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帝国与查士丁尼法典》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岳麓书社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中古时期的欧亚国家”第9课内容,本课从“拜占庭帝国的兴衰”“查士丁尼大帝”“《查士丁尼法典》”个三子目介绍拜占庭帝国的兴衰变迁史、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地域范围、都城、文化成就及其灭亡的史实。
2.阅读《查士丁尼法典》的部分内容,知道其法律成就。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习拜占庭帝国的兴衰变迁史,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对重要文献《查士丁尼法典》和主要人物(查土丁尼)的评价,提高学生全面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拜占庭帝国的兴亡史,意识到树立文明需要坚持开放交流的价值观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拜占庭帝国的兴衰《查士丁尼法典》。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拜占庭帝国的兴衰,正确评价《查士丁尼法典》。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PPT课件展示《拜占庭的故事》封面图,教师介绍《拜占庭的故事》。
《拜占庭的故事》作者是王其钧。
内容梗概:拜占庭帝国于公元5世纪左右出现在欧洲东部的领土之上,作为古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它承袭了一些古典文化的精髓,同时又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衍生出了许多新的政治、文化及艺术理念,从而使拜占庭帝国最终摆脱了古罗马的束缚,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在历史上存在一千多年的大国,至今其传统的影响仍然表现在东欧及俄罗斯的文化、风俗等许多方面。
本书以时间为主线,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向读者讲述了拜占庭帝国从兴起到衰亡的全过程,并对其在建筑和艺术方面的成就进行了一番细致的分析,让读者可以从多个视角上了解到拜占庭帝国曾经的辉煌。
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拜占庭帝国与查士丁尼法典》,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兴衰及其历史贡献。【设计意图】复习旧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拜占庭帝国的兴衰
【问题导引】
学习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P45到P46第一段小字部分,先自主学习,再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记录学习成果,整理作答。学习目标:PPT课件展示。
1.拜占庭帝国与东罗马帝国是怎样的关系?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在哪儿?其地位如何?
2.拜占庭帝国的繁盛期是哪一段时间?
3.拜占庭帝国的地理位置有何重要性?
4.拜占庭帝国是如何灭亡的?【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的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展示团队精神风貌、培养团结协作意识、体验分享学习成果的快乐。)
【展示提升】
学生活动:学生独立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形成思维碰撞。
教师总结:归纳学生的学习成果,并进行适度的点拨以完善答案。
1.拜占庭帝国与东罗马帝国是怎样的关系?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在哪儿?其地位如何?
生:(1)拜占庭帝国由古代罗马帝国分裂而成,因其以东部城市君士坦丁堡为首都,历史上又称东罗马帝国。(2)君士坦丁堡。(3)君士坦丁堡是西亚与欧洲最大的城市。
2.拜占庭帝国的繁盛期是哪一段时间?
生:9一11世纪。
3.拜占庭帝国的地理位置有何重要性?。
生:拜占庭帝国处于三大洲(亚洲、非洲、欧洲)交界的战略要地。
4.拜占庭帝国是如何灭亡的?
生:(1)14世纪初,突厥人建立的奥斯曼帝国成为拜占庭帝国的最大威胁。(2)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古庭帝国灭亡。
【探究延伸】
过渡:通过问题引导和展示提升对两个环节的学习,知道了拜占庭帝国的兴衰的史实。现请同学们根据所学内容,并结合课前预习,谈谈你是如何认识和评价拜占庭文化的?
