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辛亥革命
二次备课
学校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早期的武装起义;辛亥革命。
教学难点:探讨辛亥革命的意义。
二、教学设计
【情景导入】
【自主学习】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1.萍浏體起义
(1)时间: 年。 (2)领导人: 、 。
(3)地点:在江西湖南交界的 、 、 发动武装起义。
(4)经过:三万余人参加起义,奋战一个多月后 、 等在长沙遇害。
(5)意义: 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 次武装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2.安庆起义
(1)时间: 年夏 (2)领导人:光复会会员 。
(3)经过:在安庆发动起义,刺杀安徽巡抚 。起义人员与清军激战四小时,因寡不敌
众而失败, 死难。 在浙江 准备策应,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难。
广西起义:
1907年, 与 共同筹划领导 ,袭取 。起义军奋战七昼夜,最终失败。
4.广州起义
(1)时间: 年。 (2)领导人: 、 、 等。
(3)经过:1910年,黄兴在香港设立 ,作为起义的领导机关。革命党人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若战一昼夜,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很多革命党人壮烈牺牲。后来将收敛到的
具烈士遗骨合葬于广州 ,称作“ ”。历史上称这次起义为“ ”。
(4)意义: 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二)武昌起义
1.武昌起义(即 ):①时间: 年 ;②主力: 。
③结果:取得首义胜利。起义军成立 ,推举 为都督 。到11月下旬,全国已经有一半以上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 ”。
辛亥革命的意义:①推翻了 ,宣告了
。②开创了 , 推动了 。打开了 。
【重难点突破】
材料一 革命党人发动的起义(部分)
起义时间
起义名称
1906年冬
①
1907年5月
黄冈起义
1907年6月
七女湖起义
1907年夏
②
1910年
广州新军起义
1911年4月
③
(1)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一中的起义补充完整。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危局如斯敢情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拼将十万头顾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秋瑾
“于帝泣之余,亦以大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黄花岗起义烈士林觉民《与妻书》
(2)材料二体现了秋瑾、林觉民等革命党人的什么精神?
村料三 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寅年八月十九,一个普通却又极不平凡的日子,就在这一天,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变革由此开始,一个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开端。
(3)材料三赞扬了近代史上哪一场革命?这场革命的主要力量是什么?
材料四 皇帝……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被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
依据材料四概括辛亥革命的意义。
课堂小结
四、当堂训练
1. “中国固有的精神其实并未被共和二字所埋没,只有满人已经退席,和先前稍不同”,为冲破“固有的精神”,先进中国人进行了 ( )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 D. 洋务运动
2. 某班同学拟举办辛亥革命系列纪念活动,活动的主题分别确立为“构想共和”“浴血共和”“缔造共和”“维护共和”。以“缔造共和”为主题的纪念活动最应该选择在
A.东京 B.武昌 C.广州 D.南京
3.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功绩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B.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D.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同盟会成立以后,在安庆领导革命党人发动起义的是 ( )
A.孙中山 B.黄兴 C.秋瑾 D.徐锡麟
5.辛亥革命后不久,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谁窃取? ( )
A.张作霖 B.袁世凯 C.段祺瑞 D.冯国璋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二 我们的革命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三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建立。清朝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崩溃,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终于结束。孙中山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中国同盟会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组织?怎样解读中国同盟会纲领?
材料二中所提及到的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各指什么内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是否有联系?能否简单概括其思想内涵?
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习知识,你认为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有哪些?为什么有人说“辛亥革命在欢呼声中失败了?”
(4)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五、教学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