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选修3-2)物理:1.3《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教案2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教版选修3-2)物理:1.3《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教案2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广东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0-09-07 08:3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 教案2
教学目的:
1、 探究感应电流的方向
2、 理解楞次定律的内容,并能熟练运用定律来解决有关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分析、归纳、概括、总结等思维能力。
4、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
理解楞次定律。
教学难点:
理解楞次定律中产生感应电流时两磁场间的“阻碍”作用。
教学方法:
实验+探索+启发
教学用具:
灵敏电流计、线圈、磁铁、导线、多媒体教室、课件等
教学过程:
1、 引入:
教师:感应电流不是个好“孩子”。
让学生回忆: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是什么?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内容?
那么,感应电流的方向与磁通量间又有什么样的关系?
二、授新:
1、 介绍研究感应电流方向的主要器材并让学生思考:
灵敏电流计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用灵敏电流计而不用安培表?为什么本实验研究的是螺线管中的感应电流,而不是单匝线圈或其它导体中的感应电流?
21世纪教育网
2、学生实验:研究影响感应电流方向的因素
按照图3所示连接电路,并将磁铁向线圈插入或从线圈拔出等,分析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师启发学生总结。
3、学生实验: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
学生用图3的电路研究感应电流的方向。
a、 将N极向下,插入螺线管,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b、 将N极向下,拔出螺线管,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4、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
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5、实验验证:[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学生首先根据得到的结论,初步分析当S极向下时,插入螺线管或从螺线管中拔出,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并记录在表格中。
(2)学生动手分组实验。
c、S极向下,插入螺线管,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d、S极向下,拔出螺线管,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6、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楞次定律:21世纪教育网
感应电流具有这样的方向,即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7、微观动画模拟:
N极插入、拨出及S极插入、拨出时磁场间的"阻碍"作用,让学生根据动画理解阻碍的含义,来加深理解。
8、强调:阻碍的含义:
1、谁起阻碍作用:要明确起阻碍作用的是“感应电流的磁场”
2、阻碍什么:感应电流的磁场阻碍的是磁通量的变化
3、怎样阻碍?
4、阻碍不是阻止
5、阻碍不总是相反
9、教师讲授:将定律概括成“增之减之,减之增之”,以增强记忆。
10、随堂练习: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总是和回路中原磁场方向相反
B、 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止原磁通量
C、 感应电流的磁场方向有可能和原磁场方向相同,也可能和原磁场方向相反
D、 当闭合回路中原磁场的磁通量变化时,由于感应电流的阻 碍作用,回路中总磁通量可能不变
11、从另一角度理解楞次定律:
学生在图4中标出每个螺线管的等效N极和S极。
根据标出的磁极方向总结规律:
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相对运动。
强调:楞次定律可以从两种不同的角度来理解:
1、从磁通量变化的角度看:感应电流总要阻碍磁通量的变化。
2、从导体和磁体的相对运动的角度来看,感应电流总要阻碍相对运动。
12、巩固练习:
如右图,矩形线框 abcd的平面跟磁场垂直。当线框的ab边在da、cb边上向右滑动时,ab边中产生的感应电流是什么方向的?(从b到a)
让学生根据此题的求解过程——
13、总结用楞次定律判断感应电流方向的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
2、查明原B的方向,磁通量的变化情况。
3、根据楞次定律,确定感B的方向。
4、由安培定则,确定感应电流I的方向。
三、小结:(略)
四、作业:
板书设计:
三、楞次定律——感应电流方向
1、内容: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2、理解:
a、从磁通量变化的角度[来源:21世纪教育网]
b、从相对运动的角度
3、对象—>原B、△φ—>感B—>感I
教学效果分析:
关于本节课的几点说明:
1、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多种能力的培养:
本节内容应以实验为主,通过实验总结楞次定律。通常情况,都是由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得出结论。但本节课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实验,得出结论,验证结论等等,教师只起引导和组织的作用,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对楞次定律理解深刻,而且也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分析、归纳、概括、总结等逻辑思维能力。
2、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虽说实物演示最直观明了地反映事物的某些现象,但通过它我们只能看到一些宏观现象,对定律微观本质的分析(比如:磁极周围的磁感线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就无能为力了,教师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引进课堂,用微机动画模拟,生动形象地展示两磁场间"阻碍"作用,不仅突出本节的重点,还突破了难点,使学生对定律有一个深刻理解,生动的记忆,同时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 采用类比教学变抽象为具体:
本节课除了采用常规的启发式、实验等直观教学法等,还特别注意利用比喻的方法,尤其对于楞次定律这一类字数少但难理解和记忆内容,教师在师生得出定律之后,将定律概括成“增之减之,减之增之”八个字,方便了学生理解和记忆,之后又做个拟人化的比喻,将感应电流比喻成一个专门与“父母”“对着干”的“坏孩子”,不仅将抽象的内容生动具体化,还调节了课堂气氛。
4、 注重德育渗透
这一节课讲授的楞次定律是从实验分析开始,归纳概括出初步结论后,再用实验来验证,不仅体现物理学科是实验学科的特点,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还符合辩证法中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验中去的认识规律,达到对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线

G
灵敏电流计
图3
图5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