑士。
2.庄园中农奴的地位是怎样的?
生:(1)农奴是庄园中的主要劳动者,被剥夺了基本自由,是领主的主要剥削对象。(2)农奴的身份是世代承袭的,农奴的子女始终是农奴。
3.庄园中的田地分成哪几类?农奴份地上的年收入是怎样分配的?
生:(1)庄园的田地分成领主自营地和农奴份地。(2)农奴份地上的年收入部分归生产者,部分上缴领主。
4.西欧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秩序确立的基础是什么?在西欧封建社会中两大基本对立阶级是什么?
生:(1)庄园。(2)农奴和领主。
5.在西欧庄园经济中领主是如何剥削农奴的?
生:(1)农奴份地上的年收人部分归生产者,部分上缴领主。(2)领主自营地由农奴定期无偿耕作,收成全部归领主。(3)农奴需上缴家禽、鸡蛋、肉、酒等实物地租,向领主交纳人头税、结婚税等货币地租,并不定期为领主服兵役和从事筑路、建房等劳役,即劳役地租。
随着西欧封建经济的发展,城市重新兴起。那么,西欧城市兴起后的规模是怎样的呢?其作用有哪些呢?
二、城市的兴起
12世纪前后,城市反对领主的斗争盛行。当时,斗争的方式各种各样,有的城市通过赎买的方式,向领主付一大笔钱,摆脱了领主的统治。有的城市则针对领主的镇压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手段,通过武装斗争赢得了城市自治权利。在第二种方式的斗争中,法国的琅城起义是其中的一一个典型。琅城是法国北部一个比较富裕的工商业城市,它的毛纺织业发达,是当时法国毛纺织业的中心。琅城是建立在主教高德理的领地上,高德理非常贪得无厌。为了摆脱高德理的统治,12世纪初,琅城的居民凑了-大笔赎金,向主教高德理和国王路易六世买回了城市的自治权。但是,高德理背信弃义,得到钱后不久,他又要重新统治琅城。琅城居民闻讯十分愤怒,1112年,琅城居民发动起义,成立“公社”,杀死高德理等人。路易六世和法国北部的封建领主派军队进占琅城,强行取消了公社。琅城居民坚持斗争,直到1128年路易六世不得不向琅城颁发特许状,同意琅城建立公社,实行自治。此后,琅城居民一直实行自治,琅城公社存在了200多年。
琅城起义是西欧城市兴起壮大中为摆脱领主和教会的严格控制的斗争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1.西欧城市重新兴起于何时?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兴起的?兴起后的城市有着怎样的作用?
生:(1)11世纪。(2)在罗马帝国分裂后的数百年间'西欧城市在长期动乱中衰败不堪。(3)城市重新兴起成为一定地区的经济与宗教中心;城市的兴起对封建庄园经济具有瓦解作用,成为吸引农村人口的磁石。
2.西欧城市的规模怎样?城市中的市民主要有哪些?'
生:(1)中古时期的西欧城市只是小镇,市民人数多则四五万,少则几千。(2)多数是个体手工业者和小商贩,少数是大作坊主和大商人。
3.为什么西欧城市要取得自治权?取得自治权的方式有哪些?其结果如何?
生:(1)城市一般建在领主和教会的土地之上,所以常受到领主与教会的盘剥。(2)和平或暴力的方式。(3)法国不少城市建立了自治的公社,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城市及其控制的城郊农村,成为独立的城市共和国。
过渡: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个问题:西欧城市兴起的途径有哪些?著名的城市有哪些?
