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古代罗马 同步练习(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古代罗马 同步练习(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9-19 14:01:01

文档简介

古代罗马 培优练习
1.历史叙述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的基本要素。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 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
B. 斯巴达克起义沉重打击了罗马共和国的统治
C. 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
D.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2.罗马共和国建立于( )
A. 公元前5世纪初 B. 公元前5世纪末
C. 公元前6世纪初 D. 公元前6世纪末
3.近代西方人奉古希腊罗马文明为西方文明之根的主要原因是(  )
A. 古希腊罗马文明历史悠久
B. 古希腊罗马文明有璀璨的文化和较为完善的民主法制体系
C. 古希腊罗马文明大气磅礴
D. 古希腊罗马文明影响深远
4.《十二铜表法》中提到“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以上规定反映出( )
A. 罗马法十分残酷野蛮 B. 重视良好道德的培养
C. 遵守法律是罗马人的责任 D. 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
5.
政权名称
政治状况
雅典奴隶制城邦
没有国王,实行共和,由全体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决策机构。公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国家各级官职向公民开放,通过选举产生
罗马奴隶制共和国
制定共和制法律,完善共和制机构。国家没有国王和皇帝,最重要的机构是元老院。公民享有参与政治活动的权力
以下表述是从上表信息中得出的,请在括号内画A;违背上述信息的意思的,请在括号内画B;是上述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画C
(1)雅典和罗马共和国都属于奴隶制专政政权。 ( )
(2)雅典和罗马都没有国王,实行共和。 ( )
(3)雅典的妇女和奴隶都没有政治权力。 ( )
(4)雅典和罗马的国家最高决策全都掌握在全体公民手里。( )
(5)雅典城邦的官员有元老院选举产生。 ( )
答案与解析
1.【答案】B
【解析】历史叙述指的是对历史事件的陈述,历史评价指人们对历史人物、事件等一切历史现象从价值角度所做的认识。根据这一认识可知,A、C、D项是对历史事件的陈述,属于历史叙述;B项是对历史事件产生的影响的认识,属于历史评价。故选B。
2.【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罗马共和国建立的时间是公元前509年,按照历史年代计算方法可知,公元前509年与公元509年的世纪纪年方法是相反的,即509年是公元6世纪初,公元前509年则是公元前6世纪末期,D项符合题意;ABC项说法错误,故选选D。
3.【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古希腊的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古罗马文化中罗马法是人类重要遗产,同时古希腊罗马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希腊罗马从地理位置上看,处于西方的欧洲,所以是西方文明之根,B项符合题意;ACD只是强调希腊罗马文化的特点,没有具体说明,不符合题意,故选B。
4.【答案】D
【解析】“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这是《十二铜表法》对量刑定罪的具体规定,反映出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故D符合题意;罗马法十分残酷野蛮、遵守法律是罗马人的责任在题干信息中不能体现,故AC不符合题意;重视良好道德的培养与《十二铜表法》内容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故选D。
5.【答案】(1)B (2)A (3)C (4)B (5)B
