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桂花雨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7* 桂花雨 琦君 (1916—2006),现、当代台湾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1949年赴台湾。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有些散文被选入中学课本,作品被译为英、日、朝鲜文,深受海内外读者欢迎,被誉为“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主要作品有《烟愁》《三更有梦书当枕》《细雨灯花落》《千里怀人月在峰》《留予他年说梦痕》等。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2个生字,正确读记“姿态、迷人”等词语。(重点)
3.通过自读自悟和与同学交流,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难点)要求会认的字 1.“担心”的“担”读“dān”,不读“dàn”。
2.“箩”是上中下结构,要与“萝卜”的“萝”区分开。读写错混提示一字多音同音字词新词解释浸:泡,使渗透。课文中指桂花的香气浓郁,向四周弥漫,村子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气里似的。
欣赏: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情趣。
姿态:姿势;样儿。
迷人:使人陶醉,使人迷恋。
指指点点:指出来使人知道,点明。在旁边挑剔毛病。近反义词近义词:
欣赏——观赏 喜欢——喜爱 姿态——姿势
仔细——细心 寻找——寻觅 尤其——特别
赶紧——赶快
反义词:
盛开——凋零 仔细——粗心 担心——放心
新鲜——陈旧 尤其——一般 赶紧——缓慢一词多义姿态:
①姿势;样儿。
例句:舞蹈老师跳舞的姿态很优美。
②态度;气度。
例句:只要双方都能姿态高一点,矛盾就容易解决了。词义辨析姿态——姿势课文解读中秋节前后,正是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句解:开门见山,直接点明了故乡桂花盛开的季节——中秋。]知识链接:桂花 桂花又名“月桂”“木犀”。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科,叶对生,多呈椭圆或长椭圆形,叶边缘有锯齿。树冠圆球形,树干粗糙、灰白色,花香气极浓。桂花的品种很多,常见的有四种:金桂、银桂、丹桂和四季桂。桂花原产于中国西南部,四川、云南、广西、广东和湖北等地均有野生,印度、尼泊尔、柬埔寨也有分布。我国有20多个城市以桂花为市花。汉中的汉桂,是桂花中的佼佼者,驰名中外,享誉九州。汉中是蜚声中外的“桂花之乡”。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父亲总是指指点点地告诉我,这是梅花,那是木兰花……但我除了记些名字外,并不喜欢。我喜欢的是桂花。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①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②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主要写作者最喜欢桂花,喜欢它那迷人的香气。故乡靠海,八月是台风季节。桂花一开,母亲就开始担心了:“可别来台风啊!”母亲每天都要在前后院子走一回,嘴里念着:“只要不来台风,我就可以收几大箩(luó)。送一箩给胡家老爷爷,送一箩给毛家老婆婆,他们两家糕饼做得多。”③
段析:写作者对童年时代故乡桂花的回忆,表现了桂花树在母亲心中的重要地位。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句解: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这芳香足以让十几家邻居共享。]桂花成熟时,就应当“摇”。摇下来的桂花,朵朵完整、新鲜。如果让它开过,落在泥土里,尤其是被风雨吹落,比摇下来的香味就差多了。
段析:写出了“我”家院子里桂花盛开时的香气四溢,引出了“摇桂花”这项有趣的劳动。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句解:把摇花当作件大事,足见小小的“我”对桂花的特别喜爱之情。]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④
段析:主要回忆作者童年时代“摇桂花”时的欢粹乐场景。读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⑤[句解:桂花的用处之多,让人们可以一年到头都浸润在它独特的香气里。]
段析:本段主要写了桂花的用途,说明桂花已融入了人们的生活,香在人们的心田。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主要回忆了作者童年时代“摇桂花”的趣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桂花给作者童年带来的无限欢乐。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háng)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段析:主要写了离开家乡后,“我”在杭州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可在母亲心中家乡的桂花最香。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⑥
第三部分(第7、8自然段):作者离开家乡到杭州后,常常去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心里却时时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①这句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对比的写法,通过“我”对花不同态度的对比,突出了桂花在“我”心中的重要地位。
②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
③这一段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何效果?
语言和心理描写。说明了桂花树已经扎根在母亲心中,成为母亲的牵挂,同时突出了母亲淳朴、善良的品格。释疑解惑④这句话作者为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情景与心情?
在作者笔下,摇桂花是多么富有情趣啊!作者将纷纷飘落的桂花说成是桂花雨,既形象贴切,又寓于无限的欢喜,让我们感受到了摇桂花的乐趣。
⑤这里的“浸”与前面的“浸”表达的意思有何不同?
此处的“浸”字比前面的“浸”字更多了一层含义,它不仅指纯的桂花的香气,而且说明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不受季节的束缚,香甜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⑥第8自然段又提起“摇花乐”和“桂花雨”,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感情?
“我”又一次想起故乡的“摇花乐”和“桂花雨”,说明家乡的桂花是和“我”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摇花乐”和“桂花雨”是“我”童年时美好的回忆,由此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之情。 这篇散文作者主要回忆了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字里行间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怀和对故乡美好生活的回忆,抒发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之情。1.寄情于事。作者将思乡的情怀寄托在童年的“摇花乐”和“桂花雨”之中。借叙述故乡的“桂花雨”表达了对故乡的热爱。
2.对比手法的运用。如:将桂花树的样子和梅树的相对比;将杭州的桂花和故乡的桂花对比着写,加入感情的因素,在“不公平”的对比中更突出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伴随着芳香浓郁的桂花雨,我们与作者一起重温人生中美好的童年时光,品味成长的滋味。那美好的回忆,不仅唤起了我们的梦想与纯真,还使我们发现:原来平凡的生活里,堆积了太多的情感与思念,尘封在心底的最深处,从来都不曾遗忘。课内:
姿态 迷人 邻居 成熟 完整
尤其 指指点点 香飘十里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课外:
描写花香的词语:
花香四溢 丹桂飘香 香气袭人 秀丽淡雅
淡雅清新 幽香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