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电感器对交变电流的作用 教案
●本节教材分析
本节着重说明交流与直流的区别,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交变电流特点的认识.教学的重点在突出交流与直流的区别,而不要求深入讨论感抗和容抗的问题.可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多地用实验说明问题,不必在理论上进行讨论.
根据电磁感应的知识,学生不难理解感抗的概念和影响感抗大小的因素.教学中要注意适当复习或回忆已学过的有关知识,让学生自然地得出结论.这样既有利于理解新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如何把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结构,进而独立地获取新知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为什么电感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
2.知道用感抗来表示电感对交变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知道感抗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技能目标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21世纪教育网
2.培养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去理解、分析新问题的习惯.
三、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有志于把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的学习习惯. 21世纪教育网[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教学重点
1.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感抗的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
1.感抗的概念及影响感抗大小的因素.
●教学方法
实验法、阅读法、讲解法.
●教学用具
双刀双掷开关、学生用低压交直流电源、灯泡(6 V、0.3 A)、线圈(用变压器的副线圈)、两个扼流圈、投影片、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在直流电路中,影响电流跟电压关系的只有电阻.在交流电路中,影响电流跟电压关系的,除了电阻外,还有电感.电阻器、电容器是交流电路中三种基本元件.这节课我们学习电感对交变电流的影响.
二、新课教学
1.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
[演示]电阻、电感对交、直流的影响.实验电路如下图甲、乙所示:
[师]首先演示甲图,电键分别接到交、直流电源上,引导学生观察两次灯的亮度,说明了什么道理?
[生]灯的亮度相同.说明电阻对交流和直流的阻碍作用相同.
[师]再演示乙图,电键分别接到交、直流电源上,引导学生观察两次灯的亮度,说明了什么道理?
[生]电键接到直流上,亮度不变;接到交流上时,灯泡亮度变暗.说明线圈对直流电和交流电的阻碍作用不同.
[师]确实如此.线圈对直流电的阻碍作用只是电阻;而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除了电阻之外,还有电感.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
[生]由电磁感应的知识可知,当线圈中通过交变电流时,产生自感电动势,阻碍电流的变化.
[师]电感对交变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用感抗(XL)来表示.感抗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后回答.
[生]感抗决定于线圈的自感系数和交流电的频率.线圈的自感系数越大,自感作用就越大,感抗就越大;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电流变化越快,自感作用越大,感抗越大.
[师]线圈在电子技术中有广泛应用,有两种扼流圈就是利用电感对交变电流的阻碍作用制成的.出示扼流圈,并介绍其构造和作用.
(1)低频扼流圈
构造:线圈绕在闭合铁芯上,匝数多,自感系数很大.
作用:对低频交流电有很大的阻碍作用.即“通直流、阻交流”.
(2)高频扼流圈
构造:线圈绕在铁氧体芯上,线圈匝数少,自感系数小.
作用:对低频交变电流阻碍小,对高频交变电流阻碍大.即“通低频、阻高频”.
三、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
.由于电感线圈中通过交变电流时产生自感电动势,阻碍电流变化,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电感对交变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用感抗来表示.线圈自感系数越大,交变电流的频率越高,感抗越大,即线圈有“通直流、阻交流”或“通低频,阻高频”特征.
六、本节优化训练设计
1.有一电阻极小的导线绕制成线圈接在交流电上,如果电源电压峰值保持不变,比较下面哪种情况,通过线圈的电流最小
A.所加电源频率为50 Hz21世纪教育网
B.所加电源频率为100 Hz
C.所加电源频率为50 Hz,减少线圈匝数
D.在线圈中加入铁芯,所加电源频率为100 Hz
3.一段长直导线接在交流电源上时电流为I1,如果把这段长直导线密绕成线圈,现接入原电路,通过线圈的电流为I2,则
A.I2>I1 B.I2C.I2=I1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参考答案:
1.D 2.B
●备课资料
空心杯直流电动机
1820年的一天,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惊喜地发现:当电流流过导体时,在导体旁边的磁针产生了摆动,这表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奥斯特的发现揭示了电与磁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开辟了电磁学的新纪元.
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通过实验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法拉第的这个发现可以说是划时代的,因为这个发现使我们人类进入了应用电的时代.从此生产技术被推向一个崭新水平,人们也从早期原始的动力中解放出来.
在机械、冶金、纺织等工业领域中,电动机作为生产机械的动力装置,发挥着人力劳动无法比拟的巨大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电动机带动着这些电器,使我们的生活更加舒适.
电动机的广泛应用,为加速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生产的自动化控制,提高生产效率起着重要作用.现在,电动机已渗透到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之中.
我们知道直流电动机内部结构主要包括两部分:转子和定子.这种电动机的转子由转轴、铁芯及其绕组、换向器等构成.定子由磁性材料和机座等构成.利用带电导体和磁场间的相互作用把电能变为机械能.然而由于硅钢片铁芯的存在,使得电动机的转动惯量高、能量损耗多,重量体积大.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生产自动化程序的不断提高,对电动机的性能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求电动机具有更低的转动惯量、更宽的调速范围,更长的使用寿命,还要求电动机体积小,重量轻.而这是铁芯电动机无法达到的,因此开发无铁芯电动机是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冶金部自动化研究院研制的新型空心杯直流电动机,是一种转子无铁芯电枢结构的新型微特电机,它的转子线圈是用导线按一定角度均匀排列缠绕成杯子形状.然后与换向器板连接,构成新的独特的电动机转子.由于空心杯转子替代了硅钢片铁芯转子,因而它的结构更加合理,性能大大超过了普通铁芯电动机.
空心杯电动机转子只有4.2 g,比铁芯电动机转子轻23 g,所以它的机械时间常数只有5至20毫秒,比铁芯电动机提高一个数量级.这意味着空心杯电动机有极快的响应速度.由于铁芯转动和涡流的产生都要消耗能量,而空心杯电动机减少了这部分能耗,所以它的效率比铁芯电机高出50%以上.减少能耗就意味着省电.
被铁芯占用的电动机内部空间,现在被线圈或磁性材料充填,使空心杯电动机的结构更加合理,在同等输出功率的条件下,空心杯电机的体积和重量可减少1/3以上.
高性能的技术优势使空心杯电动机在许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航天飞行器上应用空心杯电机可以减轻飞行器的重量,在快速响应的随动系统中,像自动调焦镜头、高倍率光驱的随动控制,工业机器人及进入人体内的微型医用机器人,只有空心杯电机才能满足其技术要求.
目前成熟的空心杯电动机的功率可以达到250 W,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从纺织机、激光扫平仪、环保测尘仪发展到汽车用电机.可以预见,一场电机领域内的革命已经悄然来临.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