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初中生100m短跑成绩约为10s
B.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
C.现在用的乒乓球的直径约为60mm
D.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时间约为4s
2.一块橡皮从桌面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大约是( )
A.0.5 s B.1s C.1.5 s D.2s
3.下列时间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
A.脉搏跳动10次所用的时间约为8s
B.一节课的时间大约为45s
C.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min
D.初中生跑800m所需的时间为1h
4.下列过程中,经历的时间差不多为1秒的是( )
A.人的眼睛眨一下的时间 B.人呼吸一次的时间
C.人的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 D.人行走5米路程所需的时间
5.如图所示停表,其分度值为( )
A.1s B.0.5s C.0.2s D.0.1s
6.为了准确测量心率下列方法最恰当的是( )
A.用停表测量1分钟内心跳的次数
B.连续测量3分钟内心跳的次数,再计算出1分钟内心跳的次数
C.用停表测量半分钟内心跳的次数再乘以2,求出1分钟内心跳的次数
D.分别用停表测量安静时和运动后1分钟内心跳的次数,再求出平均值
7.如图中停表的读数正确的是( )
A.3.5min 8.3s B.3.5min 38.3s C.3min 8.3s D.3min 38.3s
8.如图所示,物块的长度是( )
A.16.0cm B.1.60cm C.1.60mm D.1.60dm
9.小明同学在物理课上学习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用一把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来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测量结果分别为18.30mm、18.31mm、18.29mm和18.50mm,其中错误的是( )
A.18.30mm B.18.31mm C.18.29mm D.18.50mm
10.如图所示,表示三种测量木条AB长度的方法,这三种方法中( )
A.图甲是正确的 B.图乙是正确的 C.图丙是正确的 D.都有错
11.以下描述中不属于减小误差的方法是( )
A.测量课本宽度时,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B.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时,选择测量50张纸的厚度,再除以50
C.测量人造卫星上的零件大小时,用螺旋测微器测量
D.测量作业本长度时,读数的时候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12.测量物体长度时造成误差的原因有( )
A.估读时的偏差
B.刻度尺的刻度没有贴紧被测物体
C.记录时粗心大意
D.读数时视线跟刻度尺不垂直
13.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
A.误差就是测量中的错误
B.误差是由测量者的粗心造成的
C.误差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D.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14.下列说法中与实际相符的是( )
A..一枚壹角硬币的厚度约为2.4厘米
B..一支新的铅笔的长度约为1.75米
C..步行的速度约为1.1 米/秒
D.某学生的身高为160分米
15.以下数据最接近一间普通教室的天花板距地面的高度是( )
A.5.5m B.3.5 m C.2.0m D.1.5m
一、选择题(共11小题)
1.关于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书写一个数字所用的时间约1 s
B.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2 s
C.升旗唱国歌用时约3 min
D.普通中学生跑100 m用时约10 s
2.下列各过程中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
A.人眼睛迅速一眨 B.人打一个哈欠
C.人正常呼吸一次 D.人的心脏跳动一次
3.刘翔跑完110米栏所需的时间最接近于( )
A.5秒 B.13秒 C.21秒 D.30秒
4.如图所示是小红同学精确测量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下面读数正确的是( )
A.20s B.3.2min C.200s D.180s
5.多吃水果有益于人体的健康,下列四种水果成熟后,一般情况下,单个水果体积最接近2cm3的是( )
A.木瓜 B.菠萝 C.龙眼 D.椰子
6.小代在中考前参加了身体素质测试,以下四项测试记录与事实明显不符的是( )
A.身高1.70m B.体重60kg
C.百米成绩9.85s D.体温37C
7.在测量一本书的宽度时,四次测量记录为:12.38cm、12.36cm、12.38cm、12.34cm,则这本书宽度的平均值是( )
A.12.38 cm B.12.37 cm C.12.365cm D.12.36 cm
8.关于物理实验中的错误和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将能完全消除误差
B.错误只能减少,不能消除
C.误差的产生可能与测量工具有关
D.测量时多估读几位数字就可以减小误差
9.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认真操作和记录结果,就能避免误差
B.只要实验方法合理、测量工具精密,误差就可以避免
C.用正确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D.测量中要避免错误是不可能的
10.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测量时出现了误差,则说明一定出现了错误
B.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C.误差是由于操作不规范造成的
D.改进实验方法,采用精密仪器,去测量长度,可消除误差
11.使用一个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 )
A.正常 B.偏小 C.偏大 D.无法比较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2.小聪用刻度尺测量弟弟脚印的长度(如图所示),测量结果为 cm。
13.在图中,圆筒的直径d为 cm,秒表的读数为 s。