【解析】(1)依据图表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雅典在伯利克里时代,其民主政治达到顶峰;罗马奴隶制共和国公民享有参与政治活动的权力,故此题违背上述信息意思。括号内画B;
(2)依据图表信息可知,雅典和罗马都没有国王,实行共和。表述是从上表信息中得出的,括号内画A;
(3)图表信息没有涉及雅典的妇女和奴隶都没有政治权力。故括号内画C;
(4) 依据图表信息可知,雅典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决策机构,罗马最重要的机构是元老院。违背上述信息的意思,括号内画B;
(5)依据图表信息可知,雅典国家各级官职向公民开放,通过选举产生,故此题违背上述信息意思。括号内画B。
古代罗马 基础练习
1.下列属于古代罗马政治体制的有( )
①元首制 ②君主立宪制 ③共和制 ④城邦民主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下图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其中②处应填写的是(  )
A. 罗马共和国 B. 罗马帝国 C. 西罗马帝国 D. 拜占廷帝国
3.下面是陈扬同学在黑板上板书的内容,把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排混了,请你给他纠正一下,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①凯撒独裁统治 ②布匿战争 ③罗马共和国的建立 ④罗马帝国的建立
A. ③②①④ B. ③④②① C. ④②③① D. ④③②①
4.以下帝国中延续了千年,又被称为拜占庭帝国的是(  )
A. 罗马帝国 B. 东罗马帝国 C. 西罗马帝国 D.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5.罗马帝国建立的标志( )
A. 罗马战胜了迦太基 B. 恺撒夺权
C. 屋大维建立元首制 D. “罗马和平”的出现
6.标志着西欧奴隶制社会结束的是( )
A.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 B. 东罗马帝国的灭亡
C. 雅典的灭亡 D. 马其顿的灭亡
7.“爱琴海上散落着数百座岛屿,如同点点星火一般,孕育出了欧洲文明的火炬。”这里的“火炬”指的是( )
A. 古希腊文明 B. 古罗马文明
C. 阿拉伯文明 D. 土耳其文明
8.在学习完罗马共和国的历史后,两位同学就罗马共和国最高的官职是什么人,展开了争论,你能告诉他们正确的答案是(  )
A. 国王 B. 元首 C. 执政官 D. 元老
9.公历源于古罗马历法,其中August(8月)是由屋大维的拉丁语尊号“Augustus(奥古斯都)”演变而来的。屋大维是( )
A. 罗马城的建立者 B. 罗马共和国的建立者
C. 罗马帝国的建立者 D. 拉丁字母的发明者
10.观察下图,罗马帝国达到最大规模时,中国所处的历史时期是(  )
A. 汉朝 B. 三国 C. 晋朝 D. 隋朝
11.古罗马从共和时代进入帝国时期的时间是(  )
A. 公元27年 B. 公元前27年 C. 公元前26年 D. 公元前33年
12.下列关于古代罗马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盛行奴隶制 ②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 ③元老院是最重要的机构,执政官是最重要的官职 ④发动了对地中海东部的战争,结束了这一地区的混乱状态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3.一道历史知识竞赛题,这样描述一个国家:
①地跨欧亚非三洲 ②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 ③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
据此判断这个国家应该是(  )
A. 古印度 B. 古巴比伦 C. 古埃及 D. 古罗马帝国
14.他攫取了罗马国家的最高权力,使罗马进入帝国时代,并开始了长达百余年的“罗马和平”。他是(  )
A. 汉谟拉比 B. 伯利克里 C. 凯撒 D. 屋大维
15.在西方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人物不仅书写了欧洲历史的辉煌,也备受世界瞩目。 请观察下面图片,回答问题。
图片分别反映的是哪两个人?左图中的人物采取哪些措施使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隶制民主政治的最高峰?
罗马帝国是在什么时候建立的?罗马帝国建立时,古代中国正处于什么时期?罗马帝国衰落的原因有哪些?

(3)罗马帝国最终分裂为哪两个国家?
