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二次备课
一、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和瓜分中国的狂潮。
教学难点:分析清政府战败的原因和《马关条约》的影响。
二、教学设计
【情景导入】
【自主学习】
(一)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日本对 觊觎已久,征服朝鲜是日本企图 、
的重要步骤。
导火线:1894年,朝鲜 起义。
3. 过程:日军进攻驻守朝鲜的 ,并 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
因1894年是农历 年,这场战争被称为“ ”。
平壤战役:其中率军奋起反击,中炮牺牲的清将是 ,弃城逃跑的统帅是 。
黄海战役: 在 海战中,致远舰管带 等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此战后, 命令主力尚存的 舰队躲进 军港,丧失了
权。
辽东战役:黄海战役之后,日军两路入侵中国。一路渡 江,占领
等地,直逼辽阳。另一路从 登陆,直取 、 。只有旅顺守将 孤军迎敌而败。日军进行了令人发指的 大屠杀。
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日军进攻威海卫,北洋舰队陷入绝境。在援兵无望的情况下, 拒绝率舰队投降,自杀殉国, 全军覆没。
(二)《马关条约》的签订
1.签订:时间: 年,地点: ;中方代表 。
2.主要内容:
A. ;
B. ;
C. ;
D. 等。
3.影响:
A. ;
B. 。
(三)瓜分中国狂潮
1.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后,沙俄联合 、 迫使日本放弃 半岛,日本则向中国索取 白银作为“ ”。
2.表现:以此为契机,列强掀起在中国 、 、
的瓜分中国狂潮。
3.“门户开放”:
此时,美国正在忙于“美西战争”,无暇东顾,后见各国“势力范围”,便于1899年提出“ ”政策,主张利益均沾,机会均等。
实质: 。
4.《各国在华强租海湾和划分“势力范围”情况表》
国别
租界地
势力范围
德国
沙俄
法国
英国
日本
【重难点突破】阅读材料:
材料一 甲午战争中黄海海战中双方舰队力量对比
参战舰数(艘)
总排水量(吨)
平均航速(海里每小时)
鱼雷发射管数(个)
火炮总数(门)
鱼雷艇数(艘)
中国
12
34 466
15.34
27
195
2
日本
12
40 340
16.33
36
268
0
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舰队与日本舰队在哪些方面存在差距?
材料二 李鸿章避战自保,令不遇见对退守威海卫,日军趁机得到黄海制海权……1895年初,日军攻陷威海卫,北洋军全军覆没……清政府无心再战,派李鸿章前往日本议和。
与创建北洋舰队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威海卫战役自身殉国的将领是谁?
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习历史知识,分析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内部原因。
三、课堂小结
四、当堂训练
1.光绪皇帝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追悼在中日海战中壮烈殉国的北洋水师致远舰管带。“足壮海军威”的悲壮场景,从哪部影视剧中可以看到 ( )
A.《鸦片战争》 B.《虎门销烟》 C.《末代皇帝》 D.《甲午风云》
2.一位亲历甲午战争的洋人海员说:“(北洋舰队)如大树然,虫蛀入根,观其外特一小孔耳,岂知腹已半腐。”这一材料可用来说明清朝 ( )
A.舰船数量的劣势 B.洋务运动的贡献 C.甲午战败的原因 D.维新变法的成效
3.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春愁》在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的“往事”指的是哪场战争的失败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 ( )
A.给日本巨额赔款 B.增开新的通商口岸
C.开辟新的内河航线 D.允许日本投资办厂
5.对历史史实进行比较,是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相比,内容都涉及 ①割地 ②赔款 ③开埠通商 ④投资办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思考:
通过《马关条约》,清政府被迫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设厂,而今天中国同样允许外国在中国投资办厂,这二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五、教学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