14.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 cm。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2018?山西)在通常情况下,你的脉搏1min跳动的次数约为( )
A.20次 B.40次 C.70次 D.140次
2.(2018?济宁)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下列选项中与PM2.5颗粒物大小相当正确的是( )
A.米粒 B.柳絮 C.细菌 D.原子
3.(2018?广州)如图是常用的5号电池的示意图,其型号的另一种表示方法为“14500”,前两位数是直径,后三位数是高度这型号电池高度为( )
A.14mm B.145mm C.500mm D.50.0mm
4.(2018?怀化)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长度的实验,所记录的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
A.5.3cm B.5.25cm C.3.25cm D.3.3cm
5.(2017?柳州)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为( )
A.158毫米 B.158厘米 C.158米 D.158千米
6.(2016?郴州)同学们估测教室里讲台的高度,结果正确的是( )
A.80m B.80dm C.80cm D.80mm
二.填空题(共4小题)
7.(2018?十堰)小明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定硬币的直径,测得1枚硬币的直径是 cm。
8.(2018?恩施州)如图,圆锥体的高h为 cm
9.(2017?六盘水)如图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 cm。
10.(2018?贺州)器材:一把量程为0~20cm,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一条足够长且不可伸长的细绳、红、蓝双色标记笔:利用细绳快速制作、准确测量96.5cm长物体的简易尺,并结合给出的刻度尺设计测量方案。
(1)制作方法: (合理即可)。
(2)测量方案: (合理即可)。
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选择题(共15小题)
1.估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下列所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初中生100m短跑成绩约为10s
B.一元硬币的直径约为2.5cm
C.现在用的乒乓球的直径约为60mm
D.一块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时间约为4s
【解答】解:
A.目前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百米成绩不可能达到10s,一般在15s左右,故选项A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大拇指的宽度大约在2cm左右,一元硬币的直径略大于2cm,在2.5cm左右,故选项B符合实际;
C.现在用的乒乓球直径约4cm=40mm,故选项C不符合实际;
D.课桌的高度在80cm左右,橡皮从课桌表面掉到地上的时间不到1s。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B。
2.一块橡皮从桌面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大约是( )
A.0.5 s B.1s C.1.5 s D.2s
【解答】解:课桌的高度在75cm左右,一块橡皮从桌面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约0.5s;
故选:A。
3.下列时间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
A.脉搏跳动10次所用的时间约为8s
B.一节课的时间大约为45s
C.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min
D.初中生跑800m所需的时间为1h
【解答】解:A、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跳动10次的时间在8s左右。故A符合实际;
B、中小学一节课的时间一般为45min=2700s.故B不符合实际;
C、地球自转一周时间约为24h,也就是地球上的一昼夜。故C不符合实际;
D、初中生跑800m的时间一般在200s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
4.下列过程中,经历的时间差不多为1秒的是( )
A.人的眼睛眨一下的时间 B.人呼吸一次的时间
C.人的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 D.人行走5米路程所需的时间
【解答】解:A、人眼睛迅速眨一下,约为0.6秒,不符合题意;
B、人正常呼吸一次,大约用时3s左右,不符合题意;
C、人体心脏一分钟跳动60﹣100次,因此跳动一次大约需要1s左右,符合题意;
D、人的步行速度约为1m/s,因此行走5m所需的时间约5s,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如图所示停表,其分度值为( )
A.1s B.0.5s C.0.2s D.0.1s
【解答】解:由图可知,在中间小表盘上5min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in,即分度值为1min;
在周围的大表盘上5s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s,即分度值为1s。
故选:A。
6.为了准确测量心率下列方法最恰当的是( )
A.用停表测量1分钟内心跳的次数
B.连续测量3分钟内心跳的次数,再计算出1分钟内心跳的次数
C.用停表测量半分钟内心跳的次数再乘以2,求出1分钟内心跳的次数
D.分别用停表测量安静时和运动后1分钟内心跳的次数,再求出平均值
【解答】解:
(1)在用停表测量心跳时,误差的主要来源是启动和停止时的反应时间;由于人的眼睛不能估得非常准,所以存在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估读时造成的偏差,从减小误差的角度看连续测量3分钟内心跳的次数,再计算出1分钟内心跳的次数,这样减小因启动和停止时产生的测量误差,故AC错误,B正确;
(2)安静时和运动后1分钟内心跳的次数有很大差别,不能求平均值,故D错误。
故选:B。
7.如图中停表的读数正确的是( )
A.3.5min 8.3s B.3.5min 38.3s C.3min 8.3s D.3min 38.3s
【解答】解:
由图知,内侧指针指在3以后接近4,表示分针超过3.5min,外侧指针指在38和39中间小格处,表示38.3″,所以停表的读数为3min38.3s。
故选:D。
8.如图所示,物块的长度是( )
A.16.0cm B.1.60cm C.1.60mm D.1.60dm