答案与解析
1.【答案】B
【解析】本题是排列组合型题目,可以用排除法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②项君主立宪制是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开始;④项城邦民主制是雅典政治制度的特点;因此②④项不属于古代罗马政治体制,排除含有②或④的ACD三项。B选项正确。
点睛:这种排列组合型题目,简单的答题方式就是用排除法,找出题干与所给的“古代罗马”不相符②④项,排除即可得出答案。
2.【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8世纪,在意大利半岛的台伯河畔,罗马城逐步建立起来,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所取代;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476年,西罗马被日耳曼所灭;1453年,东罗马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故选A。
3.【答案】A
【解析】①项凯撒独裁统治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政权,成为独裁者,罗马共和国名存实亡;②项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罗马共和国为争夺地中海霸主,掠夺资源与奴隶,同地中海西部强国迦太基进行了三次战争,史称布匿战争;③项罗马共和国的建立是公元前509年;④项罗马帝国的建立是公元前27年;由此可知,题干中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②①④,故选A。
4.【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又被称为拜占庭帝国,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灭,延续了千年。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5.【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7年后,罗马在屋大维的领导下,发动侵略战争,疆域不断扩大,建立了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屋大维也成为罗马帝国的开创者,建立了元首制,独揽国家大权,标志着罗马从共和国转变为罗马帝国。C项符合题意,故选C。
6.【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被日耳曼人废掉,西罗马帝国灭亡了。西欧的奴隶社会历史随之终结,封建社会开始形成。故此题选A。
7.【答案】A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希腊半岛山峦起伏,海岸线曲折,东邻爱琴海,海上岛屿星罗棋布。公元前2000年左右,希腊早期文明——爱琴文明发祥于克里特岛,后来文明中心又转移到希腊半岛,出现迈锡尼文明。A符合题意;公元前8世纪,在意大利半岛罗马城逐步建立起来,B不合题意;阿拉伯文明起源于阿拉伯半岛,对世界做出了贡献;13世纪末,奥斯曼土耳其国家在西亚兴起,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创造了土耳其文明,D符合题意。由以上分析,BCD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8.【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罗马共和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共和国时期,它的执政官是共和国的最高官职,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9.【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屋大维首创了“元首制”,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屋大维是罗马帝国的建立者,故C符合题意;ABD与屋大维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共和国时期取得布匿战争的胜利;公元前27年屋大维任罗马皇帝后,发动多次对外侵略扩张战争,疆域不断扩大,到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国家,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罗马帝国达到最大规模时,中国所处的历史时期是汉朝。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1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罗马共和国和罗马帝国.公元前8世纪,在意大利半岛的台伯河畔,罗马城逐步建立起来。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7年,罗马元老院授予屋大维“奥古斯都”和“大元帅”的尊号,从此他独揽国家大权标志着罗马从共和国转变为罗马帝国.故此题选B。
12.【答案】B
【解析】本题可以用排除法来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希腊文明作为西方文明的源头,在人类文明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它的民主政治、哲学思想、文学艺术等都达到了一个辉煌的高峰。其中雅典的民主政治在伯里克利时代达到了古希腊民主的颠峰,他执政的时代雅典被称作“全希腊的学校”,所以②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说法不正确,应该是雅典,不是罗马;ACD都符合罗马的特点,所以答案选在B。