(学生活动: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性学习,再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交流探究心得,形成思维碰撞。
教师总结:抽1--2个学习小组的代表展示合作探究的学习成果,并汇总、梳理、点拨:拜占庭文化在中古时期的欧洲占有重要地位,它博采众长,既保留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又吸收了东方文明成果,对欧洲乃至后世影响深远。)
通过对“拜占庭帝国的兴衰”的学习,了解了拜占庭帝国的兴衰的基本史实,知道了拜占庭文化的地位,但是拜占庭帝国历史上的哪一位皇帝最著名呢?我们学习下一知识点:查士丁尼大帝。
二、查士丁尼大帝
查士丁尼483年生于托莱索(在今南斯拉夫境内)的农民家庭。他是查士丁世的侄儿。查士丁二世只是一个目不识丁的色雷斯农民,靠军队发迹,登上东罗马君主宝座。查士丁一世对自幼跟随着自己的侄儿查士丁尼寄予了厚望,让他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从518年后,查士丁尼就协助叔父掌理政务,担任帝国行政指导。公元527年,他继承了叔父的权位,正式成为罗马皇帝。
查士丁尼在即位的那天起,就把重建罗马奴隶制帝国的统治当作终生奋斗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在军事上,他东征西讨;花了20年的时间打败波斯帝国,击溃汪达尔族,从哥特人手中收复了意大利北非和西班牙的一部分,地中海再次成为罗马的内湖。在国内,查士丁尼把注意力集中在反对政府的腐败作风上,鼓励发展工商业,着手大兴土木,建筑城堡、修道院和教堂。君士坦丁堡著名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就是其中的一座。大兴土木及应付战争耗资巨大,导致税收加重,酿成许多地方叛乱,几乎推翻查士丁尼的统治。565年,查士丁尼去世,不久东罗马再度走向衰落。
(阅读材料,并结合教材P46--47子目“查士丁尼大帝”的内容,归纳查士丁尼大帝的历史活动,并对其进行评价,可以自主学习,也可以合作探究。教师总结:抽2-3个学习小组的代表展示合作探究的学习成果,教师汇总梳理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成果,并点拨。)
历史活动:(1)查士丁尼成年后跟随叔父查士丁从军,经历了战争考验。后来,受叔父宠信的查士丁尼随之成为皇位继承人,并于527年正式登基。(2)查士丁尼率领军队东征西伐;从蛮族手中一度夺回了不少失地,包括北非、亚平宁半岛、西班牙部分地区。(3)查士丁尼即位后很快指令成立法律编委会,主持编纂了《查士丁尼法典》。
人物评价:(1)查士丁尼是最后一位试图复兴古罗马帝国的皇帝,尽管他部分取得了成功,但所有政治与军事功业都随着他的去世而烟消云散,留给后世的最大遗产是他主持编纂的《查士丁尼法典》。(2)查士丁尼一世在位近40年,是帝国历代皇帝中文治武功最出色的一位,是拜占庭帝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设计意图】培养学生阅读史料、拓展视野的意识,并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获取知识的能力。
《查士丁尼法典》是查士丁尼留给后世的最大遗产,那么关于《查士丁尼法典》我们应该掌握哪些知识要点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查士丁尼法典》。
三、《查士丁尼法典》
《查士丁尼法典》来源于《罗马法》。
公元526年2月,查士丁尼大帝颁布一-项敕令,任命特里布尼厄斯组织一个由10名法学家组成的委员会,主席由“圣官廷”的前司法长官约翰担任。委员会有权力用现存的所有资料,并可加以增删、修订,随后把这些敕令分别标上发布皇帝的名号,以及施行的对象与日期,再按内容分类,按时间先后排列。
这部《敕法汇集)在公元529年颁布施行,也就是著名的《查士丁尼法典》。
通过阅读材料,我们从总体上了解了《查士丁尼法典》,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查士丁尼法典》。
【基础梳理】
1.《查士丁尼法典)的制定目的:维护国家安定。
2.《查士丁尼法典》的制定概况:查士丁尼即位后很快指令成立法律编委会,要求对自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以来的罗马法进行系统整理,并于529年正式颁布《查士丁尼法典》。【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整理教材知识要点的能力。
【探究延伸】
过渡:通过对基础梳理环节的学习,知道了《查士丁尼法典》的史实。根据《查士丁尼法典》的内容,说说《查士丁尼法典》的实质,并简单评价《查士丁尼法典》。
(学生活动: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性学习,再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汇报学习成果、交流探究心得,形成思维碰撞。)
老师点拨:(1)内容:《查士丁尼法典》包含现代法律分类的大部分类型,如基本人权、婚姻、家庭、妇女权益、财产继承、转让、买卖、租赁、借贷、合同等行为规范,也包含现代社会所没有的内容,如返还逃亡奴隶与隶农、保护非自由人子女、允许人身买卖等条款。
(2)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3)评价:《在士于尼法典》是不同时期的罗马统治者制定与颁布的法律法规、命令的汇编,还吸收了许多法学家的研究成果,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对现代法律体系影响至深。【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导,认识历史文献在史料实证中的作用。
课堂小结:
本课学习了拜占庭帝国的兴衰、查士丁尼大帝和《查士丁尼法典》三个子目,了解了拜占庭帝国的兴衰、查士丁尼和《查士丁尼法典》的基本史实,知道了查士丁尼的主要历史活动,认识到拜占庭帝国的衰落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板书设计: 拜占庭帝国的兴衰拜占庭帝国与查士丁尼法典 查士丁尼大帝
《查士丁尼法典》
教学反思:
在引导学生探究评价查士丁尼大帝时,极力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围绕“查士丁尼的活动”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渠道,尤其是通过研读教材和网络搜集材料,并在学习小组内和学习小组间交流分享学习成果,完善问题答案。通过这一过程,引导学生认识网络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工具,也是探究知识的工具,进而形成正确的运用网络的观念。
课件14张PPT。作者:
内容梗概: 王其钧 拜占庭帝国于公元5世纪左右出现在欧洲东部的领土之上,作为古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它承袭了一些古典文化的精髓,同时又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衍生出了许多新的政治、文化及艺术理念,从而使拜占庭帝国最终摆脱了古罗马的束缚,以一个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在历史上存在一千多年的大国,至今其传统的影响仍然表现在东欧及俄罗斯的文化、风俗等许多方面。一、拜占庭帝国的兴衰1.拜占庭帝国与东罗马帝国是怎样的关系?拜占庭帝国的
首都在哪儿?其地位如何?