【解答】解:图示刻度尺1cm之间分为10个小格,故最小刻度值为1mm;起始端从0开始,末端与1.6cm刻度线对齐,估读为1.60cm.物块的长度是1.60cm。
故选:B。
9.小明同学在物理课上学习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用一把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来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测量结果分别为18.30mm、18.31mm、18.29mm和18.50mm,其中错误的是( )
A.18.30mm B.18.31mm C.18.29mm D.18.50mm
【解答】解:
在几个长度测量结果中:18.50mm与18.30mm、18.31mm、18.29mm相差较大,所以是错误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如图所示,表示三种测量木条AB长度的方法,这三种方法中( )
A.图甲是正确的 B.图乙是正确的 C.图丙是正确的 D.都有错
【解答】解:
A、要从刻度尺的零刻线开始测起,所以A错;
B、零刻线磨损的可以从其他的整刻线开始测起;但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所以B错;
C、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没有紧贴被测长度,所以C错;
D、由上分析可知A、B、C图都有错,所以是D正确的。
故选:D。
11.以下描述中不属于减小误差的方法是( )
A.测量课本宽度时,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B.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时,选择测量50张纸的厚度,再除以50
C.测量人造卫星上的零件大小时,用螺旋测微器测量
D.测量作业本长度时,读数的时候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解答】解:A、测量课本宽度时,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A不符合题意;
B、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时,选择测量50张纸的厚度,再除以50,用累积法减小误差,故B不符合题意;
C、测量人造卫星上的零件大小时,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用螺旋测微器测量、可以减小误差,故C不符合题意;
D、测量作业本长度时,读数的时候视线与刻度面垂直,是正确的读数方法,不可以减小误差,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2.测量物体长度时造成误差的原因有( )
A.估读时的偏差
B.刻度尺的刻度没有贴紧被测物体
C.记录时粗心大意
D.读数时视线跟刻度尺不垂直
【解答】解:A、不同人对估读的结果可能不同,估读时的偏差是造成误差的原因之一,符合题意;
B、刻度尺的刻度没有贴紧被测物体,这属于操作中的错误,不是误差,不合题意;
C、记录时粗心大意,会造成结果错误,而不是误差,不合题意;
D、读数时视线跟刻度尺不垂直,会造成结果错误,而不是误差,不合题意。
故选:A。
13.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
A.误差就是测量中的错误
B.误差是由测量者的粗心造成的
C.误差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D.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解答】解:测量过程中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存在差异,即误差总是存在的,只能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的减小,一般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来减小误差。故ABC错误。
故选:D。
14.下列说法中与实际相符的是( )
A..一枚壹角硬币的厚度约为2.4厘米
B..一支新的铅笔的长度约为1.75米
C..步行的速度约为1.1 米/秒
D.某学生的身高为160分米
【解答】解:
A、4枚一角硬币叠放的高度在1cm=10mm左右,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在2.5mm=0.25cm左右。故A不符合实际;
B、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新铅笔的长度略小于20cm,在18cm=1.8dm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步行速度约1.1m/s。故C符合实际;
D、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60cm=16dm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C。
15.以下数据最接近一间普通教室的天花板距地面的高度是( )
A.5.5m B.3.5 m C.2.0m D.1.5m
【解答】解:
一层楼的高度在3.5m左右,普通教室的天花板距地面的高度与此差不多,在3.5m左右。
故选:B。
选择题(共11小题)
1.关于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书写一个数字所用的时间约1 s
B.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2 s
C.升旗唱国歌用时约3 min
D.普通中学生跑100 m用时约10 s
【解答】解:
A、正常情况下,认真书写一个数字的时间约1s。故A正确;
B、课桌的高度在0.8m左右,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1s。故B错误;
C、升旗唱国歌用时约50 s,故C错误;
D、男子百米世界记录略小于10s,中学生跑100m的时间在16s左右。故D错误。
故选:A。
2.下列各过程中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
A.人眼睛迅速一眨 B.人打一个哈欠
C.人正常呼吸一次 D.人的心脏跳动一次
【解答】解:A、人眼睛迅速一眨,需要的时间很短,大约在0.12~0.2s之间;不会接近1s;故A错误;
B、人打一个哈欠的时间在5s左右,远远大约1s;故B错误;
C、人的正常呼吸频率在每分钟16~20次,即呼吸一次的时间为3s多一点;故C错误;
D、人的脉搏在每分钟60次多一点,即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故D正确;
故选:D。
3.刘翔跑完110米栏所需的时间最接近于( )
A.5秒 B.13秒 C.21秒 D.30秒
【解答】解:
一般中学生百米赛跑的成绩在15s左右,刘翔110m栏的时间应该不大于中学生的百米赛跑成绩,但不会小于10s,所以13s比较合适。
