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古代埃及 同步练习(3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古代埃及 同步练习(3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川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09-19 14:02:00

文档简介

古代埃及
1.建筑是凝固的历史见证着历史的变迁,在古代世界的文明成果中,被视为王权象征和灵魂安息之所的建筑是( )
A. 帕特农神庙 B. 巴黎圣母院 C. 故宫 D. 金字塔
2.(题文)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尼罗河谷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国家 B. 埃及人是喝尼罗河的水长大的
C. 尼罗河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D. 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3.法老们不想让死亡成为权力的终结,所以在死后让人用香料等药物对尸体进行防腐处理,然后将尸体(木乃伊)和食物及其他必需品一起放入巨大的陵墓中。这些巨大的陵墓矗立于
A. B.
C. D.
4.图一所示文物反映的是图二中A、B、C、D中哪一处的文明( )
A. A B. B C. C D. D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图1中“古埃及纸草文献残片”上是哪种古老的文字?图1、图2中的文物古迹有什么共同的历史价值?
图3、图4共同印证了什么历史信息?从史学研究的角度看,哪一图片的史料更为可信?
(3)综合上述探究,我们在运用史料学习或了解历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答案与解析
1.【答案】D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埃及的国王自称是神的化身,他们的陵墓金字塔是埃及国王法老灵魂安息之所,同时也是法老王权的象征。D项符合题意;帕特农神庙是伯利克里执政时期为了歌颂雅典战胜波斯侵略者的胜利而建,显示雅典人对其城邦的保护神——雅典娜女神的尊崇,并非王权的象征和灵魂的安息之所。A项不合题意;巴黎圣母院是法国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教堂。B项不合题意;故宫博物院建立于1925年,是在明朝、清朝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中国综合性博物馆,也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C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2.【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埃及地处非洲北部,滔滔不尽的尼罗河流经全境,在干燥的沙漠中形成肥沃的绿洲,孕育了古埃及灿烂的文明,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由于它定期泛滥形成了肥沃的冲积平原,促进了古埃及农业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故。所以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C项符合题意,故选C。
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法老”可知,法老是埃及的国王,材料中的法老的陵墓是埃及的古代文明建筑金字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埃及是起源于尼罗河流域的文明古国。B项指的是古巴比伦王国的发源地;C项指的是古代印度的发源地;D项指的是古代中国的发源地。故选A。
4.【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历史遗迹图片与地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埃及的金字塔图片,埃及处于尼罗河流域,地图中D的位置,选项D符合题意,而地图中A的位置是中国;B的位置是印度;C的位置是古巴比伦;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5.【答案】(1)象形文字 有助于我们研金字塔修建的历史。
(2)商朝的存在或商王祖乙的存在 图3
(3)注意不同史料之间相互印证等
【解析】(1)第一问,依据材料一中的“图1古埃及纸草文献残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是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象形文字,它用图形表示事务,通常被刻在庙墙、宗教纪念物和纸草上。第二问,依据材料一中的“图1古埃及纸草文献残片(记录了胡夫在位期间,官员梅勒和数十名水手日复一日地将石灰岩从尼罗河东岸运往修建金字塔的工地)”可知,这幅图片有助于我们了解修建金字塔的过程;依据材料一中的“图2胡夫金字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所以,图1、图2中的文物古迹共同的历史价值是有助于我们研究金字塔修建的历史。
(2)第一问,依据材料二中“图3国家典籍博物馆‘北图6006’甲骨”和“图4据《史记》整理的商王世袭表” 可知,图3和图4都有记录商王的情况,共同印证了商朝的存在或商王祖乙的存在。第二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3属于出土文物,属于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图4属于后人的文字记录,属于二手资料。所以,图3的史料更为可信。
(3)依据两则材料所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们在运用史料学习或了解历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不同史料之间相互印证,要尊重历史史实等。
古代埃及
1.下图中的建筑是某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该文明是( )
A. 埃及文明 B. 巴比伦文明
C. 印度文明 D. 罗马文明
2.下列遗址和文物代表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古代文明,其中代表非洲文明成就的是(  )
A. 克里特白王宫遗址 B. 狮身人面像和金字塔
C. 空中花园想象图 D. 罗马广场
3.阿拉伯人有一句谚语:“人间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历经数千年风雨沧桑的金字塔,仍然屹立在茫茫沙漠的边缘,见证人间世态的变迁.金字塔是(  )
A. 古代埃及国王的宫殿 B. 古巴比伦国王的宫殿
C. 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 D. 古巴比伦国王的陵墓
4.古代埃及形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大约是在距今????(????)