13.【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7年屋大维任罗马皇帝后,发动多次对外侵略扩张战争,疆域不断扩大,到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国家,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14.【答案】 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是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的国王;伯利克里是希腊的执政官;罗马共和国时期(公元前49年),凯撒夺取政权不久,罗马元老贵族痛恨他的政策,将他刺杀,此后各派力量经过激烈较量,屋大维在公元前27年,开始独揽国家大权,成为实际上的皇帝,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所取代。因此题文中的“他”是屋大维,故选D。
15.【答案】(1)伯里克利和屋大维。伯里克利扩大了公民的权利,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代表各地的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这些主席团由各地抽签产生,主席团主席也经抽签产生。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为了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伯里克利还建立了津贴制度。
(2)公元前27年。西汉。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长期的政治、经济大危机。统治者争斗混战不断,人民起义此起彼伏,农业萎缩,工商业衰落,财政危机,民生调敝。
(3)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缔造者是伯里克利,罗马帝国缔造者是屋大维。伯里克利当政期间,扩大了公民的权利,公职人员几乎都是从全体公民中抽签产生,使每一名公民都有参政的机会。代表各地的10个主席团轮流主持城邦日常事务,召集公民大会。这些主席团由各地抽签产生,主席团主席也经抽签产生。公民大会是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具有立法、司法等多种职能。为了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伯里克利还建立了津贴制度。伯里克利当政期间,使雅典的民主政治发展到隶制民主政治的最高峰。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屋大维首创了“元首制”,掌握了最高统治实权。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时,古代中国正处于西汉时期。西汉是公元前202年建立,公元9年被王莽的“新”朝取代。公元3世纪,罗马帝国陷入长期的政治、经济大危机。统治者争斗混战不断,人民起义此起彼伏,导致农业萎缩,工商业衰落,财政危机,民生调敝。罗马帝国逐渐走向衰落。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375年,日耳曼人大举侵入罗马帝国。4世纪末,罗马帝国分裂为东罗马帝国和西罗马帝国两部分。
古代罗马 提高练习
1.“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成为地中海霸主的罗马共和国发祥于今天的( )
A. 西班牙 B. 意大利 C. 德国 D. 法国
2.罗马共和国建立于公元前509年,这一时间大致位于以下年代标尺中的( )
A. A B. B C. C D. D
3.他找到的罗马是一座砖瓦的城市,他留下的罗马是一座大理石的城市。他被尊称为“奥古斯都”,实际建立了罗马帝国。他是( )
A. 伯利克里 B. 梭伦 C. 凯撒 D. 屋大维
4.有人到罗马旅游,夜间问一老者,“罗马夜间,为什么不能稍稍明亮一点?”那位老者说:“一座城市既然有了历史的光辉,就不必再用灯光来制造明亮。”以下各项中属于“罗马历史的光辉”的是( )
A. 雅典民主政治 B. 共和国时期奴隶制盛行
C. 爱琴文明兴起 D. 雅典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
5.罗马帝国曾一度辉煌,令人神往,故有下图中的谚语。那么,今天你是怎样理解该谚语的准确含义的?( )
A. 入乡随俗 B. 四通八达 C. 殊途同归 D. 流连忘返
6.公元前27年,罗马共和国进入帝国时期,这一时间也可以表述为(?? )
A. 公元前2世纪初 B. 公元前1世纪后期
C. 公元前1世纪初 D. 公元2世纪末
7.“条条大路通罗马”、“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这些西方谚语可以转意为成语“殊途同归”、“入乡随俗”。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这些西方谚语的形成说明了(  )
A.罗马帝国为了向外扩张修建了许多道路
B.当时有很多外国人在罗马学习、生活
C.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
D.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
8.从“元老院掌握国家实权”、“布匿战争”、“称霸地中海地区”、“奴隶大量逃亡和起义”这些关键词中提炼出的学习主题是( )
A. 希腊文明的繁荣 B. 罗马共和国的兴衰
C. 罗马帝国的扩张 D. 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
9. 学习完古罗马的历史后,同学们都为罗马由最初的共和国成为地跨三洲的罗马帝国的辉煌而慨叹。一个同学整理了一段笔记,请你看一看有哪三处错误?并改正。
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共和国,公元前3世纪至前2世纪,罗马为了夺取地中海霸权,同地中海西部强国迦太基进行了三次战争,史称罗迦战争,最终取得胜利,公元前2世纪,成为地中海霸主。公元前27年,凯撒夺取政权,成为实际上的皇帝,罗马共和国被罗马帝国所取代。公元1世纪,罗马疆域达到最大,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材料:
材料一:“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牛、玳瑁,始乃一通。”
材料二:“Rome wasn’t built in a day.”(“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大秦”指哪个国家?
(2)材料一所反映的事发生在我国什么朝代?两国间的贸易通道叫什么?该国与中国直接交往的最早记录是什么?
(3)罗马城是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逐步建立起来的?
(4)材料二中的谚语引申义是什么?