2.拜占庭帝国的繁盛期是哪一段时间?
3.拜占庭帝国的地理位置有何重要性?
4.拜占庭帝国是如何灭亡的? 罗马帝国西罗马——罗马东罗马—君士坦丁堡(395年)(拜占庭)(476年灭亡)拜占庭帝 国西罗马帝国 东罗马帝国
(拜占廷帝国) 君士坦丁堡就是现在的土耳其城市伊斯坦布尔。它曾是世界上最大最富裕的城市,曾是拜占庭帝国和后来土耳其帝国的中心。君士坦丁堡的艺术和文化教育在当时的学校和教堂相当兴盛。395罗马帝国分裂5277世纪“黄金时期”9世纪查士丁尼继位阿拉伯人入侵145311世纪外族入侵476西罗马帝国灭亡版图仅剩希腊半岛和爱琴海地区希腊国家奥斯曼土耳其人入侵灭亡565帝国拜占庭14世纪初 拜占庭首都君士坦丁堡处于欧洲、亚洲、非洲的交汇点,自古以来就是世界各地商船汇集的地方,也是丝绸之路的终点,发达的国际贸易给当地居民带来了巨额的财富。拜占庭出口物资有玻璃、马赛克镶嵌画、高级丝织品和锦缎、武器、葡萄酒、金银货币、珠宝首饰和工艺品。农业的稳定,城市的发展,工商业的繁荣,帝国的财富,增强了国力。15世纪中叶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帝国衰落的启示: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 保守狭隘使文明衰落尼查士丁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483年-565年) 公元527年,查士丁尼继承了叔父权位,成为东罗马皇帝 。他雄心勃勃,力图重振昔日罗马帝国的雄风,对内加强贵族统治,对外积极扩张,指挥着帝国的战车在欧亚大陆上横冲直撞,帝国战马的铁蹄四处践踏。查士丁尼统治时期拜占庭帝国国力空前强盛,本人被称为查士丁尼大帝。他统治期间,不仅阻挡了野蛮民族在边疆的骚扰,甚至几乎恢复了昔日罗马帝国的光辉。大帝 圣索非亚大教堂:建筑和艺术的结晶为了稳固帝国的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 查士丁尼非常重视法律文献的整理和汇编。他说:“我过去是恺撒,我现在是查士丁尼,我因为受到上帝的意志而笔削诸于法律……”,他下令编纂法典,组成以法学家特里波尼安为首的法典编纂委员会。查士丁尼及其随从①时间:②目的:③制定概况:
三、《查士丁尼法典》529年维护国家安定。 查士丁尼即位后很快指令成立法律编委会,要求对自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以来的罗马法进行系统整理,并于529年正式颁布《查士丁尼法典》。④内容:《查士丁尼法典》包含现代法律分类的大部分类型,如基本人权、婚姻、家庭、妇女权益、财产继承、转让、买卖、租赁、借贷、合同等行为规范,也包含现代社会所没有的内容,如返还逃亡奴隶与隶农、保护非自由人子女、允许人身买卖等条款。⑤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⑥评价:《在士于尼法典》是不同时期的罗马统治者制定与颁布的法律法规、命令的汇编,还吸收了许多法学家的研究成果,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对现代法律体系影响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