A. 3000年前 B. 3100年前 C. 5000年前 D. 5100年前
5.人类文明最早在大江大河流域产生,其中在尼罗河流域诞生的古代文明是( )
A. 古埃及文明 B. 古巴比伦文明
C. 古印度文明 D. 古希腊文明
6.古埃及的最高统治者称(  )
A. 胡夫 B. 法老 C. 维尔西 D. 汉谟拉比
7.如下图展示了象形文字,该文字最早的发明者是( )
A. 中国人 B. 古埃及人 C. 古希腊人 D. 古印度人
8.时空穿越,小明同学准备到被为“金字塔的国度”去旅游,应该去的文明古国是( )
A. 古代埃及 B. 古代巴比伦
C. 古代印度 D. 古代希腊
9.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各小组选出的“解说员”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所选专题的相关资料。有一组的解说员展示搜集的材料如方框所示。请你判断其所选的专题是
A. 古代印度 B. 古代埃及
C. 古巴比伦 D. 古代希腊
10.大河流域孕育了古代灿烂的人类文明,下列选项代表古代埃及文明的是(  )
A. 秦始皇陵 B. 金字塔
C. 种姓制度 D. 《汉谟拉比法典》
11.文物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下图所示的文物有助于我们了解(  )
A. 古埃及文明 B. 古巴比伦文明
C. 古印度文明 D. 古希腊文明
12.在一次虚拟的世界文化之旅中,下列文明古国境内,一座外形像“金”字且作为国王的陵墓与权力的象征的建筑,引起同学们的广泛讨论。它位于(  )
A. 古代埃及 B. 古代印度
C. 古代巴比伦 D. 古代希腊
13.下图中的古老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尼罗河流域,它曾记载了哪一文明古国的历史 (  )
A. 古代埃及 B. 古巴比伦王国 C. 古代印度 D. 中国
14.9.古埃及人根据对尼罗河涨落和星辰的长期观测而总 结出来的,他将一年分为12个月,每月30天,再加 上5个宗教节日,共计365天。但它比实际一年的 时间少0.25天。古埃及人制定每年365天的历法 被称为(  )
A. 夏历 B. 农历 C. 太阳历 D. 二十四节气
15. 辨析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你看过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吗?影片展现的尼罗河那秀美的风光多么令人神往!你可知道,尼罗河也曾孕育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请回答:
材料一图片反映了古埃及的哪一项文明成就?有何影响?
材料二中尼罗河位于何处?如何理解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
答案与解析
1.【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国王的陵墓金字塔是权利的象征。这些陵墓外形近似汉字“金”字,因此我国称它们为金字塔。因此,以“金字塔”为重要标志的文明是埃及文明,故选A。
点睛:解答本题的第一步应判断题干图片是“金字塔”,在此基础上判断该文明是古代埃及文明。
2.【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狮身人面像和金字塔是埃及重要的文明成果,代表非洲文明成就,B项符合题意;克里特的王宫遗址是希腊米诺斯文明最大最重要的王宫遗址,是地中海文明的代表;空中花园想象图是两河流域的文明成果;罗马广场是地中海文明的代表。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3.【答案】C
【解析】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尼罗河两岸陆续出现几十个奴隶制小国.约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古埃及国王也称法老,是古埃及最大的奴隶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们被看做是神的化身.他们为自己修建了巨大的陵墓金字塔,金字塔就成了法老权力的象征.因为这些巨大的陵墓外形形似汉字的“金“字,因此我们将其称之为“金字塔“,所以答案选C。
4.【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埃及形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大约是在公元前3100年左右,距今约5100年。故选D。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尼罗河流域诞生的古代文明是古埃及文明,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古巴比伦文明诞生于两河流域;选项C印度河流域是古印度诞生地;选项D. 古希腊文明兴起于海洋旁边,海上贸易和工商业特别发达;因此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所以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6.【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的最高统治者称为法老。A项胡夫是埃及第四王朝第二位法老;C项不符合题意;D项汉谟拉比是古代巴比伦的国王。故选B。
7.【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人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发明了象形文字,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A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8.【答案】A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古埃及国王也称法老,是古埃及最大的奴隶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们被看作是神的化身,他们为自己修建了巨大的陵墓金字塔,金字塔就成了法老权力的象征。故选A项。