答案与解析
1.【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8世纪,在意大利半岛的台伯河畔,罗马城逐步建立起来。公元前509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公元前后年代计算方法是世纪初和世纪末是相反的,如公元509年是公元6时期初期,那么,公元前509年则属于公元前6世纪的末期,B项符合题意;A是公元前6世纪初期,C和D对属于公元前5世纪。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3.【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7年屋大维任罗马皇帝,D项符合题意;伯利克里、梭伦是雅典的当政者;凯撒为屋大维称帝奠定了基础。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4.【答案】B
【解析】A项雅典民主政治属于古代雅典文明成就;B项罗马共和国时期,奴隶制盛行。国家没有国王或皇帝,最重要的机构是元老院,最高的官职是执政官,故B符合题意;C项爱琴文明兴起属于古代雅典的早期文明;D项雅典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 属于古代雅典文明成就;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5.【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罗马的认识。“条条大道通罗马”是著名的英语谚语,比喻为:达到同一目的可以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和途径。与汉语成语“殊途同归”,或俗话“水流千里归大海”相似。排除ABD,故选C。
点睛:理解谚语的含义是解答此题的关键,因此,学习历史,要适当理解相关的谚语、材料的含义。
6.【答案】B
【解析】依据公元纪年法,公元前27年属于公元前1世纪。因为公元前的时间是倒着排的,故公元前27年属于公元前1世纪末。ABC不符合题意,故选B。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罗马文化的认识,难度一般。据题意可知,“条条大路通罗马”、“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这些西方谚语都产生于罗马帝国强盛时期,表现出了罗马文化对统治地区的影响,故答案D正确。
8.【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元老院掌握国家实权”、“布匿战争”、“称霸地中海地区”、“奴隶大量逃亡和起义”,由此判断这是指罗马共和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共和国初期元老院掌握政权,建立后不断向外扩张,通过布匿战争打败了商业强国迦太基,称霸地中海,强盛的共和国贵族以占有财富和奢侈享受视为神圣,导致了大量奴隶逃亡和起义,罗马共和国走向衰亡;到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了罗马帝国。因此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9.【答案】①把罗迦战争改为布匿战争 ②凯撒改为屋大维 ③公元1世纪改为公元2世纪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内容可知,布匿战争是在古罗马和古迦太基两个古代奴隶制国家之间为争夺地中海西部统治权而进行的一场著名战争,不是罗迦战争;公元前27年,屋大维开始独揽国家大权,成为实际上的皇帝,罗马共和国被帝国所取代,不是凯撒;罗马帝国的扩张公元前1世纪,屋大维发动多次对外侵略扩张战争,疆域不断扩大,到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东起幼发拉底河上游,西临大西洋,南抵非洲撒哈拉大沙漠,北达不列颠、莱茵河和多瑙河。它的疆域大大超过了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湖。
10.【答案】(1)古代罗马
(2)东汉。丝绸之路。《后汉书》。
(3)公元前509年,意大利的台伯河畔。
(4)成功需要长期的积累和努力。
【解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公元前2世纪丝绸之路的开通,加速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当时的中国认为罗马帝国就像中国一样拥有高度文明,而罗马正位于贸易路线上的终点,因此把它命名为“大秦”。
(2)本题第一问依据材料一所给信息“桓帝延熹九年(公元166年))”,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的东汉时期的起止时间是公元25年——公元220年,可以得出答案是东汉。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由西汉都城长安出发,东汉时由都城洛阳出发,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中亚、西亚到达欧洲。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故答案是丝绸之路。第三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后汉书·西域传》记载了当时罗马的政治、风貌及特产。故答案是班固的《后汉书》。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罗马城位于地中海中部亚平宁半岛的拉丁平原上。拉丁平原上有条台伯河,罗马城就在台伯河左岸的小山上,距海岸约百余千米,在早期铁器时代已形成农业村落。后有拉丁人的一支来此建立据点,随着经济发展,人口增加,遂建立城市。故答案是公元前509年,台伯河。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句谚语的引申意义就是说做什么事情的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必须经历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这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一样相仿,说明做事情不能急于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