(学生活动: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性学习,并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交流探究方法、思考探究角度,形成思维碰撞。)
教师总结:汇总学生探究学习成果,并点拨:
(1)一些原来用来防御敌人的领主城堡逐渐成了当地居民经济与社会活动的中心,即城市;(2)有的城市依托一些修道院或教堂发展起来;(3)有些城市由商路上的定居点发展而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合作探究、归纳总结的能力。
城市的复兴和手工业、商业的繁荣为西欧文化教育事业注人了活力,是推动大学应运而生的因素之一。这就是下一子目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大学的诞生。
三、大学的诞生
牛津大学,简称“牛津”,位于英国牛津,是一所誉满全球的世界顶级研究型书院联邦制大学,与剑桥大学并称“牛创”,与创桥大学伦敦大学学院、帝国理I.学院、伦敦政泊经济学院同属“G5超级精英大学”。
牛津大学涌现出批引领时代的科学巨匠,培养了大量开创纪元的艺术大师以及国家元首,包括27位英国首相、64位诺贝尔奖得主以及数十位世界各国元首和政商界领袖。这些都为牛津大学奠定了世界近现代学术文化中心的地位。其在数学,物理、医学、法学、商学等多个领域拥有崇高的学术地位及广泛的影响力,被公认为是当今世界最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
牛津大学所体现出来的大学精神即对卓越有绝对的追求,无论是在教学还是科研上,都永远不会安于现状,持续地追求极致。
2016年9月,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了2016——2017年度第13版世界大学排名,其中牛津大学排名第一。
1.牛津大学创办于何时?其特点是什么?
生:(1)1168年。(2)牛津大学是英国最古老的大学。
2.剑桥大学创办于何时?
生:1209年。
3.巴黎大学成立于何时?成立的目的是什么?成立后的发展状况如何?
生:(1)12世纪中叶。
(2)源自教师自治团体,因维护自身群体利益而生。
(3)接受教会的资助和管理,发展为欧洲的著名大学。
4.欧洲大学制度形成于何时?其内容有哪些?
生:(1)15世纪以后。(2)如获得学士学位一般需四年寒窗,获得硕士、博士学位则需更长的时间。
5.大学的诞生有着怎样的积极的历史意义?
生:(1)大学的诞生标志着西欧社会出现了具有相对独立地位的高等教育与研究单位,形成了专业的教学和研究队伍。
(2)大学不仅成为整个社会知识积累与传承的重要场所,而且逐渐成为新思想和新发明的中心,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思想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近代大学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了丰富的办学经验。
课堂小结:
通过学习中古时期西欧的乡村与城市,知道庄园既是西欧中古社会的基础,又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知道了西欧城市兴起的原因,作用、规模,以及城市兴起后开展的维护权益的斗争及结果;了解了中古西欧的大学,知道了最为著名的大学有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了中古西欧的文明,尤其是西欧城市的兴起,孕育了近代文明。
板书设计:
庄园制度
西欧的乡村与城市 城市的兴起 大学的诞生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采用了自主学习、探究交流、成果展示的课堂教学流程最大的亮点:一是成功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二是采用多媒体技术,将历史知识与相关学科知识进行有效整合,特别是历史与地理、语文等学科的融合运用。
课件18张PPT。巴黎大学是欧洲最古老的大学之一,坐落在法国首都巴黎,前身是建于1257年的索邦神学院,1261年正式使用“巴黎大学”一词。但更早可以追溯到1150——1160年,已有了天主教修士建学的学生已经上万,许多来自欧洲的邻国。在很长时间里,巴黎大学同教皇和国王都有特殊关系。17世纪,宰相黎世留出任巴黎大学的校长,使巴黎大学有了飞速的发展,奠定了它的国际威望。1793年受拿破仑教育改革影响而撤销,1896年重建。巴黎大学巴黎第二大学巴黎第三大学在1968年法国学生发生学潮之后,巴黎大学被拆分成13座独立的大学。一、庄园制度1.庄园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在庄园制度中贵族包含了哪些阶层?
2.庄园中农奴的地位是怎样的?
3.庄园中的田地分成哪几类?农奴份地上的年收入是怎样分配的?
4.西欧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秩序确立的基础是什么?在西欧封建社会中两大基本对立阶级是什么?