9.【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非洲北部的尼罗河流域孕育了古代埃及。埃及的统治者称法老,狮身人面像、金字塔是埃及文明的象征。故B符合题意;古代印度位于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故A不符合题意;古巴比伦位于两河流域,故C不符合题意;古代希腊是西方文明,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0.【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提示信息“古代埃及文明”,结合课本所学,约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国王自称是神的化身,他们的陵墓金字塔是权力的象征。B项符合题意;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为自己死后修建的陵墓叫秦始皇陵。A项不合题意;古代印度形成的严格等级制度叫做种姓制度。C项不合题意;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古巴比伦王国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奴隶制国家。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11.【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题干图片是埃及的金字塔。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的陵墓,因其外形向汉字金字而得名。金字塔是古代埃及的文明成果。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12.【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埃及法老的陵墓,因其外形像“金”字故名金字塔,金字塔作为国王的陵墓与权力的象征的建筑,是古埃及的文明成果。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13.【答案】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埃及发源于尼罗河流域。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因为是用图形表示文字,所以叫象形文字。图中文字是象形文字。故A符合题意;古巴比伦王国源于两河流域,故B不符合题意;古代印度、古代中国与题干的“尼罗河流域”不符,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4.【答案】C
15.【答案】(1)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使尼罗河流域土地肥沃,便于农业生产,养育了古埃及人民,也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古代埃及 提高练习
1.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他强迫所有的埃及人为他做工……他们分成10万人的大群来工作,每一个大群要工作3个月……金字塔本身的建造用了20年……金字塔是用磨光的石块,极其精确地砌筑而成的。”其中的“他”是( )
A. 僧侣 B. 祭司 C. 法老 D. 大商人
2.如下图展示了象形文字,该文字最早的发明者是( )
A. 中国人 B. 古埃及人 C. 古希腊人 D. 古印度人
3.绘制年代尺是培育“时空观念”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下列年代尺中处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 尼罗河下游出现若干个小国家 B. 古埃及初步实现了统一
C. 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D. 埃及被波斯帝国所灭
4.(题文)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尼罗河谷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国家 B. 埃及人是喝尼罗河的水长大的
C. 尼罗河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D. 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5.古代埃及人曾经写下这样的诗篇:“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出,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尼罗河与古代埃及文明的关系是 (??)
A. 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带来了理想的天然肥料,有利于埃及农业发展
B. 尼罗河的泛滥毁灭了埃及文明
C. 尼罗河在埃及人心目中的地位很高
D. 尼罗河的泛滥淹死了许多人
6.(题文)如下图是某地仿建的古代建筑,该建筑的“真实版”见于(  )
A. 古代阿拉伯文明 B. 古代埃及文明
C. 古代印度文明 D. 古代希腊文明
7.陈毅在1963年访问某国时即兴创作了如下诗篇:“高塔巍巍数十寻,八百万方石砌成。艺术光垂数千载,雄哉伟哉古文明。”该诗篇赞誉的古代文明历史遗产是(  )
A.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B. 古代埃及金字塔
C. 麦加城中克尔白神庙 D. 法国巴黎圣母院
8.诞生象形文字与金字塔两大文明成果的地区是(  )
A. B. C. D.
9.有学者指出:“埃及人是在岩石上砍凿出他们的艺术的。”以下史实可以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
A. 建造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B. 建造巴黎圣母院
C. 发明楔形文字和字母文字 D. 建造麦加清真寺
10.阅读材料:
材料一 著名的埃及胡夫金字塔上有一段令人生畏的铭文:"不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的头上降临。"
附:胡夫金字塔内部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 2003年9月17日埃及当地时间凌晨2时,由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组织的考古学家借助最先进的机器人(见上图)突破"死神之翼"进入胡夫金字塔——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地上陵墓,这是人类第一次深入窥探金字塔内部。
材料三 世界上142个国家和地区的亿万观众通过电视直播看到了由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组织的考古学家组织进行的胡夫金字塔内部考古过程.中国中央电视台10套从当天早上7时至10时30分进行现场直播,另外,中央1套也从8时开始直播.
