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古诗词三首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 5 古诗词三首 王安石 (1021—1086),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介甫,晚年号半山。王安石主张文道合一,强调文章的现实功能和社会效果。其诗文有不少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等存世。 张籍 (767—830),唐代诗人。字文昌,原籍吴郡(今江苏苏州)。贞元十五年进士,历任太常寺太祝,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等职,故世称“张水部”或“张司业”。张籍是韩愈的学生,其诗多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颇得白居易推崇,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主要作品有《塞下曲》《凉州词》《张司业集》等。 纳兰性德 (1655—1685),清代词人,本名成德,为避太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乾清门侍卫。他是清大学士明珠的公子,文学成就以词为最。共存词三百四十二首,尤以小令见长,时人誉为“清代第一词人”,词集名为《纳兰词》,著有《通志堂集》。1.学会本课4个生字及新词,大声诵读三首古诗词,查阅相关资料,自学并理解诗中字、词、句的意思,记背诗词。(重点)
2.体会作者对家乡思念、挚爱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难点)要求会写的字luò
洛【读音提醒】读“luò”,不要读成“lào”。
【生字释义】洛河,水名,发源于陕西,流入河南。
【辨字组词】洛(洛阳)(洛水)(洛河)骆(luò)(骆驼)
【巧记有方】格中无木水来添。
【例句展示】河南洛阳的牡丹闻名全国。
【成语在线】洛阳纸贵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横撇弧度不宜过大。yú
榆【读音提醒】读第二声“yú”,不要读成第四声“yù”。
【生字释义】榆树,落叶乔木。
【辨字组词】榆(榆木)(榆钱)愉(yú)(愉快)(愉悦)
【巧记有方】小偷刚到,见木跑人(亻)。
【例句展示】故乡的小河边有一棵茂密的大榆树。
【成语在线】榆木疙瘩
【谚语链接】干榆湿柳,木匠见了就走。
【书写指导】“木”竖较长,“俞”撇、捺要对称且舒展。pàn
畔【读音提醒】读“pàn”,不要读成“bàn”。注意区别声母p与b。
【生字释义】①(江、湖、道路等)旁边;附近。②田地的边界。本课的“畔”应取义项①。
【辨字组词】畔(河畔)(耳畔)(江畔)伴(bàn)(伴侣)(陪伴)
【巧记有方】半边有田。
【例句展示】我们经常到附近的湖畔去玩儿。
【书写指导】左部偏上,“半”第二横长而托上,竖为悬针竖。zhàng
帐【读音提醒】声母是zh,而不是ch,不要读成“chàng”。
【生字释义】用布、纱或绸子等做成的有遮蔽作用的东西。
【辨字组词】帐(蚊帐)(营帐)(青纱帐)账(zhàng)(账目)(账本)
【巧记有方】长毛巾。
【例句展示】今年夏天,我买了新蚊帐。
【成语在线】云窗月帐
【歇后语】放蚊入帐——自找麻烦
【书写指导】左部竖为垂露竖,右部捺要伸展有力。 1.“畔”读“pàn”,不读“bàn”。
2.注意“帐”和“胀”的区别,“帐”的左边是“巾”,“胀”的左边是“月”。读写错混提示一字多音同音字词新词解释泊:停船靠岸。
绿:吹绿了。
还:文中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里。
帐:指护卫皇帝军队的营帐。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
数重:几层。
聒碎:搅碎。近反义词近义词:
见——看 还——归
那畔——那边 复恐——又怕
反义词:
还——离 聒——静词义辨析匆匆——匆促课文解读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京 口 瓜 洲 一 水 间,钟 山 只 隔 数 重 山。①
京口和瓜洲不过一水之遥,钟山也只隔着几重青山。
[句解: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 风 又 绿 江 南 岸,明 月 何 时 照 我 还。②
温柔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时候才能够照着我回家呢?