故选:B。
4.如图所示是小红同学精确测量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下面读数正确的是( )
A.20s B.3.2min C.200s D.180s
【解答】解:
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3”和“4”之间,偏向“3”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
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0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s,指针在20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20s,即停表的读数为3min20s=200s。
故选:C。
5.多吃水果有益于人体的健康,下列四种水果成熟后,一般情况下,单个水果体积最接近2cm3的是( )
A.木瓜 B.菠萝 C.龙眼 D.椰子
【解答】解:木瓜、菠萝、龙眼、椰子成熟后,一般情况下,单个瓜果体积最接近2cm3的是龙眼,其余水果的体积都远远大于2cm3;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6.小代在中考前参加了身体素质测试,以下四项测试记录与事实明显不符的是( )
A.身高1.70m B.体重60kg
C.百米成绩9.85s D.体温37C
【解答】解:
A、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接近成年人,在170cm=1.70m左右。故A符合实际;
B、中学生平均质量在50kg左右,个别同学质量大一些,可以达到60kg。故B符合实际;
C、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百米成绩不可能小于10s,一般在15s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
D、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D符合实际。
故选:C。
7.在测量一本书的宽度时,四次测量记录为:12.38cm、12.36cm、12.38cm、12.34cm,则这本书宽度的平均值是( )
A.12.38 cm B.12.37 cm C.12.365cm D.12.36 cm
【解答】解:
书的宽度为L==12.365cm≈12.37cm。
故选:B。
8.关于物理实验中的错误和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将能完全消除误差
B.错误只能减少,不能消除
C.误差的产生可能与测量工具有关
D.测量时多估读几位数字就可以减小误差
【解答】解:
误差是指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的产生与测量工具有关,与测量的人有关;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的减小,不能完全消除误差;而错误是可以避免或消除的;
减小误差的办法有:尽量使用较精密的测量工具,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等等;多估读几位数字不可以减小误差。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9.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认真操作和记录结果,就能避免误差
B.只要实验方法合理、测量工具精密,误差就可以避免
C.用正确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D.测量中要避免错误是不可能的
【解答】解:AB、误差是在遵守操作规则下测量过程中产生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即使认真操作和记录结果,实验方法合理、测量工具精密,也不能完全避免误差,故AB错误;
C、在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故C正确;
D、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能避免的,故D错误。
故选:C。
10.下列关于误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测量时出现了误差,则说明一定出现了错误
B.测量时,多测量几次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C.误差是由于操作不规范造成的
D.改进实验方法,采用精密仪器,去测量长度,可消除误差
【解答】解:A、误差就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而错误是不按操作要求测出的结果是可以避免的,因此测量时出现了误差,不一定出现了错误,故A错误。
B、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是减小误差有效的方法之一,故B正确。
C、误差不同于错误,错误是不按操作要求测出的结果,故C错误。
D、改进实验方法,采用精密仪器,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却不能避免误差,故D错误;
故选:B。
11.使用一个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 )
A.正常 B.偏小 C.偏大 D.无法比较
【解答】解:
由于冰箱里的温度比较低,刻度尺会收缩变短一些,再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刻度尺显示的示数会比实际值要偏大一些。
故选:C。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2.小聪用刻度尺测量弟弟脚印的长度(如图所示),测量结果为 15.86 cm。
【解答】解:由图可知,刻度尺分度值是1mm,脚的右侧示数为5.00cm,右侧示数为20.86cm,故脚的长度是20.86cm﹣500cm=15.86cm。
故答案为:15.86。
13.在图中,圆筒的直径d为 1.00 cm,秒表的读数为 228.7 s。
【解答】解:
由图知:
(1)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圆筒左侧与2.00cm对齐,右侧与3.00cm对齐,所以圆筒的直径为d=3.00cm﹣2.00cm=1.00cm;
(2)在秒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3”和“4”之间,偏向“4”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180s;在秒表的大表盘上,1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1s,指针在48.7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48.7s,即秒表的读数为180s+48.7s=228.7s。