回答问题:
(1)当年修建金字塔的目的是什么?
(2)胡夫金字塔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上陵墓",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陵墓是什么?结合材料二和三,谈谈如果对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陵墓进行考古,有哪些先进的做法可以借鉴?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写一篇简评,你会拟定什么标题?
答案与解析
1.【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金字塔本身的建造用了20年”可知,材料反映了古埃及人民为埃及国王建造金字塔的情景。结合所学知识,古埃及的国王称法老,金字塔是埃及法老的陵墓。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国王的无限权力。建造金字塔动用了大量劳力,体现了古代埃及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也成为法老专制统治的见证。所以,其中的“他”是法老,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史实。故选C。
2.【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人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发明了象形文字,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AC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3.【答案】B
【解析】根据年代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非洲的尼罗河两岸陆续出现了几十个奴隶制小国;约公元前30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公元前15世纪,古代埃及成为地跨亚非两洲的大帝国;公元前6世纪,古代埃及帝国被西亚的波斯帝国所灭。所以ACD项与年代尺时间不符,B项符合题意,故选B。
4.【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埃及地处非洲北部,滔滔不尽的尼罗河流经全境,在干燥的沙漠中形成肥沃的绿洲,孕育了古埃及灿烂的文明,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由于它定期泛滥形成了肥沃的冲积平原,促进了古埃及农业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故。所以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C项符合题意,故选C。
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埃及地处非洲北部,滔滔不尽的尼罗河流经全境,在干燥的沙漠中形成肥沃的绿洲,孕育了古埃及灿烂的文明,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尼罗河不仅干旱少雨的埃及带来充沛的水资源,而且由于它定期泛滥,从上游带来了大量肥沃的淤泥,使得尼罗河谷成为古代世界著名的粮仓。BCD项表述错误,故选A。
6.【答案】B
【解析】
依据题干的图片内容可知,该图片描述的是金字塔,是埃及法老的陵墓,代表的是古埃及的文明,B项符合题意;古代阿拉伯和古印度和古希腊都没有金字塔,ACD项国家不会出现该建筑的“真实版”,不符合题意;故选B。
7.【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高塔巍巍数十寻,八百万方石砌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高塔,是由八万块石块砌成,又是在“古文明”的国度,因为在亚非大河流域四大文明的古国中,应该是指古代埃及的金字塔。所以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8.【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是古埃及的国王的陵墓,是国王权利的象征,被称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古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它用图形表示事物,被称为“象形文字”,由此可知,象形文字与金字塔都是古埃及的文明成果,而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畔,B项符合题意;A项是古巴比伦王国的地理位置,C项是中国著名的河流,古印度王国生活在印度河河恒河流域,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四个选项描述的地理位置,结合课本关于四大文明古国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扎实掌握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利用排除法解答本题,埃及位于尼罗河流域;中国的主要河流是黄河和长江;古巴比伦位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印度位于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9.【答案】A
【解析】A项建造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是古代埃及的文明成就,故A符合题意;B项巴黎圣母院是巴黎大主教建议修建的,屹立在巴黎市中心塞纳河中的一个岛上;C项发明楔形文字和字母文字的是古代西亚人;D项建造麦加清真寺的是阿拉伯的伊斯兰教徒;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10.【答案】(1)法老的陵墓。(2)中国秦始皇陵。借鉴: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设备进行考古;把保护古代文物放在第一位,避免进行破坏性发掘;通过电视等媒体广泛报道,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并能够通过商业运作获得考古与文物保护经费等。立足材料且言之有理即可。(3)"迷信与科学:考古中的较量";"科学精神战胜死亡恐惧"等。
【解析】(1)依据材料信息:不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的头上降临可知,埃及的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陵墓是中国秦始皇陵;第二问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和设备进行考古;把保护古代文物放在第一位,避免进行破坏性发掘;通过电视等媒体广泛报道,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并能够通过商业运作获得考古与文物保护经费等。
(3)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迷信与科学:考古中的较量。