[句解: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洛 阳 城 里 见③ 秋 风,欲 作 家 书 意 万 重。
洛阳城中又刮起了秋风,凉风阵阵吹起了我埋藏在心底的万千思绪,便想写封书信以表对家人的思恋。
[句解:“欲作”这里指想要写。“意万重”这里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第一句说秋天来到了洛阳城,那凄凉摇落之景,勾起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诗人想给亲人写封家书,可铺纸执笔之际,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需要倾吐,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迟迟不能下笔,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游子的情怀。]
秋思
[唐]张籍复 恐 匆 匆 说 不 尽,行 人 临 发 又 开 封。④
又担心时间匆忙有什么没有写到之处,在送信之人即将出发前再次打开信封检查。
[句解:“行人”指捎信的人。“复恐”二字,对诗人的心理刻画入微,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了“又开封”的决定。这个细节正显出他对这封“意万重”家书的重视和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千言万语,唯恐落下一句。]山 一 程, 水 一 程, 身 向 榆 关 那 畔 行,夜 深 千 帐 灯。⑤
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句解: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风 一 更,雪 一 更,聒(ɡuō) 碎 乡 心 梦 不 成,故 园 无 此 声。
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句解: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不禁思念起故乡,再也睡不着了,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知识链接:纳兰性德的词 纳兰性德以词闻名,现存349首,内容涉及爱情友谊、边塞江南、咏物咏史及杂感等方面。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就对其进行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而况周颐也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纳兰性德词作先后结集为《侧帽》《饮水》,现统称纳兰词。①作者遥望家乡,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这是诗人在瓜洲遥望家乡时的所见所想。他看到的是跟瓜洲一水相隔的京口,想到再过几重山就是家乡——钟山。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可谓路途遥远,山水相隔,可在诗人的眼中只是“一水”“只隔”,这种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的巨大反差更加突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释疑解惑②这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离乡时正是草长莺飞的春天。看到春天满目的新绿,想到春天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而自己离开了家乡,什么时候能再回去呢?这一思乡的愁绪像春天的草一样,很快地滋生、蔓延起来,当春风吹绿江南岸的时候,诗人的心里也充满了乡愁。诗人的思乡情从离开家乡的时候就开始了,刚刚离开,就已经想着回来,更见其情之浓烈。诗句中提到了明月,一是因为诗人夜宿瓜洲,二是月亮蕴涵着团圆之意。
③秋风本是无形的,但作者为何用“见”字?
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使秋叶纷纷,落红遍地,给自然界和人间带来秋光秋色,因而虽无形,却又处处可见。用“见”就将秋风与秋风所带来的寂寥肃杀的秋景联系起来,给读者以暗示和联想。
④诗中能够表达诗人那种千言万语,诉之不尽的复杂心情的词有哪些?
①见秋风②意万重③说不尽④又开封
⑤“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说明了什么?“夜深千帐灯”说明了什么?
“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说明将士们离故乡之远,行军之艰难。“夜深千帐灯”说明军帐之多,将士之多,声势之浩大。《泊船瓜洲》描写了诗人停船瓜洲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思乡之情。
《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城见秋风而思乡,写信给家人,无奈信短情长、无法尽诉,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思乡怀亲之情。
《长相思》描写了戍边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雪中辗转反侧,不能入眠,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全词于写景叙事之中,体现了浓烈的羁旅怀乡之情。1.《泊船瓜洲》,通篇立意含蓄悠远,用字准确得当,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形象鲜活,春意盎然,读来犹如阵阵春风扑面。
2.《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3.《长相思》,词的上下两阕开头对仗,“一”字的运用,有连续不绝的含义,使词风缠绵。而作者于清丽自然之中又不乏对边塞之雄奇风情的描述,细腻哀婉的人物内心世界和山高水长的场景及气势庞大的队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并将它们巧妙地结合到一起,升华了羁旅怀乡的主题,意境也由此更加深长。
“独在异乡为异客”,文中三位诗人虽身处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境遇,但他们心中都饱含着深切的思乡之情。三位诗人用不同的方式诉说了他们对那个最令人梦绕魂牵的地方——故乡的真挚情意。仔细地体会这种浓郁的思乡之情,不禁触发了我们心灵深处对那乡土乡情的深深眷恋。课内:
洛阳 榆关 那畔 千帐
课外: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唐]李商隐
《夜雨寄北》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唐五代]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