故答案为:1.00;228.7。
14.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B (选填“A”或“B”),测出该物体的长度是 1.30 cm。
【解答】解:①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故选B;
②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物体起始位置对应的刻度值是1.00c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是2.30cm,物体的长度L=2.30cm﹣1.00cm=1.30cm。
故答案为:B;1.30。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2018?山西)在通常情况下,你的脉搏1min跳动的次数约为( )
A.20次 B.40次 C.70次 D.140次
【解答】解:A、通常情况下,人的脉搏在每分钟70次左右,远超过20次;故A错误;
B、通常情况下,人的脉搏在每分钟70次左右,远超过40次;故B错误;
C、通常情况下,人的脉搏在每分钟70次左右;故C正确;
D、通常情况下,人的脉搏在每分钟70次左右,达不到140次;故D错误;
故选:C。
2.(2018?济宁)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很小的颗粒,“2.5”是表示颗粒直径的数值,其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二十分之一,下列选项中与PM2.5颗粒物大小相当正确的是( )
A.米粒 B.柳絮 C.细菌 D.原子
【解答】解:头发丝的直径大约是50μm,PM2.5的直径大约是头发丝直径的,
所以PM2.5的直径为=2.5μm=2.5×10﹣6m=2.5×10﹣3mm=2.5×103nm。
A、一粒米的长度在2mm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柳絮的直径在250μm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细菌的直径在2.5μm左右。故C符合题意;
D、原子的直径小于1n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018?广州)如图是常用的5号电池的示意图,其型号的另一种表示方法为“14500”,前两位数是直径,后三位数是高度这型号电池高度为( )
A.14mm B.145mm C.500mm D.50.0mm
【解答】解: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8cm左右,由平时的观察知道,一般5号电池的高度比中学生拳头宽度小一些,所以是5cm=50.0mm。
故选:D。
4.(2018?怀化)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长度的实验,所记录的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
A.5.3cm B.5.25cm C.3.25cm D.3.3cm
【解答】解:
(1)使用刻度尺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分度值;
(2)由图知,在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测量时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2.00cm处当作“0”刻度,右侧示数为5.25cm,减去2.00cm即为物体长度,物体的长度为5.25cm﹣2.00cm=3.25cm。
故选:C。
5.(2017?柳州)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为( )
A.158毫米 B.158厘米 C.158米 D.158千米
【解答】解:
成年人的身高在165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158cm=1580mm=1.58m=0.00158km左右。
故选:B。
6.(2016?郴州)同学们估测教室里讲台的高度,结果正确的是( )
A.80m B.80dm C.80cm D.80mm
【解答】解:
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讲台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8dm=800mm左右。
故选:C。
二.填空题(共4小题)
7.(2018?十堰)小明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定硬币的直径,测得1枚硬币的直径是 2.50 cm。
【解答】解:右端三角板直角顶点对应的刻度值是7.50cm,左端三角板直角顶点对应的刻度值是5.00cm,
则两个三角板直角的顶点之间的距离为:L=7.50cm﹣5.00cm=2.50cm;
即硬币的直径为2.50cm。
故答案为:2.50。
8.(2018?恩施州)如图,圆锥体的高h为 3.22 cm
【解答】解:
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由图知,圆锥体顶端三角板对应的刻度为1.78cm,圆锥体底部对应的刻度为5.00cm,所以圆锥体的高为h=5.00cm﹣1.78cm=3.22cm。
故答案为:3.22。
9.(2017?六盘水)如图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B (选填“A”或“B”),物体的长度为 3.45 cm。
【解答】解: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刻度尺的刻线相垂直,所以B方法是正确的。
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位1m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3.45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3.45cm。
故答案为:B;3.45。
10.(2018?贺州)器材:一把量程为0~20cm,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一条足够长且不可伸长的细绳、红、蓝双色标记笔:利用细绳快速制作、准确测量96.5cm长物体的简易尺,并结合给出的刻度尺设计测量方案。
(1)制作方法: 在细绳一端用标记笔标出0刻度线,用量程为0~20cm、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在细线上依次标五个大格,
第五个格用刻度尺读数 (合理即可)。
(2)测量方案: 使用时,将物体的一端与零刻度线对齐,另一端用刻度尺读数即可 (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