5.在西欧庄园经济中领主是如何剥削农奴的? 封建等级制 蛮族统治者立国前后,通常以土地来分赐部下,受封的贵族再把土地犒赏给属下,以此类推,逐级封赐,直到最低一级贵族——骑士。这就逐渐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封建等级关系和庄园制度。  受封的中小封建主和骑士直接向自己的领主效忠并承担服兵役等封建义务;
  领主有义务保护自己的附庸和调节附庸之间的纠纷。领 主附 庸领主领主附庸附庸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形成及特点 庄园制度的形成 庄园是中世纪的西欧乡村最基本的经济社会组织方式。
庄园为封建主所领有。庄园主自己持有部分耕地,为“自营地”;另将部分耕地分给农奴耕种,为“份地”。庄园出现于9世纪,12、13世纪达到鼎盛,14、15世纪趋于衰落、逐渐解体。庄园制度的特点每个庄园都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实体;庄园领主(封臣)需向授予他们土地的更高一级的领主(封君)效忠,并为后者承担自备马匹、应召出征的义务;封君应保护封臣的荣誉、财产、和生命,一般不干预封臣庄园的内部事务;庄园中的主要劳动对象是农奴,他们被剥夺了基本自由,是领主的主要剥削对象;领主的身份和农奴的身份都是世代承袭的。 份地——庄园主将部分耕地分给农奴耕种,农奴获得份地,必须承担劳役,缴纳捐税。随着经济、贸易的发展,农奴所承担的劳役逐渐改为提供实物地租或货币地租。不经庄园主同意,农奴不得离开;份地可以继承,但必须缴纳继承税。 自营地——是庄园内最肥沃的土地,由农奴定期无偿耕作,收成全部归领主。农奴还需上缴家禽、鸡蛋、肉、酒等实物地租,向领主缴纳人头税、结婚税等货币地租,并不定期为领主服兵役和从事筑路、建房等劳役,这些属劳役地租。 以庄园为基础,西欧确立了相对稳定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秩序。在西欧封建社会中,农奴和领主构成了两大基本对立阶级。自营地与份地 二、城市的兴起1、重新兴起的时间:11—12世纪。
2、特点:手工业者和商人聚集到交通便利、安全 可靠的地方,从事商业活动,久而久之,这些地方形成了城市。 3、著名城市:法兰克福、威尼斯、热那亚等。
西欧城市的重新兴起马赛城市争取自治的斗争原因:城市一般建在领主和教会的土地之上,所以常受到领主和教会的盘剥;城市壮大之后,就力求摆脱他们的严格控制; 12世纪初,法国北部城市琅城人民向统治它的主教赎买了自治权,建立了自治机构。这个贪得无厌的主教将赎金花光后,就取消了琅城的自治权。愤怒的琅城人民发动起义,冲进主教住宅,杀死了主教。面对国王和领主的联合镇压,琅城人民继续斗争,十几年后终于赢得了自治。琅城人民起义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意义经济方面:商业的繁荣加强了各地的经济联系,推动了金融业的发展。政治方面:城市里的市民阶级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思想文化方面:为适应新兴市民的需要,城市兴起了反映新的世俗生活观念的市民文化。为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 总之,城市的兴起对瓦解西欧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起着重要作用。三、大学的诞生牛津大学1.牛津大学
创办时间:
特点:1168年是英国最古老的大学剑桥大学2.剑桥大学
创办时间:
1209年巴黎大学3.巴黎大学
创办时间:
目的:
发展状况:
12世纪中叶源自教师自治团体,因维护自身群体利益而生。接受教会的资助和管理,发展为欧洲的著名大学。大学的诞生有着怎样的积极的历史意义?(1)大学的诞生标志着西欧社会出现了具有相对独立地位的高等教育与研究单位,形成了专业的教学和研究队伍。
(2)大学不仅成为整个社会知识积累与传承的重要场所,而且逐渐成为新思想和新发明的中心,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思想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近代大学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了丰富的办学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